第264頁
重損傷,從此,蔣孝文的舉止有如4、5歲的孩子。
蔣孝文昏迷後不久,蔣經國到醫院去看望他。看著昏迷的兒子,蔣經國禁不住
悲痛萬分,不停地對愛子喃喃呼喚;"愛倫!爸爸對不起你!"蔣經國愧疚的是蔣
孝文患了蔣經國從毛氏夫人遺傳來的糖尿病。天命如此,誰人能抗拒得了呢?蔣經
國再次慨嘆命運捉弄人。1989年,蔣孝文在他父親去世的第二年也撒手西歸,到九
泉下伴隨疼愛他的祖父和父親去了。
蔣經國的二公子蔣孝武,1945年生於奉化老家。蔣介石也想讓二孫子學武,但
由於一次意外事故受了傷,最後選擇了政治學。他畢業於前西德慕尼黑政治學院,
與汪長詩結婚後回國。
蔣經國讓他擔任"官兵退役輔導委員會"顧問一職。不久又當上了中央政委會
委員、組織工作會委員和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與此同時,這位二公子還擔任"中
央廣播電台"主任,華欣文化出版中心主任,"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等職,在文
化宣傳界嶄露頭角。
從1976年起,蔣孝武涉足情報工作,心戰、情治匯報、反統戰的"中央固國小
組",他均參與其中,並擔任"國家安全會議"執行秘書。他的管轄範圍,涵蓋黨
務、軍特、文宣等重要系統。當時在蔣家第三代中,蔣孝武一度政治行情被人看好,
曾被風傳為"蔣家王朝"的"接棒人"。但好景不長,先是因"江南事件"的牽連,
後又因蔣經國過世後,台灣國民黨政權的"本土化"、"非蔣化"徹底封絕了蔣孝
武的崛起之路。
"江南命案"給蔣孝武的政治生命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這也是他出國避風頭
的主要原因。蔣孝勇對此評論說,他哥哥對政治一直蠻有興趣,如果不是被別人利
用的話,他可能還在傳播界。兄弟二人曾經失和,原因是,蔣經國死後,弟弟沒有
通知哥哥,哥哥回來後質問弟弟父親可否有遺言,弟弟又回答不出,於是兄弟發生
矛盾。
宋美齡在兄弟二人中,一直喜歡蔣孝勇,有人說"江南"案是宋美齡、蔣孝勇
聯手整垮蔣孝武的,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從蔣孝武的人生經歷來看,如果他的性格不是那麼倔強,而且不發生"江南命
案",他是不可能就此從政壇上消聲匿跡的。
1990年"總統"大選前夕,李登輝任命蔣孝武出任"駐日代表"。在日任職期
間,蔣孝武密切注視島內政治動向。因"總統"、"副總統"選舉發生黨內政爭後,
曾致函中國國民黨領導人。信中對"非主流派"進行了批評,並聲言:"我將終生
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衷心呼籲中國國民黨領導同志捐棄一己之私,儘速推
動黨的第二次改造,為創建統一的新中國共同奮鬥。"
1991年5月,蔣孝武請辭"駐日代表"返抵台北。7月1日,因急性心率衰竭,
病逝台北"榮民總醫院",終年46歲,留下汪長詩為他生的一雙女兒--蔣友蘭、
蔣友松。
蔣孝武逝世期間,蔣家老少都到"榮總"料理後事,惟有宋美齡沒有去,但據
說她對孫輩之死表現得"相當堅強",雖然精神又受了沉重的打擊,尤其是蔣孝武
之死,"間接向人宣告,掌握台灣政局長達4D年的蔣氏家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了
。"
歲月無情,短短几年時間,讓宋美齡承受了這如此之多的親人罹喪的痛苦。有
人說蔣家的人即使一時仍未徹底從台灣政治上消失,但是人脈勢力已逐漸散去,仍
想要以強人政治的姿態"再起",恐怕是永遠不可能了。
3.寶貝孫子西歸
在蔣氏家族的孫輩中,最得來美齡寵愛的是老三蔣孝勇。這位昔年深得祖父蔣
介石寵愛的孫兒,在宋美齡心目中依然是別人不能替代的。蔣氏家族中如果有什麼
訊息需要轉達時,蔣孝勇是惟一的最佳傳訊使者。宋美齡遷居美國後,蔣孝勇幾乎
每年都要前往紐約,拜見祖母一次。據說,在宋美齡眼裡,蔣孝勇仍然被視為當年
可以坐在蔣介石辦公桌上撒尿的小孫子。
而蔣孝勇對宋美齡的感情也很深摯、獨特,他曾把祖母宋美齡與母親蔣方良作
了對比:
母親和祖母的教育背景完全不一樣,我母親可以說是個農村婦女,我待母親也
就是對待一位農村母親,你沒法跟她談問題,她只要你在就好,就是純粹的母親,
她是不理會政治之類事情的,對我而言,母親給我的,就是母親。而祖母則不一樣,
她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不單和我談信仰,也教我哲理、觀念、做人處事等等,等於
是個有高深學問的祖母。所以她倆的差距在於:一位是農村的母親,一位是哲人的
母親。
不僅在感情上,蔣孝勇對母親與宋美齡的不分軒輕,甚至,在對兩人的態度上,
蔣孝文昏迷後不久,蔣經國到醫院去看望他。看著昏迷的兒子,蔣經國禁不住
悲痛萬分,不停地對愛子喃喃呼喚;"愛倫!爸爸對不起你!"蔣經國愧疚的是蔣
孝文患了蔣經國從毛氏夫人遺傳來的糖尿病。天命如此,誰人能抗拒得了呢?蔣經
國再次慨嘆命運捉弄人。1989年,蔣孝文在他父親去世的第二年也撒手西歸,到九
泉下伴隨疼愛他的祖父和父親去了。
蔣經國的二公子蔣孝武,1945年生於奉化老家。蔣介石也想讓二孫子學武,但
由於一次意外事故受了傷,最後選擇了政治學。他畢業於前西德慕尼黑政治學院,
與汪長詩結婚後回國。
蔣經國讓他擔任"官兵退役輔導委員會"顧問一職。不久又當上了中央政委會
委員、組織工作會委員和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與此同時,這位二公子還擔任"中
央廣播電台"主任,華欣文化出版中心主任,"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等職,在文
化宣傳界嶄露頭角。
從1976年起,蔣孝武涉足情報工作,心戰、情治匯報、反統戰的"中央固國小
組",他均參與其中,並擔任"國家安全會議"執行秘書。他的管轄範圍,涵蓋黨
務、軍特、文宣等重要系統。當時在蔣家第三代中,蔣孝武一度政治行情被人看好,
曾被風傳為"蔣家王朝"的"接棒人"。但好景不長,先是因"江南事件"的牽連,
後又因蔣經國過世後,台灣國民黨政權的"本土化"、"非蔣化"徹底封絕了蔣孝
武的崛起之路。
"江南命案"給蔣孝武的政治生命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這也是他出國避風頭
的主要原因。蔣孝勇對此評論說,他哥哥對政治一直蠻有興趣,如果不是被別人利
用的話,他可能還在傳播界。兄弟二人曾經失和,原因是,蔣經國死後,弟弟沒有
通知哥哥,哥哥回來後質問弟弟父親可否有遺言,弟弟又回答不出,於是兄弟發生
矛盾。
宋美齡在兄弟二人中,一直喜歡蔣孝勇,有人說"江南"案是宋美齡、蔣孝勇
聯手整垮蔣孝武的,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從蔣孝武的人生經歷來看,如果他的性格不是那麼倔強,而且不發生"江南命
案",他是不可能就此從政壇上消聲匿跡的。
1990年"總統"大選前夕,李登輝任命蔣孝武出任"駐日代表"。在日任職期
間,蔣孝武密切注視島內政治動向。因"總統"、"副總統"選舉發生黨內政爭後,
曾致函中國國民黨領導人。信中對"非主流派"進行了批評,並聲言:"我將終生
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衷心呼籲中國國民黨領導同志捐棄一己之私,儘速推
動黨的第二次改造,為創建統一的新中國共同奮鬥。"
1991年5月,蔣孝武請辭"駐日代表"返抵台北。7月1日,因急性心率衰竭,
病逝台北"榮民總醫院",終年46歲,留下汪長詩為他生的一雙女兒--蔣友蘭、
蔣友松。
蔣孝武逝世期間,蔣家老少都到"榮總"料理後事,惟有宋美齡沒有去,但據
說她對孫輩之死表現得"相當堅強",雖然精神又受了沉重的打擊,尤其是蔣孝武
之死,"間接向人宣告,掌握台灣政局長達4D年的蔣氏家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了
。"
歲月無情,短短几年時間,讓宋美齡承受了這如此之多的親人罹喪的痛苦。有
人說蔣家的人即使一時仍未徹底從台灣政治上消失,但是人脈勢力已逐漸散去,仍
想要以強人政治的姿態"再起",恐怕是永遠不可能了。
3.寶貝孫子西歸
在蔣氏家族的孫輩中,最得來美齡寵愛的是老三蔣孝勇。這位昔年深得祖父蔣
介石寵愛的孫兒,在宋美齡心目中依然是別人不能替代的。蔣氏家族中如果有什麼
訊息需要轉達時,蔣孝勇是惟一的最佳傳訊使者。宋美齡遷居美國後,蔣孝勇幾乎
每年都要前往紐約,拜見祖母一次。據說,在宋美齡眼裡,蔣孝勇仍然被視為當年
可以坐在蔣介石辦公桌上撒尿的小孫子。
而蔣孝勇對宋美齡的感情也很深摯、獨特,他曾把祖母宋美齡與母親蔣方良作
了對比:
母親和祖母的教育背景完全不一樣,我母親可以說是個農村婦女,我待母親也
就是對待一位農村母親,你沒法跟她談問題,她只要你在就好,就是純粹的母親,
她是不理會政治之類事情的,對我而言,母親給我的,就是母親。而祖母則不一樣,
她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不單和我談信仰,也教我哲理、觀念、做人處事等等,等於
是個有高深學問的祖母。所以她倆的差距在於:一位是農村的母親,一位是哲人的
母親。
不僅在感情上,蔣孝勇對母親與宋美齡的不分軒輕,甚至,在對兩人的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