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你爸爸走了?」「走了,你進來麼?」「我可不敢再去你家了。」她吐吐舌頭說,「你爸真厲害。」
「那你沒有,態度還挺和謁。問我跟你是什麼關係,怎麼認識的,問我的父母是誰,家住在哪裡。」
「我爸爸真討厭!」我咬牙切齒地說,「你都告了?」
「這有什麼好瞞的?」她笑笑又說,「他也是關心你,怕你學壞。」「你怎麼不說是我老師呢?」我埋怨她。
「那哪騙得過去?也不像。再說也沒必要騙人。」
「唉。」我在屋裡嘆氣頓腳,「我算是又被他逮住了。」
隔壁鄰居的窗戶一響,支出一扇玻璃。米蘭扭頭就走,一指鄰家窗戶,「有人監聽。」
「你去……」我張嘴無聲,用手指假山方向。
她點點頭,繞過柏樹叢消失了。
我也點頭,不住地點頭,接著在自己家裡回過身來。
晚上,吃過飯後,我和父親做了一次長談,我主要是聆聽,不時被要求解釋一下動機而已。本來以為父親會非難我,孰料他竟意外的態度誠懇,並無疾言厲聲,基本屬於娓娓動聽和循循善誘。他告誡我不要過早交女朋友,年輕的時候應該把精力都用到學習上去。要樹立遠時理想,要有自己人生目標,當然這目標不是別的什麼,而是當時惟一的;做革命事業的可靠接班人。他表示他和其他很多我不認識的人都對抱有殷切期望。似乎他們認定我將來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而這點在當時我自己一點把握也沒有。
我一點也不感動,不是施教者不真誠抑或是這道理沒有說服力,而是無法再感動了。類似的話我從不同渠道聽過不下一千遍,我起碼有一次到兩百次被感動過,這就像一個只會從空箱子往外掏鴨子的魔術師,你不能回回都對他表示驚奇。另外我也不認為過份吹捧和寄予厚望對一個少年有什麼好處,這有強迫一個體弱的人挑重擔子的嫌疑,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造就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
我耐心地等他把那些華麗的詞藻全部用盡,假惺惺地掉了幾滴淚,然後帶著「好好想一想」的任務上床睡覺去了。
我在床上想了半天怎麼在平原地帶統率大軍與蘇軍的機械化兵團交戰,怎麼打坦克,怎麼打飛機,怎麼掌握戰機投入預備隊進行戰略反攻。當然我思路怎麼也脫不開毛澤東同志的人民戰爭思想,雖然我當時就懷疑地道戰和地雷戰能否在現代條件下仍和打鬼子時一樣行之有效。
想完激烈的戰役,我又設想了一番凱旋而歸萬眾歡騰的場面。除了蘇聯將軍式的一胸脯勳章,我還熱切地幻想自己能掛點彩,只有一隻膀子之類的,但決不穿的確良的國防綠,最損也得是一身馬褲呢!之後,我就翻窗戶跳出去了。
我走到假山腳下,聽到山上亭子裡傳來輕輕的男聲合唱,其間伴有隱隱的吉它彈奏。他們唱的是那個年代很流行的俄國民歌《三套車》,歌詞樸素,曲調憂傷。在月良星疏、四周的山林颯颯作響的深夜,聽來使人陡然動情,不禁嘆息,無端有遺珠失璧之慨。我至今有所不解;中英兩國的民族經歷是那麼相似,為什麼兩國的民歌傳達的精神實質那麼不同?我們的民歌總是歡快的,要麼就是軟綿綿的傷感,偶有悲涼也是乘興而抒,大概我們的人民個個都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所以如此吧。我上了亭子,他們又在唱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歌曲《小路》。他們看到我並沒有停下來,自管陶醉地唱,搖頭晃腦,面帶笑容,每個人的眸子都在夜色中閃閃發光,似乎歌唱使他們的眼睛變成磷質晶體。
高晉拉我在他身邊坐下,示意我走入過去和大家一起唱,米蘭坐在我對面,搖晃著身體彈著吉它,也在愉快地唱,用眼睛鼓勵我。他們一支歌接一支歌地唱下去,唱遍了我們熟悉的每一首歌。他們嗓音很粗糙,唱得參差不齊,但那份忘情自有一種動人的感染氣氛。我雖然沒開口唱,但心中洋溢著激情,縈迴著那一首首歌曲的旋律,如同放聲歌唱一樣痛快。
我注意到米蘭和高晉的歌唱不斷相互注視,但我沒有一點嫉妒和不快,同聲歌唱使我們每個人眼中都充滿深情。
不記得那天夜裡說什麼了,只留下唱了一夜歌的喜悅印象。從第二天到中午才起床這一事實推斷,我們起碼唱到凌晨。米蘭終究睡在了誰家記不清了。似乎沒有導致絲毫的yín穢懷疑和色情想像,從第二天我們之間沒有投下任何不信任的陰影可以證實這點。實際上第二天我們再見時她已不在場,也許她根本沒住在這兒,趕早班車走了。我恍惚記得我們還在高晉家坐著聊天,喝很苦很濃的茶,米蘭睏倦地偎坐在藤沙發上,用朦朧卻不掩明亮的眼睛瞅我或在場的別人。可這個記憶是不可靠的,場面是真實的,而時間也許不準確,因為她後來屢次到過我們院,我們在高晉家或是方方家有時是在衛寧家都作過夜長聊。我在遊廊上問過高晉,也許是站在那兒看小孩踢足球。「你真打算讓米蘭到你爸他們軍文工團去?」
「我準備幫她這個忙。」他以前所未有的一本正經態度回答我,「我覺得她挺合適的。」
接下來的這段日子,我對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記憶有些混亂,誘發行為的契機也不甚了解,但場面無疑是真實的,雖然十之八九是不完整的。這場面的地方多數在我們院的各個角落,部分是在大街上,其中僅我記得的有:東單、東四北大街,西四丁字路口,位於北海和中南海兩湖之間的文津街。
她在我們院有石頭拱券和飾有花紋矛尖的鑄鐵門旁的傳達室窗口打電話,旁邊站有高晉、衛寧等人,我的位置應該是騎車路過。她眉飛色舞地對著話筒大聲說著什麼,咯咯地笑。她的一隻手拽著黑色的線繩,傾聽對方講話時無意識地在上面來回撫摸。她在葡萄架的綠蔭下,踮起腳尖夠一串累累垂下的紫瑩瑩的葡葡,摘下尖部的一顆放在兩唇間吮咂,鬼鬼祟祟地四下張望。我處於月亮門連接遊廊另一端,正要往我家的那排平房拐。我們在高高拱起的屋脊頂上,腳踩著泄水橫溝,坐在魚鱗瓦筒上,戴著墨鏡坐成一排。
前方是院內大小院落互相衡接、布局工整的重重房脊;右前方有一輪明亮、濺著茸茸毛邊的夕陽。
下面廣場有兩個婦女在吵架,旁邊圍了一圈稀稀落落的人,有戰士和小女孩。她們的惡毒咒罵斷斷續續,高一聲低一聲地傳上來。
米蘭在嗑瓜子,墨鏡遮住了她的一半臉,她顯得悠閒,無動於衷。她背靠著北洞橋頭新豎起的白柵欄,兩手平伸抓住力所能及處的兩根欄杆,左腳後蹬著石台,神態專注地和高晉說話。高晉離她很近,很有些把她逼著貼到鐵柵欄上的勁頭。
她頭扭向一邊,神態茫然,再過頭來卻粲然笑了。
白塔極為耀眼、須大無比地矗立在她身後一湖碧水另一岸的蔥鬱的瓊島山上大地。
還有一些場面含義過於不清,影象模糊,惟有感受突出,我不能肯定確曾發生,也許是出自我的想像的暗懷的願望。
我和她在雨天的街頭行走,撐著一把透光的天藍塑料傘,傘的周圍邊沿滴答著如泣如訴的雨水,我的鞋,褲腿都被淋透了,她的就腿和赤裸的腳丫也都濕漉漉的,在陰霾的光線下蒼白、光潔如塑料。我的個子比通常要矮,矮得像個侏儒,緊緊傍著她的腰間走。她的一隻手垂搭在我肩頭,五指纖細似鉤。
我總想抬頭看她的臉,可看到的只是透she著日光形成一片淡藍暈芒的傘穹和銀亮的放she開來的不鏽鋼傘骨,一個渾圓多肉、粉紅嬌嫩、不住顫動的下巴的整個視野內處於不可逾越的中心位置。雨天的冰涼至今仍留在我裸露的皮膚上。
剩下的就是一些關乎我個人的記憶:我打開一間空蕩無西的房門,躡手躡腳的屋裡走,拿走壓在涼水瓶下的幾張小面額鈔票。從和鈔票壓在一起的紙條上寫的字看,這錢是母親留給孩子訂奶的。我大概還偷過一隻上海「寶石花」半鋼手錶,用三十塊錢賣給了一個人,到底是誰我忘了。
我那時非常需要錢,我後來再沒那麼窮過;一文不名,又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我用那些錢請米蘭和我的朋友們吃冰激凌。我們不能老讓米蘭掏腰包,雖然她很樂意,並沒有現在一些披金戴銀的時髦女孩的小家子氣。我在最潦倒的時期確實吃過一段軟飯,吃得還挺順嘴,差點毀了我。但你起碼可以知道,我曾付出了多麼真摯的努力那麼一種驚險的方式來使自己更有點男子氣。我們那時常吃的只是一種畫著冰山的藍盒冰激凌,現在這種牌子的價廉物美的冰激凌已在市場絕跡。我們都很愛吃西單商場樓上冰室出售的一種碟盛的奶油冰激凌,一球冰激凌上澆上厚厚一坨甜奶油,後來我在上海吃到「摜奶袖」和那味道很相近。雖然這種奶油冰激凌一直只賣五角錢一份,可對我們來說也不是天天可以享用的。如果能到位於東風市場的「和平人餐廳」去吃上一份拌有水的冰激凌「三德」和「雪人」那就是莫大的奢侈了,相當於現在到大飯店吃上一餐日本菜喝上一瓶英國酒洗上遭芬蘭浴。
這個兩層樓的西餐館不久便被一把火燒掉了,幾年之後才在金魚胡同的一平房裡重新開業,後來又拆掉了,在舊址上蓋起了「王府飯店」。我承認,冰激凌可能沒窩頭重要,但對有的人來說,「寧肯不吃窩頭餓餓著肚子也要吃冰激凌。」那個時候資產階級還在國門之外覬覦我們呢。我對米蘭那些日子的印象如此豐富,那麼密實,環環相接,絲絲入扣,甚至重疊交織,分隔不開,想來那段時間我們是經常見面的。為什麼我還會有難以排遺的寂寞心情和壓抑不住的強烈懷念?為什麼我會如此激動?如此敏感?如此脆弱?平日同空見慣一向無動於衷的風景、世想,乃至樹葉的簌響,鳥類的呢喃,一朵雲的形狀,一枝花的姿態,一個音符,甚或一籟俱寂都會使的深受感動,動輒熱淚盈眶。
難道萬物突然有靈了麼?
我爸爸和部里的其他一些參謀到出東半島看地形去了。那時軍方除了擔心集結在中蒙邊境的蘇軍機械化兵團直搗北京,似乎對來自海上的登陸威脅也很重視。中日淞滬會戰時日軍杭州灣的登陸和韓戰美軍在仁川的登陸都給制家國土防禦計劃軍事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每一個了解近代史的中國人心靈上被我國百年來有海無防的慘痛經歷投下的永久陰影。毛主席在建國初期就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幾年後我在駐青島的海軍艦隊服役時,曾看到山東省半島沿海高點遍布雷達,火炮、高炮和飛彈發she基地。當時用某要人的一句話說就是,「海軍三十年來基本上沒有形成戰鬥力。」
現在好多了。我爸爸的出差使我獲得了短暫的自由和解放。
「那你沒有,態度還挺和謁。問我跟你是什麼關係,怎麼認識的,問我的父母是誰,家住在哪裡。」
「我爸爸真討厭!」我咬牙切齒地說,「你都告了?」
「這有什麼好瞞的?」她笑笑又說,「他也是關心你,怕你學壞。」「你怎麼不說是我老師呢?」我埋怨她。
「那哪騙得過去?也不像。再說也沒必要騙人。」
「唉。」我在屋裡嘆氣頓腳,「我算是又被他逮住了。」
隔壁鄰居的窗戶一響,支出一扇玻璃。米蘭扭頭就走,一指鄰家窗戶,「有人監聽。」
「你去……」我張嘴無聲,用手指假山方向。
她點點頭,繞過柏樹叢消失了。
我也點頭,不住地點頭,接著在自己家裡回過身來。
晚上,吃過飯後,我和父親做了一次長談,我主要是聆聽,不時被要求解釋一下動機而已。本來以為父親會非難我,孰料他竟意外的態度誠懇,並無疾言厲聲,基本屬於娓娓動聽和循循善誘。他告誡我不要過早交女朋友,年輕的時候應該把精力都用到學習上去。要樹立遠時理想,要有自己人生目標,當然這目標不是別的什麼,而是當時惟一的;做革命事業的可靠接班人。他表示他和其他很多我不認識的人都對抱有殷切期望。似乎他們認定我將來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而這點在當時我自己一點把握也沒有。
我一點也不感動,不是施教者不真誠抑或是這道理沒有說服力,而是無法再感動了。類似的話我從不同渠道聽過不下一千遍,我起碼有一次到兩百次被感動過,這就像一個只會從空箱子往外掏鴨子的魔術師,你不能回回都對他表示驚奇。另外我也不認為過份吹捧和寄予厚望對一個少年有什麼好處,這有強迫一個體弱的人挑重擔子的嫌疑,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造就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
我耐心地等他把那些華麗的詞藻全部用盡,假惺惺地掉了幾滴淚,然後帶著「好好想一想」的任務上床睡覺去了。
我在床上想了半天怎麼在平原地帶統率大軍與蘇軍的機械化兵團交戰,怎麼打坦克,怎麼打飛機,怎麼掌握戰機投入預備隊進行戰略反攻。當然我思路怎麼也脫不開毛澤東同志的人民戰爭思想,雖然我當時就懷疑地道戰和地雷戰能否在現代條件下仍和打鬼子時一樣行之有效。
想完激烈的戰役,我又設想了一番凱旋而歸萬眾歡騰的場面。除了蘇聯將軍式的一胸脯勳章,我還熱切地幻想自己能掛點彩,只有一隻膀子之類的,但決不穿的確良的國防綠,最損也得是一身馬褲呢!之後,我就翻窗戶跳出去了。
我走到假山腳下,聽到山上亭子裡傳來輕輕的男聲合唱,其間伴有隱隱的吉它彈奏。他們唱的是那個年代很流行的俄國民歌《三套車》,歌詞樸素,曲調憂傷。在月良星疏、四周的山林颯颯作響的深夜,聽來使人陡然動情,不禁嘆息,無端有遺珠失璧之慨。我至今有所不解;中英兩國的民族經歷是那麼相似,為什麼兩國的民歌傳達的精神實質那麼不同?我們的民歌總是歡快的,要麼就是軟綿綿的傷感,偶有悲涼也是乘興而抒,大概我們的人民個個都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所以如此吧。我上了亭子,他們又在唱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歌曲《小路》。他們看到我並沒有停下來,自管陶醉地唱,搖頭晃腦,面帶笑容,每個人的眸子都在夜色中閃閃發光,似乎歌唱使他們的眼睛變成磷質晶體。
高晉拉我在他身邊坐下,示意我走入過去和大家一起唱,米蘭坐在我對面,搖晃著身體彈著吉它,也在愉快地唱,用眼睛鼓勵我。他們一支歌接一支歌地唱下去,唱遍了我們熟悉的每一首歌。他們嗓音很粗糙,唱得參差不齊,但那份忘情自有一種動人的感染氣氛。我雖然沒開口唱,但心中洋溢著激情,縈迴著那一首首歌曲的旋律,如同放聲歌唱一樣痛快。
我注意到米蘭和高晉的歌唱不斷相互注視,但我沒有一點嫉妒和不快,同聲歌唱使我們每個人眼中都充滿深情。
不記得那天夜裡說什麼了,只留下唱了一夜歌的喜悅印象。從第二天到中午才起床這一事實推斷,我們起碼唱到凌晨。米蘭終究睡在了誰家記不清了。似乎沒有導致絲毫的yín穢懷疑和色情想像,從第二天我們之間沒有投下任何不信任的陰影可以證實這點。實際上第二天我們再見時她已不在場,也許她根本沒住在這兒,趕早班車走了。我恍惚記得我們還在高晉家坐著聊天,喝很苦很濃的茶,米蘭睏倦地偎坐在藤沙發上,用朦朧卻不掩明亮的眼睛瞅我或在場的別人。可這個記憶是不可靠的,場面是真實的,而時間也許不準確,因為她後來屢次到過我們院,我們在高晉家或是方方家有時是在衛寧家都作過夜長聊。我在遊廊上問過高晉,也許是站在那兒看小孩踢足球。「你真打算讓米蘭到你爸他們軍文工團去?」
「我準備幫她這個忙。」他以前所未有的一本正經態度回答我,「我覺得她挺合適的。」
接下來的這段日子,我對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記憶有些混亂,誘發行為的契機也不甚了解,但場面無疑是真實的,雖然十之八九是不完整的。這場面的地方多數在我們院的各個角落,部分是在大街上,其中僅我記得的有:東單、東四北大街,西四丁字路口,位於北海和中南海兩湖之間的文津街。
她在我們院有石頭拱券和飾有花紋矛尖的鑄鐵門旁的傳達室窗口打電話,旁邊站有高晉、衛寧等人,我的位置應該是騎車路過。她眉飛色舞地對著話筒大聲說著什麼,咯咯地笑。她的一隻手拽著黑色的線繩,傾聽對方講話時無意識地在上面來回撫摸。她在葡萄架的綠蔭下,踮起腳尖夠一串累累垂下的紫瑩瑩的葡葡,摘下尖部的一顆放在兩唇間吮咂,鬼鬼祟祟地四下張望。我處於月亮門連接遊廊另一端,正要往我家的那排平房拐。我們在高高拱起的屋脊頂上,腳踩著泄水橫溝,坐在魚鱗瓦筒上,戴著墨鏡坐成一排。
前方是院內大小院落互相衡接、布局工整的重重房脊;右前方有一輪明亮、濺著茸茸毛邊的夕陽。
下面廣場有兩個婦女在吵架,旁邊圍了一圈稀稀落落的人,有戰士和小女孩。她們的惡毒咒罵斷斷續續,高一聲低一聲地傳上來。
米蘭在嗑瓜子,墨鏡遮住了她的一半臉,她顯得悠閒,無動於衷。她背靠著北洞橋頭新豎起的白柵欄,兩手平伸抓住力所能及處的兩根欄杆,左腳後蹬著石台,神態專注地和高晉說話。高晉離她很近,很有些把她逼著貼到鐵柵欄上的勁頭。
她頭扭向一邊,神態茫然,再過頭來卻粲然笑了。
白塔極為耀眼、須大無比地矗立在她身後一湖碧水另一岸的蔥鬱的瓊島山上大地。
還有一些場面含義過於不清,影象模糊,惟有感受突出,我不能肯定確曾發生,也許是出自我的想像的暗懷的願望。
我和她在雨天的街頭行走,撐著一把透光的天藍塑料傘,傘的周圍邊沿滴答著如泣如訴的雨水,我的鞋,褲腿都被淋透了,她的就腿和赤裸的腳丫也都濕漉漉的,在陰霾的光線下蒼白、光潔如塑料。我的個子比通常要矮,矮得像個侏儒,緊緊傍著她的腰間走。她的一隻手垂搭在我肩頭,五指纖細似鉤。
我總想抬頭看她的臉,可看到的只是透she著日光形成一片淡藍暈芒的傘穹和銀亮的放she開來的不鏽鋼傘骨,一個渾圓多肉、粉紅嬌嫩、不住顫動的下巴的整個視野內處於不可逾越的中心位置。雨天的冰涼至今仍留在我裸露的皮膚上。
剩下的就是一些關乎我個人的記憶:我打開一間空蕩無西的房門,躡手躡腳的屋裡走,拿走壓在涼水瓶下的幾張小面額鈔票。從和鈔票壓在一起的紙條上寫的字看,這錢是母親留給孩子訂奶的。我大概還偷過一隻上海「寶石花」半鋼手錶,用三十塊錢賣給了一個人,到底是誰我忘了。
我那時非常需要錢,我後來再沒那麼窮過;一文不名,又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我用那些錢請米蘭和我的朋友們吃冰激凌。我們不能老讓米蘭掏腰包,雖然她很樂意,並沒有現在一些披金戴銀的時髦女孩的小家子氣。我在最潦倒的時期確實吃過一段軟飯,吃得還挺順嘴,差點毀了我。但你起碼可以知道,我曾付出了多麼真摯的努力那麼一種驚險的方式來使自己更有點男子氣。我們那時常吃的只是一種畫著冰山的藍盒冰激凌,現在這種牌子的價廉物美的冰激凌已在市場絕跡。我們都很愛吃西單商場樓上冰室出售的一種碟盛的奶油冰激凌,一球冰激凌上澆上厚厚一坨甜奶油,後來我在上海吃到「摜奶袖」和那味道很相近。雖然這種奶油冰激凌一直只賣五角錢一份,可對我們來說也不是天天可以享用的。如果能到位於東風市場的「和平人餐廳」去吃上一份拌有水的冰激凌「三德」和「雪人」那就是莫大的奢侈了,相當於現在到大飯店吃上一餐日本菜喝上一瓶英國酒洗上遭芬蘭浴。
這個兩層樓的西餐館不久便被一把火燒掉了,幾年之後才在金魚胡同的一平房裡重新開業,後來又拆掉了,在舊址上蓋起了「王府飯店」。我承認,冰激凌可能沒窩頭重要,但對有的人來說,「寧肯不吃窩頭餓餓著肚子也要吃冰激凌。」那個時候資產階級還在國門之外覬覦我們呢。我對米蘭那些日子的印象如此豐富,那麼密實,環環相接,絲絲入扣,甚至重疊交織,分隔不開,想來那段時間我們是經常見面的。為什麼我還會有難以排遺的寂寞心情和壓抑不住的強烈懷念?為什麼我會如此激動?如此敏感?如此脆弱?平日同空見慣一向無動於衷的風景、世想,乃至樹葉的簌響,鳥類的呢喃,一朵雲的形狀,一枝花的姿態,一個音符,甚或一籟俱寂都會使的深受感動,動輒熱淚盈眶。
難道萬物突然有靈了麼?
我爸爸和部里的其他一些參謀到出東半島看地形去了。那時軍方除了擔心集結在中蒙邊境的蘇軍機械化兵團直搗北京,似乎對來自海上的登陸威脅也很重視。中日淞滬會戰時日軍杭州灣的登陸和韓戰美軍在仁川的登陸都給制家國土防禦計劃軍事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每一個了解近代史的中國人心靈上被我國百年來有海無防的慘痛經歷投下的永久陰影。毛主席在建國初期就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幾年後我在駐青島的海軍艦隊服役時,曾看到山東省半島沿海高點遍布雷達,火炮、高炮和飛彈發she基地。當時用某要人的一句話說就是,「海軍三十年來基本上沒有形成戰鬥力。」
現在好多了。我爸爸的出差使我獲得了短暫的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