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這是李穆在那三年孝期里的一番作為。

  在李穆跟朝堂上的君臣們鬥心眼兒時,阿愁也沒閒著。

  那鬧出拆坊牆之事時,阿愁難得當了一回「賢內助」——幫李穆監聽坊間百姓的呼聲(或者說是鼓動)。

  不過,她能幫得上忙的也僅此這一點了。人微言輕的她最多也只能起個敲邊鼓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有她沒她其實對李穆的布局影響不大。所以她的重心,依舊放在她自己的那一攤子事上。

  如今隨著余娘子等人技藝的日益成熟,阿愁得自前世的那點優勢漸漸便沒了什麼作用。好在她一直在不斷自我精進著,倒也始終沒有落了人後。甚至於,因她漸漸不再滿足於妝容設計這一點事,開始涉足了整體造型之事。而自從她幫著教坊里眾名家們設計了《絲路花雨》里一應的人物造型後,這當世沒有的「造型」一詞,也隨著她的名字遠播了出去。

  如今阿愁已經不再單純是個梳頭娘子了,甚至連遠在京城的皇后都發來「訂單」,預約某個重要節日裡的整體設計。

  也虧得阿愁有不少行內的高手相助。不管她設計出什麼樣的新方案,余娘子等人都能照著她的意圖完成妝容那一部分的工作。至於服裝設計,恰有那巧手的吉祥幫忙,只要阿愁能夠畫出圖樣兒,吉祥便總能將那畫紙上的衣樣打出來。

  更妙的是,莫娘子那閨蜜柳娘子家裡開的正是織紡。便是在外頭找不到阿愁想要的新鮮花樣衣料,她也能畫了圖樣求柳娘子家裡幫忙。

  於是乎,漸漸的,阿愁的手下竟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從妝容到衣裳,再到首飾、扇佩、箱籠等物,只要是她想得到的,那商業頭腦發達的李穆總能將她的設計變成一門掙錢的生意。

  李穆守孝的第一年年底,胖丫滿師出徒了。

  雖然如今李穆三不五時便借著「散心」的名義來仁豐里的別院裡小住,可別院到底只那麼大點的地方,又只需要侍候李穆這麼一個正經郎君,廚下怎麼也不可能需要養著兩個大廚的。

  加上如今阿愁和李穆的關係也愈來愈瞞不住人了,便是胖丫心大,想不到那一層,別院裡的總管也不好再拿和阿愁義結金蘭的胖丫繼續當丫鬟使。於是,她這裡剛一滿師,總管便和她解了契約,從此胖丫便再不是別院裡的丫鬟了。

  那有手藝的人,無一個不想要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本事的空間。胖丫也知道別院裡不缺廚子,所以她便琢磨著是不是去什麼貴人家裡求個更好的發展。

  阿愁聽了,很是捨不得她被別人使喚,便打算出資替她開一間點心鋪子,因為胖丫最拿手的就是製作各色點心了。

  如今阿愁是真的「不差錢」,胖丫也不矯情,便答應了下來。

  阿愁是個圖新鮮的,覺得這點心鋪子得開得別致才能吸引客源。於是,原本只設計人物造型的阿愁,就這麼不小心跨了界,又開始設計起店面來。

  而因她那散發的思維,由原本單純的點心鋪子,卻是不小心就聯想到了後世的咖啡館。於是點心鋪子就這麼一點點地又變成了茶館。又因余娘子聽說這件事後,開玩笑說,以後她們這些梳頭娘子終於有固定地點聚會了。於是,圖紙上的茶館,就這麼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只接待特定人等的會所……

  等阿愁買下七里河邊一座清雅的小院,改造完成後,這裡便成了廣陵城裡首家只招待女賓的會所。那廣陵王李穆還給親筆提了名,叫作「巾幗館」。

  巾幗館裡,除了提供好吃的點心茶水之外,還提供專業的美容服務,以及專業的服裝設計,甚至是專業的首飾打制……

  巾幗館開業當天,叫阿愁都沒料到的是,不僅餘娘子等人來了,宜嘉夫人來了,甚至連首輔家的鄧老奶奶聽說後,也帶著孫女跑來趕了一回熱鬧。

  那宜嘉夫人看了巾幗館裡的環境,又品嘗了胖丫的手藝後,當即表示,以後她那玉櫛社就選在這裡定點聚會了。

  阿愁原以為,便是玉櫛社看中這裡聚會,肯定也只是中社或者下社的成員會過來,那自命清高的上社成員們只怕是不肯「同流合污」的。卻不想,隨著廣陵城一日不同於一日的變化,那些原本自恃身份的貴人們,那思想也在悄悄起著變化。如今那些貴人們早已經不在乎和她們同室喝茶的人是什麼樣的出身了,她們更在意的,是那些人的打扮是不是時尚入眼……

  那廣陵城原就是個商賈雲集之地,因著李穆的拓路計劃,又使得這裡的交通更加便利,物產也愈發豐富。加上李穆擅理財,如今廣陵城裡百業興盛,人們的收入如竹節一般一年高似一年。隨著那些下九流的平民百姓們收入的提升,人們也開始捨得在自身上花錢了。往常只有貴人們才買得起的奢侈品,如今也常常會出現在平民女兒家的嫁妝之中。

  後世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了余錢的人們在學會了如何正確打扮和文雅的談吐後,便和世家子弟們沒什麼不同之處了。因此,漸漸的,不管大唐別的州郡是個什麼情況,至少在廣陵城裡,原本森嚴的社會等級,變得不再那麼分明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太妃

  在李穆守孝的第一年, 他只是隔三岔五地去他那私人別院裡小住個一兩天, 平常多數時候都是留在王府里過夜的。

  到了第二年起,漸漸的,他留宿在別院的時候越來越多, 在王府里過夜的時候卻是越來越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