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襲人笑勸道:“這可是還沒醒呢。她們從前與你同一個園子住著,晴雯、芳官更是見天一個桌子吃飯,自然是舊相識,有什麼好納悶的?”
寶玉道:“不是那麼個舊相識,我在夢裡看見她們,只覺這個夢從前好似做過的一樣,這些人還有這個地方兒,也是從前那個夢裡就有的。”
襲人忽然想起,那日寶玉在東府小蓉大奶奶屋裡午睡,醒來也說起這麼一個夢,說是什麼“太虛幻境”,裡面有許多人物故事,還同自己偷試了一回,原是兩個人的初番雲雨。想起舊事,不禁滿臉緋紅,勸道:“一個夢罷了,哪有那些道理?常人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然是你日夜思念她們,所以才會夢見這些。快睡吧,三更天了。”
寶玉只得重新睡下,心裡只是放心黛玉不下,輾轉反覆,好容易等得天亮,忙起來親自叫醒秋紋,命她:“不拘找個什麼由頭,去瀟湘館裡看看林妹妹,回來告我。”秋紋不解其意,也只得應著去了。一時回來,說:“並沒什麼事,剛起來,正梳洗呢。”寶玉這才放下心來,要水洗了臉,自往賈母房裡來請安。只想請過安後再去看黛玉。不料老爺偏傳話進來說,仍要叫往北靜王府里看戲去,好同著那些王親大臣多多親熱,學習些規矩禮法。
原來今兒才是榮寧兩府的爺們兒為北王上壽的正日子,寶玉滿心不願意,聽說賈政也要去,豈敢違逆,且連脫滑的空兒也沒了,只得穿戴起來,帶上焙茗等,騎了馬,隨著賈政的馬車逕往王府里去。後面家丁浩浩蕩蕩抬著壽禮走在後面,計有壽桃一百個,壽麵一百掛,上等的人參十二支,貂皮一張,南海佛珠一持,金玉獅子各一對,並從蘇州精心定造的上等絲緞十二疋,官緞四十八疋,由江寧所織之上用緞十二疋,官緞三十六疋,都有大紅案子抬著,大紅披巾蓋著,招搖過市,兩邊且有從府衙借的官兵開路。引得那些百姓都站住了在路兩邊觀看,又細數那過往的馬車箱案,猜測所獻之物,嘖嘖連聲,搖頭嘆贊不已。
賈政坐在車內,隔簾看見寶玉滿面抑鬱之色,騫起帘子訓道:“昨兒因要籌備送北王的禮,竟沒時間找你算帳。我聽李貴說,席還沒散,你人倒跑了,連下人也不告訴,害得他們找遍了整個北府,鬧了多大的笑話。我還沒問你,昨天一整日野到哪裡去了?你倒又擺出這沮喪樣子來堵我的眼,灰頭土臉,唉聲嘆氣,哪裡像個讀書上進的王孫公子模樣兒?倘若去了北府也是這樣,丟人現眼,失禮打臉,晚上回來定要揭你的皮。”
寶玉聽了,唬得忙道:“並不敢亂跑,昨天因席上實在嘈吵,鬧得頭疼,所以先走了,就忘記支會貴大哥一聲。其實只比他早回家一半刻。”
賈政還欲教訓,想著北靜王爺向對寶玉另眼相看,若只管一味訓斥得他沒情沒緒,等下見到北王倒不好。遂忍耐住了,只道:“若論別的本事,量你也沒有。這會子左右無事,倒不如細想兩首詩來,等著席上祝壽。做得不好,晚上一併罰你。”
寶玉雖擅詩,卻向來不喜歌功頌德之作,也只得勉強答應。騎在馬上,搜腸刮肚,百般苦惱。不提。
且說黛玉一早起來,正在洗漱,忽見秋紋忙忙地走來,又沒什麼事,只請了安便又匆匆離去,倒覺得詫異。又不好說什麼,各自出了半日的神,無可排遣,因知寶玉性子浮躁,總沒時間替王夫人抄經,不如自己得閒便替他準備些,免得到時著忙,又急出病來。遂命紫鵑將書案擱在窗邊透亮處,洗筆磨墨,抄寫一回,因見白駒過隙之喻,想到人們向來形容時光飛逝為“彈指”,而《僧祗》中又云:十二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不禁心中所感,遂草書一絕云:
韶華易逝不易留,
一念未伏一念休。
轉瞬還翻十二念,
百回彈指幾春秋。
題過,想到紅顏易老,相思難籌,若論自己所受的委屈煎磨,那真是一日三秋,每一瞬每一念滿滿的都是煩愁,時間竟過得比什麼都慢;若論桃紅柳綠,花謝水流,卻又覺歲月如風,轉眼即逝。自己同寶玉從小兒一桌吃,一床睡,何等親昵無私,而今卻難得在一起說句體己話兒,就算好不容易兩個人面對面坐著,也有諸多的顧慮猜忌,總不能將心事明明白白地剖訴。況且,即便知道了寶玉的心意又如何,這些年中,他說死說活的瘋話還少嗎?然而老太太、太太不開口,舅舅、舅母不為自己做主,又能奈何?便只有看著這時光如水,飛流而下,而自己的身子,就一天天耗損下去,只怕終究逃不過“卿何薄命”四個字。想到此,不禁淚流滿面,用絹子堵著嘴嗚咽。
紫鵑出去餵了鳥進來,看黛玉好好寫著字,卻又哭泣起來,摸不著頭腦,只得委婉勸道:“姑娘才好了兩天,怎麼又無故傷心?已經是先天寒弱,再不自己珍惜將養著些,可教人怎麼樣呢?就是大夫一天來三次,開的方兒能治病,也要姑娘自己平神靜氣,一心想好才行。”
黛玉嘆道:“你哪裡知道我的心思?”
紫鵑道:“雖然不知道,跟著姑娘這幾年,也多少猜著些。其實姑娘又有什麼不如意的?雖然親生父母不在,可也並不至失依沒傍的,且不說老太太固然疼愛異常,現有例子擺著,三位姑娘倒是嫡親的孫女兒,也不過這樣;寶玉跟咱們更是一條心,凡姑娘說的話,無不小心奉承,凡姑娘喜歡什麼,也都是要一奉十的,如何還只管慪氣?姑娘若惜福,就該仔細將養才是。”
正勸著,卻見探春、惜春兩個走來,進了門便哭。紫鵑訝道:“這一個還沒勸好,又來了兩個。只道我們姑娘愛哭,怎麼三姑娘、四姑娘如今也都弄起這個光景來?”不住地拿眼睛向侍書、彩屏兩個打量,侍書嗚咽道:“孫家剛才來人報信,說咱們二小姐昨天無端失足,跌下樓來,至今昏迷不醒呢,兩位太太如今已經吩咐璉二爺探看去了,只怕這會兒已經咽氣了。”
探春聽了,益發放聲大哭,惜春也默默拭淚。黛玉吃了一驚,倒反收了淚,問道:“我們可能還見一面兒麼?”
惜春道:“林姐姐可是傷心得傻了?怎麼竟問出這樣的話來。二姐姐既嫁了人,就生是孫家人,死是孫家鬼,弟兄們還可去奔喪弔唁,見最後一面;咱們是閨閣千金,豈有為這個到人家門上拋頭露面的?所以我說,一個人生為女子,想要清清白白地過一世,除非出家做姑子,不然再難乾淨的。”
探春頓足恨道:“咱們賈家的女孩兒就被人這樣白欺負了不成?依我的性子,就該到孫家大鬧一場,再問他個虐死妻子之罪。就因為生為女兒,便這樣任人擺布,一旦嫁了人,哪怕他是豬是狗是畜牲,也要忍氣吞聲。現在人要死了,忍到頭兒了,難道朝廷會頒座貞節牌坊、容她上《列女傳》不成?你們看著好了,賈家的這幾個男人,再沒一個有剛性的,到了孫家,看到那個害死自己姐妹的豺狼,還是會裝出副彬彬有禮的樣子,滿口裡講仁義規矩,再不會為二姐說半句求公道的話。”說著又哭起來。
寶玉道:“不是那麼個舊相識,我在夢裡看見她們,只覺這個夢從前好似做過的一樣,這些人還有這個地方兒,也是從前那個夢裡就有的。”
襲人忽然想起,那日寶玉在東府小蓉大奶奶屋裡午睡,醒來也說起這麼一個夢,說是什麼“太虛幻境”,裡面有許多人物故事,還同自己偷試了一回,原是兩個人的初番雲雨。想起舊事,不禁滿臉緋紅,勸道:“一個夢罷了,哪有那些道理?常人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然是你日夜思念她們,所以才會夢見這些。快睡吧,三更天了。”
寶玉只得重新睡下,心裡只是放心黛玉不下,輾轉反覆,好容易等得天亮,忙起來親自叫醒秋紋,命她:“不拘找個什麼由頭,去瀟湘館裡看看林妹妹,回來告我。”秋紋不解其意,也只得應著去了。一時回來,說:“並沒什麼事,剛起來,正梳洗呢。”寶玉這才放下心來,要水洗了臉,自往賈母房裡來請安。只想請過安後再去看黛玉。不料老爺偏傳話進來說,仍要叫往北靜王府里看戲去,好同著那些王親大臣多多親熱,學習些規矩禮法。
原來今兒才是榮寧兩府的爺們兒為北王上壽的正日子,寶玉滿心不願意,聽說賈政也要去,豈敢違逆,且連脫滑的空兒也沒了,只得穿戴起來,帶上焙茗等,騎了馬,隨著賈政的馬車逕往王府里去。後面家丁浩浩蕩蕩抬著壽禮走在後面,計有壽桃一百個,壽麵一百掛,上等的人參十二支,貂皮一張,南海佛珠一持,金玉獅子各一對,並從蘇州精心定造的上等絲緞十二疋,官緞四十八疋,由江寧所織之上用緞十二疋,官緞三十六疋,都有大紅案子抬著,大紅披巾蓋著,招搖過市,兩邊且有從府衙借的官兵開路。引得那些百姓都站住了在路兩邊觀看,又細數那過往的馬車箱案,猜測所獻之物,嘖嘖連聲,搖頭嘆贊不已。
賈政坐在車內,隔簾看見寶玉滿面抑鬱之色,騫起帘子訓道:“昨兒因要籌備送北王的禮,竟沒時間找你算帳。我聽李貴說,席還沒散,你人倒跑了,連下人也不告訴,害得他們找遍了整個北府,鬧了多大的笑話。我還沒問你,昨天一整日野到哪裡去了?你倒又擺出這沮喪樣子來堵我的眼,灰頭土臉,唉聲嘆氣,哪裡像個讀書上進的王孫公子模樣兒?倘若去了北府也是這樣,丟人現眼,失禮打臉,晚上回來定要揭你的皮。”
寶玉聽了,唬得忙道:“並不敢亂跑,昨天因席上實在嘈吵,鬧得頭疼,所以先走了,就忘記支會貴大哥一聲。其實只比他早回家一半刻。”
賈政還欲教訓,想著北靜王爺向對寶玉另眼相看,若只管一味訓斥得他沒情沒緒,等下見到北王倒不好。遂忍耐住了,只道:“若論別的本事,量你也沒有。這會子左右無事,倒不如細想兩首詩來,等著席上祝壽。做得不好,晚上一併罰你。”
寶玉雖擅詩,卻向來不喜歌功頌德之作,也只得勉強答應。騎在馬上,搜腸刮肚,百般苦惱。不提。
且說黛玉一早起來,正在洗漱,忽見秋紋忙忙地走來,又沒什麼事,只請了安便又匆匆離去,倒覺得詫異。又不好說什麼,各自出了半日的神,無可排遣,因知寶玉性子浮躁,總沒時間替王夫人抄經,不如自己得閒便替他準備些,免得到時著忙,又急出病來。遂命紫鵑將書案擱在窗邊透亮處,洗筆磨墨,抄寫一回,因見白駒過隙之喻,想到人們向來形容時光飛逝為“彈指”,而《僧祗》中又云:十二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不禁心中所感,遂草書一絕云:
韶華易逝不易留,
一念未伏一念休。
轉瞬還翻十二念,
百回彈指幾春秋。
題過,想到紅顏易老,相思難籌,若論自己所受的委屈煎磨,那真是一日三秋,每一瞬每一念滿滿的都是煩愁,時間竟過得比什麼都慢;若論桃紅柳綠,花謝水流,卻又覺歲月如風,轉眼即逝。自己同寶玉從小兒一桌吃,一床睡,何等親昵無私,而今卻難得在一起說句體己話兒,就算好不容易兩個人面對面坐著,也有諸多的顧慮猜忌,總不能將心事明明白白地剖訴。況且,即便知道了寶玉的心意又如何,這些年中,他說死說活的瘋話還少嗎?然而老太太、太太不開口,舅舅、舅母不為自己做主,又能奈何?便只有看著這時光如水,飛流而下,而自己的身子,就一天天耗損下去,只怕終究逃不過“卿何薄命”四個字。想到此,不禁淚流滿面,用絹子堵著嘴嗚咽。
紫鵑出去餵了鳥進來,看黛玉好好寫著字,卻又哭泣起來,摸不著頭腦,只得委婉勸道:“姑娘才好了兩天,怎麼又無故傷心?已經是先天寒弱,再不自己珍惜將養著些,可教人怎麼樣呢?就是大夫一天來三次,開的方兒能治病,也要姑娘自己平神靜氣,一心想好才行。”
黛玉嘆道:“你哪裡知道我的心思?”
紫鵑道:“雖然不知道,跟著姑娘這幾年,也多少猜著些。其實姑娘又有什麼不如意的?雖然親生父母不在,可也並不至失依沒傍的,且不說老太太固然疼愛異常,現有例子擺著,三位姑娘倒是嫡親的孫女兒,也不過這樣;寶玉跟咱們更是一條心,凡姑娘說的話,無不小心奉承,凡姑娘喜歡什麼,也都是要一奉十的,如何還只管慪氣?姑娘若惜福,就該仔細將養才是。”
正勸著,卻見探春、惜春兩個走來,進了門便哭。紫鵑訝道:“這一個還沒勸好,又來了兩個。只道我們姑娘愛哭,怎麼三姑娘、四姑娘如今也都弄起這個光景來?”不住地拿眼睛向侍書、彩屏兩個打量,侍書嗚咽道:“孫家剛才來人報信,說咱們二小姐昨天無端失足,跌下樓來,至今昏迷不醒呢,兩位太太如今已經吩咐璉二爺探看去了,只怕這會兒已經咽氣了。”
探春聽了,益發放聲大哭,惜春也默默拭淚。黛玉吃了一驚,倒反收了淚,問道:“我們可能還見一面兒麼?”
惜春道:“林姐姐可是傷心得傻了?怎麼竟問出這樣的話來。二姐姐既嫁了人,就生是孫家人,死是孫家鬼,弟兄們還可去奔喪弔唁,見最後一面;咱們是閨閣千金,豈有為這個到人家門上拋頭露面的?所以我說,一個人生為女子,想要清清白白地過一世,除非出家做姑子,不然再難乾淨的。”
探春頓足恨道:“咱們賈家的女孩兒就被人這樣白欺負了不成?依我的性子,就該到孫家大鬧一場,再問他個虐死妻子之罪。就因為生為女兒,便這樣任人擺布,一旦嫁了人,哪怕他是豬是狗是畜牲,也要忍氣吞聲。現在人要死了,忍到頭兒了,難道朝廷會頒座貞節牌坊、容她上《列女傳》不成?你們看著好了,賈家的這幾個男人,再沒一個有剛性的,到了孫家,看到那個害死自己姐妹的豺狼,還是會裝出副彬彬有禮的樣子,滿口裡講仁義規矩,再不會為二姐說半句求公道的話。”說著又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