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第二段的大意用今天的口語說是這樣的:朝中之臣誰最賢?獨占鰲頭尊 姓韓。百人裡頭最能幹,萬人之中稱模範。曾祖韓琦祖忠彥,歷任宰相堪稱賢,漢相王商好威嚴,匈奴畏懼仰面看;唐代子儀威名傳,回屹退兵不須戰。 韓門祖輩威不減,異族已被嚇破膽,公系出使好人選。作揖跪拜禮周全,白玉台階受派遣。為臣不敢辭困難,此時此刻非等閒。高堂老母莫掛牽,妻子 兒女不必念。敬奉天地有靈驗,祖宗保佑威風添。自持詔命有大權,直入金朝城裡邊。首領跪拜甚恐惶,兒輩前來迎接忙。韓公威儀靠信仰,投軍不須 愚且莽。犬馬之血塗嘴上,結盟牢固又久長。這一段是禮讚韓肖胄,深信他一定不辱使命,象他的祖輩那樣既賢良又威嚴,還望他公而忘私,對高堂老 母和妻子兒女不必掛牽。此等襟懷,豈不令人嘆為觀止。
第三段是針對胡松年的,其大意是:德如胡公難上難,同謀協力人心安。
“解衣衣我”韓信言,當年倍感漢恩暖;使金刺秦不一班,臨別不唱“易水 寒”。皇天后土濕又暗,連綿陰雨未下完,風力迅猛又兇險。車聲轔轔響成片,馬聲蕭蕭不間斷,壯士儒夫有共感,同聲哭泣好悲慘。里巷寡婦少識見, 滴血投書秘書官。金人性情如虎狼,防範不測免上當。鎧甲外面穿衣裳,先前楚人就這樣;當年唐朝上過當,今日守城嚴提防,平涼教訓不能忘。葵、 踐二城不荒涼,擅談之人讀書郎,不能輕看丟一旁。袁虎雖曾被罷官,飛筆撰文倚馬完;函谷雞鳴未曙天,客助盂嘗脫了險,無用之材匠不嫌,有益或 出樵夫言。這一段中的一些恭維副使胡松年的話只是表面文章,而“離歌不道易水寒”以下十七句更耐人尋味,它不僅指出此次使金與當年荊軻刺秦王 高唱《渡易水歌》不同,使命更為重大,要注意衷甲裹身提防不測,更提醒使者既不要輕視讀書人和被免官的人,也不要看不起所謂雞鳴狗盜之徒,特 別是那些被叫做“樗棟”的“無用之材”和被視為“芻堯”的草野之人,關鍵時侯他們可能起很大作用,要象巧匠那樣眼裡沒有無用之材。這是何等的 遠見卓識和過人的睿智!第四段的大意是:珠壁珍寶我不饞,只望家鄉消息①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十四。
傳。蕭條冷寂靈光殿,草中石人今哪般?鄉關齊魯已淪陷,遺民豈種桑麻田, 如聞敗將保家園。父祖生於齊魯間,地位不高名聲顯。戰國臨淄多學館,文士數千任其談,人群揮汗如雨般。子孫南渡沒幾年,已經變成流浪漢。欲將 血淚寄河山,以使鄉土得澆灌!這一段集中抒發詩人的愛國衷情,謂其最關心的是來自家鄉的消息,這消息比珠壁還寶貴。為了收復失地,她不惜犧牲 自己,願將一腔熱血灑在齊魯大地!這樣的女子古今罕見,人稱李易安“壓倒鬚眉”,當之無愧,在蒿目時艱、優國憂民方面,好男兒也不過如此。這 首詩的結穴之句,與岳飛“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並無二致。
詩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叫用典。此詩不僅用典多而且僻典 不少,這該不該被視為短燈和掉書袋呢?不該。因為它不是無為的文辭堆砌和有意顯示淵博,而是為了淋漓盡致地剖白自己傾慕古賢、瓣香韓門、衷愛 桑梓、捨身報國的一片赤子之心。對於這些典故的注釋,王學初先生曾下過很深的功夫,限於篇幅,凡筆者贊成王注的地方,不再重新解釋,這裡只是 略加補充和辨析。①無庸諱言的是詩人所徵引的這許多故實,並不是每一個都很妥貼、都那麼必要,而筆者對這些典故的譯解唯求直白簡括,釋義是否完 全得當未敢過分自許,如有疑義,願與求取甚解者共析。筆者在反覆誦讀此詩過程中,雖然很欽佩詩人的深厚學養,但更為她那“我以我血薦軒轅”般 的氣概所傾倒,此詩之旨,唯國是愛也。
(二)
可貴的“赤子”、“蒼生”之念“上詩”的第二首是七言律詩: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裡桃應在,華萼樓前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生。
聖君大信明如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此詩首聯出句“皇華”,意謂極大的光華。《詩經·小雅·皇皇者華》, 序謂為君遣使臣之作,並雲“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後來遂用“皇華”作使人或出使的典故,含有不辱使命之意。“二京”指北宋時的東京(今 河南開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經之路。下句的“壺漿”,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意謂用 竹籃盛著飯,用瓦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和犒勞軍隊。這裡借指歡迎南宋使臣。
頷聯出句的“連昌宮”系唐代宮殿,在洛陽。元稹樂府《連昌宮詞》有“連 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牆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這裡借連昌宮、千葉桃代指北宋宮殿。對句的“華萼樓”,原是長安唐玄宗時① 比如“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四句,《宋詩紀事》、《癸已類稿》具闕文,茲據《雲麓漫抄》補入。對此四句中的一個典故,《王注》第 116 頁注釋[三八]雲“‘乘 城平涼’未詳”,而《重輯李清照集》第 97頁註解[二十四]則雲“乘城,治城也”(齊魯書社 1981 年 11月版),似欠詳明。“乘”在此處當訓作“防守”,此句似可直譯為:記住以往防守平涼的教訓。這樣解釋除與兩《唐書·渾瑊傳》等所載,傳主與吐蕃結盟於平涼中計被劫之事相合外,還可徵引若干南宋史事為據。如《續資治通鑑》卷一○二:“(王)庶子之道,年未二十,率老弱乘城,敵晝夜攻,士多死者”;“(郭永)因自率兵晝夜乘城”,其中的“乘城”均作守城解。
的花萼相輝樓,這裡亦借指北宋宮室。此聯承上所云使者過二京時,上萬人 夾道歡迎的情景,進一步擬想舊時宮殿的花木、鳥鵲也將以驚喜的心情迎候這兩位大得人心的使者。頸、尾二聯分別寫到皇上對人民有憐憫之心、上天 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甚至稱頌高宗為聖明君主,還說他的信義好象白日一樣光明。這樣一來,或許會被認為詩人在討好帝王大臣,還可能懷疑她寫此 詩的目的是為報答“韓公”對她“父祖”的薦舉之恩。如果這樣看,那就是對詩人詩作的誤解。詩人之所以發出“帝心憐赤子”、“天意念蒼生”這樣 的議論,那是為了說明恢復宋朝的江山社稷,不只是人間的眾望所歸,也是上天的意願所向。至於“聖君大信明如日”句,其旨絕非為了頌揚趙構,而 是文學語言中的抑揚“辯證法”。尾聯上下句的搭配,恰恰是對趙構妥協政策的譏諷和批評。“長亂”句典出《詩經·小雅·巧言》篇:“君子屢盟, 亂是用長”,意思是說假如不圖恢復,愈是一次又一次地會盟講和,愈是助長禍亂。對苟安妥協的南宋朝廷來說,這豈不是一種逆耳的忠言?應該說此 詩很有現實針對性,它比前面的五言和七言古詩更具有諷刺意味。因為宋高宗趙構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不顧社稷江山;二不管父兄在金受苦受難, 情願向金人大量地進貢賠錢,他很愛聽黃潛善、汪伯彥之勸和、說降的“巧言”,甚至不顧臉面地把金人作為叔叔看。如果不是一種強烈愛國情感的驅 遣,女詩人怎麼敢冒這種與皇帝唱反調,從而可能觸犯龍顏的危險?
第三段是針對胡松年的,其大意是:德如胡公難上難,同謀協力人心安。
“解衣衣我”韓信言,當年倍感漢恩暖;使金刺秦不一班,臨別不唱“易水 寒”。皇天后土濕又暗,連綿陰雨未下完,風力迅猛又兇險。車聲轔轔響成片,馬聲蕭蕭不間斷,壯士儒夫有共感,同聲哭泣好悲慘。里巷寡婦少識見, 滴血投書秘書官。金人性情如虎狼,防範不測免上當。鎧甲外面穿衣裳,先前楚人就這樣;當年唐朝上過當,今日守城嚴提防,平涼教訓不能忘。葵、 踐二城不荒涼,擅談之人讀書郎,不能輕看丟一旁。袁虎雖曾被罷官,飛筆撰文倚馬完;函谷雞鳴未曙天,客助盂嘗脫了險,無用之材匠不嫌,有益或 出樵夫言。這一段中的一些恭維副使胡松年的話只是表面文章,而“離歌不道易水寒”以下十七句更耐人尋味,它不僅指出此次使金與當年荊軻刺秦王 高唱《渡易水歌》不同,使命更為重大,要注意衷甲裹身提防不測,更提醒使者既不要輕視讀書人和被免官的人,也不要看不起所謂雞鳴狗盜之徒,特 別是那些被叫做“樗棟”的“無用之材”和被視為“芻堯”的草野之人,關鍵時侯他們可能起很大作用,要象巧匠那樣眼裡沒有無用之材。這是何等的 遠見卓識和過人的睿智!第四段的大意是:珠壁珍寶我不饞,只望家鄉消息①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十四。
傳。蕭條冷寂靈光殿,草中石人今哪般?鄉關齊魯已淪陷,遺民豈種桑麻田, 如聞敗將保家園。父祖生於齊魯間,地位不高名聲顯。戰國臨淄多學館,文士數千任其談,人群揮汗如雨般。子孫南渡沒幾年,已經變成流浪漢。欲將 血淚寄河山,以使鄉土得澆灌!這一段集中抒發詩人的愛國衷情,謂其最關心的是來自家鄉的消息,這消息比珠壁還寶貴。為了收復失地,她不惜犧牲 自己,願將一腔熱血灑在齊魯大地!這樣的女子古今罕見,人稱李易安“壓倒鬚眉”,當之無愧,在蒿目時艱、優國憂民方面,好男兒也不過如此。這 首詩的結穴之句,與岳飛“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並無二致。
詩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叫用典。此詩不僅用典多而且僻典 不少,這該不該被視為短燈和掉書袋呢?不該。因為它不是無為的文辭堆砌和有意顯示淵博,而是為了淋漓盡致地剖白自己傾慕古賢、瓣香韓門、衷愛 桑梓、捨身報國的一片赤子之心。對於這些典故的注釋,王學初先生曾下過很深的功夫,限於篇幅,凡筆者贊成王注的地方,不再重新解釋,這裡只是 略加補充和辨析。①無庸諱言的是詩人所徵引的這許多故實,並不是每一個都很妥貼、都那麼必要,而筆者對這些典故的譯解唯求直白簡括,釋義是否完 全得當未敢過分自許,如有疑義,願與求取甚解者共析。筆者在反覆誦讀此詩過程中,雖然很欽佩詩人的深厚學養,但更為她那“我以我血薦軒轅”般 的氣概所傾倒,此詩之旨,唯國是愛也。
(二)
可貴的“赤子”、“蒼生”之念“上詩”的第二首是七言律詩: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裡桃應在,華萼樓前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生。
聖君大信明如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此詩首聯出句“皇華”,意謂極大的光華。《詩經·小雅·皇皇者華》, 序謂為君遣使臣之作,並雲“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後來遂用“皇華”作使人或出使的典故,含有不辱使命之意。“二京”指北宋時的東京(今 河南開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經之路。下句的“壺漿”,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意謂用 竹籃盛著飯,用瓦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和犒勞軍隊。這裡借指歡迎南宋使臣。
頷聯出句的“連昌宮”系唐代宮殿,在洛陽。元稹樂府《連昌宮詞》有“連 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牆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這裡借連昌宮、千葉桃代指北宋宮殿。對句的“華萼樓”,原是長安唐玄宗時① 比如“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四句,《宋詩紀事》、《癸已類稿》具闕文,茲據《雲麓漫抄》補入。對此四句中的一個典故,《王注》第 116 頁注釋[三八]雲“‘乘 城平涼’未詳”,而《重輯李清照集》第 97頁註解[二十四]則雲“乘城,治城也”(齊魯書社 1981 年 11月版),似欠詳明。“乘”在此處當訓作“防守”,此句似可直譯為:記住以往防守平涼的教訓。這樣解釋除與兩《唐書·渾瑊傳》等所載,傳主與吐蕃結盟於平涼中計被劫之事相合外,還可徵引若干南宋史事為據。如《續資治通鑑》卷一○二:“(王)庶子之道,年未二十,率老弱乘城,敵晝夜攻,士多死者”;“(郭永)因自率兵晝夜乘城”,其中的“乘城”均作守城解。
的花萼相輝樓,這裡亦借指北宋宮室。此聯承上所云使者過二京時,上萬人 夾道歡迎的情景,進一步擬想舊時宮殿的花木、鳥鵲也將以驚喜的心情迎候這兩位大得人心的使者。頸、尾二聯分別寫到皇上對人民有憐憫之心、上天 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甚至稱頌高宗為聖明君主,還說他的信義好象白日一樣光明。這樣一來,或許會被認為詩人在討好帝王大臣,還可能懷疑她寫此 詩的目的是為報答“韓公”對她“父祖”的薦舉之恩。如果這樣看,那就是對詩人詩作的誤解。詩人之所以發出“帝心憐赤子”、“天意念蒼生”這樣 的議論,那是為了說明恢復宋朝的江山社稷,不只是人間的眾望所歸,也是上天的意願所向。至於“聖君大信明如日”句,其旨絕非為了頌揚趙構,而 是文學語言中的抑揚“辯證法”。尾聯上下句的搭配,恰恰是對趙構妥協政策的譏諷和批評。“長亂”句典出《詩經·小雅·巧言》篇:“君子屢盟, 亂是用長”,意思是說假如不圖恢復,愈是一次又一次地會盟講和,愈是助長禍亂。對苟安妥協的南宋朝廷來說,這豈不是一種逆耳的忠言?應該說此 詩很有現實針對性,它比前面的五言和七言古詩更具有諷刺意味。因為宋高宗趙構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不顧社稷江山;二不管父兄在金受苦受難, 情願向金人大量地進貢賠錢,他很愛聽黃潛善、汪伯彥之勸和、說降的“巧言”,甚至不顧臉面地把金人作為叔叔看。如果不是一種強烈愛國情感的驅 遣,女詩人怎麼敢冒這種與皇帝唱反調,從而可能觸犯龍顏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