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帝之孫宣帝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武帝所行之政術,外儒內法。所謂王道,即董仲舒所說「孔子主立新王之道」,(春秋繁露·玉杯)。王道,即國家主義。諸子皆私學,而儒學乃王道也。霸道,法令權術也。]

  賀昌群云: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表面上為儒家思想,實際上則為儒道法三家所綜匯。

  儒家之王道,道家之無為,法家之循名責實,信賞必罰,這三者是構成中國政治社會的三位一體的基本要素。中國古來第一流的政治家,莫不兼有這三種精神。如果缺少一種,或偏重一種,未有不失敗的。

  何按:武帝以酷吏行苛法重點打擊宗王外戚顯貴,又外施仁義而雜用王霸,改革意識形態及上層建築,由漢初崇尚黃老,尊儒興學,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全面崇興學術文化。以經過改造的今文經學為主導思想,並延用法家集中權力的國家主義;遂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國宗法皇權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1995年新疆民豐縣尼雅(古精絕國)遺址出土武帝時代武士織綿吉祥護臂,織繡鳳凰、鴕鳥、獬豸、白虎、四靈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語。蓋漢初以五星聚於東井為吉祥也。

  毛澤東論漢武帝謂:「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詔,不失為鼎盛之世。(毛澤東1957年6月17日同吳冷西等人的談話,轉引自吳冷西《新聞的階級性及其他——毛澤東幾次談話的回憶》,《緬懷毛澤東》上冊,第206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詠漢武帝

  [清]王 曇 

  一

  (祖龍而後得驅除,千古雄才斷不如。

  一統早收南越地,六經始重聖人書。

  求言帝度容方朔,問道儒公用仲舒。

  五十四年文治日,天山犁得幕庭虛。)

  二

  (求賢初詔下金門,一榜賢良百十人,

  容得馬遷留謗史,育成蘇武做忠臣。

  張湯峻法刑名好,汲黯狂言戇諫真。

  明說才賦無大用,鄒陽枚馬任沉論。)(枚,枚皋。馬,司馬相如。)

  三

  (西域流沙古未開,氂牛邊堠接輪台。

  掃空瀚海長城外,斷得匈奴右臂來。

  和議終非中國計,雄兵方逞帝王才。

  守文弱主書生見,難得英雄靖九垓。)

  四

  (壺關一悔奈匆匆,思子歸來僅有宮。

  名將不曾封李廣,用才畢竟誤江充。

  神仙大藥無消息,方士招魂亦鑿空。

  不有茂陵遺恨事,怎教後人泣秋風。)

  2002年3月初稿 2002年6月第四稿補於上海 2004年7月第九稿於北京 2004年10月改定於滬上雲水山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