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後金出兵,共得蒙古的牲畜、人口五萬六千五百多,其他財物分別等級,分賞給諸位將領和兵士。努爾哈赤這次出兵蒙古,既挽回了寧遠敗兵的名聲,重振了軍威,也補充了財力方面的虧空,把喀爾喀部基本上收服了,除掉了對明戰爭的部分牽制。

  天啟六年,科爾沁諸貝勒的大首領鄂巴台吉,乘後金出兵囊奴克牧地,兵踏西喇禾倫,大獲全勝的機會,於五月十六日,前來朝拜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後金對他前來朝拜十分重視,派遣和碩貝勒莽古爾泰、皇太極等,遠迎至中固城,設大宴款待。一路上雙方共設大宴三次。二十一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出瀋陽城十里,設立大帳,盛情親迎。鄂巴入帳叩拜努爾哈赤,互相贈送禮物後,被迎入瀋陽城。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眾貝勒、大臣,每日宴請鄂巴,並以圖倫的女兒敦哲配給鄂巴為妻,招為額駙。努爾哈赤與鄂巴各自對天盟誓,表示永敦和好。六月初七日,努爾哈赤賜給鄂巴以汗號,名為土謝圖汗。鄂巴的哥哥圖梅為岱達爾汗,弟弟布爾塔齊為扎薩克圖都棱,和爾和岱為青卓禮克圖。又各賜予盔甲、衣服、銀器、雕鞍、緞、帛等。初十日,鄂巴起程回科爾沁,努爾哈赤長途相送,直到瀋陽東北近四十里的蒲河。又命令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等遠送至鐵嶺城[1]。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在晚年,根據蒙古各部對後金的不同態度,採取“一打一和”,進一步奠定了後金政權對蒙古上層的基本政策。

  六月二十四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諭令諸子要相互和睦。堅持實行八分,任何人不得擅自私取。一人有了過錯,他人要直諫,不得遷就姑息,八人要同心協力,勤理國政。並且又講古論今,引經據典地教誨諸子,要艱苦創業。明確指示:要以通達國事,洞悉民隱,知道德政的人作為君王。若能領會我的訓誡,承繼我的基業,篤行不苟,國將受其福。最後,努爾哈赤以金世宗的話,教導八大貝勒要努力治國,嚴格遵守和執行已經制定的成法,堅持信賞必罰的政策。同時,他也以不安的心情,幻想有那麼一天,不用自己親自管理國事,坐觀眾貝勒治理國政,以享晚年之樂[2]。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對於眾子的訓諭,表露了其晚年不順心的悲苦,但又留戀塵世,心情是相當複雜的。雖然他在對蒙古問題上的處置有一定的進展,但寧遠慘敗一直衝擊著他的心房,使他心神不寧,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3]。加上寧遠之戰以後,後金社會沒有呈現出興旺發達的景象,而是糧餉缺乏,人參、貂皮沒有地方出售,日用品嚴重的不足,民心渙散,民族關係緊張。面對此情此景,努爾哈赤怎麼能心情舒暢呢?六月份,努爾哈赤訓誡諸子是個先兆,事隔一個月,即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的病勢加重,不得不到清河溫泉去療養。努爾哈赤到清河後的八月一日,派遣侄兒阿敏貝勒持書祭拜堂子,乞求天神、祖宗保佑。祭文說:天父,你的兒子汗病了,我將給你立像祭祀,請求你千萬保佑我的病快點好。我康復以後,將在每個月的初一,祭祀你一次,月月不斷絕。阿敏念完祭文之後,殺牛,燒紙,祭祀神祇[4]。

  四天以後,努爾哈赤逐漸感到周身舒展,誤認為病體果真的康復了,便急著要回瀋陽去。他乘船由太子河順流而下,並傳諭大福金阿巴亥前來迎接,會於渾河。八月十一日,當走到瀋陽東四十里的靉雞堡時,背疽(皮膚上的毒瘡)突然發作,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終年六十八歲[5]。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多妻多子女,他先後娶了元妃佟佳氏,庶妃鈕祐祿氏、兆佳氏,繼妃富察氏、側妃伊爾根覺羅氏、中宮葉赫納喇氏、側妃哈達納喇氏、庶妃嘉穆瑚覺羅氏、大妃烏拉納喇氏、庶妃西林覺羅氏、側妃葉赫納喇氏、側妃博爾濟錦氏、壽康妃博爾濟錦氏。此外,還有外宮小福金泰恩察、金泰、納扎等。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子,長子褚英,號洪巴圖魯,又稱阿爾哈圖土門、次子代善,號古英巴圖魯、三子阿拜、四子湯古岱、五子莽古爾泰、六子塔拜、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極、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類、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濟格、十三子賴慕布、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十六子費揚古。此外努爾哈赤還有女兒八人[6]。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生前首立褚英為嗣,次命代善執政,都有始無終。最後,他確定八貝勒共治國政。努爾哈赤死後,爭嗣的事重起。當年九月,在八貝勒推舉時,因皇太極“深契先帝聖心”,終為人心所歸,在岳托、薩哈廉兄弟推動下,大貝勒代善出面推舉,以“才德冠世”的皇太極乃繼承大位。於是,皇太極做了新汗,史稱清太宗。定年號為“天聰”,以第二年(公元1627年)改元為天聰元年[7]。

  ________________

  [1]《滿文老檔·太祖》卷65,《滿洲實錄》卷8。

  [2]《滿洲實錄》卷8。

  [3]《明熹宗實錄》卷71載:“遼撫袁崇煥復奏……回鄉絡繹皆雲,奴酋恥寧遠之敗,遂蓄慍患疽……”。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4載:“建州國汗,疽發於背。”

  [4]《滿文老檔·太祖》卷72。

  [5]《武錄》卷4,《明熹宗實錄》卷4,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4。

  [6]唐邦治:《清皇室四譜》卷3,《滿文老檔·太祖》卷14。

  [7]《武錄》卷4,王先謙:《東華錄·天聰一》,《清太宗買錄》卷1。

  結語

  結語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的一生,奮鬥不息,創建了後金國。

  努爾哈赤是在明代女真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作為一定社會集團利益的代表者出現的。從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五世祖董山相繼南遷到朝鮮王國和漢區附近,吸收了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和民族文化,有力地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如果說,猛哥帖木兒的歷史功績在於率領部落南遷,使女真社會由狩獵、牧放和采捕生產向農業生產過渡,邁出了有決定意義的一步的話,那麼,董山的歷史功績則在於他繼承了父志,曾力盡明朝臣子之責,架起了漢區和女真地區經濟交往的橋樑,進一步密切了與漢族人民的關係,完成了女真社會向農業生產發展的基本過渡。脫羅,脫原保及其以後的各代,都繼承和發展了前代開創的事業,奠定了明代女真社會統一的物質墓礎。到了努爾哈赤的父、祖時期,女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努爾哈赤在這個基礎上,代表女真社會新興的奴隸主集團的利益,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的歷史功績在於,他適應女真社會要求統一的歷史潮流,乘明王朝末世,朝政腐敗,邊政廢弛,邊官墮落、貪賄,率領父子兵揭竿而起,統一了原來明朝的建州三衛各部,逐步建立了強大的民族武裝及各族人民參加的武裝隊伍。先後將海西和東海女真各部二百多年分散的局面,推向了空前的統一。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中,將東北三省的廣大地區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分布在這個廣闊地面上的女真各部,多以部落聯盟的形式生活在一起,過著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他們或在奴隸主,或在封建主轄域之內,比較自由地進行生產。努爾哈赤除了在軍事征服中,將分散的人口集中在佟佳江、蘇子河、渾河流域一帶以外,把原有的各部部長、塞本、都分別任作各級額真。一般的人都以戰功大小得任各級官吏,按八旗牛錄製度重新組織起來,又吸收了漢族和蒙古族的官民,把過去各部、各族在服飾、居地、法制、生產、習俗、語言、婚姻等不同,都劃一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族的過程中,起了推動作用,也就是加速了滿族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