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圖書館等都別有特色,每廳忠實於各自獨特的專業效果,哪怕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乃至
衛生間的設計都新穎現代而又意念超前。電梯也是透明亮麗,樣式像潛水艇。“音樂音響研究所”正是蓬皮杜文化中心外在風格的內部表現,也是說明了它的宗旨:在科學研究、技術發展、現代音樂的創造,促進三者相互作用和關係的研究,從而應用於音樂表現的超越音樂的範疇的風格。
1992年,布列茲離開蓬皮杜“音樂音響研究所”,再次暢遊於音樂世界的海洋,布列茲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更是一個卓越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他這一點像法國提倡存在主義思想的薩特,薩特早年寫過不少存在住一的哲學著作和文學作品,但到了晚年大多數時間一直從事社會活動。布列茲的音樂宣傳手段又接近於華格納,他個人在宣傳的力度上又大於科普蘭。布列茲在推廣現代音樂方面不惜餘力,創建了當今世界上演奏現代音樂最好的法國“現代樂集”樂團。他指揮的音樂會中,有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貝爾格等人的作品,還曾將華格納的名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以現代手法詮釋演出,轟動一時。布列茲最拿手的還是推廣和演繹自己所創作的音樂,他既是作者、又是指揮,既是統帥,又是權威。布列茲的宣傳手法像法國餐桌上的菜品,形式往往大於些內容。布列茲走遍歐美,踏遍世界,唯一不變的是名聲,如他推崇的斯特拉文斯基的道路一樣。
對於布列茲的音樂思想,有人把他視為 “大多數聽者、讀者認為布列茲有故弄玄虛之嫌,甚至是不和邏輯的歪門邪道。”而另一種觀念則認為布列茲的音樂可以使人感受到,從抒情之美到狂風暴雨般的情感歷程,充分展現出了布列茲認為的“音樂應該成為魔力和歇斯底里的結合體”的先鋒觀念。不管人們對布列茲的音樂見解如何,布列茲的音樂的確是開拓了音樂最大限度表現的可能性,這是布列茲前無古人的傑出之處。
布列茲以縝密的邏輯性思維來剖析理解音樂,並且融入現代音樂技法到作品中,一步步逐步奠定了世界現代音樂大師的地位。布列茲和他的音樂,也正如布列茲的國籍我們沒有必要去細究一樣,其實,他的音樂人們聽懂與否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們用耳朵欣賞過了。亦如我這篇文章,不知諸位看懂沒有,其實看懂與否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寫過這麼一篇文章。那對於我來說,就是唯一。
團結就是力量(1)
弗朗索瓦庫普蘭
團結就是力量—由“庫普蘭家族”和“法國六人團”所想到的
題記:自由出思想,浪漫出藝術。法國之所以文化豐盈,藝術燦爛,有一個現象,就是法國文化藝術界歷來善於“家族經營”和“拉幫結派”。
“庫普蘭家族”在法國音樂史上濃墨重彩。
“庫普蘭家族”延綿於法國音樂界一百八十餘年,五代人有傑出的音樂才華,其中至少有九人曾在巴黎最負盛名的聖·熱爾維教堂供職。法國音樂史上稱“庫普蘭家族”為“音樂王朝”。
“音樂王朝”的第一代奠基人是路易·庫普蘭,他是庫普蘭家族在巴黎定居的第一人。在法國音樂史上,他還被認為是法國第一個創作弦樂獨奏奏鳴曲和三重奏的人。他的弟弟弗朗索瓦·庫普蘭是當時著名的管風琴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幼弟夏爾·庫普蘭在兄長路易·庫普蘭死後繼任聖·熱爾維教堂的職務,並且正式擔任管風琴師。
庫普蘭三兄弟當時共同住在聖·熱爾維教堂給他們提供的房子裡,房子碰巧就在我巴黎工作室的旁邊。幾年來旅居巴黎的生活,我每天伴著聖·熱爾維教堂的鐘聲晨起,伴著它的鐘聲安眠。聖·熱爾維教堂的渾樸鐘聲,給了我這個異鄉人情之所寄的溫馨感。
庫普蘭家族三兄弟之一的夏爾·庫普蘭的兒子與伯伯弗朗索瓦·庫普蘭恰巧同名,法國音樂史上為了區分兩人,把侄子弗朗索瓦·庫普蘭稱為“大庫普蘭”,因為他是庫普蘭家族中名氣最大的一位。在大庫普蘭的父親夏爾去世的時候,大庫普蘭才十歲,聖·熱爾維教堂的主管們決定,在他18歲生日時候他即可繼承聖·熱爾維教堂管風琴師的位子。事實上,大庫普蘭17歲便繼承了父輩的在聖·熱爾維教堂的職位。大庫普蘭了解宗教音樂的深意,便鑽入書山樂海,增加學識修養。1689年,青年大庫普蘭與瑪麗·安娜結婚。幾年後他又被任命為凡爾賽皇家管風琴師,享受路易十四對法國音樂家的最高待遇,大庫普蘭所創作的羽管健琴組曲獨領一代風騷。最為難得,是在路易十四逝世後,大庫普蘭的事業沒有受到影響,他編著了一共12卷本的《羽管健琴組曲第一卷》這在法國和世界音樂史上貢獻都是絕無僅有的。大庫普蘭去世時65歲,現在沒有人知道他葬在哪兒里。他的伯伯大弗朗索瓦·庫普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瑪麗·馬德萊娜在莫必松的本篤會女修道院任管風琴師,二女兒馬格里特·安托瓦內特是路易十五的管風琴師,公主的老師。
大庫普蘭在去世十年前他的健康狀況就很讓人擔憂了。因此他堂弟的兒子尼古拉·庫普蘭及時做了他的助手。大庫普蘭死後,尼古拉正式成為了繼任者。尼古拉同樣是住在祖輩居住的教堂旁邊的房子裡,他的妻子是伊莉莎白—安托瓦內特是法國當時最為著名的羽管健琴大師的女兒。他的一生,經歷簡單而平靜,盡職敬業、一絲不苟,來完成家族傳承的神聖事業。在尼古拉死後,他是第一個被葬在聖·熱爾維教堂管風琴下面的“庫普蘭家族”的成員。他的兒子阿爾芒·路易·庫普蘭繼任了他的職位,阿爾芒不僅是繼承祖輩是聖·熱爾維教堂的管風琴師,而且還是皇家御用的管風琴師,他還在巴黎聖母院、聖·巴爾德勒密教堂和聖·讓·昂格海爾等教堂擔任管風琴師。阿爾芒死於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是在往返教堂演奏途中遇車禍身亡。他是“庫普蘭家族”的第三代。
衛生間的設計都新穎現代而又意念超前。電梯也是透明亮麗,樣式像潛水艇。“音樂音響研究所”正是蓬皮杜文化中心外在風格的內部表現,也是說明了它的宗旨:在科學研究、技術發展、現代音樂的創造,促進三者相互作用和關係的研究,從而應用於音樂表現的超越音樂的範疇的風格。
1992年,布列茲離開蓬皮杜“音樂音響研究所”,再次暢遊於音樂世界的海洋,布列茲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更是一個卓越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他這一點像法國提倡存在主義思想的薩特,薩特早年寫過不少存在住一的哲學著作和文學作品,但到了晚年大多數時間一直從事社會活動。布列茲的音樂宣傳手段又接近於華格納,他個人在宣傳的力度上又大於科普蘭。布列茲在推廣現代音樂方面不惜餘力,創建了當今世界上演奏現代音樂最好的法國“現代樂集”樂團。他指揮的音樂會中,有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貝爾格等人的作品,還曾將華格納的名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以現代手法詮釋演出,轟動一時。布列茲最拿手的還是推廣和演繹自己所創作的音樂,他既是作者、又是指揮,既是統帥,又是權威。布列茲的宣傳手法像法國餐桌上的菜品,形式往往大於些內容。布列茲走遍歐美,踏遍世界,唯一不變的是名聲,如他推崇的斯特拉文斯基的道路一樣。
對於布列茲的音樂思想,有人把他視為 “大多數聽者、讀者認為布列茲有故弄玄虛之嫌,甚至是不和邏輯的歪門邪道。”而另一種觀念則認為布列茲的音樂可以使人感受到,從抒情之美到狂風暴雨般的情感歷程,充分展現出了布列茲認為的“音樂應該成為魔力和歇斯底里的結合體”的先鋒觀念。不管人們對布列茲的音樂見解如何,布列茲的音樂的確是開拓了音樂最大限度表現的可能性,這是布列茲前無古人的傑出之處。
布列茲以縝密的邏輯性思維來剖析理解音樂,並且融入現代音樂技法到作品中,一步步逐步奠定了世界現代音樂大師的地位。布列茲和他的音樂,也正如布列茲的國籍我們沒有必要去細究一樣,其實,他的音樂人們聽懂與否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們用耳朵欣賞過了。亦如我這篇文章,不知諸位看懂沒有,其實看懂與否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寫過這麼一篇文章。那對於我來說,就是唯一。
團結就是力量(1)
弗朗索瓦庫普蘭
團結就是力量—由“庫普蘭家族”和“法國六人團”所想到的
題記:自由出思想,浪漫出藝術。法國之所以文化豐盈,藝術燦爛,有一個現象,就是法國文化藝術界歷來善於“家族經營”和“拉幫結派”。
“庫普蘭家族”在法國音樂史上濃墨重彩。
“庫普蘭家族”延綿於法國音樂界一百八十餘年,五代人有傑出的音樂才華,其中至少有九人曾在巴黎最負盛名的聖·熱爾維教堂供職。法國音樂史上稱“庫普蘭家族”為“音樂王朝”。
“音樂王朝”的第一代奠基人是路易·庫普蘭,他是庫普蘭家族在巴黎定居的第一人。在法國音樂史上,他還被認為是法國第一個創作弦樂獨奏奏鳴曲和三重奏的人。他的弟弟弗朗索瓦·庫普蘭是當時著名的管風琴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幼弟夏爾·庫普蘭在兄長路易·庫普蘭死後繼任聖·熱爾維教堂的職務,並且正式擔任管風琴師。
庫普蘭三兄弟當時共同住在聖·熱爾維教堂給他們提供的房子裡,房子碰巧就在我巴黎工作室的旁邊。幾年來旅居巴黎的生活,我每天伴著聖·熱爾維教堂的鐘聲晨起,伴著它的鐘聲安眠。聖·熱爾維教堂的渾樸鐘聲,給了我這個異鄉人情之所寄的溫馨感。
庫普蘭家族三兄弟之一的夏爾·庫普蘭的兒子與伯伯弗朗索瓦·庫普蘭恰巧同名,法國音樂史上為了區分兩人,把侄子弗朗索瓦·庫普蘭稱為“大庫普蘭”,因為他是庫普蘭家族中名氣最大的一位。在大庫普蘭的父親夏爾去世的時候,大庫普蘭才十歲,聖·熱爾維教堂的主管們決定,在他18歲生日時候他即可繼承聖·熱爾維教堂管風琴師的位子。事實上,大庫普蘭17歲便繼承了父輩的在聖·熱爾維教堂的職位。大庫普蘭了解宗教音樂的深意,便鑽入書山樂海,增加學識修養。1689年,青年大庫普蘭與瑪麗·安娜結婚。幾年後他又被任命為凡爾賽皇家管風琴師,享受路易十四對法國音樂家的最高待遇,大庫普蘭所創作的羽管健琴組曲獨領一代風騷。最為難得,是在路易十四逝世後,大庫普蘭的事業沒有受到影響,他編著了一共12卷本的《羽管健琴組曲第一卷》這在法國和世界音樂史上貢獻都是絕無僅有的。大庫普蘭去世時65歲,現在沒有人知道他葬在哪兒里。他的伯伯大弗朗索瓦·庫普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瑪麗·馬德萊娜在莫必松的本篤會女修道院任管風琴師,二女兒馬格里特·安托瓦內特是路易十五的管風琴師,公主的老師。
大庫普蘭在去世十年前他的健康狀況就很讓人擔憂了。因此他堂弟的兒子尼古拉·庫普蘭及時做了他的助手。大庫普蘭死後,尼古拉正式成為了繼任者。尼古拉同樣是住在祖輩居住的教堂旁邊的房子裡,他的妻子是伊莉莎白—安托瓦內特是法國當時最為著名的羽管健琴大師的女兒。他的一生,經歷簡單而平靜,盡職敬業、一絲不苟,來完成家族傳承的神聖事業。在尼古拉死後,他是第一個被葬在聖·熱爾維教堂管風琴下面的“庫普蘭家族”的成員。他的兒子阿爾芒·路易·庫普蘭繼任了他的職位,阿爾芒不僅是繼承祖輩是聖·熱爾維教堂的管風琴師,而且還是皇家御用的管風琴師,他還在巴黎聖母院、聖·巴爾德勒密教堂和聖·讓·昂格海爾等教堂擔任管風琴師。阿爾芒死於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是在往返教堂演奏途中遇車禍身亡。他是“庫普蘭家族”的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