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大家都知道,秦帝國的政法好幹部蕭何同志定漢律時,基本上以秦律為藍本——事實上也只有秦律可以作為藍本,所以就保留了不少很不人道的法律,比如連坐,比如說妖言,比如說誹謗。連坐就是說,跟你一個單元的人,做了犯法的事,如果你沒有及時舉報的話,你也要坐牢。漢文帝說啦,這叫什麼話,別人家又沒犯法,犯法才要治罪,沒犯法治啥罪?給朕廢了吧。妖言呢,就是你在網上發表奇怪言論,影響社會安定的;誹謗呢,是你在網上發表不良言論,影響官府形象的。漢文帝說啦,不讓老百姓發發牢騷說說怪話,領導又怎麼知道自己的過失呢?即使有一些不正確,也是因為小民無知,為這個掉腦袋,這還像話嗎?也給朕廢了。這是減律。
減刑呢,是因為淳于意的事情。淳于意是一個愛好醫學的讀書人,做過一段時間的太倉令,因為不喜歡拍馬屁,辭了官專門做醫生。結果給一個大商人的妻子看病時,沒看好,死掉了,那個大商人就告淳于意用錯藥,弄得淳于意要進京受刑。淳于意沒兒子,只有五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叫緹縈,就為其父上書,說其父親一直是個好官,清官,但因為一點小事,現在要受刑,人死了不能復生,胳膊斷了也不能再長出來,想給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都沒有,我現在願意替我父親受刑。漢文帝早就對肉刑反感了,於是一下子就把什麼砍鼻子剁膝蓋的肉刑都廢了。
減稅方面也是非常給力。繼位第二年,就把農業稅減去一半,由十五分之一變成三十分之一,人頭稅由一百二十錢減為四十錢,義務勞動由一年一個月減為三年一個月。繼位第十三年的時候,乾脆免除全部的農業稅,一直免了十餘年,直到駕崩。
有同學問啦,稅都減掉了,官府拿什麼來搞建設啊,漢文帝說啦,不搞建設。話說有一次漢文帝要修一個露台,找工匠做了個預算,乖乖不得了,要百金呢,相當於十個中等人家的資產,這還得了,不修了。所以減了稅一定要減政,比如漢文帝的“減諸服御狗馬”,“損郞吏員”。這是減政。
建設也減掉了,仗不能不打呀,比方說,匈奴人總是跑過來做壞事情,殺人搶錢搶女人。怎麼辦?換成漢武帝一定說,揍死他。但漢文帝只是適可而止,也打,但只是人家過來我就打,人家走了我就算了,跑到漠北苦寒之地去跟匈奴躲貓貓,成本太大,老百姓的負擔太重,還是算了吧。於是只是打敗匈奴,然後派人駐紮守著,建幾個營,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周亞夫細柳營,同時再加以和親,爭取匈奴內部親漢的勢力。甚至連外藩造反這種事,漢文帝也主張和平解決,比如南越王趙佗自稱皇帝,換了別人早就派兵去打人家了,漢文帝也只是說,不必打,人家也是一時糊塗,陸賈你去勸勸他吧,最後在陸賈的勸說之下,南越王趙佗去帝號,算是免了一場刀兵之災。這是減兵。
其他方面也是一切從簡,甚至像陵墓葬禮這種被認為最需要排場的事情,也是一切從簡。陵墓依山而建,減少工作量,只用瓦器,不用貴重金屬,不起墳。遺囑中還說,送葬不許動用車馬,不要組織老百姓到宮前面哭,不要禁止民間嫁娶吃酒吃肉,等等。這是減事。
現在看出來了吧,為什麼劉恆的諡號要比劉野豬好,因為他讓大家過上了好日子。其實也算不上他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因為他並沒有日理萬機,也沒有修橋修路,大搞建設,而是因為他沒有阻止大家過好日子,他把能放開的都放開了,言論的自由,經濟的自由,他把朝廷和官府的權力縮到了最小。其實老百姓知道怎麼把日子過好的,只要你不要去過多的干涉,越是那些放開的領域,老百姓越能把它發展得好,日子也過得好,而越是那些管得很緊,由官府大操大辦的領域,越過得不好,總是半死不活。
所以在劉恆這個史上最不折騰的皇帝統治二十幾年後,漢朝的經濟蒸蒸日上,與其後的景帝時代一起並稱為文景之治,並且湧現了史上最多的企業家。但為什麼賈誼卻說“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好像大漢朝馬上就要出大事,出大問題呢?
59.賈生年少虛垂泣
政治就是分蛋糕遊戲。據說“宰相”的這個“宰”字,就是拿刀子分蛋糕,啊不對,是拿刀子分胙肉的意思,又據說大漢朝第四任丞相陳平,年輕時候就因為善於分蛋糕,啊又不對,因為善於分肉而聞名鄉里。鄉親們說啦,小陳同志不錯,分肉分得很公道,年輕人,好好干,將來到朝堂之上分蛋糕,也這麼辦。
分蛋糕是要拿刀子的,所以雖然原則上說,應該由小陳同志這樣分蛋糕分得很公道的人去分,但實際上,要看誰拿著刀子,誰拿刀子拿得穩拿得住,就是說,誰拳頭大誰先分。就連小陳同志,有一天真的掌握著拿刀子的權力,呂娘娘一句話,呂氏能不能封王啊,也只能很乖地說,以前是先帝說了算,現在娘娘說了算,呂氏自然可以封王啦。
那麼,誰的拳頭大呢?大漢朝初年,有三種勢力,靠拳頭上台的功臣,靠婚姻上位的外戚,以及靠投胎上道的皇族。
功臣主要有兩種,以韓信為首的老軍頭,和以蕭何為首的文職幹部。劉季上台,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善於許諾,可以說,除了當年一起打拼的鐵哥們兒,幾乎都是靠著許諾搞定的。所以建國之際,倒有半壁河山給了那伙老軍頭,什麼齊王楚王梁王趙王燕王代王吳王淮南王,一共有十個,沒辦法,誰叫人家拳頭大呢,承諾不兌現的話,這伙老軍頭一齊動手,江山說不定就不姓劉了。
減刑呢,是因為淳于意的事情。淳于意是一個愛好醫學的讀書人,做過一段時間的太倉令,因為不喜歡拍馬屁,辭了官專門做醫生。結果給一個大商人的妻子看病時,沒看好,死掉了,那個大商人就告淳于意用錯藥,弄得淳于意要進京受刑。淳于意沒兒子,只有五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叫緹縈,就為其父上書,說其父親一直是個好官,清官,但因為一點小事,現在要受刑,人死了不能復生,胳膊斷了也不能再長出來,想給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都沒有,我現在願意替我父親受刑。漢文帝早就對肉刑反感了,於是一下子就把什麼砍鼻子剁膝蓋的肉刑都廢了。
減稅方面也是非常給力。繼位第二年,就把農業稅減去一半,由十五分之一變成三十分之一,人頭稅由一百二十錢減為四十錢,義務勞動由一年一個月減為三年一個月。繼位第十三年的時候,乾脆免除全部的農業稅,一直免了十餘年,直到駕崩。
有同學問啦,稅都減掉了,官府拿什麼來搞建設啊,漢文帝說啦,不搞建設。話說有一次漢文帝要修一個露台,找工匠做了個預算,乖乖不得了,要百金呢,相當於十個中等人家的資產,這還得了,不修了。所以減了稅一定要減政,比如漢文帝的“減諸服御狗馬”,“損郞吏員”。這是減政。
建設也減掉了,仗不能不打呀,比方說,匈奴人總是跑過來做壞事情,殺人搶錢搶女人。怎麼辦?換成漢武帝一定說,揍死他。但漢文帝只是適可而止,也打,但只是人家過來我就打,人家走了我就算了,跑到漠北苦寒之地去跟匈奴躲貓貓,成本太大,老百姓的負擔太重,還是算了吧。於是只是打敗匈奴,然後派人駐紮守著,建幾個營,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周亞夫細柳營,同時再加以和親,爭取匈奴內部親漢的勢力。甚至連外藩造反這種事,漢文帝也主張和平解決,比如南越王趙佗自稱皇帝,換了別人早就派兵去打人家了,漢文帝也只是說,不必打,人家也是一時糊塗,陸賈你去勸勸他吧,最後在陸賈的勸說之下,南越王趙佗去帝號,算是免了一場刀兵之災。這是減兵。
其他方面也是一切從簡,甚至像陵墓葬禮這種被認為最需要排場的事情,也是一切從簡。陵墓依山而建,減少工作量,只用瓦器,不用貴重金屬,不起墳。遺囑中還說,送葬不許動用車馬,不要組織老百姓到宮前面哭,不要禁止民間嫁娶吃酒吃肉,等等。這是減事。
現在看出來了吧,為什麼劉恆的諡號要比劉野豬好,因為他讓大家過上了好日子。其實也算不上他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因為他並沒有日理萬機,也沒有修橋修路,大搞建設,而是因為他沒有阻止大家過好日子,他把能放開的都放開了,言論的自由,經濟的自由,他把朝廷和官府的權力縮到了最小。其實老百姓知道怎麼把日子過好的,只要你不要去過多的干涉,越是那些放開的領域,老百姓越能把它發展得好,日子也過得好,而越是那些管得很緊,由官府大操大辦的領域,越過得不好,總是半死不活。
所以在劉恆這個史上最不折騰的皇帝統治二十幾年後,漢朝的經濟蒸蒸日上,與其後的景帝時代一起並稱為文景之治,並且湧現了史上最多的企業家。但為什麼賈誼卻說“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好像大漢朝馬上就要出大事,出大問題呢?
59.賈生年少虛垂泣
政治就是分蛋糕遊戲。據說“宰相”的這個“宰”字,就是拿刀子分蛋糕,啊不對,是拿刀子分胙肉的意思,又據說大漢朝第四任丞相陳平,年輕時候就因為善於分蛋糕,啊又不對,因為善於分肉而聞名鄉里。鄉親們說啦,小陳同志不錯,分肉分得很公道,年輕人,好好干,將來到朝堂之上分蛋糕,也這麼辦。
分蛋糕是要拿刀子的,所以雖然原則上說,應該由小陳同志這樣分蛋糕分得很公道的人去分,但實際上,要看誰拿著刀子,誰拿刀子拿得穩拿得住,就是說,誰拳頭大誰先分。就連小陳同志,有一天真的掌握著拿刀子的權力,呂娘娘一句話,呂氏能不能封王啊,也只能很乖地說,以前是先帝說了算,現在娘娘說了算,呂氏自然可以封王啦。
那麼,誰的拳頭大呢?大漢朝初年,有三種勢力,靠拳頭上台的功臣,靠婚姻上位的外戚,以及靠投胎上道的皇族。
功臣主要有兩種,以韓信為首的老軍頭,和以蕭何為首的文職幹部。劉季上台,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善於許諾,可以說,除了當年一起打拼的鐵哥們兒,幾乎都是靠著許諾搞定的。所以建國之際,倒有半壁河山給了那伙老軍頭,什麼齊王楚王梁王趙王燕王代王吳王淮南王,一共有十個,沒辦法,誰叫人家拳頭大呢,承諾不兌現的話,這伙老軍頭一齊動手,江山說不定就不姓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