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神秘的總是美好的,所以最為小資的齊人也最喜愛黃老學說,也就不奇怪了。他們甚至在黃老學說基礎上,發展出了陰陽和神仙,遠銷燕楚,甚至連秦國呂丞相門下,也有不少黃老的人。但隨著秦人併吞六國,隨著法家成為唯一的意識形態,隨著挾書律的實施,隨著稷下學宮這種毒草集中營都被連根剷除,黃老思想應該沒有用武之地了才對。可整合秦楚的漢人,卻在漢朝初年,朝野上下都學起了黃老,而且還真讓發跡於齊國稷下的黃老來治了七十年的國,你說怪不怪?

  說它奇怪,還因為黃老思想最最關鍵的兩個字就是無為,啥叫無為,就是別折騰。但世上的統治者,又有幾個不喜歡折騰折騰,以證明自己的雄才大略、十全武功呢?世上的官員,又有幾個不喜歡折騰折騰,以證明自己出類拔萃、英明果決呢?剛上任的新官,恨不得連前任住過的辦公室都要重新裝修一下,剛剛掌握權柄的最高領導人,恨不得讓天下人都聽到自己的聲音。別的不說吧,單說那些個穿越愛好者們,又有幾個不是摩拳擦掌,打算把從前的某個時代折騰個地覆天翻?你讓他們別折騰,你現在讓他們什麼都別折騰,你讓他們低調,低調,低到下水道里,讓世人忘記他們的存在,讓世人都不知道他們是誰,那怎麼可能?

  不過說奇怪,它也不奇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黃老思想當道,起碼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水落石出。

  啥叫水落石出,讓池塘里一個幾十噸重的石頭浮出水面,有很多種辦法,暴力破解法,鋼須拉動法,強行托石法,但最最省心的辦法,還是水落石出,水分都抽乾了,石頭還能不露出來?

  道家的黃老學說,之所以被使用,一個大原因就是別家都蔫了,而它卻依然故我。

  法家,不消說,跟著秦一起風光,但也跟著秦一起消亡。誰讓你是大秦國唯一正確的意識形態呢?誰讓你把其他學術思想全部燒掉呢?你不消亡誰消亡!你把其他的學說都搞死了,只剩你一個,現在秦亡了,你想找個替罪羊都找不到。雖然法家也算是培養出了大量的基層政法幹部,甚至包括後來的蕭何蕭丞相。可暴秦亡國之物,又有誰敢大張旗鼓地用呢?

  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在下層名聲很響,江湖上流傳一句話:“被人掐,找墨家,不平事,有矩子。”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啊,但出手的次數多了,梁子也就多。儒家是不得志的讀書人,無非是搞些“無父無君”的負面宣傳,可法家就不同啦,一句話,“俠以武犯禁”,就判了墨家的死刑。墨家躲過了儒家幾位大佬和千百徒子徒孫的圍攻,卻終於敵不過法家的乾坤一擊。世人只知道儒家被“焚書坑儒”了,卻不知道墨家在大秦帝國被荼毒得更慘,只不過儒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然後靠著強大的宣傳機器,讓世人知道自己的遭遇,知道往事並不如煙;而墨家,真正的不幸,不是你遭遇了不幸,而是你連訴說不幸的機會都不會有,不是你像英雄一樣死去,而是像灰塵一樣消逝。

  這也並不奇怪,墨家與法家都是主張一位領袖,一個主義,一種思想的,都是做單選題,單選單選,自然只能留下一個,不比儒道兩家,還有多選的可能。所以赤黑二統,雖然都是烏托邦的狂熱愛好者及施行者,但卻最為水火不容,反而是白統之下,雙方都有更多生存的餘地。

  再說儒家,作為先秦復古大獎賽的發起者、知識界代表、禮治主張者,當然不會見容於復古大獎賽抨擊者、職業經理人代表、法治主張者法家。但人家畢竟在讀書人中擁躉眾多啊,哪朝哪代,讀書人還是要的嘛。所以坑歸坑,燒歸燒,禁歸禁,秦帝國到底還給儒家開了個小鐵窗,設博士時,也給儒家留了幾席,只要好好接受改造,做好分內工作,為大秦國的事業奉獻終生,還是容許存在的嘛。所以儒家雖然也遭受了法家的乾坤一擊,但卻留了口氣,因為這口氣,儒家總算能在百年後東山再起,也因為這口氣,這個時候的儒家,已經退化到了前孔子時代。

  啥叫前孔子時代,就是孔子提出仁愛觀點之前的時代,那個時候的儒都做些啥?能彈琴,能識字,最最重要的,是熟悉各種禮儀,懂得各種排場,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該怎麼站,怎麼做,怎麼走,倒像婚禮上的司儀。也就是說,大秦國焚書令之後,所謂的儒家,就只剩下了司儀這個角色可做。

  一個過街老鼠法家,一個死鬼墨家,加上一個司儀儒家,又如何能與仍然保留了四成功力的道家相比?

  有同學要問啦,為什麼法家墨家儒家都歇菜了,而道家卻尚有四成功力?這位同學你想想,道家啥時候使出過全力?哪怕使出過七成的功力過?力氣都沒使全,別人拼內力拼得同歸於盡,道家還剩四成功力有啥奇怪?

  所以有句話說得好,做人要低調,還有句話說得好,柔弱者可以勝剛強。不做顯學的道家,終於在三大顯學同歸於盡之後,成了漢初的顯學。

  但剛不可久,柔不可守,道家能保留四成功力,又能憑著這四成功力,統治漢初的思想界,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道家本身的深度,廣度和高度。

  54.道家的修為

  黃老思想在漢初能夠風行,第二個原因就是道家的深度,廣度和高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