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老子的傳說》一書剛剛脫稿,我們就開始著手《老子傳》的寫作了。為了多方面占有材料,我們又一次開始了關於老聃的調查和搜集。我們一方面到上述一些地方去對搜集到的傳說進行考察對證,棄迷信,存科學,棄虛假,存真實。並且進行再搜集,再發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到一些大學的圖書館裡去查資料,並順便向一些歷史和哲學教授去請教。除此之外,我們還從其他方面去處處留心,搜集老聃。不管是在報紙上,雜誌上,也不管是在人們丟棄的“廢書”上,只要見到一點點關於老聃的事,就用剪子小心地剪下,珍愛地貼在寫作札記上。前後經過七年的艱苦深入的調查了解,經過再三再四的虛心求教和細緻入微的搜尋,終於把老聃先生的有關資料較為全面的聚集起來,開始動手寫作了。從動筆寫作到成書,我們只用了三年時間,而搜集材料的時間就占了七年,真可謂:一朝分娩不容易,哪如十月懷胎難!
老君台邊桃花紅,太清宮裡楊柳綠,隨著1991年的暮春在渦河岸邊的降臨,《老子傳》正式脫稿了。作為老子學會的理事,能為宣傳老聃,弘揚偉大祖國的民族文化做出點貢獻,我們是深感欣慰的。在欣慰之際,我們首先憶起的是此書寫作中的支持者:
《許世友傳奇》、《宋美齡傳》、《嫦娥傳》的作者,著名作家陳廷一同志,對《老子傳》的寫作十分關懷,他不僅在發現我們寫作此書時最先地給予熱情肯定,而且在百忙中多次來信進行鼓勵,不辭辛苦地給予多方面幫助。此書的問世,和他的關懷栽培密不可分。在作者寫作此書進入最困難階段的時候,鹿邑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中國鹿邑老子學會副會長王富國同志伸出了熱情援助之手。他對我們的寫作,給予了親切關懷,熱情支持。他曾東奔西走,親自給作者解決寫作中的實際困難,使作者得以無憂無慮的安心寫作的機會。他不止一次地和作者交談,鼓勵作者努力寫作,儘早的把老聃先生的事跡和偉大貢獻宣傳到全中國和全世界去,為《老子傳》的順利成書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另外,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會長張景志同志;老子學會副會長、鹿邑縣政協副主席潘又泉老師;副教授秦鳳翔老師;孫永福同志;王殿舉同志;劉明才同志;以及老子學會的全體顧問、全體名譽會長、全體副會長、全體正副秘書長,對此書的寫作都曾給了關懷、支持和鼓勵。請讓我們藉此特向上述領導、老師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謝意!
秦新成 劉升元
1991年4月於鹿邑
老君台邊桃花紅,太清宮裡楊柳綠,隨著1991年的暮春在渦河岸邊的降臨,《老子傳》正式脫稿了。作為老子學會的理事,能為宣傳老聃,弘揚偉大祖國的民族文化做出點貢獻,我們是深感欣慰的。在欣慰之際,我們首先憶起的是此書寫作中的支持者:
《許世友傳奇》、《宋美齡傳》、《嫦娥傳》的作者,著名作家陳廷一同志,對《老子傳》的寫作十分關懷,他不僅在發現我們寫作此書時最先地給予熱情肯定,而且在百忙中多次來信進行鼓勵,不辭辛苦地給予多方面幫助。此書的問世,和他的關懷栽培密不可分。在作者寫作此書進入最困難階段的時候,鹿邑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中國鹿邑老子學會副會長王富國同志伸出了熱情援助之手。他對我們的寫作,給予了親切關懷,熱情支持。他曾東奔西走,親自給作者解決寫作中的實際困難,使作者得以無憂無慮的安心寫作的機會。他不止一次地和作者交談,鼓勵作者努力寫作,儘早的把老聃先生的事跡和偉大貢獻宣傳到全中國和全世界去,為《老子傳》的順利成書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另外,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會長張景志同志;老子學會副會長、鹿邑縣政協副主席潘又泉老師;副教授秦鳳翔老師;孫永福同志;王殿舉同志;劉明才同志;以及老子學會的全體顧問、全體名譽會長、全體副會長、全體正副秘書長,對此書的寫作都曾給了關懷、支持和鼓勵。請讓我們藉此特向上述領導、老師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謝意!
秦新成 劉升元
1991年4月於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