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牛前的庚桑楚,藍衣藍裙,頭頂藍白扎帕,步子邁得既穩又健。頭裡牽牛開路的小徐甲更有他的一番風彩,他是一個既象青年又象少年的半大孩兒,長圓型的臉盤兒嫩白紅潤。秀眉黑眼,高高的鼻樑,紅紅的嘴口,略翹的嘴角。黑頭髮下用藍色綢帶兒拴起,頭頂上鼓起一個低低的髮髻,髮髻之上還另外地高出兩個短短的牛角。前額上散下一點兒劉海,後腦勺上散下一縷短髮。寬鬆的藍布長衫,用黑布鑲著領邊。藍衫底下露出半尺紅紅的褲腿。腳上穿一雙麻繩編擰的齊頭便鞋。右肩上扛著老聃先生的龍頭拐棍。拐棍上用粉紅絲綢帶兒繫著個金黃色的亞腰葫蘆。
日頭轉向正南方向,他們繼續往西走著,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著;日頭已經平西,他們仍然繼續往西走著,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著。
老聃先生把那段隱去的歷史永遠地拋在腦後,離它越遠,越能減少他心頭的痛苦。
傍晚,西天邊扯起一縷菊紅色的落霞。此時他們已經走了六十六里。飢要餐,渴要飲,曉要行,夜要住。不等太陽落下,就應該找好投宿之處。
這裡村莊很稀,再往前走,恐怕走到天黑也不一定再能碰上村子。於是就決定在這裡找個村莊住下。
這裡有一片方圓二里之大的碧茵茵的平地。平地周遭是一圈低低矮矮的小白土嶺,嶺上,儘是茂盛的綠柳。圈內的平地上有個村莊,名叫安莊。這安莊柳暗花明,樹木蔥蘢茂密。村前有個南盈北缺的月牙形的大坑塘。坑一圈是白楊綠柳和碧玉般的蘆葦。坑水清亮幽深,肥大的藕葉綠得幾乎能夠滴下水來。有幾個藕葉上都蹲著帶有黑花的綠蛤蟆。那粉紅的和雪白的荷花幽靜地開著。上面還落著幾隻淡紫色和粉藍色的蜻蜓。水皮上銀魚跳躍。有幾處地方還在輕迅悠然地划動著黑色的水拖車(水上小蟲)呢。
老聃先生一行三人走進土嶺圈裡,來到月牙大坑北邊的村莊之內。因入稀境,耳目一新,致使老聃先生倏然感到輕鬆愉快起來。
庚桑楚到一家人家前去聯絡,請求他們給找個地方住下。
這家主人名叫安沱,是個圓臉、笑眼、鬚髮已經開始花白的、年近七十的老人。這安沱樂善好幫,聽說有師徒三人前來求助,一臉悅色,毫不遲疑地對庚桑楚說:“我家東院是個柴禾院,那裡有兩間東屋是個閒房,裡頭有一張桌子、兩張床,你們就住那吧。”
“行啊老伯,那太好了。”庚桑楚感激地說。
“叫他們來吧,走,我給你們開門。”老人說著,就和庚桑楚一起走出門去。
當庚桑楚招呼老聃先生和徐甲牽青牛來到安沱家東院大門口的時候,安沱已經將那門開開。雙方互相打過招呼之後,安沱領老聃師徒三人走進東屋。這裡確實只有一張木桌,兩張木床。
老聃先生他們把牛拴在柴禾垛旁的一棵樹上,將行李在屋裡床上放好,開始坐下來休息。
那名喚安沱的老者不願離去似地站在門口,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老聃。大概是由於不好意思,看了幾眼之後只好走了。但是,當他將要走出院子的時候,又直截了當地拐回來,走到老聃面前說:“這位老人,我看著咋象有點面熟呢。”
“我,我,我叫……我是從苦縣來。”老聃先生不想說出自己的姓名,一時不知說啥才好,就說個“我是從苦縣來。”
“您是不是曲仁里的老聃先生?”安沱張大著一雙笑眼看著他。
“是啊,是啊!你,你咋知道……”老聃先生驚喜地往安沱走近一步,親近而恭敬地笑看著他的圓臉,“看著面熟,面熟,我,我一時叫不出……”
“我叫安沱,燕縣正(指燕普)時期我在那裡當過帳房(錢糧師爺),您不認識我,我見過您。”
“噢,噢,是哩,是哩。”
“先生是燕縣正的朋友,德高望重,是我心目中最敬慕的人。”安沱說,“您年歲比我大得多,在我面前是我可敬的長輩。先生這樣的老長輩,我想請都請不到,今日在我家裡能和您不期而遇,俺實在深感榮幸。先生光臨敝宅,來,請您轉上,受安沱一拜。”說著欲行見面之禮。
“不可,不可,這可不可。”老聃先生慌忙彎腰,伸雙手將他的雙手托架起來,“咱們同是燕縣正的朋友,不可,這樣不可。來,快坐下,坐下說話,坐下說話。”
老聃先生的突然到來,使安沱異常高興。他急忙點上油燈。又是慌著餵牛,又是慌著整理床鋪。老聃先生安排他,先不要向外人說出他的姓名和身份。安沱點頭,表示理解。安沱讓兒子搬來桌椅,用陶壺陶碗衝上茶水,並讓他們快做飯吃。老聃先生不讓他們準備晚餐,說他們三人已經吃過。安沱不信,說吃過了也得做。
飯菜端上來了,雖說不算豐盛。但在較窮苦的安莊來說已算是上等好飯。
盛情難卻,老聃他們見無法推辭,就開始就座用餐。飯間,雙方互相談問了各自的一些往事。老聃先生向安沱說明,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他已創立了一種天道學說,說明他要以不露身份的方式去秦講學的打算,並大概闡述了天道學說的內容。然後開始稱讚這安莊的幽美和安靜。他說,“怪不得這村子起名叫安莊,安寧啊,住在這裡安寧啊!”
日頭轉向正南方向,他們繼續往西走著,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著;日頭已經平西,他們仍然繼續往西走著,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著。
老聃先生把那段隱去的歷史永遠地拋在腦後,離它越遠,越能減少他心頭的痛苦。
傍晚,西天邊扯起一縷菊紅色的落霞。此時他們已經走了六十六里。飢要餐,渴要飲,曉要行,夜要住。不等太陽落下,就應該找好投宿之處。
這裡村莊很稀,再往前走,恐怕走到天黑也不一定再能碰上村子。於是就決定在這裡找個村莊住下。
這裡有一片方圓二里之大的碧茵茵的平地。平地周遭是一圈低低矮矮的小白土嶺,嶺上,儘是茂盛的綠柳。圈內的平地上有個村莊,名叫安莊。這安莊柳暗花明,樹木蔥蘢茂密。村前有個南盈北缺的月牙形的大坑塘。坑一圈是白楊綠柳和碧玉般的蘆葦。坑水清亮幽深,肥大的藕葉綠得幾乎能夠滴下水來。有幾個藕葉上都蹲著帶有黑花的綠蛤蟆。那粉紅的和雪白的荷花幽靜地開著。上面還落著幾隻淡紫色和粉藍色的蜻蜓。水皮上銀魚跳躍。有幾處地方還在輕迅悠然地划動著黑色的水拖車(水上小蟲)呢。
老聃先生一行三人走進土嶺圈裡,來到月牙大坑北邊的村莊之內。因入稀境,耳目一新,致使老聃先生倏然感到輕鬆愉快起來。
庚桑楚到一家人家前去聯絡,請求他們給找個地方住下。
這家主人名叫安沱,是個圓臉、笑眼、鬚髮已經開始花白的、年近七十的老人。這安沱樂善好幫,聽說有師徒三人前來求助,一臉悅色,毫不遲疑地對庚桑楚說:“我家東院是個柴禾院,那裡有兩間東屋是個閒房,裡頭有一張桌子、兩張床,你們就住那吧。”
“行啊老伯,那太好了。”庚桑楚感激地說。
“叫他們來吧,走,我給你們開門。”老人說著,就和庚桑楚一起走出門去。
當庚桑楚招呼老聃先生和徐甲牽青牛來到安沱家東院大門口的時候,安沱已經將那門開開。雙方互相打過招呼之後,安沱領老聃師徒三人走進東屋。這裡確實只有一張木桌,兩張木床。
老聃先生他們把牛拴在柴禾垛旁的一棵樹上,將行李在屋裡床上放好,開始坐下來休息。
那名喚安沱的老者不願離去似地站在門口,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老聃。大概是由於不好意思,看了幾眼之後只好走了。但是,當他將要走出院子的時候,又直截了當地拐回來,走到老聃面前說:“這位老人,我看著咋象有點面熟呢。”
“我,我,我叫……我是從苦縣來。”老聃先生不想說出自己的姓名,一時不知說啥才好,就說個“我是從苦縣來。”
“您是不是曲仁里的老聃先生?”安沱張大著一雙笑眼看著他。
“是啊,是啊!你,你咋知道……”老聃先生驚喜地往安沱走近一步,親近而恭敬地笑看著他的圓臉,“看著面熟,面熟,我,我一時叫不出……”
“我叫安沱,燕縣正(指燕普)時期我在那裡當過帳房(錢糧師爺),您不認識我,我見過您。”
“噢,噢,是哩,是哩。”
“先生是燕縣正的朋友,德高望重,是我心目中最敬慕的人。”安沱說,“您年歲比我大得多,在我面前是我可敬的長輩。先生這樣的老長輩,我想請都請不到,今日在我家裡能和您不期而遇,俺實在深感榮幸。先生光臨敝宅,來,請您轉上,受安沱一拜。”說著欲行見面之禮。
“不可,不可,這可不可。”老聃先生慌忙彎腰,伸雙手將他的雙手托架起來,“咱們同是燕縣正的朋友,不可,這樣不可。來,快坐下,坐下說話,坐下說話。”
老聃先生的突然到來,使安沱異常高興。他急忙點上油燈。又是慌著餵牛,又是慌著整理床鋪。老聃先生安排他,先不要向外人說出他的姓名和身份。安沱點頭,表示理解。安沱讓兒子搬來桌椅,用陶壺陶碗衝上茶水,並讓他們快做飯吃。老聃先生不讓他們準備晚餐,說他們三人已經吃過。安沱不信,說吃過了也得做。
飯菜端上來了,雖說不算豐盛。但在較窮苦的安莊來說已算是上等好飯。
盛情難卻,老聃他們見無法推辭,就開始就座用餐。飯間,雙方互相談問了各自的一些往事。老聃先生向安沱說明,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他已創立了一種天道學說,說明他要以不露身份的方式去秦講學的打算,並大概闡述了天道學說的內容。然後開始稱讚這安莊的幽美和安靜。他說,“怪不得這村子起名叫安莊,安寧啊,住在這裡安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