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老師發火了:「你為什麼還站著?」
我無話可答。
同學們都將目光投向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你回不回?」老師喊叫說。
「我現在不回……」
「為什麼?」
我「哇」一聲哭了。
我「哇」一聲笑了。
聽見老師說:「王小萍,你留著,一會把他帶回來……」
小萍是大學生,又很體面,也懂事,老師常派她做一些在學生看來很重要的「工作」。
老師帶頭同學們走了,而把小萍留下來。她的任務看來好像是收容一個掉隊的傷兵。
杏樹下,只剩下我和她。
「你怎啦?」她問。
我不敢看她,也不回答。
她走近我,大膽地用手在我汗淋淋的額頭上摸了摸,大概是我發不發燒。
我感動額頭像被燒紅的烙鐵燙了一下。
我扭過頭,不看她,說:「我沒病。」
「你不是說肚子疼?」
「不疼。」
「那怎啦?有什麼你給我說,好嗎?」她的口氣像大姐姐一樣。
我猶豫了一下說:「那你不能給別人說。」
「我肯定不說。」
「要是說了呢?」
「那就是小狗。」
「……我的褲子……破了。」
「哪兒破了?」
「在後邊……」
「唉,倒說你不玩呢!讓我看看。」
「不。」
「怕什麼哩!我帶頭針線。我給你fèng。」
「不」。
她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已經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小的荷包,開始笨拙地往針眼裡穿線。我立刻緊張得像醫生要給我打針一樣。
「轉過來!」她命令我說。
我不動。
她過來。用手使勁把我掀轉身。我一下子伏在杏樹幹上哭了。
小萍一句話也不說,開始給fèng屁股後面破了的褲子,針時不時扎在我的屁股蛋上,我疼得喊叫起來,她卻在後面咯咯地笑著,說:「快完了……」
鼓弄了很長時間,她才說她fèng完了。我用在後面摸了摸,已經不露肉。
她像沒事似的抬頭望了望樹上的青杏說:「毛杏子最好吃了,酸酸的……現在咱們回吧?」她對我說。
「我先不回去,你走……」
她沖我笑了笑,就走了。走出不遠,她又回過頭叮嚀:
「你快回來!」
她走了,消失在山下的小土路上。
我抬起頭,望了望綠葉間那顆顆毛茸茸的青杏子。
儘管我不太會上樹,但我還是掙扎著往這棵杏樹上爬去。
我勉強上去,剛摘了一顆杏子,由於腳沒站穩,一下子從村對上摔下來了。
我跌倒在地上,聽見屁股後面「嘶」的一聲。天啊,剛剛fèng住的褲子又一次破了!
淚水再一次盈滿了我的雙眼。這次使我傷心的是,我無法是手中的這顆杏子送到小萍手裡了。正是為了報答她,我才冒險上樹的。現在總摘了一顆杏子,但付出了褲再一次被扯破了代價……
我在地上呆呆地坐了一會,決定非把這顆杏子送給她不可。
我於是硬著頭皮從山裡下來,磨蹭著來到學校下邊的小河邊。
我看見同學們正在院子裡大掃除。我不敢上去。
我突然看見小萍到院畔上來倒垃圾。她也看見了我,喊:
「你快回來!」
我沒動。
她站了一會,看我這樣子,就從小路上轉下來了。
她站在我面前,問:「你怎不回去?」
「給!」我把那顆杏子遞到她面前。儘管這杏子已被我的汗手弄得又髒又黑,小萍還是驚喜地一把奪過去,扔在自己的嘴巴里。她一邊吃,一邊說:「真好吃,酸酸的……咱們回……」
「我回家呀……」
「現在還沒放學呢!」
「我的褲子又扯爛了……」我說完,掉轉頭就跑,並且沒忘了用一隻手過去遮住我的不幸的屁股蛋……
從那以後,我和小萍之間就漸漸產生了一種不協調的友誼——一個富足人家的女兒和一個窮人家孩子的友誼。直到現在我也說不清這一切,只是感動這一切對我來說是多麼寶貴。
她以後在學校經常找我玩,使旁的學生感到「眼紅」。她甚至帶我去過他們的家。我當時沒學過更多的形容詞,只學過一個「金碧輝輝煌」,我就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家。她母親是個非常厚道的人,曾經給我fèng過一身嶄新的卡嘰布衣服。
當我把這身新衣服穿回家以後,我父母都以為我是在外面偷的,一個開口就罵,一個出手就打。當我掉著眼淚說明實情後,我父母親也大受感動,嘴裡喃喃地念叼說:老王一家人真是些善人。可就是沒生養下男娃。他們這樣修行積德,老天你一定會讓這家人添個男丁。當時我也曾祈告過老天爺,就像我父母親說的那樣,讓小萍她媽再給她生個弟弟。可後來也沒有生。現在想起來這有多麼可笑……
一年以後,小萍突然離開了村子。不是她一個人,而是全家都搬走了。聽說她父親報名去支援西藏,到一個叫日喀則的地方去工作了。
從此,我再也沒有見到她。我後來上高中二年級時,聽說考上了北京醫學院。在這以後,我也考上了西北農學院,專攻麻業專業,後來又留了校,當了講師;以後又當上了副教授……
副教授立在這杏樹下,望著綠葉間那毛茸茸的青杏,兩顆淚珠不知不覺從眼角里滑了出來。為了那逝去的愉快和憂傷,為了那又酸又甜的回憶,他微笑著哭了。此刻,他似乎又聽見了那歡樂的、稚氣的歌唱:找呀找呀找呀找,
敬個禮,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再見,小萍。實際上,我也許再也不會見到你了,但我永遠記著你——我少年時期的夥伴!你知道吧?我現在就立在這棵我們曾共同喜愛的杏樹下——我為我補過破褲子的地方,向你致遙遠的祝福。我相信,不論我們走向何方,我們生命的根和這杏樹一樣,都深扎在這塊親愛的黃土地上。這裡使我們懂得生活是多麼美好,從而也使我們對生活抱有永不衰竭的熱情,永遠朝氣蓬勃地邁步在人生的旅途上……
他用手絹沾了沾眼睛,然後像小時候一樣,笨拙地攀上了這棵杏樹。他摘了一顆青杏,又從樹上溜下來。
他把這杏子扔嘴裡,細細地品嘗那股酸酸的滋味,然後便告別了這杏樹,走下山來。四月的風輕輕撫摸他夾雜幾根白髮的頭,撫摸他留著淚跡的臉頰,撫摸他那顆孩子一樣的心…… 我在地區中師畢業後,回到我們縣城的一所小學教書,除過教過,還捎帶著保管學校唯一的一台收錄機。
放寒假時,學校為了安全的原因,讓我把寶貝帶回家去保管。我非常樂意接受這個任務。我是個單身漢,家又在農村,有這台收錄機作伴,一個假期就不會再感到寂寞了。
不用說,山區農村現在也是相當富裕了,但收錄機這樣較為高檔的商品還不多見,不是說沒人能買得起。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這東西價錢昂貴,卻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花那麼多錢買這麼個「戲匣子」還不如買幾頭肥豬。
可是我把這台收錄機帶回家後,村里人又感到特別新奇:
因為據說這傢伙不光能唱歌,還能把聲音也「收」進去呢。於是,一到晚上,少不了有許多人涌到我們家來圍著它熱鬧一番。他們百厭的節目是韓起祥說書。其中最熱心的聽眾就是我父親。父親雖然年近六十,一個字也就識,但對什麼稀罕事總是極其關心。有時甚至關心到了國外,比如經常問向我打聽阿爾巴尼亞的情況。對於這台收錄機,他當然應該驚嘆不已。儘管有線廣播聽了好多年,只是有一點他直到現在還是理解不了:為什麼這個小匣匣,裡面就能「藏」下那麼多人。
轉眼到了大年三十。這是農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除夕之夜,歡樂的氣氛籠罩著我們的村莊。家家窗前點上了燈籠,院子裡地上鋪上炸得粉咐的紅紅綠綠的炮皮。在那些貼著窗花和對聯的土窯洞裡,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八碗」。說是八碗,實際上主要是把各種形狀和式樣的肥肉塊子裝在八個碗中。農村人雖然富了,但吃肉還沒有到城裡人剔肥揀瘦的程度。他們的腸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盡情地吃吧。揀肥的吃,放開肚量吃吧,而今這樣好的年頭,又是自己餵的豬,不吃做什麼!
父親吃了一老碗肥肉(足有一斤半),用襖袖子抹了抹嘴,然後就心滿意足地拿起旱菸鍋,盤腿坐在黑羊毛氈上,自個兒笑眯眯地抽起了煙。此刻,外面已經是一片爆竹連天了。全家人先後放下了碗筷。弟妹們迫不及地跑到鄰家找小夥伴們放炮去了,母親顛著小腳到隔壁窯洞準備明早上的餃子餡。一剎時,屋子裡剩下了我和父親。一片歡樂而愉快的寧靜。
父親舒服地吐納著煙霧,對我說:「把你那個唱哥匣匣拿出來,咱今晚上好好聽一聽。」他安逸地仰靠在鋪蓋卷上,一副養尊處優的架式。他的享樂的神態使我高興。是的,這幾年家裡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他此刻應該這樣度過這個令人的高興的夜晚。
我趕忙取出收錄機,放他老人家愛聽的韓起祥說書。父親半閉著眼睛,一邊聽,一邊用手悠閒地捋著下巴上的一撮黃山羊鬍子。韓起祥的一口陝北土話,在他聽來大概就是百靈鳥在叫喚。每當聽到絕妙之處,就忍不住張開沒門牙的嘴嘻嘻地笑個不停,活像一個老太太。我於是下意識地提了一眼牆壁上奶奶的照片。此刻他真像我已經去世的奶奶。奶奶的相片下,是父親的合影。從相片上看,那時父母並不怎顯老,可現在也已經像奶奶那般老了。我想,也許過不了幾年,那張合影也會成為遺照。這個聯想太不吉利。在我心裡祝願二老身體健康,萬壽無疆。我記得,奶奶的相片是父親在她老人家生前張羅著照的,父母親的相片是我在前幾年羅著為他們照的。自從照想流行以來,鄉下人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給年邁的雙親照張相片,然後放大,掛在牆上,以做永久的紀念。在鄉下,不論走到哪家,都能在牆壁上看見幾位老人的相片。他們穿戴整齊。兩隻粗糙的的勞動者的手,規規矩矩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溫厚地注視著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和仍在這個家生活著的他們的兒女子孫……
這時候,韓起祥的書正說到了熱鬧外,急爭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噠板聲響成一片,好像一把鏟子正在燒紅的鐵鍋里飛快地攪動著爆炒的豆子。我父親的情緒也高漲到了極點,他竟然也用露氣的陝北土話,跟著老韓嚷嚷起來,手舞足蹈,又說又唱。他已經把這段書聽了許多遍,幾乎可以背誦如流。
我被父親逗得哈哈大笑,並且覺得眼眶裡熱辣辣的。父親,你盡情地高興吧。你應該高興。你和像你一樣年老的莊稼人,能逢迎上而今這樣的好世事,真是太幸運了。
看著父親得意忘形地又說又唱,我突然冒出了一個新鮮的念頭:我為什麼不用這台收錄機錄下父親的一段聲音呢?這樣在他故世以後,我們這些後輩人就不僅能從相片上看見他的容貌,而且也能在收錄機里聽見他的聲音哩。是的,這現代化的設備能夠留下偉人的聲音,莊稼人的聲音也是可以留下的。
我無話可答。
同學們都將目光投向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你回不回?」老師喊叫說。
「我現在不回……」
「為什麼?」
我「哇」一聲哭了。
我「哇」一聲笑了。
聽見老師說:「王小萍,你留著,一會把他帶回來……」
小萍是大學生,又很體面,也懂事,老師常派她做一些在學生看來很重要的「工作」。
老師帶頭同學們走了,而把小萍留下來。她的任務看來好像是收容一個掉隊的傷兵。
杏樹下,只剩下我和她。
「你怎啦?」她問。
我不敢看她,也不回答。
她走近我,大膽地用手在我汗淋淋的額頭上摸了摸,大概是我發不發燒。
我感動額頭像被燒紅的烙鐵燙了一下。
我扭過頭,不看她,說:「我沒病。」
「你不是說肚子疼?」
「不疼。」
「那怎啦?有什麼你給我說,好嗎?」她的口氣像大姐姐一樣。
我猶豫了一下說:「那你不能給別人說。」
「我肯定不說。」
「要是說了呢?」
「那就是小狗。」
「……我的褲子……破了。」
「哪兒破了?」
「在後邊……」
「唉,倒說你不玩呢!讓我看看。」
「不。」
「怕什麼哩!我帶頭針線。我給你fèng。」
「不」。
她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已經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小的荷包,開始笨拙地往針眼裡穿線。我立刻緊張得像醫生要給我打針一樣。
「轉過來!」她命令我說。
我不動。
她過來。用手使勁把我掀轉身。我一下子伏在杏樹幹上哭了。
小萍一句話也不說,開始給fèng屁股後面破了的褲子,針時不時扎在我的屁股蛋上,我疼得喊叫起來,她卻在後面咯咯地笑著,說:「快完了……」
鼓弄了很長時間,她才說她fèng完了。我用在後面摸了摸,已經不露肉。
她像沒事似的抬頭望了望樹上的青杏說:「毛杏子最好吃了,酸酸的……現在咱們回吧?」她對我說。
「我先不回去,你走……」
她沖我笑了笑,就走了。走出不遠,她又回過頭叮嚀:
「你快回來!」
她走了,消失在山下的小土路上。
我抬起頭,望了望綠葉間那顆顆毛茸茸的青杏子。
儘管我不太會上樹,但我還是掙扎著往這棵杏樹上爬去。
我勉強上去,剛摘了一顆杏子,由於腳沒站穩,一下子從村對上摔下來了。
我跌倒在地上,聽見屁股後面「嘶」的一聲。天啊,剛剛fèng住的褲子又一次破了!
淚水再一次盈滿了我的雙眼。這次使我傷心的是,我無法是手中的這顆杏子送到小萍手裡了。正是為了報答她,我才冒險上樹的。現在總摘了一顆杏子,但付出了褲再一次被扯破了代價……
我在地上呆呆地坐了一會,決定非把這顆杏子送給她不可。
我於是硬著頭皮從山裡下來,磨蹭著來到學校下邊的小河邊。
我看見同學們正在院子裡大掃除。我不敢上去。
我突然看見小萍到院畔上來倒垃圾。她也看見了我,喊:
「你快回來!」
我沒動。
她站了一會,看我這樣子,就從小路上轉下來了。
她站在我面前,問:「你怎不回去?」
「給!」我把那顆杏子遞到她面前。儘管這杏子已被我的汗手弄得又髒又黑,小萍還是驚喜地一把奪過去,扔在自己的嘴巴里。她一邊吃,一邊說:「真好吃,酸酸的……咱們回……」
「我回家呀……」
「現在還沒放學呢!」
「我的褲子又扯爛了……」我說完,掉轉頭就跑,並且沒忘了用一隻手過去遮住我的不幸的屁股蛋……
從那以後,我和小萍之間就漸漸產生了一種不協調的友誼——一個富足人家的女兒和一個窮人家孩子的友誼。直到現在我也說不清這一切,只是感動這一切對我來說是多麼寶貴。
她以後在學校經常找我玩,使旁的學生感到「眼紅」。她甚至帶我去過他們的家。我當時沒學過更多的形容詞,只學過一個「金碧輝輝煌」,我就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家。她母親是個非常厚道的人,曾經給我fèng過一身嶄新的卡嘰布衣服。
當我把這身新衣服穿回家以後,我父母都以為我是在外面偷的,一個開口就罵,一個出手就打。當我掉著眼淚說明實情後,我父母親也大受感動,嘴裡喃喃地念叼說:老王一家人真是些善人。可就是沒生養下男娃。他們這樣修行積德,老天你一定會讓這家人添個男丁。當時我也曾祈告過老天爺,就像我父母親說的那樣,讓小萍她媽再給她生個弟弟。可後來也沒有生。現在想起來這有多麼可笑……
一年以後,小萍突然離開了村子。不是她一個人,而是全家都搬走了。聽說她父親報名去支援西藏,到一個叫日喀則的地方去工作了。
從此,我再也沒有見到她。我後來上高中二年級時,聽說考上了北京醫學院。在這以後,我也考上了西北農學院,專攻麻業專業,後來又留了校,當了講師;以後又當上了副教授……
副教授立在這杏樹下,望著綠葉間那毛茸茸的青杏,兩顆淚珠不知不覺從眼角里滑了出來。為了那逝去的愉快和憂傷,為了那又酸又甜的回憶,他微笑著哭了。此刻,他似乎又聽見了那歡樂的、稚氣的歌唱:找呀找呀找呀找,
敬個禮,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再見,小萍。實際上,我也許再也不會見到你了,但我永遠記著你——我少年時期的夥伴!你知道吧?我現在就立在這棵我們曾共同喜愛的杏樹下——我為我補過破褲子的地方,向你致遙遠的祝福。我相信,不論我們走向何方,我們生命的根和這杏樹一樣,都深扎在這塊親愛的黃土地上。這裡使我們懂得生活是多麼美好,從而也使我們對生活抱有永不衰竭的熱情,永遠朝氣蓬勃地邁步在人生的旅途上……
他用手絹沾了沾眼睛,然後像小時候一樣,笨拙地攀上了這棵杏樹。他摘了一顆青杏,又從樹上溜下來。
他把這杏子扔嘴裡,細細地品嘗那股酸酸的滋味,然後便告別了這杏樹,走下山來。四月的風輕輕撫摸他夾雜幾根白髮的頭,撫摸他留著淚跡的臉頰,撫摸他那顆孩子一樣的心…… 我在地區中師畢業後,回到我們縣城的一所小學教書,除過教過,還捎帶著保管學校唯一的一台收錄機。
放寒假時,學校為了安全的原因,讓我把寶貝帶回家去保管。我非常樂意接受這個任務。我是個單身漢,家又在農村,有這台收錄機作伴,一個假期就不會再感到寂寞了。
不用說,山區農村現在也是相當富裕了,但收錄機這樣較為高檔的商品還不多見,不是說沒人能買得起。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這東西價錢昂貴,卻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花那麼多錢買這麼個「戲匣子」還不如買幾頭肥豬。
可是我把這台收錄機帶回家後,村里人又感到特別新奇:
因為據說這傢伙不光能唱歌,還能把聲音也「收」進去呢。於是,一到晚上,少不了有許多人涌到我們家來圍著它熱鬧一番。他們百厭的節目是韓起祥說書。其中最熱心的聽眾就是我父親。父親雖然年近六十,一個字也就識,但對什麼稀罕事總是極其關心。有時甚至關心到了國外,比如經常問向我打聽阿爾巴尼亞的情況。對於這台收錄機,他當然應該驚嘆不已。儘管有線廣播聽了好多年,只是有一點他直到現在還是理解不了:為什麼這個小匣匣,裡面就能「藏」下那麼多人。
轉眼到了大年三十。這是農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除夕之夜,歡樂的氣氛籠罩著我們的村莊。家家窗前點上了燈籠,院子裡地上鋪上炸得粉咐的紅紅綠綠的炮皮。在那些貼著窗花和對聯的土窯洞裡,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八碗」。說是八碗,實際上主要是把各種形狀和式樣的肥肉塊子裝在八個碗中。農村人雖然富了,但吃肉還沒有到城裡人剔肥揀瘦的程度。他們的腸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盡情地吃吧。揀肥的吃,放開肚量吃吧,而今這樣好的年頭,又是自己餵的豬,不吃做什麼!
父親吃了一老碗肥肉(足有一斤半),用襖袖子抹了抹嘴,然後就心滿意足地拿起旱菸鍋,盤腿坐在黑羊毛氈上,自個兒笑眯眯地抽起了煙。此刻,外面已經是一片爆竹連天了。全家人先後放下了碗筷。弟妹們迫不及地跑到鄰家找小夥伴們放炮去了,母親顛著小腳到隔壁窯洞準備明早上的餃子餡。一剎時,屋子裡剩下了我和父親。一片歡樂而愉快的寧靜。
父親舒服地吐納著煙霧,對我說:「把你那個唱哥匣匣拿出來,咱今晚上好好聽一聽。」他安逸地仰靠在鋪蓋卷上,一副養尊處優的架式。他的享樂的神態使我高興。是的,這幾年家裡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他此刻應該這樣度過這個令人的高興的夜晚。
我趕忙取出收錄機,放他老人家愛聽的韓起祥說書。父親半閉著眼睛,一邊聽,一邊用手悠閒地捋著下巴上的一撮黃山羊鬍子。韓起祥的一口陝北土話,在他聽來大概就是百靈鳥在叫喚。每當聽到絕妙之處,就忍不住張開沒門牙的嘴嘻嘻地笑個不停,活像一個老太太。我於是下意識地提了一眼牆壁上奶奶的照片。此刻他真像我已經去世的奶奶。奶奶的相片下,是父親的合影。從相片上看,那時父母並不怎顯老,可現在也已經像奶奶那般老了。我想,也許過不了幾年,那張合影也會成為遺照。這個聯想太不吉利。在我心裡祝願二老身體健康,萬壽無疆。我記得,奶奶的相片是父親在她老人家生前張羅著照的,父母親的相片是我在前幾年羅著為他們照的。自從照想流行以來,鄉下人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給年邁的雙親照張相片,然後放大,掛在牆上,以做永久的紀念。在鄉下,不論走到哪家,都能在牆壁上看見幾位老人的相片。他們穿戴整齊。兩隻粗糙的的勞動者的手,規規矩矩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溫厚地注視著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和仍在這個家生活著的他們的兒女子孫……
這時候,韓起祥的書正說到了熱鬧外,急爭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噠板聲響成一片,好像一把鏟子正在燒紅的鐵鍋里飛快地攪動著爆炒的豆子。我父親的情緒也高漲到了極點,他竟然也用露氣的陝北土話,跟著老韓嚷嚷起來,手舞足蹈,又說又唱。他已經把這段書聽了許多遍,幾乎可以背誦如流。
我被父親逗得哈哈大笑,並且覺得眼眶裡熱辣辣的。父親,你盡情地高興吧。你應該高興。你和像你一樣年老的莊稼人,能逢迎上而今這樣的好世事,真是太幸運了。
看著父親得意忘形地又說又唱,我突然冒出了一個新鮮的念頭:我為什麼不用這台收錄機錄下父親的一段聲音呢?這樣在他故世以後,我們這些後輩人就不僅能從相片上看見他的容貌,而且也能在收錄機里聽見他的聲音哩。是的,這現代化的設備能夠留下偉人的聲音,莊稼人的聲音也是可以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