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四貞在被軟禁中度過了6年,她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為了超度父母、公公、丈夫的亡魂,為了保佑惟一的兒子躲過桂林失守後的屠戮,她已經吃齋念佛。既然身不由己,也就只能把囚所當庵堂,來個帶髮修行了。

  www.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44節:身陷逆境(2)

  在囚禁中孔四貞得到的第一個噩耗是惟一的兒子被吳軍殺害,喪夫之後又失去兒子,她又變得孑然一身。20多年前她經受過這樣的厄運,但那時她才11歲,她還有時間、有能力去改變命運。婚後她同丈夫也度過5年美好的時光,但「一品夫人」的諭旨卻在夫妻之間造成了10年的隔膜,一直到孫延齡血戰而亡的時候才徹底消除。夫妻隔膜的消除,竟然以生命為代價,這代價也實在太昂貴了。

  孔四貞陷入久久的反省中,孫延齡固然有走捷徑之意,可戴良臣、王永年都是因為向自己獻媚才得到重用的,因此也就把孫延齡逼上了虎背。雖然孫延齡最終從虎背上跳了下來,但他不僅仍然背著從逆的罪名,還搭上寶貴的生命。如今她只能用心靈上的懺悔,來求得丈夫亡靈的寬恕。

  她得到的第二個噩耗則是已經被任命為廣西巡撫的傅弘烈被馬雄之子馬承蔭殺害了。從康熙七年揭露吳三桂「必有異志」到康熙十九年為國捐軀,傅弘烈所經歷的磨難、所付出的犧牲、所遭遇的苦戰,只有孔四貞這個身臨其境的人才看得真真切切。自從走出紫禁城,她第一次見到一個如此百折不撓、為國舍家、臨危不亂、足智多謀、渾身是膽的人;一個心懷天下、不顧個人安危、並最終把一腔熱血拋灑在封疆土地上的人;一個令她心靈受到強烈震撼、並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的人。傅弘烈那氣貫長虹的浩然正氣,對身在逆境的孔四貞來說是永遠的激勵與鞭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在三藩戰亂結束後,孔四貞才回到闊別16年的北京,她交出一直隸屬父親的軍隊。在孤寂中,她為所有死於戰亂的無辜者誦經,為她的雙親、公公、丈夫、兒子、在廣西共赴國難、闔門遇害的傅弘烈及其親人以及死於非命的吳應熊父子,也為因時空所阻從未謀面的孫元化、瞿式耜、張同敝……

  歷史已經揭開新的一頁,伴隨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的鞏固,人們早就把淡出政壇多年的苦命女人——孔四貞給遺忘了,而北京西郊的一抔黃土就成為她的最終歸宿。「公主墳」作為地名的出現,也向後人表明:滾滾向前的歷史長河是不會把真正有價值的一頁給徹底沖走的……

  虹橋門戶網www.HQDOOR.COM

  第45節:盛世格格

  三千里路風和雪

  康熙一輩子生有20個女兒,在清代皇帝中首屈一指,但他的女兒中夭折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只有8個長大成人。由於早夭的格格不計算在公主的排行之內,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的四公主實際是康熙第六女。四公主出生時三藩之亂已經接近尾聲,挑起這場叛亂的吳三桂已經在九個月前病死,吳應熊年僅13歲的庶子吳世?#91;不可能撐起祖父吳三桂留下的亂攤子,結束平叛指日可待,盛世曙光已見端倪。

  盛世格格

  四公主欣逢盛世,她出生後兩年平定三藩的戰事即勝利結束,又過兩年清軍兵不血刃收復台灣,結束了鄭氏集團對台灣20多年的統治——鄭成功的孫子、鄭錦的兒子鄭克塽終於接受了清王朝所冊封的海澄公(其祖父、父親都拒絕了這一封爵),江山一統已實實在在地擺在了清朝統治者的面前。

  天花之喜

  康熙在二十三年(1684)首次南巡,此後不久6歲的四公主就度過了人生的一次生死考驗——平安地出了天花。中原地區在每年的冬春季節,都是天花的高發期。天花也稱痘症,是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四公主的祖父順治、堂伯祖岳託、曾叔祖多鐸全都死於天花。而她的阿瑪(滿語的父親稱謂)當年之所以能被立為皇位的繼承人,就是因為已經生過天花,一輩子都有了免疫力,因而順利地生天花也被看作一件「喜事」。

  由於出天花關係生死,即使像康熙這樣日理萬機的皇帝,對兒女出花也親自過問,內務府總管要及時向康熙匯報病情,有關檔案中就詳細記錄了四公主出花的情況,諸如「本月二十三日,格格開始出痘發熱」,「二十六日經大夫甄玉俊、陳天祥看視,報格格已有喜事是實(指天花已經生出痘)」。當出花第十二天——也就是開始「痘皮外剝,痘痂漸平(即在臉上留下了永久性的麻子)」時,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送聖」儀式。

  四公主出痘「送聖」儀式的規格是否同諸阿哥的一樣,內務府總管特請康熙帝示下,康熙在硃批中明確寫道:一切事例俱照先前阿哥「送聖」之例。為了給四公主出痘「送聖」:用紙糊的「轎三乘,馬三匹,香亭一座,船一隻,寶幡一架,傘三把,陽屏四個」,「金銀元寶四百個,餑餑一百個,豬一口,羊一口,酒一大瓶」,此外還要準備杭州細綢製造的「冠、袍、帶、履」及轎夫、樂工、持儀仗者所穿的霄羽衣,太醫院大夫所背的紅綢緞、所插的金花等物。從送聖儀式的規格反映出,康熙對格格的關愛並不亞於阿哥。

  皇帝的女兒不夠嫁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思潮下,康熙對女兒為何能如此關愛?女兒夭折比較多固然是一個原因,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則是公主在聯姻中所起的非同一般的作用。康熙在長女夭折後,立即把弟弟——恭親王常寧剛剛出生的女兒接到宮中,作為大公主撫養,那一年(康熙十一年)康熙才19歲,他的眾多后妃還能一個接一個地生育,但他已經迫不及待要把侄女當作女兒來撫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