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為避禍端駐廣西
康熙五年(1666),指揮定南王部下已經快14年的老將線國安因年老乞求致仕,躊躇滿志的孫延齡便攛掇妻子奏請出鎮廣西,他天真地認為一到廣西就可以憑藉孔有德女婿的「半子」身份,順理成章地接管定南王舊部,擺脫妻子的光環。
孔四貞也有自己的考慮,玄燁即位時才8歲,由四位滿洲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當年孔有德在投奔後金後受到皇太極的重用、被封為王,就遭到滿洲大臣的強烈反對,四位輔政對此更是耿耿於懷。康熙二年十二月(1664年初)已經下達的在「定南武壯王祠」前立碑的命令被輔政大臣取消了,就連先皇帝「春秋致祭」的命令也要廢止。秉承輔政大臣旨意的禮部竟然置先皇帝、當今皇帝的諭旨於不顧,最終還是孝莊皇太后的干預才撤回輔政大臣的批示。
更令孔四貞憂慮的是:曾經以西方天算學方法為清王朝制定出中西合璧的曆書、給義母孝莊治好過病、被太后尊稱為義父的欽天監監正——傳教士湯若望竟因所謂西方天算學謬誤、圖謀不軌等莫須有的罪名在康熙三年八月鋃鐺入獄。
對曾經是紫禁城裡座上客的瑪法(滿語爺爺的意思)湯若望,孔四貞並不陌生,老瑪法學識淵博,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只要他一開口,就像打開八音盒一樣展現出一個多彩的世界。八音盒的妙趣在旋律,而老瑪法講話的妙趣更在於內容:從用望遠鏡看星星到遠洋航海的見聞,從鐘錶的修理到用鋼琴演奏樂曲,這些稀奇的內容就連滿腹經綸的順治都是聞所未聞的新鮮話題。玄燁之所以能成為康熙帝,也同老瑪法的進諫有直接關係。順治在病危時,為避免幼主臨朝所出現的政治動盪,欲把皇位傳給堂兄,在此關鍵時刻湯若望以玄燁出過天花為由極力勸說順治立此子為皇儲,堪稱是一言而定大計。
經過幾個月的審理,輔政大臣在康熙四年(1665)初對病入膏肓的湯若望作出凌遲處死的判決,這份判決在三月初二送抵禦前。孝莊太后怒不可遏,嚴詞斥道:「湯若望向為先帝信任,禮待極隆,爾等俱忘卻,而欲置之死耶!」儘管太皇太后利用北京地區當天發生的強烈地震——上天赫然震怒,駁回凌遲處死的判決,但此案的是非曲直並未得到澄清。鰲拜仍舊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判處:奄奄一息的湯若望以戴罪之身被抬出刑部大獄,雖然倖免一死,但在去世前依然多次受到審訊,受牽連的欽天監官員李祖白等五人均被處死。
▲BOOK.HQDOOR.COM▲蟲工▲木橋▲書吧▲
第42節:女大當嫁(2)
太后的義父都能含冤入獄、險些喪命,更何況太后的義女!孔四貞一直尋找逃出輔政大臣手心的機會。老將線國安的致仕之疏,的確給了孔四貞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到廣西統帥父親的部將。其實這也正是孝莊皇太后所期望的,一直視孔四貞為己出的太后相信,這份母女之情將永遠激勵著這個沒有血緣的女兒為娘家、為國家竭忠盡力。
一品夫人釀猜忌
孔四貞是帶著和碩公主的儀仗離開京城的,但誰又能料到在行至淮安時,輔政大臣又追發了一道諭旨:冊封孔四貞為一品夫人。對於這道命令孫延齡是喜上眉梢,可孔四貞卻心生怨憤,這究竟是誰在搗鬼,是孫延齡還是輔政大臣?把孔四貞從和碩公主變為一品夫人,對治理廣西軍隊是利還是弊?她雖是女流,但身明大義,父親的部將也買她的帳,現在又把孫延齡抬出來同自己平起平坐,就等著扯皮吧,再說那些多年轉戰的老將能聽任孫延齡的擺布?
命運多舛的孔四貞雖然躲開京城的漩渦,卻陷入一個更大的、時間更長的漩渦。覬覦孔有德遺產的人實在太多了,除了孫延齡及其兄長孫延基外,還有定藩包衣(即奴僕)中的頭面人物戴良臣及其親屬王永年等人。至於老將馬雄更是不把孫延齡放在眼裡,在他看來線國安致仕後也該輪到自己掌管定藩了。面對孫延齡兄弟的拼命攬權,戴良臣、王永年等人的設法弄權,馬雄的居功自傲,已經成為一品夫人的孔四貞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而以孫延齡的能力、資歷、威望根本就駕馭不了那些身經百戰的部下,何況還有居心叵測的戴良臣、王永年等人處處掣肘。但缺少自知之明的孫延齡不思謹慎從事,竟然想像尚之信、耿精忠那樣成為名副其實的少東家,甚至效法吳三桂任意安置親信……
在廣西的這幾年孔四貞過得非常累,孫延齡的權欲與他的能力恰恰成反比,不僅遭到屬下的告發,也接連遭到山西道御史馬大士、廣東道御史鞠珣的彈劾。其實孫延齡的劣跡比起尚之信、耿精忠根本就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但言官也是專揀軟的捏。說到底還是孫延齡是個外姓人,又沒有建立豐功偉績,實在難孚重望。好在朝廷看在孔四貞的面子上,並未懲處這位年青的廣西將軍。
既然康熙已經親政好幾年——輔政時代已經結束,孔四貞也就不打算繼續留在廣西——這塊激烈爭奪定南王遺產的是非之地。她決定急流勇退,以保住父親的一世英名。鑑於掃平南明已有10年、海內一統也已經實現,她就該把定南王屬下的軍隊交給朝廷,由朝廷統一處理。如果父親在世,也到了解甲歸田的時候了。她可以想像得出,孫延齡會堅決反對交出軍權,但定藩的這份家業姓孔,不姓孫。
康熙五年(1666),指揮定南王部下已經快14年的老將線國安因年老乞求致仕,躊躇滿志的孫延齡便攛掇妻子奏請出鎮廣西,他天真地認為一到廣西就可以憑藉孔有德女婿的「半子」身份,順理成章地接管定南王舊部,擺脫妻子的光環。
孔四貞也有自己的考慮,玄燁即位時才8歲,由四位滿洲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當年孔有德在投奔後金後受到皇太極的重用、被封為王,就遭到滿洲大臣的強烈反對,四位輔政對此更是耿耿於懷。康熙二年十二月(1664年初)已經下達的在「定南武壯王祠」前立碑的命令被輔政大臣取消了,就連先皇帝「春秋致祭」的命令也要廢止。秉承輔政大臣旨意的禮部竟然置先皇帝、當今皇帝的諭旨於不顧,最終還是孝莊皇太后的干預才撤回輔政大臣的批示。
更令孔四貞憂慮的是:曾經以西方天算學方法為清王朝制定出中西合璧的曆書、給義母孝莊治好過病、被太后尊稱為義父的欽天監監正——傳教士湯若望竟因所謂西方天算學謬誤、圖謀不軌等莫須有的罪名在康熙三年八月鋃鐺入獄。
對曾經是紫禁城裡座上客的瑪法(滿語爺爺的意思)湯若望,孔四貞並不陌生,老瑪法學識淵博,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只要他一開口,就像打開八音盒一樣展現出一個多彩的世界。八音盒的妙趣在旋律,而老瑪法講話的妙趣更在於內容:從用望遠鏡看星星到遠洋航海的見聞,從鐘錶的修理到用鋼琴演奏樂曲,這些稀奇的內容就連滿腹經綸的順治都是聞所未聞的新鮮話題。玄燁之所以能成為康熙帝,也同老瑪法的進諫有直接關係。順治在病危時,為避免幼主臨朝所出現的政治動盪,欲把皇位傳給堂兄,在此關鍵時刻湯若望以玄燁出過天花為由極力勸說順治立此子為皇儲,堪稱是一言而定大計。
經過幾個月的審理,輔政大臣在康熙四年(1665)初對病入膏肓的湯若望作出凌遲處死的判決,這份判決在三月初二送抵禦前。孝莊太后怒不可遏,嚴詞斥道:「湯若望向為先帝信任,禮待極隆,爾等俱忘卻,而欲置之死耶!」儘管太皇太后利用北京地區當天發生的強烈地震——上天赫然震怒,駁回凌遲處死的判決,但此案的是非曲直並未得到澄清。鰲拜仍舊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判處:奄奄一息的湯若望以戴罪之身被抬出刑部大獄,雖然倖免一死,但在去世前依然多次受到審訊,受牽連的欽天監官員李祖白等五人均被處死。
▲BOOK.HQDOOR.COM▲蟲工▲木橋▲書吧▲
第42節:女大當嫁(2)
太后的義父都能含冤入獄、險些喪命,更何況太后的義女!孔四貞一直尋找逃出輔政大臣手心的機會。老將線國安的致仕之疏,的確給了孔四貞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到廣西統帥父親的部將。其實這也正是孝莊皇太后所期望的,一直視孔四貞為己出的太后相信,這份母女之情將永遠激勵著這個沒有血緣的女兒為娘家、為國家竭忠盡力。
一品夫人釀猜忌
孔四貞是帶著和碩公主的儀仗離開京城的,但誰又能料到在行至淮安時,輔政大臣又追發了一道諭旨:冊封孔四貞為一品夫人。對於這道命令孫延齡是喜上眉梢,可孔四貞卻心生怨憤,這究竟是誰在搗鬼,是孫延齡還是輔政大臣?把孔四貞從和碩公主變為一品夫人,對治理廣西軍隊是利還是弊?她雖是女流,但身明大義,父親的部將也買她的帳,現在又把孫延齡抬出來同自己平起平坐,就等著扯皮吧,再說那些多年轉戰的老將能聽任孫延齡的擺布?
命運多舛的孔四貞雖然躲開京城的漩渦,卻陷入一個更大的、時間更長的漩渦。覬覦孔有德遺產的人實在太多了,除了孫延齡及其兄長孫延基外,還有定藩包衣(即奴僕)中的頭面人物戴良臣及其親屬王永年等人。至於老將馬雄更是不把孫延齡放在眼裡,在他看來線國安致仕後也該輪到自己掌管定藩了。面對孫延齡兄弟的拼命攬權,戴良臣、王永年等人的設法弄權,馬雄的居功自傲,已經成為一品夫人的孔四貞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而以孫延齡的能力、資歷、威望根本就駕馭不了那些身經百戰的部下,何況還有居心叵測的戴良臣、王永年等人處處掣肘。但缺少自知之明的孫延齡不思謹慎從事,竟然想像尚之信、耿精忠那樣成為名副其實的少東家,甚至效法吳三桂任意安置親信……
在廣西的這幾年孔四貞過得非常累,孫延齡的權欲與他的能力恰恰成反比,不僅遭到屬下的告發,也接連遭到山西道御史馬大士、廣東道御史鞠珣的彈劾。其實孫延齡的劣跡比起尚之信、耿精忠根本就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但言官也是專揀軟的捏。說到底還是孫延齡是個外姓人,又沒有建立豐功偉績,實在難孚重望。好在朝廷看在孔四貞的面子上,並未懲處這位年青的廣西將軍。
既然康熙已經親政好幾年——輔政時代已經結束,孔四貞也就不打算繼續留在廣西——這塊激烈爭奪定南王遺產的是非之地。她決定急流勇退,以保住父親的一世英名。鑑於掃平南明已有10年、海內一統也已經實現,她就該把定南王屬下的軍隊交給朝廷,由朝廷統一處理。如果父親在世,也到了解甲歸田的時候了。她可以想像得出,孫延齡會堅決反對交出軍權,但定藩的這份家業姓孔,不姓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