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父母的生離死別就發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敗而歸的孔有德把兩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對兩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國的決心,希望兩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暫避一時。但兩位夫人不肯舍夫而去,最後決定由兩個保姆帶著孔廷訓、孔四貞隨同難民一起逃到城外鄉間。看著已經換上難民衣服的兒女,孔有德的夫人流著淚對保姆說:「此子苟脫於難,當度為沙彌,無效乃父一生馳騁南北,下場有今日也。」也許是時間來不及了,也許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本來就不可能同兒子一樣,在此生離死別的關頭,生身的父母竟然沒有一句叮囑孔四貞的話。但她還是淚流滿面,為生死難料的父母,也為自己難以預測的未來。

  逃到城外後,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兩位保姆就各自帶著一個孩子去尋找避難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兩個保姆帶兩個孩子在一起的確很扎眼。就這樣,孔四貞同兄長也分開了,而且永遠地分開了。

  就在孔四貞和兄長逃出城的第二天,李定國兵臨桂林城下。躲在難民中的孔四貞目睹了李定國軍隊的陣勢「甲仗耀日,旌旗布野,鉦鼓之聲震天地,軍容之盛,罕與為擬」,還有那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大象——用大象攻城、用大象沖亂敵軍的陣勢,這的確是李定國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

  七月初二,李定國開始對包圍三層的桂林發起進攻,激戰持續了三晝夜。即使是躲在郊外民宅的孔四貞,也能清晰地聽到隆隆的槍炮聲與象群衝撞城牆所發出的咚咚聲,每當聽到夾雜在其中的坍塌聲,她的心就縮成一團……七月四日,一股濃煙從桂林城裡升起,沒過多久就冒出沖天的大火,她本能感到:桂林已經失守了,定南王府已經陷入一片火海,她的父母正在被無情的烈火所吞噬……

  www.HQDOOR.COM���蟲←工←橋書←吧←

  第37節:扶柩北上

  扶柩北上

  頃刻之間孔四貞就從王女變成了孤女,惟一的兄長還不知身在何處。從此時起,她就要強迫自己學會處理一切。她決定繼續藏在鄉間,等清軍收復桂林後打聽兄長的下落,收殮父母的遺骸。在過了將近一年的難民生活後,線國安的軍隊終於收復了桂林,然而她得到的卻是兄長被李定國俘虜的凶信。在線國安的主持下,孔有德及兩位夫人的遺骸均已入殮,事實上已經成為孔門惟一後人的孔四貞承擔起孝子的責任,一身縞素的孔四貞扶柩北上。

  從桂林到北京行程數千里,而且兩湖還是抗清軍隊出沒的地區,主持軍務的線國安派了最得力部將、最精銳的部隊護送孔四貞扶柩進京。在軍營中長大的孔四貞,一下子就被將士們當作孔有德一樣尊敬,對一個10多歲的孤女來說,一切都變得太突然,也頗有點匪夷所思。

  生於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1642)的孔四貞哪裡曉得,父親同部下有著情同手足的關係。早在明萬曆末年,礦工出身的孔有德就投身行伍,在遼東抵禦後金汗努爾哈赤的進攻。大約在明天啟初年,已經無法在遼東立足的孔有德,帶著弟兄們逃到皮島(今朝鮮椴島),投奔在那裡抗擊後金的大將軍毛文龍。

  崇禎初年,袁崇煥被任命為薊遼督師,以五年平遼自許的袁督師非常重視皮島的戰略地位,開始對皮島進行整頓,已經當了多年土皇帝的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孔有德是個講義氣的人,在毛文龍死後不久就帶著部下離開皮島,另謀出路。對這支不願接受約束的軍隊,幾乎沒有人敢收留,最後還是由受天主教影響很深的登萊巡撫孫元化收留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並授予孔有德登州游擊一職。

  孔四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孫元化這個名字,她從父母嘴裡知道自己家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是孫元化給帶來的。平心而論,孔有德對孫元化的感激之情比起對毛文龍有增無減,但一件突發的兵變,卻使得孔有德成為置恩公於死地的罪人。

  崇禎五年(1632)皇太極直逼與錦州互為犄角的大凌河城,並將該城圍得水泄不通。孔有德、耿仲明等奉命出關援助被圍困的大凌河城的守軍。時值寒冬,軍餉不能按時撥到,將士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行至新城(山東淄博),一個士兵把當地一家豪門大戶的雞狗殺掉偷吃了。本來這些士兵就沒讀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存天理,滅人慾」一類聖賢之書,更何況他們又是開赴前線,所面臨的是九死一生,都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如果這位有錢人能大度一點,就當把幾隻雞狗犒勞軍隊,事情也就了結了。可生在富貴之家的人,怎能體會到飢腸轆轆的滋味,他們甚至強迫孔有德必須處死偷吃雞狗的士兵。豪門的霸道終於引發激變,士兵把豪門的全家都給殺了。如果當地的地方官員能公正地上報此事,也許還能把已經騷動的士兵給安撫住,遺憾的是地方官員的上報所導致的是對饑寒交迫軍士的鎮壓。儘管孔有德不想造反,但在官軍的圍剿面前,已經別無選擇。

  最不該受到牽連的就是孫元化,可為此付出生命的恰恰就是這位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能仿造西洋大炮的人。為了能從海上逃走,孔有德、耿仲明攻陷孫元化所在的登州,並掠走孫元化所試製的幾百門新式大炮。儘管孔有德釋放了孫元化,但孫元化卻因失守城池而被明朝政府處死。孔有德以孫元化的死換來自己的生,他帶著孫元化的大炮從登州突圍,逃到海上,最終投奔了皇太極。孫元化所製造的大炮,就是孔有德在後金立足、發跡的資本。在當時,後金在同明軍對壘時最缺的就是火炮,特別是射程遠、可以連續發射、配有望遠鏡的仿西洋大炮而製造的新式大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