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其實向文成對酒糠更有特殊的敏感。有一次他托山牧仁從石家莊給尹率真買了一台油印機,出城時就是把油印機埋在了酒糠里。所以,剛才當酒糠一進家門,他就知道這車酒糠里又有物件。現在眼前的場面使向文成知道,這次酒糠里埋的定是他爹了。
向桂和甘運來交替著把發生在利農糞廠的事源源本本作了介紹,向家人又一次陷入悲痛之中。其實,同艾剛才一看見那個四蓬繒包袱,就已經悲痛得不能自持了。
笨花的鄉親聞訊趕到向家巷,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戰爭會涉及到向大人,幾年來笨花人似乎忘記了他的存在。人們找向桂提議,向大人的喪事必得像喪事一樣辦。他們記起向喜為他父親鵬舉辦喪事的情景,喪事連續了三個七天,流水席從向家直排到街上,超度亡魂的和尚道士有幾棚。今天輪到他自己入土時,萬不可太潦糙。但是,向喜的喪事和取燈的喪事一樣,仍然在半遮半掩中進行。好熱鬧的向桂也學會了審時度勢,他收斂著自己,勸說著鄉親。他只在哥哥的棺材上動了些心思。他為向喜在外村物色了一口香柏木的棺槨。這棺槨做工考究,又用大漆漆了十八道。那個外村賣棺材的老闆說:“在兆州,這棺材除了向大人用,誰還配呀。”就像這棺槨是專為向喜製作的一般。
一口十八道大漆的香柏木棺槨總算給向家帶來了些安慰。
群山從酒糠里扒向喜,埋怨向桂為什麼不讓他親自去接向大人,從前迎送向大人都沒用過別人。向桂說,少一道麻煩是一道,又不是太平盛世,就不必爭了。可群山仍然覺得,由他套車去“接”才最得體。
向喜入殮入土。好在前些時向文成在向家墳地找到了向喜的準確位置,如今就免去了找穴位的麻煩。向喜被埋在向鵬舉以下,向取燈以上,他連接了這個隔輩的空地。
這次秀芝沒有為全家拌疙瘩湯。向桂發了話,對秀芝說:“武備他娘,做鍋粉條菜吧,吃不吃的也像個過事的樣子。”笨花人過紅白事,再闊氣的家主也要做粉條菜,好像只有粉條菜才能帶出喜氣和“喪”氣。秀芝按向桂的囑咐做粉條菜,左拼右湊鍋里只下了白菜豆腐和粉條,連豬肉都沒有買下。甘運來在村里東借西找,東西都是從茂盛店借的。考究的粉條菜還要有上好的大片豬肉和豬肉丸子,豆腐也要過油。
向家人都吃了粉條菜,仿佛誰不吃就缺少了對向喜的尊敬一樣。悲慟之後鎮靜下來的同艾在廊下端著碗說:“都吃吧,老頭子回來就是了。”她語調平和得又如同往常。同艾帶領大家吃粉條菜,吃著吃著又想起一件事,她對身邊的向桂說:“桂呀,給保定報個喪吧。文麒文麟的媽叫順容,姓楊,還住雙彩五道廟街副四號。”向桂說:“我辦吧。”這天晚上,同艾枕著向喜的四蓬繒包袱睡覺,她摩挲著她親手織的這個包袱,計算著它離家的時間。她想,光緒二十八年到今天,這本是四十三年吧。
有向桂在家指揮向喜的喪事,人前倒少了些向文成的影子,這些天他只覺頭疼眼不好使。視力本來就微弱的向文成,站在酒糠車前看向喜時,就是看不清向喜的模樣。他忽而覺得父親的頭髮是白的,忽而又覺得是黑的,要不然就是紅的綠的。從向家墳地回來時,向文成走得更加磕磕絆絆。秀芝看出了向文成走路的不同往常,心裡一陣陣不安。晚上,她看著坐在椅子上發愣的丈夫說:“你哪兒不對勁兒?”向文成直視前方說:“一時還難說,觀察一下吧。”他想起西醫愛說“觀察”,觀察就是看看再說的意思吧,也可以當注意一下解釋。
第五十七章
向文成“觀察”了一陣自己,知道自己真病了,一時間又對自己的病診斷不清。他用了中醫辨症的方法和西醫的診斷學研究自己的病,還是下不了結論。他癱在了炕上,眼前只有片片空白。家裡人看他是一時清楚一時糊塗,清楚時和平時差不多;糊塗時就淨說別人聽不懂的話。他時而高喊著:“爹,這兒有魚!”時而又不停地念叨著:“南洋兄弟煙糙公司,南洋兄弟煙糙公司……”清楚時他想到:我病一陣子不要緊,癱子還能起來呢。可別讓我這隻好眼也壞了。他伸手夠過枕邊的一本什麼書看,書還是從前的書,字還是從前的字,可字們變成了一串串的黑疙瘩。他感到事情不妙,便迫不及待地想趁這尚存的一點視力,完成一件事:他應該給大兒子向武備寫封信。他要把近來家中連失兩位親人的突變告知兒子,並讓武備也轉告他的兩位叔叔——向文麒和向文麟。現在書信走得慢,往來要通過幾個根據地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向武備自延安抗大畢業後,東渡黃河,一直輾轉於山西抗日前線,他在山西還能見到文麒。
向文成讓秀芝給他拿來筆墨信紙,又搬來一隻小炕桌。秀芝知道他要給武備寫信,也不阻攔,只給他在炕桌上放了兩盞燈。向文成看見這兩盞燈,且又是在白天,就知道秀芝為他的視力喪失作了足夠的準備。他說:“秀芝,我遞說你一件事吧。”
秀芝說:“什麼事,這麼鄭重。”
向文成說:“是這樣,今後我寫字寫歪了,你看見了就告訴我一聲。”
秀芝沒有說行,也沒有說不行,只說:“怎麼給武備說呢?”她說的當然是家裡發生的事。
向文成說:“家裡的事好說,武備能理解。我是光怕把字寫歪了。”
秀芝說:“你寫吧,歪了我就遞說你。”
向文成在墨盒裡告告筆,鋪開信紙。秀芝在一旁看他寫字。他寫得很慢,字跡和以前也大不一樣,常把字摞在一塊兒寫成一個黑疙瘩。行距更是看不出來,“天地”也忽高忽低。排成行的字不是從左往右斜就是從右往左斜。秀芝便在一邊掉起淚來。秀芝一掉淚,向文成停住筆說:“我知道了,你正在掉淚呢,你一掉淚,我就知道我把字寫歪了。”
向文成就著兩盞燈,還是寫完了給兒子向武備的信。
第五十八章
向文成用家信把家中的變故告知了大兒子向武備,可小兒子向有備還不知道他的祖父向喜已經過世,他剛從失去姑姑的悲痛中走出來。最近,勝利的消息多,戰役也多,後方醫院就格外忙碌。
代安的據點被攻克,後方醫院現在住代安。代安是個大鎮,縱橫的街道和胡同使有備走起來都犯糊塗。有條街上儘是店鋪,集廟上有的東西,店鋪里都有。飯館也不再是茂盛店的燴餅和糊湯,招牌上寫著黃燜肉,紅燜肉;黃燜雞,紅燜雞。有備想,兆州城也不過如此吧。每天,他在代安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到各家為傷員打針換藥,攻打代安負傷的戰士分住在群眾家中。現在的有備常常覺得自己的醫術很熟練,個子長得也很高。
有一天,有備背著藥箱正要出門為傷員換藥,董醫助來了,她叫住有備說:“有備,別去了,咱倆另有任務。換藥的事我已經安排了別人。”有備放下藥箱看看小董,小董已經穿戴整齊,新發的灰軍裝上繫著皮帶,綁腿也打得很漂亮。她把一頂新軍帽提在手裡悠來悠去地扇汗,一頭清潔的短髮搖晃著,正是要出門的樣子。醫院的人不比戰鬥部隊,平時不打綁腿,只待出門時才把綁腿打起來。有備放下藥箱,問小董他們到哪裡,執行什麼任務。小董說,到柏舍。昨天柏舍的據點也被攻克了,據點上有一批藥品讓他們去取。
有備願意和小董出門,遇到單獨和小董出門時,更有說不出的喜悅。和小董的幾年相處,有備只覺得他和小董已是知己。他有時覺得小董像姑姑,有時覺得小董像姐姐,有時又覺得她既不是姑姑也不是姐姐,是什麼,他很糊塗。八路軍之間不時興說朋友,不似和日本人松山愧多。不然,也許他又會想到朋友兩個字。
有備放下藥箱,學著小董的樣子也穿好軍裝,打上綁腿。打上綁腿的有備覺得自己又高了許多。當他們走出代安,走上去柏舍的沙土小道時,有備突然發現,他已經高過了小董。小董也感覺到快速成長的有備,笑著說:“有備,你別在高處走了,你站在高處顯得我更矮。”說著一邁腿,邁上高處,指示有備到低處去走。有備知趣地從高處邁到低處,現在小董和有備一樣高了。小董又說:“先前醫院在你家大西屋住時,你才那麼矮,這兩年你長了准有一頭。”有備低著頭,踢著道溝里的細土說:“長……那麼快有什麼用,還不如多長點技術呢。”小董說:“你進步可不慢,抗戰一勝利,我就該給你申請醫助了。”
小董要為有備申請醫助,倒沒有引起有備多大興趣。她看出了有備的心思,又說:“也許你還有別的想法,我看你受松山槐多的影響不淺。其實畫畫也不錯,我學都學不會,連個解剖圖都畫不正確。”有備還是沒有說話。他是在想,他對美術的興趣也不完全是受松山槐多的影響,自己從小就喜歡,和松山槐多不過是巧遇。勝利以後的事離他還遠,當醫助和學畫畫他還得好好想想。眼下他是要和小董到柏捨去取藥。想到這兒,他突如其來地問小董:“哎,小董,德國的藥強還是日本藥強?”小董也就自然而然地隨著有備的話題轉到了藥上,說:“也得看什麼藥。德國造的藥有歷史,有名的廠子多,像拜爾藥廠,可做了不少好藥。日本呢,這些年也研製了不少新藥,他們把磺胺就分成了幾大類。目前磺胺在消炎藥里當屬權威。”小董和有備說了一會子藥,又說起那天冀中群眾劇社來代安演戲的事。群眾劇社演了一出《過光景》的戲戲裡有個老漢,演老漢的是個兆州人,在台上說話還帶著兆州腔。小董學著那老漢說:“瓮里莫(沒)米,缸里莫(沒)面。”兆州人把“沒”念“莫”。有備覺得說兆州話並沒有什麼奇怪,只是那老漢一上台就不應該再說話了。他們還說到那個老漢的閨女在台上挑水,水筲里真有水。那個閨女在台上挑著兩筲水一扭一扭地唱,不小心把水灑了一戲台。小董說,這就不如挑兩隻空筲,台下又看不見。有備倒覺得,筲里有水和沒水看起來不大一樣,挑著空筲一看就是假裝的。他的意思是,演戲也得真實。
不愛說話的有備和小董說了一路話,不知不覺就到了柏舍。柏舍的據點昨天被攻克後,到現在炮樓還冒著煙。院裡有救火的,也有清點戰利品的。有個腰裡別著手槍的幹部看見小董和有備,知道是醫院來了人,就把他們領進一間屋子介紹說,這屋子先前就是個日軍的小醫院,方圓幾十里的日偽軍都到這兒來治傷治病。敵人逃跑後,扔下了這批藥品。小董發現原來這屋子本是一間小藥房,藥品在藥架和桌子上零亂地堆放著。她和有備開始清點、辨認。敢情這藥房裡除了外科常用藥,竟還有他們在路上說過的磺胺,外用和內服的都有,均為日本製造。磺胺是後方醫院急需的藥品,這當是戰地外科的救命之藥。他們把磺胺挑揀出來,又撿了些其他藥品,用兩個被單包成兩個包袱。小董掂掂分量說:“就這些吧,都是最有用的,再多咱倆也背不動了。”他們背上包袱,告別了當事人,出了村往回走。小董對有備說:“那一次要是有磺胺,那個戰士不一定被截肢。當時什麼消炎藥都沒有。”有備知道小董說的那次就是在他家大西屋,那個戰士被截肢的事。戰士的一條腿被截下,他和小董把腿抬出去埋了。
向桂和甘運來交替著把發生在利農糞廠的事源源本本作了介紹,向家人又一次陷入悲痛之中。其實,同艾剛才一看見那個四蓬繒包袱,就已經悲痛得不能自持了。
笨花的鄉親聞訊趕到向家巷,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戰爭會涉及到向大人,幾年來笨花人似乎忘記了他的存在。人們找向桂提議,向大人的喪事必得像喪事一樣辦。他們記起向喜為他父親鵬舉辦喪事的情景,喪事連續了三個七天,流水席從向家直排到街上,超度亡魂的和尚道士有幾棚。今天輪到他自己入土時,萬不可太潦糙。但是,向喜的喪事和取燈的喪事一樣,仍然在半遮半掩中進行。好熱鬧的向桂也學會了審時度勢,他收斂著自己,勸說著鄉親。他只在哥哥的棺材上動了些心思。他為向喜在外村物色了一口香柏木的棺槨。這棺槨做工考究,又用大漆漆了十八道。那個外村賣棺材的老闆說:“在兆州,這棺材除了向大人用,誰還配呀。”就像這棺槨是專為向喜製作的一般。
一口十八道大漆的香柏木棺槨總算給向家帶來了些安慰。
群山從酒糠里扒向喜,埋怨向桂為什麼不讓他親自去接向大人,從前迎送向大人都沒用過別人。向桂說,少一道麻煩是一道,又不是太平盛世,就不必爭了。可群山仍然覺得,由他套車去“接”才最得體。
向喜入殮入土。好在前些時向文成在向家墳地找到了向喜的準確位置,如今就免去了找穴位的麻煩。向喜被埋在向鵬舉以下,向取燈以上,他連接了這個隔輩的空地。
這次秀芝沒有為全家拌疙瘩湯。向桂發了話,對秀芝說:“武備他娘,做鍋粉條菜吧,吃不吃的也像個過事的樣子。”笨花人過紅白事,再闊氣的家主也要做粉條菜,好像只有粉條菜才能帶出喜氣和“喪”氣。秀芝按向桂的囑咐做粉條菜,左拼右湊鍋里只下了白菜豆腐和粉條,連豬肉都沒有買下。甘運來在村里東借西找,東西都是從茂盛店借的。考究的粉條菜還要有上好的大片豬肉和豬肉丸子,豆腐也要過油。
向家人都吃了粉條菜,仿佛誰不吃就缺少了對向喜的尊敬一樣。悲慟之後鎮靜下來的同艾在廊下端著碗說:“都吃吧,老頭子回來就是了。”她語調平和得又如同往常。同艾帶領大家吃粉條菜,吃著吃著又想起一件事,她對身邊的向桂說:“桂呀,給保定報個喪吧。文麒文麟的媽叫順容,姓楊,還住雙彩五道廟街副四號。”向桂說:“我辦吧。”這天晚上,同艾枕著向喜的四蓬繒包袱睡覺,她摩挲著她親手織的這個包袱,計算著它離家的時間。她想,光緒二十八年到今天,這本是四十三年吧。
有向桂在家指揮向喜的喪事,人前倒少了些向文成的影子,這些天他只覺頭疼眼不好使。視力本來就微弱的向文成,站在酒糠車前看向喜時,就是看不清向喜的模樣。他忽而覺得父親的頭髮是白的,忽而又覺得是黑的,要不然就是紅的綠的。從向家墳地回來時,向文成走得更加磕磕絆絆。秀芝看出了向文成走路的不同往常,心裡一陣陣不安。晚上,她看著坐在椅子上發愣的丈夫說:“你哪兒不對勁兒?”向文成直視前方說:“一時還難說,觀察一下吧。”他想起西醫愛說“觀察”,觀察就是看看再說的意思吧,也可以當注意一下解釋。
第五十七章
向文成“觀察”了一陣自己,知道自己真病了,一時間又對自己的病診斷不清。他用了中醫辨症的方法和西醫的診斷學研究自己的病,還是下不了結論。他癱在了炕上,眼前只有片片空白。家裡人看他是一時清楚一時糊塗,清楚時和平時差不多;糊塗時就淨說別人聽不懂的話。他時而高喊著:“爹,這兒有魚!”時而又不停地念叨著:“南洋兄弟煙糙公司,南洋兄弟煙糙公司……”清楚時他想到:我病一陣子不要緊,癱子還能起來呢。可別讓我這隻好眼也壞了。他伸手夠過枕邊的一本什麼書看,書還是從前的書,字還是從前的字,可字們變成了一串串的黑疙瘩。他感到事情不妙,便迫不及待地想趁這尚存的一點視力,完成一件事:他應該給大兒子向武備寫封信。他要把近來家中連失兩位親人的突變告知兒子,並讓武備也轉告他的兩位叔叔——向文麒和向文麟。現在書信走得慢,往來要通過幾個根據地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向武備自延安抗大畢業後,東渡黃河,一直輾轉於山西抗日前線,他在山西還能見到文麒。
向文成讓秀芝給他拿來筆墨信紙,又搬來一隻小炕桌。秀芝知道他要給武備寫信,也不阻攔,只給他在炕桌上放了兩盞燈。向文成看見這兩盞燈,且又是在白天,就知道秀芝為他的視力喪失作了足夠的準備。他說:“秀芝,我遞說你一件事吧。”
秀芝說:“什麼事,這麼鄭重。”
向文成說:“是這樣,今後我寫字寫歪了,你看見了就告訴我一聲。”
秀芝沒有說行,也沒有說不行,只說:“怎麼給武備說呢?”她說的當然是家裡發生的事。
向文成說:“家裡的事好說,武備能理解。我是光怕把字寫歪了。”
秀芝說:“你寫吧,歪了我就遞說你。”
向文成在墨盒裡告告筆,鋪開信紙。秀芝在一旁看他寫字。他寫得很慢,字跡和以前也大不一樣,常把字摞在一塊兒寫成一個黑疙瘩。行距更是看不出來,“天地”也忽高忽低。排成行的字不是從左往右斜就是從右往左斜。秀芝便在一邊掉起淚來。秀芝一掉淚,向文成停住筆說:“我知道了,你正在掉淚呢,你一掉淚,我就知道我把字寫歪了。”
向文成就著兩盞燈,還是寫完了給兒子向武備的信。
第五十八章
向文成用家信把家中的變故告知了大兒子向武備,可小兒子向有備還不知道他的祖父向喜已經過世,他剛從失去姑姑的悲痛中走出來。最近,勝利的消息多,戰役也多,後方醫院就格外忙碌。
代安的據點被攻克,後方醫院現在住代安。代安是個大鎮,縱橫的街道和胡同使有備走起來都犯糊塗。有條街上儘是店鋪,集廟上有的東西,店鋪里都有。飯館也不再是茂盛店的燴餅和糊湯,招牌上寫著黃燜肉,紅燜肉;黃燜雞,紅燜雞。有備想,兆州城也不過如此吧。每天,他在代安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到各家為傷員打針換藥,攻打代安負傷的戰士分住在群眾家中。現在的有備常常覺得自己的醫術很熟練,個子長得也很高。
有一天,有備背著藥箱正要出門為傷員換藥,董醫助來了,她叫住有備說:“有備,別去了,咱倆另有任務。換藥的事我已經安排了別人。”有備放下藥箱看看小董,小董已經穿戴整齊,新發的灰軍裝上繫著皮帶,綁腿也打得很漂亮。她把一頂新軍帽提在手裡悠來悠去地扇汗,一頭清潔的短髮搖晃著,正是要出門的樣子。醫院的人不比戰鬥部隊,平時不打綁腿,只待出門時才把綁腿打起來。有備放下藥箱,問小董他們到哪裡,執行什麼任務。小董說,到柏舍。昨天柏舍的據點也被攻克了,據點上有一批藥品讓他們去取。
有備願意和小董出門,遇到單獨和小董出門時,更有說不出的喜悅。和小董的幾年相處,有備只覺得他和小董已是知己。他有時覺得小董像姑姑,有時覺得小董像姐姐,有時又覺得她既不是姑姑也不是姐姐,是什麼,他很糊塗。八路軍之間不時興說朋友,不似和日本人松山愧多。不然,也許他又會想到朋友兩個字。
有備放下藥箱,學著小董的樣子也穿好軍裝,打上綁腿。打上綁腿的有備覺得自己又高了許多。當他們走出代安,走上去柏舍的沙土小道時,有備突然發現,他已經高過了小董。小董也感覺到快速成長的有備,笑著說:“有備,你別在高處走了,你站在高處顯得我更矮。”說著一邁腿,邁上高處,指示有備到低處去走。有備知趣地從高處邁到低處,現在小董和有備一樣高了。小董又說:“先前醫院在你家大西屋住時,你才那麼矮,這兩年你長了准有一頭。”有備低著頭,踢著道溝里的細土說:“長……那麼快有什麼用,還不如多長點技術呢。”小董說:“你進步可不慢,抗戰一勝利,我就該給你申請醫助了。”
小董要為有備申請醫助,倒沒有引起有備多大興趣。她看出了有備的心思,又說:“也許你還有別的想法,我看你受松山槐多的影響不淺。其實畫畫也不錯,我學都學不會,連個解剖圖都畫不正確。”有備還是沒有說話。他是在想,他對美術的興趣也不完全是受松山槐多的影響,自己從小就喜歡,和松山槐多不過是巧遇。勝利以後的事離他還遠,當醫助和學畫畫他還得好好想想。眼下他是要和小董到柏捨去取藥。想到這兒,他突如其來地問小董:“哎,小董,德國的藥強還是日本藥強?”小董也就自然而然地隨著有備的話題轉到了藥上,說:“也得看什麼藥。德國造的藥有歷史,有名的廠子多,像拜爾藥廠,可做了不少好藥。日本呢,這些年也研製了不少新藥,他們把磺胺就分成了幾大類。目前磺胺在消炎藥里當屬權威。”小董和有備說了一會子藥,又說起那天冀中群眾劇社來代安演戲的事。群眾劇社演了一出《過光景》的戲戲裡有個老漢,演老漢的是個兆州人,在台上說話還帶著兆州腔。小董學著那老漢說:“瓮里莫(沒)米,缸里莫(沒)面。”兆州人把“沒”念“莫”。有備覺得說兆州話並沒有什麼奇怪,只是那老漢一上台就不應該再說話了。他們還說到那個老漢的閨女在台上挑水,水筲里真有水。那個閨女在台上挑著兩筲水一扭一扭地唱,不小心把水灑了一戲台。小董說,這就不如挑兩隻空筲,台下又看不見。有備倒覺得,筲里有水和沒水看起來不大一樣,挑著空筲一看就是假裝的。他的意思是,演戲也得真實。
不愛說話的有備和小董說了一路話,不知不覺就到了柏舍。柏舍的據點昨天被攻克後,到現在炮樓還冒著煙。院裡有救火的,也有清點戰利品的。有個腰裡別著手槍的幹部看見小董和有備,知道是醫院來了人,就把他們領進一間屋子介紹說,這屋子先前就是個日軍的小醫院,方圓幾十里的日偽軍都到這兒來治傷治病。敵人逃跑後,扔下了這批藥品。小董發現原來這屋子本是一間小藥房,藥品在藥架和桌子上零亂地堆放著。她和有備開始清點、辨認。敢情這藥房裡除了外科常用藥,竟還有他們在路上說過的磺胺,外用和內服的都有,均為日本製造。磺胺是後方醫院急需的藥品,這當是戰地外科的救命之藥。他們把磺胺挑揀出來,又撿了些其他藥品,用兩個被單包成兩個包袱。小董掂掂分量說:“就這些吧,都是最有用的,再多咱倆也背不動了。”他們背上包袱,告別了當事人,出了村往回走。小董對有備說:“那一次要是有磺胺,那個戰士不一定被截肢。當時什麼消炎藥都沒有。”有備知道小董說的那次就是在他家大西屋,那個戰士被截肢的事。戰士的一條腿被截下,他和小董把腿抬出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