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行到蒲陽時,忽然身後馬蹄聲響起,有人高叫:“明公留步!”

  劉秀勒韁回頭,只見一匹白馬急馳而來,到了跟前,馬上跳下一人,年約三十,白淨面皮,相貌不凡。劉秀驚喜地叫道:“君遷,是你,何以至此?”

  來者是劉秀同邑人馬成,字君遷,南陽棘陽人,隨劉縯起兵盍陵,立下戰功,被更始政權用為郟縣令。馬成見面,嘆息道:“更始新立,枉奈大將。我為郟令,卻見不到廢除王莽苛政的詔令,何以安民心,適民意?聞聽明公執節北渡,特掛印棄官,千里追蹤,願追隨明公,共成大業。”

  劉秀執馬成雙手,大喜道:“我又得一名豪傑勇士。”於是,介紹王霸馮異等人相識。一行人繼續北進,行至廣武時,又有汝郡都尉杜茂,字諸公,南陽冠軍人。寄東留書,潛逃出府,單人獨騎,星夜追趕,在廣武與劉秀相見,劉秀以他為中堅將軍。

  廣武已是河北地界。劉秀連得三將,欣喜萬分,當晚在驛舍設便宴款待王霸、馬成、杜茂。大家說到天下形勢和更始朝政,無不露出憂憤不平的神色。王霸氣呼呼地說道:“王莽死去幾個月了。可是,地方上豪族大姓照樣欺壓百姓,新朝的酷政依然施用,老百姓簡直沒有活路了。”

  “是啊,”做過地方官的馬成深有感觸地說道,“更始帝稱尊半年多了,只知道定都,遷都、再遷都。為什麼不頒發詔令,哪怕是一紙詔令?廢除王莽苛政,安適民心,樹立漢皇的威德。”

  杜茂看著手中的酒樽,道:“更始帝失政,太讓人失望。所以,我寧願拋棄安逸的生活,跟隨明公馳騁疆場,轟轟烈烈地戰死,也不願窩窩囊囊地活一輩子。”朱祐聽著三人的話忍不住說道:“三位說的都對。我看洛陽政亂,劉聖公的皇位也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明公生成日角之相,乃是天命,又有治國之才,明公才是真正的……”

  沒等朱祐說完一直默默靜聽的劉秀突然一擲酒樽,厲聲喝道:“逮捕朱護軍!”

  朱祐這才意識到說走了嘴,慌忙跪地謝罪:“大司馬息怒,屬下酒後失言,罪該萬死。”

  王霸、馬成、杜茂等人也一齊跪地求情。劉秀看著大家,目光沉定,幽幽地說道:“你們追隨我,目的就是要建功立業,復興漢皇,利國利家。高情厚意,容我後報。此次出巡河北,我也是為建功立業,振興漢室,決無取代更始帝之意,孟子云,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一條也沒有。現在,我們已踏上河北的土地。河北有銅馬等近百萬部眾,也有與他們為敵觀望自守的豪族大姓,還有擁有實力,無所歸依的王莽地方殘餘勢力,要收服這些人為我所用,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語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話不能隨便亂說,以免授人以柄,陷自己於不利。要多想想怎樣安撫河此,讓我們這百餘人站穩腳跟。”

  驛館內鴉雀無聲,大家的心都被劉秀精闢的分析震動了,無不欽佩他的深思。主簿馮異率先開口道:“明公遠見卓識,非常人可及,既到河北就要首先考慮怎樣收服河北。元伯、君遷諸公之言不無道理。天下百姓思念漢室很久了。更始政亂,諸將驕橫,令天下人失望。如今明公專命一方,應該廣施恩惠,多布甘霖,安撫人心。古時有桀紂之亂,方顯現湯武的功德。人長期處在饑渴之中,遇上飲食,最容易滿足食慾。劫後餘生的人們,最容易被惠澤感動。明公應儘快分紙屬官,徇行郡縣,審結冤獄,廣布惠澤,贏得民心,為在河北立足打下基礎。”

  劉秀微微頜首,讚嘆道:“公孫之言甚善,我一定採納。各位還有什麼高見,請明白告我。”眾人聞言,個個眼睛閃爍著興奮的神采。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熱烈的氣氛充滿整個驛館。劉秀專注傾聽,牢牢記住大家的金石之言。

  次日清晨,劉秀依馮異所議,分遣主簿馮異、掾吏銚期、功曹令史王霸、門下史祭遵,乘驛車,分道徇撫河北屬縣。臨行前,劉秀諄諄告誡道:“你們每到一地,都要認真登記,凡亡命在外又回來自首的人,辛勤耕作卻因繳不起賦稅被逮入獄的人,都要免去罪責。要妥善安置孤者無依靠的人,施行寬政厚民的政策。此後,我們相聚邯鄲。”

  “謹遵明公教誨!”

  馮異四人齊聲應道。然後,分頭而去。劉秀率朱祐等人自為一路,沿泳郡、鉅鹿、幽州一線,奔邯鄲。所到縣邑,便審理冤獄,安撫地方,廢除王莽苛政。新朝雖滅,但更始政權沒有一紙詔書明令廢除新朝的法律。劉秀所到之處,張貼告示,曉諭吏民,明令廢除新朝法律。並親自審查案卷,除殺人、掠劫等重大罪犯,其餘一律除罪。飽受王莽酷政之苦的百姓終於重見天日,無不對大司馬劉秀感恩流涕。

  劉秀一行,風塵僕僕,繼續徇行。這天來到彭城,入衙署查閱案卷。彭城令侍立一旁。忽然,衙外處傳來一陣吵鬧聲。劉秀向道:“外面為何喧鬧?”

  彭城令答道:“是一農夫,狀告三老霸占他家田產。下官親自理過,兩下都有地契為證,一定是那農夫誣告三老。下官寬仁待民,沒有追究農夫之罪。不想,他不思悔過,反來煩憂大司馬。”

  劉秀被緊眉頭,站起身來道:“我去看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