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鮪、王匡臉上有些掛不住了,他倆並不畏懼風霜之苦和征戰的艱險,而是擔心一旦離開帝都洛陽,再也無法控制更始政權,到手的爵位也會失去。因此,都想派親近的大將前去。兩人掃視殿堂,把張邙、廖湛、陳牧、李軼挨個打量一遍。張邙、廖湛、陳牧、李軼都把頭低下,裝作沒看見。他們跟朱鮪、王匡的想法相同,都怕失去到手的榮華富貴。

  “陛下,末將願往!”司隸校尉劉秀突然打破朝堂上的沉寂,抱拳請命。殿堂內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劉秀身上。

  更始帝龍顏大悅,高興地道:“到底是宗室子弟,肯為朕效力。司隸校尉,朕封你為……”“陛下,萬萬不可,”朱鮪突然出班阻止,望著劉秀譏諷道,“叛賊劉縯伏誅之後,司隸校尉的表現是一向不熱心朝事,今天一反常態,自願請命,莫非有什麼圖謀?”

  劉秀面容嚴正,慨然道:“劉秀身為漢室子弟,只知效命陛下,為漢室復興出力,沒想過圖謀什麼!”

  朱鮪的話引起了更始帝的警覺,劉秀願去河北,是否懷有異心。他話到嘴邊,突然改口道:“司隸校尉,為杜絕嫌猜,你不宜出巡河北。朕另選良將就是。”

  李通見此情景,上前進言道:“陛下,司隸校尉乃宗室子弟,忠心無二。河北關係複雜,惟司隸校尉之才可定,天下得失,在此一舉,請陛下三思。”

  朱鮪冷笑道:“柱國大將軍乃司隸校尉姻親,當避嫌猜。”

  李通大怒,憤然道:“朱鮪,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通為國舉薦賢才,當然不避姻親。”

  王常也不滿地道:“大司馬無端詆毀司隸校尉和柱國大將軍,以後誰還肯為朝廷效力。到底派誰出巡河北,大司馬專斷就是,何必還要廷議?”

  朱鮪冷然道:“河北自然要陛下派親近之臣前去,才能免除後顧之憂。”

  更始帝氣惱地道:“你們都不要爭吵了。派誰去河北,朕自有定奪,退朝!”

  退朝還宮,劉玄怒氣未息,心神不安,韓夫人一見,慌忙上前勸解。這時,黃門稟道:“大司徒劉賜進宮拜見陛下。”

  更始帝推開韓夫人,道:“快,請大司徒進來。”

  劉賜入見,望著愁容滿面的更始帝道:“陛下還在因朝事煩惱?”

  更始帝抬起頭,喃喃地道:“朕想再遷都長安。”

  “陛下怎麼會想到再遷都?”劉賜和韓夫人一齊驚問道。

  “長安本來就是漢朝京都,又有列祖陵寢,可以保佑朕江山永寧。大司徒今天也看見了,朱鮪等綠林諸將根本不把朕放在眼裡,何況天下紛亂,群雄割據,朕這個皇帝做得實在沒意思。”

  韓夫人“哼”一聲道:“我早就說過,朱鮪、李軼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不過利用您這塊劉漢的招牌罷了,陛下要想辦法對付他們才是。”

  劉賜明白了更始帝再遷都長安的原因,道:“一年之內,兩度遷都,恐怕不吉利吧,何況,遷都長安並不能制約綠林諸將的驕橫。朝臣之中大多是綠林出身,惟有宗室子弟對陛下忠心不二。陛下應加以重用,分掌權力。再從軍中提拔一批將領,加以籠絡,用以鉗制朱鮪等人。總有一天陛下擁有自己的親信大臣,就可以剪除驕橫的綠林將領,天下就真正是陛下的天下了。”

  劉玄聞言,愁容稍解,道:“子琴(劉賜字子琴)之言是矣,宗室之中,惟文叔才識超群,文武兼備。可是,伯升之死,文叔是否銜恨在心,對朕懷有異心?”

  劉賜正是為劉秀而來,趁機進言道:“文叔是明大義之人,豈會因伯升之罪怨恨陛下!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文叔甘願冒生命危險出巡河北,足見其忠義之心。昆陽大戰,沒有文叔,能摧毀王莽新朝的主力嗎?遷都洛陽,如果沒有司隸校尉的安置,能讓帝都吏民看到漢官威儀嗎?”

  更始帝疑忌之心頓逝,點頭道:“朕就聽子琴之言,明日朝會上遣文叔出巡河北。”

  “陛下何必等到明日。”劉賜趁熱打鐵,勸諫道,“明日朝會上,朱鮪等人一定全力阻攔文叔。陛下何不現在就召見文叔,令他執節過河出巡河北,省去諸多麻煩。”

  劉玄一想也對,當即傳旨,召見劉秀。劉秀奉詔入宮,看見劉賜在一旁,心中明白大半。

  更始帝鄭重地道:“司隸校尉,你不是請命出巡河北麼。朕就命你以破虜大將軍的身份行大司馬事,執節過河,平定河北。勿負朕望。”說完,親書詔書加蓋玉璽,送到劉秀面前。

  夢想終於變為現實,劉秀欣喜不已,雙手接過詔書,堅定地道:“臣一定不負重託,剖心瀝膽,報效朝廷。”說完,藏起詔書,起身告退。劉賜見目的達到,欲與劉秀一同告辭。更始帝卻道:“朕意已決,再行遷都長安。今年不宜,可等來年。子琴,朕想以你為丞相,先行入武關,修宗廟宮室,為遷都長安做準備。明日的朝會就宣布。”

  劉賜再次跪拜。“臣遵命就是。”

  初冬的清晨,寒意料峭,碧藍碧藍的天空如水洗過似的,籠蓋著鋪滿嚴霜的中州大地。蜿蜒伸展的官道上,一支輕騎小隊踏著冰霜向北行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