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常推心置腹,越說越憂憤。劉秀深受感動,戒備之心全無,慨嘆道:“知我者,顏卿也。更始君臣嫉賢妒能,害我兄長。如今又只知追求奢華享樂,不思進取。漢室復興,遙遙無望。我為情勢所迫,隱身府中。但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朝廷的命運,天下的形勢。洛陽非我久留之地,但又身去何處?顏卿可有良言教我?”

  王常苦笑著搖搖頭。兩人說起更始朝事時而憂憤、時而嘆息。這時,劉斯干又進來道:“稟侯爺,三姑娘和三姑爺來了。”

  三姑娘和三姑爺就是劉秀的三妹劉伯姬和妹夫李通。劉秀二哥劉仲、二姐劉元在小長安一戰中戰死,大哥劉縯被更始君臣害死,大姐劉黃失散。惟有三妹伯姬倖存。三妹丈李通因為其弟李軼參與陷害劉縯,心中羞愧,也很少與劉秀往來。今晚,李通夫婦來訪,必有要事。劉秀慌忙站起,不好意思地道:“對不起,顏卿,請稍等片刻。我去去就來。”

  王常也站了起來抱拳道:“既是姻親來訪,王某在此,多有不便,還是告辭為好!”

  劉秀慌忙按他坐下,道:“你和李通交往甚密,正好一敘,何必要走呢?”

  王常不再客氣,起身笑道:“既如此,你我一起迎接柱國大將軍。”

  兩人步出客廳。李通夫婦已到了前廳,望見劉秀、王常來迎,李通疾步上前,笑道:“這麼巧,知命侯也在,正好一敘衷情。”四人相互見禮,進入客廳。伯姬來到哥哥家,也不客氣,儼然如府中的女主人,吩咐下人準備酒宴。客廳里只剩三個男人。王常問道:“柱國大將軍不是奉陛下之命出巡郡國嗎?何時回京?外面的情形如何?”

  李通嘆息道:“我也是剛剛回來,還沒進宮向陛下復命呢。新朝雖然覆滅,天下仍然一片混亂。赤眉開始進入潁川,勢力最強。我聽說樊崇有歸漢之心,卻被陛下冷落,這可是一大失策。河北的銅馬、大彤也不下百萬之眾;李憲割據廬江,自稱淮南王。隗囂、公孫述雖託辭歸漢卻是各自為政。我轉了一大圈,所到之處,看到的都是田地荒蕪、民不聊生的情景。漢室雖復,可是沒有一紙詔令廢除王莽酷政。老百姓盼望天子仁政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樣。擁兵自守的豪傑之士也在拭目以待新天子有所作為。”

  “可是,我們的陛下偏偏無所作為。”王常扼腕嘆息。

  “我出巡各地,聽到一首童謠: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樊崇逃出洛陽,赤眉不與朝廷合作,分裂出去,東方不合諧,童謠真的應驗了。河北(指今河南、河北、山東、黃河以北和遼寧南部的廣大地區)是新漢室天子興衰的關鍵。河北地域遼闊,水草肥美盛產糧食,歷來是漢朝西北的屏障,天下精兵盡出於此,特別是烏桓騎兵,最能打仗,有‘鐵騎’之稱。占有河北,控弦萬騎,必得天下。”

  劉秀凝神傾聽,一言不發。王常搖頭道:“柱國大將軍一語中的,河北的確是天下得失的關鍵。可是陛下遷都以來,貪圖享樂,追逐新奇,未有北略之意。既便陛下同意,又有誰樂意去河北。河北畢竟有銅馬軍,有大彤、五校、尤來等十幾支部眾,關係錯綜複雜,形勢千變萬化、非能征慣戰、足智多謀之將難以勝任。眼下秋季已過,寒冬將至,朝中諸將誰願冒風霜之苦,性命之憂去河北?”

  李通注視著劉秀,神秘地一笑,道:“眼前就有一位能征善戰、願意出巡河北,只是陛下未必肯放他去。”

  劉秀心神一動,正容道:“這裡沒有外人,次元(李通字次元)有話儘管明說。”

  李通肅然道:“三哥英雄神武,蓋世無雙,卻遭奸人壓抑,鬱郁不得意。洛陽非你久留之地,總有蛟龍出海之日。李通此來就是提醒三哥要爭取出巡河北。如能如願,則好比盆中游魚歸大海,籠里飛鳥入林中。”

  劉秀深受感動,拉著李通的手道:“次元,謝謝你,這次機會對我太重要了,我一定盡力爭取。”

  李通、王常相視一笑,齊聲道:“我們一定幫你爭取這次機會。”

  這時,酒宴備齊,伯姬親自來請三人入席。席間,三人商討明日朝會的應對之計。

  李通道:“大司徒劉賜為人耿直,與更始帝是一爺祖孫的族兄,向來非常親近,言聽計從。三哥與劉賜一向交好,何不求他幫忙。”

  劉秀笑道:“我已經想到了。今晚就去拜訪大司徒劉賜。”

  王常舉樽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為預祝武信侯取得成功,請幹了此酒!”

  “好,干!”

  ◎第64節 李通出班復命

  第二天,更始帝升朝理事。李通出班復命,陳述所見所聞,說到童謠“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大司徒劉賜、大司馬朱鮪、定國上公天匡都意識到河北的重要性,紛紛建議更始帝謀取河北。劉玄正為樊崇等人的潛逃後悔不迭,這時對於河北的得失再也不敢大意。於是,道:“河北既然如此重要,須派忠勇之將出巡方能勝任。但不知哪位愛卿願往?”

  更始帝一語甫出,原本鬧哄哄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人應聲。正如王常所料,諸將貪圖享樂,誰也不願意冒風霜之苦、性命之憂去平定河北。更始帝見無人應聲,臉色慍怒,道:“你們平日都說願為朕分憂,為漢室效命,到了關鍵的時候,都變成啞巴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