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贏政創立的中央集權體制被以後的各王朝忠實地仿效。繼任的西漢王朝鑑於秦迅速覆亡的教訓,實行分封和郡縣雙軌制,結果五十年之後爆發了七個封國聯合對抗中央政府的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央的勝利而告終,分封制也隨之走向了末路。

  (二)、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制度。

  周王朝後期,各封國經過長期的政治獨立,猶於西羅馬帝國崩裂後的歐洲一樣,每一個封國都發展成為一個互不相同的文化和經濟的社會單元。各國文字不同,升斗有大有小,里程長短不一,車輛各有寬度,也就是說,車輛只能在本國行駛,一出國境,因為不能合轍的緣故,寸步難行。贏政要求把這些全部劃一。首先他下令採用一種新文字,也就是一種簡體字,把周王國及六個王國所使用的那些繁雜而又互相差異的文字簡化為一種"小篆",以後更進一步地簡化為一種"隸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的改革,是中國文化最大的一次躍進。其次贏政規定標準長度,標準容量和標準重量。從此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完全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的基礎。中華文明在以後的兩千年能夠一脈相承,沒有象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那樣解體,全得益於秦王朝的這項制度。

  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方塊字"的功能。方塊字是贏政制定的統一文字的形態,由點、橫、豎、撇、捺等線條象搭積木一樣組合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能夠表達各種意思的小方塊。這種文字外形固定不

  容易變化,學起來也相當困難,不象拼音文字那樣易變易學。一個聰明人兩年時間可以掌握一門外語,但起碼得六年時間才能學會漢字。正因為方塊字缺少變化,人們就不容易以方塊字為基礎去製造其它文字,就象歐洲人用拼音字母製造各種不同的文字一樣。秦以後的中國統一是主流,分裂也是經常的,有時甚至是長期的分裂(如南北朝、五代、南宋時期),但分裂後各地的國民都以大一統的中國人自居,都有一種心理狀態,認為分裂是暫時的,終必統一。所以國與國合併之後,人際之間馬上水乳交融。這就要歸功於方塊字的魔力。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四分五裂的現象並不比中國南北朝時更嚴重。但中國能夠重新統一,歐洲卻永遠地分裂。羅馬帝國拉丁文是一種拼音文字,一旦土地隔絕,語言相異的人能夠用拉丁字母拼出各自的文字。使用的文字不同,各地人民不可避免地差距日增。中國沒有字母這個工具,不能用拼音的方法製造各自的文字。既使中國陷於分裂,甚至象南北朝時期幾百年的長期分裂,在廣大遼闊的中國領域之內的人民仍在使用同一的方塊字。方塊字象一條看不見的魔線,把語言不同,風俗不同,血統不同的人民的心靈縫在一起,成為一種自覺的中國人。中國能夠保持超極大國的地位,方塊字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勞,這是秦王朝對中華文明所作的最大貢獻。

  二、唐帝國開科取士

  科舉考試起源於隋王朝,但到唐王朝時才成為政府的國策和不可更改的制度,並為以後的歷代王朝所沿襲(元帝國除外),在中國實行了一千三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初葉才被廢止。

  科舉制度就是通過公開的競爭性考試選拔政府官員,考試對象面對全國公民,包括貴族子弟和平民子弟。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門弟出身,一律委派官職。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變革的矛頭針對唐王朝以前門弟世家獨霸政府的不合理現象,變革的果實是擴大了政府的統治基礎。在此之前,政權的大門一直是關閉的,只限於貴族和門弟世家。科舉制度使政權的大門向廣大民間開放,雖然只是窄窄的一條狹縫,但與完全關閉多少有點區別。科舉制度的功效有兩點:一是提高了政府官員的整體素質,這點不用贅述;二是使天下豪傑陷於追章逐句之中,以柔其獷悍橫逸不順之氣,聰明才智之士為了從這一條窄窄的狹縫擠進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經的九本儒書之中,再也沒有精力謀反鬧革命了,從而減少了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李世民大帝登基後,朝庭舉行第一次會試,當他從宮殿高處望著進士們魚貫而入的肅穆行列時,興奮地說:"天下英雄都被我裝到口袋裡了。"科舉考試網羅人才和維持社會穩定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科舉制度到了宋王朝開始走向成熟,考試紀律日趨嚴肅,唐王朝那種浪漫戲劇化的場外交易成了不可思議的古老故事。唐王朝的科舉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有很大的隨意性,政府並沒有為科舉考試製定必須遵循的劃一標準,只是在宏觀上確立了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考試紀律等細節上沒有作強制性的具體規定。在確定錄取人名單和進士名次時,不但取決於主考官和皇帝的意志和好惡,天皇貴胄和親王公主也能施加很大的影響,這些人的態度往往能決定主考官的態度。尤其是公主,不但對主考官有很強的左右力,皇帝的判斷力也在相當程度上受其影響。那些應試的士人為了引起公主的注意,常常的應考的文章之前加上一篇離奇曲折的趣聞軼事,以激發公主的興趣。中國最早的小說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果這篇題外文章情節引人入勝並足以打動公主的芳心,就算應試的那篇文章寫得不怎麼樣,也照樣能夠得到公主的青睞並金榜題名。為了矯正這一弊端,宋王朝為科舉考試製定了一整套應試士人必須嚴格遵守的強制性紀律,使科舉制度真正走向正規化。考試及格人士所受的重視使人神魂俱醉。當進士及弟的高級知識分子結隊朝見皇帝通過街市時,首都開封就好象瘋狂了一樣,萬人空巷。當時有人感慨說:"縱使一位大將,於萬里之外立功滅國凱旋歸來,所受的歡迎也不過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