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往不復無平不破

  我們大家既學《易經》,關於《易經》的方圖圓圖,是很有用的,一定要用心去研究,才一能有所收穫。不要像聽老爺爺說故事一樣。小孫子纏著爺爺說故事,爺爺很煩,說我告訴你,你聽著啊!曹操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八十三萬大軍還有騎著馬的啊!對不對?孫子說對。然後瞪著小眼聽下文,等了半天,爺爺只顧自己抽菸,一句話也不說,孫子急得沒辦法,便為爺爺快點說嘛!以後怎麼樣了了爺爺說不要急,曹操八十一萬大軍,人呀、馬呀,要慢慢過長江,等過完了才能講呀!小孫子無奈,只好等著曹操八十三萬人馬慢慢地過長江了。各位聽《易經》可不能這樣,如果沒有研究,便像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一樣,聽了也是白聽。

  現在我們看外面這個圓圖。圓圖代表天,方圖代表地,這就是天圓地方。平常大家都想知道國家未來的前途,那要先把圓圖方圖弄清楚。方圖講空間,圓圖講時間,看了你就曉得什麼時代是到那一個卦運,你就可以知道那個時代是如何了。譬如就台灣的地理卦氣來看,現在台灣最走運了,但是要轉的,不一可能讓好運永遠屬於你的。每一個方位為配合天體轉動,所以明年甲子年開始,就要轉變了。明年是下元甲子,外邊的這個圈圈,說明時間在不停地輪轉,佛學上就叫做輪迴,不停地旋轉,永無止境的。輪迴的道理,在中國文化而言就是復卦口《易經》有個道理,“無往不復,無平不陂”,去了以後定要回來,囚為地球是個圓的。無平不陂,平地也不會永遠是個平地,一定有高一點、低一點波浪式的。這就告訴你人生的原則,你不為認為運氣好永遠是好,倒楣也不會永遠地倒楣,只看你能不能平安地過這一段霉運,能不能把握這一段霉運。如果你能度過,這就是輪迴的旋轉了。“無往不復,無平不陂”,人生境界也是這樣,任何人都沒有永遠的好運或者壞運,人生的道理與天體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這個圓圖,從乾卦開始,方圖代表南北兩半球,圓圖代表東西兩半球。一個是代表太陽系統,一個是代表月亮系統。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一正一反。地球跟太陽轉的圈圈不一樣,如果一樣兩個便會碰撞,那就不得了啦!伏羲六十四卦圓圖的排列,大家也要瞭然於心中。我今大給大家講《易經》,不是老師教我的,是我白己研究出來的。老師教的是要我默背,這個圓圖八八六十四卦的次序,很不容易記啊!什麼理由?等到我自己摸清楚以後,發現原來是這樣的。今天你們大家不費吹灰之力,就知道了這個原則與訣竅,如果是為大家去摸,我相信不是那麼容易的,說不定為摸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但是經我這麼一說,一下你就可以發現了這個道理。它就像是那張麻將牌,假設你懂了這個方式,圓圖也很好記,方圖也很好記,八八六十四卦也很好背了。

  現在各位先從方圖的乾卦橫向左看:依次是乾、、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共八個卦,是一組。乾上邊緊接著的第一卦是履,依次向左橫看是兌、睽、歸妹(結婚卜得歸妹,是很好的)、中孚、節、損、臨。這是怎麼排列法呢?我告訴各位,有一天我到高雄去,一夜沒有睡覺,是高興得睡不著。高興什麼?高興我上了古人的當、上了老師的當。其實也不是老師騙我們,是老師自己也沒有弄懂。什麼道理呢?現在我們把第一卦象打麻將一樣,一推,第一排上面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每排都是一樣,下面都是乾一。第二排下面都是兌二,第三排下面是離三,第四排下面是震四,依次五排是巽五,六排是坎六,七排是艮七,八排是坤八,這就是方圖的排列方法。圓圖呢?則是依伏羲八卦的方位把「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排依次左旋排列;再從第五排姤卦開始,五、六、七、八排,依次右旋排列,這便是圓圖排列的方法。八八六十四卦,就這麼簡單。所以孔子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這麼複雜的宇宙,他要用最簡化的方法,使你略讀過書的人也可以了解了。這是孔子的偉大。將來人文科學發展到最高的時候,也將是最簡化的時候。但是恐怕到那個時候,人類就要毀滅了。天道是很公平的,人不能太聰明了,太聰明了便會把它毀滅再來一個。

  六十花甲有好有壞

  這個六十四卦方圓圖,我們曉得了如何排列,但是數字就不同了。有些古書上圓圖旁邊打的都是數字,最外面打的數字管時間和氣運,所以我們常說算命運氣好不好,那是看那個數字走到哪一卦。像我們現在從黃帝甲子年一月一日開始計算的,假設我們從宇宙開始或從黃帝時候數到現在,那太麻煩了,中國人不用這一套。它只用天干地支六十個數字來歸納,一個花甲一個花甲、一個單元一個單元。所以從我們現在開始,到一九八四年交下元甲子,六十年一個甲子,明年是甲子年,後年是乙丑年……六十個數字中,又分二十年一個運;二十年中間又要分,五年一個次運,一年一個小運,分得很細。一個人你說他運氣好不好?上午好,下午就不好;今天好了,明天就壞;白天好了,晚上就壞……有好有壞,永遠在旋轉中。除非你永遠不動入定啦,永遠在靜態中,否則一動便有好壞,吉凶悔吝便出來了。所以孔子說:“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我們懂了這個道理,便會卜卦、會算命了。不過古人講過,善易者不卜。《易經》讀通了還有什麼要問的?吃多了怎麼樣?肚子發脹、腸胃發炎。不怕發炎你就吃,這很簡單嘛!還卜什麼?“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前面我們談到《易經》卜卦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依通。這個依通依什麼?依數。諸葛亮為什麼會掐指一算?因為他懂數。懂數就已經不為再卜卦了,只為有一個數字,便已經知道一切了。梅花易數的方法,就是報數的,只要報個數字,便有了卦了。你為把這個原則方法記住,用這個方法,不只卜卦算命。不過,拿《易經》去算命卜卦,我常說很可惜。現在沒有一個真正學物理科學,或者學最新科學的,能在這方面下功夫努力。假設真能由這兩方面來配合,對這個宇宙的奧秘,科學上一定有新的貢獻,東西文化配合了一定有新的發展。*為把《易經》只拿來用之於算命呀!看地呀!那我們文化的功用也未免太小道了,那就不叫中華文化,叫小道文化了。當然我們的文化是大道文化,不管你用到心理學、物理學、化學等等,可用的地方太多啦。現在照這種古老的方法來用,不行!所以大家要想出新的境界,先要把這些最基本的方圖、圓圖、卦名、卦位弄清楚,才能推陳出新。“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

  奉了西方的正朔

  上次我們講到方圓的圖案,大家都了解了它排列的方法,方圖中間有很多的變化,這為大家自己去研究才行。還有這個圓圖,把六十四卦分兩排左右地排列出來,一陰一陽。像左邊這半個圈子,從地雷復開始,即所謂的一陽來復,在一年之中就是從冬至開始。現在本省還保留著一些《易經》文化,有關冬至的習俗,像二十四節氣所謂的補冬等。每一年新的開始就是一陽來復,冬至有時候又叫歲首,歲首就是一年的開始,是個專門的名稱。譬如周朝便是以冬至為歲首,夏朝是以我們現在習慣的陰曆正月作歲首,殷商時代是以每年十二月作歲首。歲首就是我們研究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正朔,初一十五這個朔法。我們歷史上遇到改換朝代的時候,許多忠臣不肯投降,寧可被殺頭也為來保持國家民族的氣節,這便叫做不奉正朔—不跟著新的朝代變服飾,不稱用新的朝代年號。不過這幾十年來,已經早就奉了西洋人的正朔了。說起來也真可悲,自民國元年起,無論我們的學術機構或政府部門,大家都一樣,都已經奉了西方文化的正朔,向西方文化投降了。依中國文化的歷史觀念,我們早就做了西方文化的子民了。這一點講起來很有趣,也很痛心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