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如果用數字來代表八卦,乾卦是“三”,也就是1、1。乾卦左上第二是天澤履,它的數字代表是1、2,第三層是天火同人,數字代表是1、3,第四層是天雷無妄1、4,第五層是天風姤1、5,第六層是天水訟1、6,第七層是天山遁1,7,第八層是天地否1、8。列圖表示如下:

  再從乾卦開始,由右向左橫列看,依次是:乾1、12、1大有3、1大壯4、1小畜5、1需6、1大畜7、1一泰8、1如果我們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它,就更清楚了:

  演繹與歸納

  在前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乾卦是1、1,乾卦最上的否卦是1、8,左上角的坤卦是,,坤卦的最下面,也就是左下角的泰卦是8、1口我們看到這個圖案,每一卦都有兩個數字,這個方塊把九九八十一個數字都掛滿了,八八六十四卦數字也都表示出來了。《易經》的文化是歸納法,同西洋的數理文化不同。西方的數理是演繹法,永遠向前發展,所以天文的數字越來越大。學《易經》則剛好相反,天文的數字不可知,不可量,不可說,不可數,用《佛經》來講是無量無邊地向前邊發展,由一變成二,由二變成三,由三變為無量數。《易經》的法則數字是看得到、摸得著的歸納法,無量無邊地把它向內收,收到了十個數字以內,而且數字方法也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只有加減乘除就夠了。實際上只是加減,乘除都不必為了,因為乘除也是加減,一加一減,就把宇宙的數字都歸納起來了。

  也可以說一個卦的本身就是一個宇宙。譬如乾卦,也可以說是一,也可以說是一加一,1十1。譬如兌卦,也可以說是兩個二,也可以說是二加二或2+2。假設方格裡邊一個卦代表一個宇宙,也算是一個說法算法。譬如乾卦是一,乾卦又代表天。這個天就是這個宇宙,但是它有兩層宇宙。它是“一加一”,一層是外卦,一層是內卦,所以有兩層天。一個是我們觀念上的精神世界、思想上的天;一個是物理世界的太空,是代表太空的天。像這個乾卦,我們可以拿一卦作宇宙來研究,也可以拿兩個卦作宇宙來研究。再如履卦,是一、二,是一與二加起來,這個數字又構成另外一個東西。這個另外的東西就很多了。

  我們先講一個簡單的原理,再慢慢地去研究。你能這樣去研究、去思想、去追究,隨時會產生新的原則和新的方法出來。一般地是把四個卦變成一組,如乾卦、卦、履卦、兌卦,這四個卦一組。把每四個分配一組,乃至宇宙中每個地方都四個一組或六個一組、八個一組。你把它劃分開,或者是用一條線把它分開也好,每個數字之中,離開本卦構成的現象統統不同。這是第二個學《易經》的基本觀念,介紹給大家知道。所以學《易經》不為只是聽課懂了就可以,這沒有用,為回去研究,要多思想。不過,以我的經驗,還是勸大家不要學《易經》的好。有時候想到一個問題,你洗澡泡到水裡邊,水冷了還不知道,把自己都忘記了,甚至凍感冒了還不知道呢!好像這個宇宙的奧秘就要被你摸到了,就差一點點,所以你不一肯停止。等到你把這個東西摸到了:哎呀!前面還有一個……那真是美不勝言。這樣就很麻煩了,摸來摸去,永遠摸不完。《易經》真是一個探求宇宙奧秘的學間;水涼了、天亮了也都無所謂了。

  向南與向北

  第一觀念,一也就是學《易經》的基本法則,你聽到了也很稀鬆平常,但真正研究起來,裡邊就複雜得很了。大家看這個方圖是分兩層的。各位還記得,先天圖的數字是乾一兌不、離三震四,左旋;另一邊是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右旋。兩方面這樣一兜,成了一個西瓜,我們這個地球,天體就是這樣。現在這個方圖是立體的,乾一兌二、離三震四,是下面,一層;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上面一層。換句話說,假設用我們地球來講,這個方圖等於地球的南北極。說到這裡,大家為知道,南半球、北半球,對天體的看法是不同的。當年有個當外交官的朋友,說起來已經是二三十年前了。當時我在講《易經》,他為外放到澳洲,他來找我,拿個羅盤來跟我研究。通常一般的外交官都十分迷信,喜歡看相、算命、看風水等等。他來問我;到澳洲去看羅盤,是不是跟台灣一樣的看法?我說不一樣,你為把它倒過來看,把南方稱作北方,北方稱作南方來看就可以了。我們北半球的人看太陽是在南方,南半球則相反,他們的太陽在北方,北半球蓋房子是坐北向南,所以皇帝便是南面面王。到了澳洲的冬天是我們這裡的夏天,他們那裡冬天氣候也不同了,所以!們以向北方為吉利。過去我們蓋房子,方向都很講究。像大工廠的房子,方向一定向北。那時候工人上班多數在白天,上午有東曬、下午有西曬、南曬,都影響工人的情緒,只有向北比較蔭涼,所以一般工廠都向北方。當然現在不同了,人類可以巧奪天工,可以用空調、用科技改變大自然的一些狀況,所以是否還講究這些,我就不知道了。這是我們由方圖說到另外的一個問題。

  二十八宿的分野

  過去我們把這個六十四卦方圖,擺在中國的土地面上,再配合著天文,也像二十八宿的分野一樣。二十八宿與地面的關係,天文的名稱叫做“分野”。這意思就是說:天上的星宿照到中國某個地面,就把它那個星座與地面配合起來,這個配合叫做納甲。納甲就是從天上星宿的變異狀況,所反應分野地區的人事。它也很靈驗啊!你不為以為它是迷信、是亂搞的。譬如過去人夜觀天象,今天是三月某日,某一個分野的星座照到某一個地區,這個座突然一變,這個地區便會有大事發生。這就是二十八宿納甲的情形。

  以前的人讀古文,一定要讀《滕王閣序》。現在就不一定了,恐怕大家都沒讀過。寫這篇文章的王勃,他十三歲便做出這麼一篇有名的文章。一開始便說:“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那是很不容易的。才十三歲的孩子,天文地理都那麼熟了,這就是中國文化。古人讀書的範圍也是很廣博的,南昌就是江西,滕王閣在江西。像我們年輕時出門,一定要特別經過江西,為的就是要看滕王閣。到了南京特別要看秦淮河,看了以後等於到高雄去看愛河一樣,一點也不感到可愛。秦淮河也是一條臭水溝。唐代的時候,南昌叫洪都。下面一句是“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每句話不但押韻,文字也都對得很工整。南昌故郡,故就是舊,舊對新,所以說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分就是分野,怎麼叫翼軫呢?翼是翼星,軫是軫星,在二十八宿裡邊,就分野說,翼星、軫星是屬於江西地區。它在中國的地理位置是“地接衡廬”,南面是湖南的衡山,北面是江西九江的廬山。

  大家看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天文地理一切都熟得很,這就是中國文化舊式的教育,並不是不懂科學。現在大家一開口就說現在學得很多,過去只讀古文。你不為開玩笑啦!過去讀書為學的東西也多得很呢!過去一篇古文,它把天文地理、物理人事,一切都包括了。譬如《滕王閣序》一篇,現在請你來解釋看看,這篇文章里幾乎把大學各科所有的東西,都包括進去了。開頭兩句話,地理天文都有。我們現在不是講《滕王閣序》,只是從六十四卦方圖,講到了分野,同時,也讓大家了解一下古人讀書的層面,給大家一個參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