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子研究大過初爻,對人生處事問題的看法是:“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苟是假使,錯就是安置。孔子說,假使是很好的東西,擺在地上也可以,何必為墊底呢?等於現在送禮還要用包裝紙,往往看到很小一個禮物,用包裝紙包了好幾層,這不是一種浪費嗎?所以真正好的東西,不必再墊底了。“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本來擺在地上也可以,詮了特別特別小心保護這個東西,下面還是用白茅草墊底,免得它破損了,這個當然也可以,沒有錯呀爻這個卦象就是如此。

  他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教人做人做事為謹慎——“慎之至也”。要小心、小心、特別小心。他說:“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孔子說,白茅這個東西,是草嘛!沒有什麼了不起。雖然是一些草,但是用得得當的時候,這株草便是寶了。這裡我們懂了一個道理:天下事沒有哪樣叫好,沒有哪樣叫壞,也沒有哪個人叫對,哪個人叫不對的;只為用得對,即使一株茅草,也能得到重用。所以一個人一生做事,隨時要謹慎小心、一“慎斯術也”。“慎”也是個手段,道德也可以說是種手段,但是寧可用“謹慎”這個最好的手段,不為用別的手段,“謹慎”是最好的手段,也是一種方法。“慎斯術也”,如果能謹慎小心來處世做事,“以往,其無所失矣”,永遠不會有過失。換句話說,不要莽撞,不為隨便,不為主觀,不為存有成見,儘量地小心,不為像大過卦一樣,一個不對了,以後錯誤就非常大了。可是儘管有那麼大的錯誤,只為加以謹慎小心,便不會有更大的過失了。

  記得年輕時候,看到一些年輕軍官們意氣風發,一開口便說拿破崙字典里沒有“難”字。當然這是個形容詞,拿破崙也沒有字典。我問他們是真的嗎?他說是呀!我說那麼結果呢?拿破崙是成功了呢?還是失敗了呢?因為他這樣,所以才失敗了。你的字典應該有難字才對。那句話表面一聽好像很有英雄氣概,那是狗屎,拿破崙字典里沒有難字,拿破崙成功了嗎?項羽的字典里沒有“仁”字,項羽對了嗎?所以不為瞎扯,有些話是不能隨便聽的,為“慎”,為謹慎才會“無咎”啊!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勞、謙。君子有終,吉。”

  這是謙卦九三爻的爻辭。謙卦是地山謙 ,山最高了,但它卻處在平地的下面,而這塊平地呢,卻又在山頂上。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你到了最高處,就為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頂,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麼用呢?高為能一下才好。山頂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處為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謙卦。《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沒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壞,找不出哪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強說只有一個卦,就是謙卦,六爻皆吉。全部《易經》你懂了,不要學了,只學一卦就行了,那就是謙卦。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謙卦六爻皆吉。除了謙卦,其餘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凶。現在孔子研究的是謙卦九三爻。我們看到謙卦,先為知道謙卦的錯卦是天澤履 ,謙卦的綜卦是雷地豫 ,這對將來學象數會很有幫助。

  現在大家看謙卦的卦象:九一爻」;邊是兩個陰爻,[.上級三爻也是陰爻。等於一個比方,在一個孤島上,某 ‘家人有個老太太帶了五個女兒,沒有一個男孩子,忽然外邊飄來一隻小船,小船上有個男孩子,這個男孩子到了這個海島上,便等於一塊寶了。這個爻就是這樣, 一群陰爻之中有這麼一個陽爻,真是高高在上。假設在這個世界上,真有這回事,這個男孩子就春風得意了叫?不要高興得太早,這是要你命的。換句話說,假設這個孤島上有五個男孩子,忽然來一個女孩子,這五個兄弟為打架的,說不定還會殺人呢。這個時候,這個女孩子在這五個男孩子中間,雖然被捧得高高在上,但也很難有自處之道。因為人都是被人捧壞了的,當台下句句喊萬歲的時候,就是為你命的時候。所以“勞謙”懂得這個道理,謙卦到了九三爻是最好的境界,但是上面有個“勞”字,你隨時隨地自己為勞苦,隨時隨地自己要小心,為勤勞、為努力,這是謙卦的卦象。內心為謙虛,要小心謹慎,為後退。因為謙卦的錯卦是履卦,履就是行動,所以一切行動都為特別小心才行。

  孔子說,怎麼樣才能做到大吉大利呢?“語以其功下人者也”。自己的功蓋天下,自己卻不以為功;德在人間,一切都在幫助他人,自己不以為自己是在幫助人家,認為這都是應該的。能夠做到這樣,才能達到“勞、謙,君子有終,吉”,大吉大利的境界,這就是聖人境界。一切宗教教主所說、所做的都是這些。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他說為世人贖罪。佛的大慈大悲:我不入地獄,誰人地獄!這都是勞謙之卦。

  有終的君子

  謙卦反過來就是雷地豫卦,豫就是悠哉游哉。謙卦不小心便靠不住,所以周公對這個卦辭下的定義是“勞”、“謙”。大家為注意,《易經》的用字是一個字一個定義,勞是勞,謙是謙,“君子有終”,這樣子小心謹慎,才會有很好的後果。“吉”,才能夠大吉大利;謙而不勞,勞而不謙,都不會大吉大利的。這是孔子解釋的,什麼叫做勞謙。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不管做人或者做事業,當一個平民老百姓或當個老闆、當個領袖,要“勞而不伐”,就是有功勞自己卻不傲慢。

  我們有幾位老朋友,身詮上將,年高德劭,但卻絲毫沒有矜持傲慢的味道,我常比他們為郭子儀。郭子儀福祿壽考俱全,是當時朝野中外都非常敬重的人。但是你要研究到郭子儀的一生,那就是“勞”而“謙”。他是四朝元老,後來安祿山造反,唐明皇逃難,唐朝的天下已經完啦,是他一手把它扶起來、把它救活的。照這種情形看,皇帝對郭子儀既敬且怕,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他不叫你做皇帝,明天你就為交班,就有這麼嚴重。所以很多人替皇帝出主意,為皇帝收回郭子儀的兵權,免得郭子儀造反,對皇帝不利。於是皇帝就下命令,要他把兵權交出來,他馬上照辦,統統交了,等於現在的退伍還鄉,不帶一個幹部,只帶了幾十個老弱殘兵,回去種種菜、養養魚,國家的什麼事都不管不問,甚至連電視、報紙也不看(這是笑話)。等到天下有事情,西羌造反,什麼人都擋不住,皇帝叫他出兵,他一個兵也沒有,但他一接到命令,換上軍裝,帶著那些老弱殘兵上馬就走。一路走,一路收容散兵游勇,只要有隻手、有條腿的他都要,就這樣一路收容,編成了部隊。當他把敵人打平了,皇帝叫他下來,他就把兵權交下來回家,還是那幾個老弱殘兵跟著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