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故事說明中國文化中,古代的讀書人必須要通一三理一一醫理、命理、地理。詮什麼要通三理?

  因為中國文化講孝道,一個作兒女的人要懂了這些,才能為父母盡孝。父母年紀大了,作孩子的一定要懂得命理。孔子在《論語》中就說:“父一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知道,為會麼?知道了父母是多大歲數了,自己出遠門能不能回來,自己心裡有數。算 一算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關口,怕有麻煩,一早點準備,要特別小心。第二點,萬一有病了,自己懂得醫理,知道治療。不幸死了呢?懂得地理,找個地方安葬父母。所以一個讀書人就要能懂得命理、懂得醫理、懂得地理。

  到底地理有沒有關係呢?有關係,我小的時候也看到很多。當時有一個老前輩,又會算命又會看地,我們老喜歡跟著他跑,一邊跑一邊聽他講些道理,講些學問。那時候不用筆記,完全靠腦子記憶,有時候一件事要他講好幾遍。記得有一次走到一個山上,看到一座墳墓,這一家是我們都認識的。他說:這家的後代一定很不好,我們要幫幫他。我說我們又沒有錢,又沒能力,怎麼幫法?老師帶我們站在山上說:你看他的祖墳一下面出了毛病啦!我們站在山上看墳墓,一片白白的,很多墳墓,都一樣呀!老師說某某家的墳墓里有水,在我看來卻跟別家的墳沒有什麼兩樣。

  過了半年,聽說這家要遷墳了。那時候還小,怕看棺材、怕見鬼,不敢去看。老師說不怕!我帶你去。年輕人多學些經驗,於是便去了。到那裡還沒有開始挖墳,老師說這個棺木有間題,裡邊都是白螞蟻。結果把墳挖開了一看,不但棺木變了方向,而且已變成黑色,外邊還乾乾的。再打開一看,棺木內一半都是水,棺木上全是白螞蟻。想想老師的確有一套。

  我們一般人講風水,風水是什麼?什麼叫做風水?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所以我就問老師,棺木怎麼會歪呢?裡邊怎麼會有水呢?他說這是風的關係,地下有風,風的力量就那麼大,把它吹動的。水呢?水是從附近集中來的,所以看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這意思就是,不忍心父母的屍骨在地下還受風與水的浸襲。老師還講了很多故事給我聽,好風水的地方的確不同。記得家父四十多歲的時候,自己把自己的棺材做好擺起來,墳墓也做好。這是中國的老規矩,免得子孫們麻煩。在開始為家父做墳時,老師來了。指定要挖下去二丈二尺深。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挖那麼深。因為這是塊金色蓮花地,挖到一丈二尺深的時候,中間有塊土是金黃色的,像蓮花一樣。當時我們也很稀奇,跟著去看,果然慢慢地挖出黃土。他說還要挖、還要挖,一挖下去果然有塊土跟蛋黃一樣,像不像蓮花,當時也顧不到了,只感到很驚訝。這都是我親眼看到的事情。

  那個時候,既沒有大學地質系,也沒有儀器來測量,到底他是怎麼知道的?所以中國的許多學問,都是根據科學的原理來的,都是最高的理論科學。但是很可惜我們一般後代人,大家都把它用到看風水、看死人上去;用到辦公室搬位置,換桌子什麼等等來挑運氣,那實在太小啦!我個人一輩子不在乎這個,有人說我辦公室位置不對,不能坐! 我偏要坐,因為我不需要鬼神來幫助我。一生行事無愧無怍,了無所憾,所以什麼都不怕。但是各位千萬不要學我,因為我是個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大家不要迷信,但也不要不信。

  說到迷信,使我想到現代人動不動就講人家迷信,有些間題我常常問他們懂不懂?他說不懂,我說那你才迷信爻自己不懂只聽別人說,便跟著人家亂下斷語,那才真正是迷信。當然,不但科學不能迷信,哲學、宗教也同樣地不能迷信。要想不迷信,必須要白己去研究那-門東西,等研究通了,你可以有資格批評,那才能分別迷信與不迷信。這是講到地理的時候,對我們一般人看問題的一些感觸。

  理論與科學

  剛才講過,地理的學問包括很多。至於整個的地理,我經常提倡《二顧全書》不能不讀,一部是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一部是顧炎武的《天一「郡國利病書》。這兩部書都是講地理的,不能不讀。我們過去讀《史記》、讀《漢書》時,一定把這兩部書擺在旁邊,讀到哪裡,隨時翻閱。譬如我們讀到福建,便聯想到台灣,便想到鄭成功是怎麼到台灣的,不能不讀台灣的古代歷史。台灣古代歷史資料、山川、形勢、人物、物產等,在《讀史方輿紀要》一書中,說得都很清楚。

  尤其一個學政治、學軍事的人,如果連《讀史方輿紀要》都沒有看過,連地理都不熟,那還談什麼政治?談什麼軍事?一個政令下去、一個政策的決定,可以適用於台灣,不一定適用於山東或四川;可以適用千黃河以北,不一定適用於長江以南。拿台灣而言,一個方案、一個政策,在台北很好,在台南、屏東便不一定需要。在台北能行得通,到屏東便不一定行得通;到台東可能更不對了。所以一個為政者,要上知天文下察地理。《讀史方輿紀要》與《天下郡國利病書》,無論從事軍事或政治,乃至地理師,都不能不讀。我記得年輕時出門,行李比人家都重,所謂“半肩行李一肩書”—帶的都是書。這兩部書隨我走的路,實在不少。抗戰勝利後,我把它捐給四川圖書館了,這幾十年我手中沒有這兩部書,最近才把它印出來,大家不能不看。這是講地理順便提到的。

  死生如旦暮

  上次講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就是講到了生死。中國文化素來認為:人類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差別,也沒有那麼多的痛苦。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活在世上等於住旅館、來這裡玩玩、來觀光的,觀光完了當然是要回去的。所以說,死生如旦暮一一像白天與黑夜一樣,有生必有死,有夜必有晝。換句話說,這個死生觀念不是唯物的觀點。唯物觀點認詮人死如燈滅,中國文化的觀念不是如此。它的看法是;死也不是死,有死必有生;生也不是生,有生必有死。用佛家的說法就是輪迴,也就是所謂的三世因果。

  三世是指前世、令生、未來的來世。當然我們現在的生命死了,佛家叫分段生死,是屬於整個生死的一小段,所以生死是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在那裡轉。印度佛學跟中國古代的說法一樣。所謂“原始反終”,就是現象的變化,經過能生能死的那一個,生命並沒有動搖。等於水泡成茶、造成酒,茶與酒雖然不同,卻都是由於水的作用而然,但水的性能永遠沒有變過。所以“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因此,東方文化認為,死生不是問題。西方呢?認詮死生的間題非常嚴重,因此有了宗教。宗教是解決人們死後的問題的。講到宗教問題,我常說宗教家都是賣死不賣生,都是做“死”人生意的,是告訴大家不要怕死,死了可以上夭堂。大宗教家開了自家觀光飯店等客人上門,佛教稱它的觀光飯店是西方極樂世界,基督教

  道家不死之藥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學通了《易經》,就曉得三樣東西。我們人類的生命有三樣東西,宇宙也有這三樣東西,叫做精、氣、神。中國的道家常提出來講,如果掌握了精、氣、神這三樣東西,就可以飛升一成仙。我們常常講精神,究竟什麼是精神?是精力旺盛藝如果說吃了維他命,或是夠營養的東西,精神便特別好的話,這是唯物的囉!但是,精的問題不是物質的。有一個觀念,大家要弄清楚:物和物理以及物質所代表的意義不同,不能混為爻談。所以精、氣不是物質的,也不是物理的,當然更不是男性身體內的精蟲,或女性身上的卵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