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小節的結論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易經》的道理,是根據天文的觀察而來,根據地球物理的觀察而來,根據生物的觀察而來,根據人類活動的觀察而來,根據中國古代的醫理而來,以及人類生命的變化中觀察而來。所以在天就成象,在地就成形,太陽、月亮、星星、山川、河流、聖人要象其物宜,天就以乾卦作代表,太陽就以離卦作代表,地就以坤卦作代表,月亮就以坎卦作代表,震卦代表了雷電,艮卦代表了高山,巽卦代表了氣流、空氣,兌卦代表了海洋、江河,一共八個現象,所以叫做八卦。

  卦是自然界隨處都可以看到的現象,不需要科學儀器的研究,只要你不是瞎子,天體的八個現象,人人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在天成象”,象就是現象,在天體上掛著的現象。

  可是在地球上的生物呢?同天體都有關係,“在地成形”,有形質的關係。換句話說,地球上萬物的變化,乃至人、物的生長,都與自然天體的關係非常密切。所謂“變化見矣”,這中間就看出它的變化來了。

  《易經》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道理?是一個變的原則。大家千萬記住,宇宙間沒有不變的事,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東西。而且天天在變,隨時在變,隨地在變,無一而不變,也不可能不變。所以我經常告訴年輕人,講戀愛談愛情,愛情是會變的呀!天地間很少有真的愛情,愛情是人文自然的產物,也隨人為的意識而變化。為什麼呢?因為天地萬物都在變化,沒有不變的,所以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學了《易經》,就知道變化的道理,以及變化的必然性。大體上說,我們普通人是隨變化而走的,一點都作不了主。聖人呢?懂了這個法則,能領導變化,那也就是超人了。天地間的變化他了如指掌,下一步要怎麼變,他都知道一了。

  譬如一盤食品,端出來是請大家吃的,你不吃它,過下子主人就收拾走了。你懂得去吃它,那就是你的智慧。吃與不吃看你的本事了。所以我常常說,第一等人領導變化;第二等人呢?把握變化;末等人呢?只有跟著變化走了。該變死,就跟著死,該活,就跟著活吧;這是普通人。所以,懂得《易經》就應該知道領導變,其次變是應變,最末等的人不必談啦,跟著變化而走,與萬物同化而已。我們知道天地宇宙萬物隨時都在變化之中,但是這一切的變化也都有它的法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與萬物都是變化來的。道體變為有形天體時,就有風雲雷雨日月星辰等現象;在地球上就有山川動植等等萬象的形狀。

  因此我們研究了《易經》,再看西方的宗教,《聖經》上說,上帝根據他的形象創造了萬物。這話沒有講錯,是宗教徒們解釋錯了。這個上帝,這個天,不是天地的天,是形而上的一個法則。萬物的情形,是形而下的一個形象;這個形象是由形而上的不可知、不可說的那個東西變來的,它具有固定的形態。就是這麼一個作用,被宗教家套上宗教的外衣,拿來賣錢混飯吃,亂講起來了。把那個上帝——形而上的那個不可知,講得有形有象,以訛傳訛。說穿了,那都是自然的法則。

  譬如我們小時候看章回小說,都曉得凡是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天上星宿下凡來的,什麼星宿下來變成什麼人。這是什麼道理呢?是從巾國文化來的。譬如算命,什麼叫算命?是星相學,是性命之學。真正算命算得好的人,必須要懂得中國的天文,那就會算命了。看相算命叫做星相之學,它的根據是科學的,是根據天文的變化來的。我們現在算命所用的甲子乙丑四柱,它是代表天體某一星座,在某一年、某一天、某一個時候所放射的功能,這個功能影響了地球新生人類的生命。

  那麼,地球人類在同一秒鐘內有多少出生?中國人、外國人同一秒的時間中出生的人,八字都是一樣,命運也應該一樣嗎?不一定!那又是怎麼算法呢?算命除了根據星相八字,中間還加了地區、地形等因素;一個孩子生在同一房間,早一秒鐘後一秒鐘,或者媽媽立著來生、躺倒來生,都會有變化,這就很難算了。所以說,誰能算得准?大概只有兩個人:一個已經死了,一個還沒有生。算命有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沒有!最高

  最高的準確度也不過百分之九十九,因為那一份形而上的不可知無法計算,這個道理要懂得。這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的道理。這是孔子的報告。

  孔子這一篇先把綱要提出來報告,我們明白了這個綱要之後,還要了解先後卦位,對下面這一段才能更透徹地了解。打鞦韆的學問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著。”

  “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這裡大家要注意兩個字,一個“摩”字,一個“盪”字,這是古文。大家知道我們的文字,一個方塊字就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很多的觀念,很多的思想。現在的白話文就不同了,要湊了好幾個方塊字才能表達出來一個意思或思想。這就是新舊的不同。這一代從白話文入手的人來讀古書,統統沒有辦法,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沒有經過文字的訓練。其實大家不要害怕,我常常鼓勵大家,文字的訓練很簡單,差不多兩個禮拜就行了。

  記得我當年在私塾里,老師為我講訓話學,我盯著老師問了一個禮拜,後來課我都不要聽了。那時候是讀私塾,把最有名的老師請到家裡來教的。後來老師同我,我說我全懂了,下面不要講了。老師大罵我一頓,我說不信我講給老師聽,但是請老師不要告訴我父親,老師說好。我講了以後,老師說你這孩子真懂了,好啦不教啦,另外教別的東西吧!所以依我的經驗,你們最好買一本《說文解字》來看,再把《康熙字典》開頭多看幾遍,看每一個字下面是怎麼解釋的。不過要買古本的《康熙字典》,上面還有篆字的,以後連篆字怎麼寫法你也知道了。這樣一研究下來,你就全懂了,能夠把部首研究清楚就已經差不多了。這是一條捷徑,不過捷徑也是很難走的啊!因為大家都沒有根啊!

  現在我們回到本文,“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大家請注意“摩”與“盪”這兩個字。我們現在看報紙,常常會看到“摩盪”,某某人等意見有“摩擦”,兩個字湊攏來是一個觀念。但是,實際上摩是摩,盪是盪,兩個字的含義應有差別。“是故”用白話說就是所以。所以啦,我們老祖宗畫的八卦是“剛柔相摩”,剛與柔是相互摩擦,這樣才能夠產生動能。摩就像用手這麼搓,也好像是用手摸摸它,這是物理世界自然的法則。到了物質世界,陰陽剛柔必須相摩,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自然發生這種現象,所以說“剛柔相摩”。

  卦呢?是“相盪”,蕩來蕩去,像小孩子們打鞦韆,那就是盪。小孩子打鞦韆不叫做打鞦韆,規規矩矩地來說,那個叫盪,是坐在秋幹上,甩得高高的,盪過來,盪過去,是個動態的。所以八卦是互相在盪,互相在碰。因為宇宙物理、天地、太陽跟星球一樣,萬物都在放射。太陽的能永遠不停地放射出來,每個星球都受它的干擾;我們地球的能,也不停地放射出去,太陽、月亮也受影響。這就是八卦相盪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