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兩句話、八個字,就說明了《周易》是以乾坤兩卦做開頭。換句話說,宇宙物理的法則,到達了人文物理,到達了地球物理。下面“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兩句話解釋天為什麼那樣尊,地為什麼叫做卑,“卑高”是翻轉過來的運用。

  我們看到中國文字,就想起了一個間題,現在的讀書人沒有學多少西方文字,便批評中國文字不合邏輯。像這裡,有人會認為應該是高卑以陳才對。因為高是天,卑是地。上面說“天尊地卑”,跟著下來的解釋又翻過來說卑高以陳,這是倒轉的用法,要說中國文字不合邏輯,是自己沒有弄清楚,就隨便批評。因為中國文字與西方不同,它是一種獨立的方塊字,一個字代表了好兒個觀念、好幾個意思。要好幾個中國的方塊字湊攏了,才能表達一個觀念。真要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文字的人,認得了中國字,懂了這個字,便已懂了很多的觀念、很多的思想了。這一種文字學問現在變成專門啦,到了大學、研究所才開始中國文字的研究,我們當年七八歲就開始了。

  現在叫文字學,當年叫小學。所以我們中國的古禮,六歲人小學,就是學這個一一“天”字為什麼這樣寫法?“地”字為什麼這樣寫法?它是屬於哪一部的?哪個範圍的?文字加上釋義就叫訓話;一個方塊字包括了六書的意義,發揮起來就多啦!諸如字形的演變與字義的由來,它的反切、音韻等等,本身就構成了一門學間。它的文字邏輯不是西方白話文那個邏輯,因此它可以隨便運用自如。中國文字的每一個字,不僅具有獨立的一個觀念,也往往會連帶了很多的觀念。不管你怎麼擺、怎麼配合,它轉了一個圈,回來還是那個意義。因此把第二句話解釋為“卑高以陳”,並不影響卑與高個別的含義。天是那麼高遠,無量無邊;地同我們的關係那麼切近,那麼卑近,那麼有關聯。“以陳”這個自然界現象,停留在那裡,我們的生活天天可以接觸它,隨時隨地、每一秒鐘、每一個空間都接近天地。一個高遠的天,一個切近的地,“卑高以陳”,它自然陳列,擺在那裡。 “貴賤位矣”。因此形成人類心理觀念上的貴與賤,這個位置確定了。為什麼呢?人類有個很大的毛病,拿不到的東西,永遠是高貴的;得到了就不珍貴,就看不起,就卑賤了。沒有發財的人,看到錢,做夢都在想;但有了錢,錢多了的,不知道錢該怎麼用,會討厭那個錢,聽到“錢”字便煩厭了--—當然煩歸煩,喜愛還是喜愛的。遠近、難易與貴賤

  貴賤問題是由於人情的重遠、輕近來的。人類的心理毛病,喜歡遠的事情、困難的事情,尤其是不易得到的事情,所以重難而輕易。越是困難越是拿不到的,越是感到名貴得很,外來和尚會念經,因為他難得請。所以說人情重難而輕易,輕視容易的東西。“重難而輕易”是古文,我給它加上“重遠而輕近”,重視遠大高遠摸不到的東西,輕視眼前容易得到的東西。

  還有,我再給它加上“重死而輕生”,死了的人、古人都是好的,活著的人都差不多,沒有什麼了不起。有些同學們常說,老師真了不起。我一也跟他們開玩笑說:我現在沒有什麼了不起,死後我有三千年大運,還有人給我修廟子,你們最好再投胎來做我廟子的管理人,可以借我的招牌發財了!人活著沒有什麼稀奇的,死了就是好的。這個道理你懂了,你就知道了“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的道理。

  所以“卦”沒有哪個叫做好的,沒有哪個叫做不好的,天底下的事一也是一樣,希望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大家看李商隱的詩,人到老了還有那個境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說不定到六十幾還打離婚官司呢!就沒有“此情可待成追憶”了。所以人類心理上貴賤的道理你懂了,像算命卜卦,便沒有什麼可算,可卜的了。“善易者不卜”,《易經》道理懂了以後,不要算命,也不要卜卦,一切事情就都懂了。

  有些做生意的同學來找我,說請老師為我卜個卦。我說問什麼,他說做生意。我說我已經給你卜好了,不是賺錢,就是賠本,只有賺賠兩條路,沒有中間路線。你說生意做了三年,沒賺錢也沒賠本,我說那你就已經賠本了,你的時間、精神就已經賠下去了。你間吃藥對不對?不是死就是活,沒有中間的。善易者不卜的道理,也是這樣。你懂了這個道理,再讀古書,再讀孔子的文章,那你便更加佩服、更加讚嘆了:“哎呀!孔老二的文章,這位老夫子實在有一套。”不過他的文字很簡化,如果現在的人,每兩句話都可以做一篇博士論文。你發揮引伸起來非常之多,現代博士論文容易寫,引經據典,古今中外的參考書列個幾百部,尤其找那些評審都沒有看過的參考書,這可真把他們嚇一跳;然後寫完了,一篇論文拿出來,學位也拿到了。不過讀完了這篇洋洋數十萬言的論文,所有的意見都是別人書,上的,問你老兄的意見究竟是什麼,我什麼意見都沒有。可是古人不同,他很簡單地幾個字,包含的內容那麼多。所以我說文字好懂,內容難懂口現在我們曉得“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連接到上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八個字,介紹了天地字宙的道理。宇宙的生命跟著下來,他講這個宇宙自然的法則:“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學《易經》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陰陽有時候代表固定的東西,有時候又代表不固定的。剛與柔、動與靜都是抽象的名詞,也可以說是實體的名詞。實體也好,抽象也好,都是人為的假定。人們把搖擺的叫做動態;安定的、死板的叫做靜態。假如我們老祖宗最初把那搖擺的叫做靜態,把死板的叫做動態,那我們現在的觀念里,對“動”、“靜”的看法便完全兩樣了。所以,“動靜”、“陰陽”都是人為假定的東西。

  不過,既然老祖宗們這樣假定了,天地間的形象既然也有動有靜,再把兩種形象用卦來表示:靜態拿坤卦來代表,是屬於陰的;動態的東西拿乾卦作代表,是屬於陽的。這個要注意啊!你們打坐修道的更要注意!動起來是屬於陽的,靜下來是屬於陰的。陽的符號代表動態的是乾卦,陰的符號代表靜態的是坤卦。

  “動靜有常”,這個宇宙間的地球、太陽、月亮、星星,隨時都在轉動。以中國文化一一《易經》的法則來看,這個宇宙是動態的宇宙,不是靜態的宇宙,很多人講中國文化都講錯了,像過去胡適之先生就大錯而特錯,認為中國文化是靜態的。後來朋友們告訴我,我說反正他幾十年來都是這樣,沒有什麼好駁的。他們一定要我提出些意見,我說中國文化哪裡是講靜態的,從《易經》開始就曉得宇宙生命永遠在動,是個恆動的。宇宙生命如果不動,如果有分秒的靜止,便乾坤息矣,這個太陽系統便整個都要毀滅了。所以說這個道理你們要知道。你們打坐入定了,你們以為自己在入定,其實入定是個大動。動得太厲害時,反而覺得是一種靜態,大家不懂這個原理,就搞不清楚真正所謂的動與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