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大郎聽話知音,躬身道,“您放心,到了雲南府狗蛋兄弟有什麼不湊手的地方,我是一定要幫忙出主意跑跑腿的。”

  這幾趟差事跑下來,孫大郎的態度倒是越發恭謹起來,趙彩央挑眉打量孫大郎兩眼,笑著應下。

  孫大郎手頭事了,仍是留在學堂借住在門房,只等著正日子到了,幫著打點學堂開學的事。

  轉眼到了十一月三十一日,一大早去學堂讀書後休沐,就跟著林叔回來了。

  學堂開學關係著村中多少戶人家的孩子前程,即便和青靈村的劉氏和孫氏兩個大家族裡無關,也成了村中大事,天剛大亮,村東學堂外就圍了里三層外三層,有事沒事的村民都趕來捧場。

  正文 第617章

  更枉論家中報名上學的孩童們,都換上了乾淨齊整的衣裳,自發自覺的墜在幾位先生和書童後頭,只等著學堂開放後,就正式以學員的身份進學堂。

  看著自家兩個兒子和侄女挺著小胸脯,小臉都是興奮之色,孫大郎夫婦也難掩心中激盪,倒是李寡婦站在人群外圍,看著眼前熱鬧景象,心中說不出是什麼滋味,自己這個繼女讓趙彩央出動府衙的人,帶去了學堂一起學習,就算她不願意也沒有辦法了。

  早知趙家隨便辦個學堂能搞出這麼大動靜,自家就不該盯著那扎手的獵物藥材,應該早點想辦法插一手,好歹也能落點名聲下來,好把她這一身**給洗掉一些,現如今,她在村子裡是一萬個不待見,做什麼都很不方便。

  李寡婦想到這裡,抬眼往人群掃去,不見自己的那個繼女,想來是已經跟著其他孩子一起進了學堂了,視線再落到孫大郎夫婦身上,一張蠟黃蠟黃的臉上更是喜怒難辨。

  不過一會兒村口就傳來吹鑼打鼓的喧鬧聲,遠遠的就見當先由衙役護著的一隊人,抬著紅綢布蓋著的牌匾向學堂走來,一路鑼鼓喧天。

  這情景似曾相識,有之前看過趙家作坊喬遷之喜的熱鬧的人反應過來,高聲叫道,“喲,這是府尹大……這是趙姑娘的義父送賀禮來了!”

  誰不知道是府尹大人,還非要拐個彎說是趙彩央的義父,想到之前郝大叔那邊吃癟的事,李寡婦臉色更加難看。

  趙南青三番兩次給她支招對付趙彩央,現如今還是這個樣子,未免有些掃興。

  人群已經自動讓開一條道,只有杜先生帶著魏先生和成先生,和趙家人站在學堂大開的正門前。

  上回護送杜先生的禮房大人緊走幾步上前,抱拳團團恭賀一圈,揚聲贊了幾句趙家義舉,才笑道,“趙家這學堂雖是趙家的義舉,卻也是給我們鎮上添光的大喜事。府尹大人特意送上親筆題字的匾額,

  只盼趙家學堂能開村學先河,我們水臨鎮地界也能多出些人才。”

  話音落下,當頭的衙役手一揚,揭開了牌匾上的紅布,上書四個燙金大字,造德學堂。

  寓意好,還占了個諧音“趙”字。

  杜先生捻須頷首,趙家眾人臉色大亮。

  劉好運一揮手,忙讓自家兒子上前,幫著衙役將牌匾掛上學堂正門上的空位。

  牌匾掛好梯子一撤開,劉好運挑著大紅鞭炮,看著眾人讓出位置來,就著打火石點燃炮仗。

  下一秒炮仗聲震耳欲聾,紅字翻飛。圍觀的大人們笑起來,孩童們捂著耳朵興奮得又跳又叫。一時揚遠學堂門外,比過年過節還要熱鬧。

  之前府尹大人就說要送給學堂一份大禮,卻沒想到是這東西。

  之前她便給這學堂隨便取了個名字,叫趙家學堂,卻沒想到府尹大人如此重視,專門用牌匾將學堂的名字遠播而去。0再看杜先生,早已高興的摸著鬍子搖頭晃腦。

  正文 第618章

  劉好運挑著的大紅鞭炮足足過了半刻鐘才放完。

  身後劉好運家的兒子劉能手裡還捧著未放的鞭炮,魏先生和成先生帶來的小廝已經上前,一人一支大掃帚,旁若無人的唰唰清掃起地上的紅字。

  劉能的手中頓在半空,默默和劉能揣著打火石鞭炮退到一旁。

  杜先生帶頭沖眾人拱了拱,長袍一甩逕自進了學堂大門。

  跟在杜林和阿童身後的小學子們見狀,也顧不上再湊熱鬧,顛顛得就跟著進門。

  武大人沖衙役打了個手勢,列隊的一行人就拎著幾個大包裹跟進了學堂。

  圍觀的村民又是興奮又是好奇,倒是不敢亂進學堂,注意力全放到了武大人身上。

  武大人移步到趙家人身邊,抱手笑道,“這幾個包裹里裝的都是些紙墨筆硯,是府尹夫人特意挑選的,權作府尹夫人出的一份薄禮。府尹夫人說了,若是學堂還缺些什麼零散小玩意,趙姑娘只管送個信過去。”

  就算是最次等的紙墨筆硯,這麼幾個大包裹也得花不少銀錢。

  更是解了不少人家的燃眉之急,不等趙家人謝過,那些家裡出不起錢買紙張筆墨的,忙忙一疊聲的道謝,讚頌府尹夫人心善。

  武大人正事辦完也不多耽擱,臨告辭時想起另一件事,略一沉吟到底不是自己分內事,便壓下沒說,帶著衙役自行回去復命。

  學堂里的書童小廝都是做慣了的,接了包裹就將紙墨筆硯分發下去,三間學堂正堂已經坐滿了兩間,人人身前矮桌上都擺了一副紙筆,小學子們的臉上興奮之餘,不乏拘謹和忐忑。

  魏先生和成先生早和杜先生商量出章程,知道來造德學堂上學的這些孩子都是鄉野孩童,別說啟蒙根本就不識字,兩人各負責一班,從基礎的啟蒙開始教起。

  正堂外三塊“上中下”的分班木板,兩間都換成了“下”,一間掛著“中”班牌,裡頭只有三個人影。

  上首坐著杜先生,下首坐著杜林和阿童,杜林跟著杜先生不必說,阿童早已啟蒙,又在縣衙書院讀了一年多的書,底子比其他人好了不知多少。

  阿童和杜林同歲,今年都是九歲,過兩年就能下場參加童生試。

  若是過了就成了生員得秀才之名,接下來才能繼續科舉考試。

  不僅趙家對阿童寄予厚望,杜先生對杜林自有一番期望,望著下首兩張稚氣的小臉,杜先生晃了晃腦袋,“阿童每個月要有二十五天到學堂來聽講。從今以後,和杜林一起跟著我念書,我相信你兩個師父也是沒有意見的,還有啊,你們兩明年就下場試試,無論結果如何都先練練手,之後……如何安排到時候我再和你們細說。”

  明年他虛歲十歲,家裡的意思是讓他先下場試試,過後再側重念書。

  這事他和大師父通信時,大師父已經跟他打過招呼。

  阿童毫無他話,鄭重應下。

  杜林聽著卻是微微一愣,先生話沒說盡,他不由想到上次他陪先生去縣衙見易長史的事……

  正文 第619章

  不過有對比就有競爭,杜林愣神過後,看了阿童一眼,也跟著高聲應下。

  造德學堂門外炮仗的硝煙味還未散盡,牆內已經傳來朗朗讀書聲。

  外頭圍著的村民莫名就起了敬畏之心,情不自禁放輕手腳散開,壓抑著美好憧憬低聲交頭接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