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杉年滿意地把錢塞他校服兜里,拍了拍:“拿好,別丟了,你們所有人的治療費。”

  她直起身,雙手伸到腦後,以手為梳,邊理頭髮,邊想著,補償的錢沒收著反送出去一些。

  不過,許是因運動產生多巴胺,她這兩天來鬱郁不快的心情倒是好多了。那,就當花錢買開心。

  不遠處躲著的小男生開口:“謝謝。”

  孟杉年小兔牙咬著新頭繩,正扎馬尾。聞言,扭頭掃了他一眼,直說:“我又不認識你,也不是為了救你,談何言謝。”

  小男生抱著書包,還在發抖,“但終究是你救了我,所以還是謝謝。”

  孟杉年束好馬尾,背起包,預備走人,聞言動作一頓,想想還是開口:“人,要學會自救。有人欺負你,你就打回去,打到他們服你。”

  小男生哭唧唧:“我打不過”

  女主表情天真,問:“……那你等死?”

  小男生:“……嗝兒”

  打完哭嗝,小男生更不知所措。

  孟杉年扶額,補充:“你們附中人不是很聰明嘛,打架非要用拳頭?”

  ……

  易西青站在二樓窗前,視線滑過小男生,落在他身旁的少女身上,眨了眨眼。

  ---

  半年後,診室。

  易西青緩緩睜開眼,心臟還殘餘幾分悸動,神情較之平常柔和許多。

  他坐直,狹長的眼望向沙發椅上的治療師應知。

  兩人座位呈120度夾角,對來訪者而言,是能有效減緩與治療師對視壓力的合適角度。

  應知微笑,輕輕搖頭。

  ---

  應知回家路上,意外看見易西青和常陪他來的鄰居哥哥。

  他的職業要求是,只能與來訪者保持單一心理治療關係。因此並未前去打招呼。

  風隱隱帶來前方的對話。

  “西青,你這半年去應老師那兒的頻率,是過去一年的三倍有餘。”哥哥用略顯焦急的語氣說。

  “嗯。”易西青雲淡風輕地應道。

  “上上回,你研究那小姑娘十指指甲有幾顆小月牙;上回,你用三十六種修辭生動描述人家眼尾垂下的弧度;這一次,你已經開始細數她睫毛根數。這都是你告訴我的,你和應老師的溝通內容,沒錯吧。哦對了,你還特地指出她第二根睫毛是翹起的。西青,你不過是一見——”

  易西青打斷:“是第三根。”

  “???”

  易西青鎖眉,神情嚴肅:“沒聽懂?不是第二根,是眼尾第三根睫毛卷翹,右眼。”

  “非常可愛。”他又補充一句,語氣認真。

  “……”

  作者有話要說:

  初見在2008年

  別人打架,易西青冷眼一掃:low。

  年年打架,易西青一本正經星星眼:可愛!我的單反呢?

  #雙標Boy#

  ————

  解釋一下女主行為:

  我特地寫了前後反差,可能不太明顯吧,因為有小天使好像沒看出來。

  女主如果真的是因為在意那四十四塊錢才上前“自找麻煩”,那在這么小財迷的本質下,根本不會打完人還塞醫藥費,做賠本買賣,她又不傻。

  之所以沒立刻上前救人,是因為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不了解事端具體情況,一上去就用武力去“幫忙”,那是莽撞,既沒保護好自己,也不知道會不會幫倒忙。所以猶豫、吃東西,都是在聽那邊情況,如果真的冷血,她根本不必插手,之後也不必和施暴者講理,直接動手就好,更不必最後停下來給受害者建議。

  腦子,比武力值更重要。

  *

  另外,這章其實被我隱藏了一個女主善良(在我眼裡)的點,她最後對受害者很冷淡,並且強調說只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救受害者,不是說給受害者聽的,是說給施暴者們聽的。

  她是外校的,所以打完就跑沒事,但受害者是校內的,一旦被施暴者以為她是為了幫受害者才揍他們的,那等施暴者恢復過來,找不到她,就必定會向受害者尋仇報復,發泄怒火。

  為此,她才故意這麼冷的,她知道必須和受害者劃清關係,才能保護對方,她從一開始到結尾全程都是用“一塊蛋糕錢”來作為理由,而非救人。

  本來覺得這麼隱晦一點也沒問題,看出來最好,看不出來也不影響劇情,但看評論發現不太妙,我不忍心年年受誤解。

  *

  男主看的那本書全名:《披著羊皮的狼:如何與控制型人格相處》,外國臨床心理學家寫的。

  也是我的參考資料。

  *

  改動看似比較大,其實主線沒變,就是快一點進主題,也稍稍修正了主角性格。

  *

  【高亮!!!】第二章 明天替換,日更,更新時間23:00,其餘時間非更新

  。

  第2章

  應知在下一個路口與他們分道揚鑣。

  易西青是他回國後第一位來訪者,典型的控制型人格,對控制欲有著極為病態的依賴性,也具備該人格的核心特徵:隱性——攻擊。

  即在性格障礙方面更為嚴重,也有一定程度的神經症。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易西青目前的隱性攻擊情況在病理學程度上不算嚴重。

  不過,或許這個“不嚴重”的結論,也只是易西青想讓他得出的。畢竟,作為高明的控制者,易西青最擅長印象管理,掩藏自己的真實性格和行為意圖,使用微妙但有效的心理戰術和人際操控策略,不動聲色地控制、誘導他人。

  做,他想讓對方做的;想,他暗示對方該想的。

  應知甚至懷疑過,易西青交給診所的不是治療費,是教學費——他以自己為實驗體,像海綿一樣飛快汲取心理引導技巧。

  譬如,他剛剛打斷他哥哥的那句話,看似莫名其妙,甚至夾雜令局外人會心一笑的少年人痴戀情態,卻是不著痕跡且有效的“轉移”“逃避”策略,引導對話偏離主題。

  被嘲笑和挨揍,於易西青而言,比讓他承認自己的感情脫離掌控,對某人一見傾心,更能被接受。

  而作為他12歲持續至今的治療師,應知也並不覺得,現在是讓他去勇敢追愛的好時機。

  從對方角度來看,十六七歲的女孩,大概率天真無邪、對感情依賴性強,小概率有明顯弱點,這些都意味著小女孩更容易成為操控者手下的受害者。

  若對方成長過程中有情感缺失,則更不合適。控制型人格是無法真正尊重和同情他人的弱點,尤其是情感弱點的,他們只會蔑視和利用。

  哪怕從西青角度看,也並不合適。健康的愛情需要平等。控制是錯誤的,也永遠是一時的,他現在會為一見鍾情而焦慮,將來或許會為情根深種而痛苦。

  控制欲,對易西青來說,像毒品,短時間能“有效”緩解不安,卻越吸越上癮,不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且戒不掉,只會加重病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