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插一下溧陽公主的事,當年侯景在壽陽尚未造反時,曾經上書梁武帝,要求為他解決婚姻問題,希望在江南的王謝豪門大族裡娶一世家女子。領導梁武帝批示說:“王謝門第太高,你出身低微,不能匹配,還是向朱姓和張姓以下的世族中去尋求佳偶吧。”

  侯景一直為此事耿耿於懷,當整個帝國盡在掌握時,他這樣睚眥必報的人一定會對曾經受到的羞辱給予充分的報復。於是,小小的金枝玉葉身成了他的洩慾工具。同時,他曾經仰之彌高的王謝家族也遭到了血屠,從此成了烏衣巷口的一抹斜暉。餘光里映出曾經的血流如海。

  在簡文帝之後,侯景雖然粉墨登場客串了一把皇帝,但是梁王朝並沒有這樣就覆滅,它余薪仍存。武帝的七子蕭繹,在湖北江陵宣布繼承大統。非常明顯的,他也是個一流的文人,而且文人氣非常重,這個,等我說到後面的故事時,大家就會一目了然。

  在“徐娘半老”的故事裡,蕭繹對他的妻子徐昭佩報以十分之忍耐,到了讓人驚異的地步。以致於有的男人感慨,WO,KAO!這還是天子呢,俗話說“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他綠帽滿天飛徉作不知,連個普通男人的血性都沒有。

  第32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2)

  抱歉,做皇帝最不需要是血性。血性的是漢子,楚項羽夠血性,自刎烏江。劉邦從來不血性,能跑就跑,能逃就逃,絕不例外。可是人家創立了大漢皇朝,被奉為“高祖”,自有搖尾系統去為他的所作所為粉飾一通,黑白顛倒,美其名曰大丈夫能屈能伸。而項羽,則多見於我們這等小女子文中,嘆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蕭繹也是個沒血性的,好在夠了做皇帝的另外兩個條件:第一夠心狠。夠心狠,六親不認,蕭繹是做得到。他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找侯景報父兄之仇,可見父兄之仇對想當皇帝的人來說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他首先得忙著消滅那些可能和他爭奪帝位的蕭氏兄弟。當時鎮守長沙的是梁武帝的嫡孫蕭譽,蕭譽是蕭統之子,從血統上來說,比身為小宗的蕭繹更接近帝位,蕭繹當然放心不下,立刻起兵征伐。一番混戰。他成功的把蕭譽趕走,同時也把南梁的大塊土地送進了西魏人的懷抱。其二是夠運氣。中國的歷史反覆在說著氣運兩個字,沒氣運的人,大多要嘆一句“天亡我也!”有氣運的人在生死關頭破開一處新天,叫一聲“天不絕我!”所有的事還是要歸結到一句時勢造英雄里,只是不管那英雄是真英雄還是狗熊。

  氣運是宿命的一種。所以蕭繹看起來還是有點狗屎運的。他在忙完窩裡鬥以後,好象才想起長江下游的建康城有個叫侯景的仇人。當他打算出征侯景時,侯景已先他一步率師西上,攻破要塞江夏。幸好,蕭繹手下有兩位能征慣戰的名將——王僧辯和陳霸先。王僧辯固守巴陵,以逸待勞,大敗侯景,這才解了燃眉之急。又和陳霸先合圍台城,徹底擊敗侯景這個混世魔王。

  有了王僧辯和陳霸先,這個號梁元帝叫蕭繹的文人才好運道地平定了侯景之亂,其實他自己除了吟風弄月寫幾篇軍書檄文之外啥也沒做。

  侯景之亂究竟是什麼樣的慘狀?七百年後,由史書中見慣了世事變遷,看多了人間慘像的司馬光搖著頭,提筆在《資治通鑑》上沉重地寫到:“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自晉氏度江,三吳最為富庶,貢賦商旅,皆出其地。及侯景之亂,掠金帛既盡,乃掠人而食之,或賣於北境,遺民殆盡矣。”

  第33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3)

  然而這些慘像與高高坐龍廷的那個他是無關了,他只管做他的井底之蛙般的皇帝,視井上圓圓一塊為無垠天空。他仍舊天天吟詩作對,繪畫彈琴。他還有個和他三哥一樣的愛好,那就是清談玄學。蕭繹每天都要召集文武大臣在大殿上聽他講《老子》。大搞玄學普及班。即使敗走西魏的蕭譽捲土重來,西魏大軍壓境,也未能破壞他的興致。這樣篤定,是因為他是個自視很高的人,他當之無愧是那個年代最優秀的詩人和畫家。如果,治國平天下比的是詩歌和繪畫清談辯論的話,我們無話可說。

  江陵城破時,蕭繹在下令將他所收藏的古今圖書全部燒毀。那些典籍一共有十四萬冊。其中有不少是絕世孤本,這些珍籍隨著這個書呆子一聲令下,化為煙塵。他未考慮過後世人,只認為那是他私人的東西,隨他怎麼處置。所有的亡國之君都一樣,他們認為世界隨著他們的離去而永遠沉淪於無邊的黑暗中,不得救贖。——在焚書前,蕭繹裝模作樣地抽出寶劍在柱上亂砍,嘆息說:“文武之道,今夜盡矣。”柏楊老先生認為,蕭繹這個小動作和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責文武百官沒有拼死保護他,放棄了他們神聖的責任。二是自周文王和周武王以來,一脈相承的中國正統,也因他的失敗而悲慘結束。這個自大的男人啊!不死也無藥可救。

  那一夜,江陵火光沖天。

  最終蕭繹還是沒有像一個有氣節的亡國之君那樣自盡殉國,他騎白馬著素衣出城受降,西魏的人也很奇怪他為什麼要焚書,問之,蕭繹回答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將亡國之最歸結為讀書,天下讀書人都該嘔死。我想秦始皇一定很冤,因為在他之後不少人玩了焚書的把戲而沒有受到譴責,而他只是為了更好的統一思想,就遭到萬世的唾罵。像蕭繹這樣的以焚書來逃脫亡國罪責的無稽懦弱之人,居然被史筆輕輕放過。

  蕭繹的死法和蕭綱差不多。他被西魏的人交給了他的侄子兼死對頭蕭譽。蕭譽一點不含糊,用沙袋將他壓死,糙糙葬於江陵城外。

  第34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4)

  這樣的男人死了倒也罷了,只可惜了他流光溢彩的好文筆。

  仍用蕭綱的折楊柳作結吧。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是繁蕪的魏晉風流;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是荒唐輕薄的南梁王朝,他們扼斷了自己的命脈;城高短簫發,林空畫角悲,依稀是這些文人皇帝在已然沉墮的王國里發出的悲音。

  曲中無別意,並是為相思,則是我寫這文字的因由了,與千年前的人,是非功過,我們寫他,到底是有一縷相思。

  參見書目、篇目:

  《一個夢,兩個人和一個時代的命運》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佚名《西洲曲》

  我覺得,我也是去過西洲的,看見著了杏子紅單衫的妙齡女子,她烏黑的鬢髮像最先盛開的暮色,帶著柔軟而細膩的微光。

  她在這小小的江渚上呆了許久,四面是浩浩白水,偶爾一葉孤舟破水來,水的平靜愁顏被打破,到岸邊,漸漸炊煙裊裊。這人間煙火帶著溫暖寥落的味道。在他沒有離開之前,曾經常常這樣並肩觀賞世間風月。

  因為思念他而到西洲來,這曾經相約見的地方。用潔白如明玉的手,折下一枝梅。含苞未放,那麼這樣,到了你手中時就正好可以盛開了。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如那年月出門遠行的男子,為功名,為生計冷落紅顏。以前會暗嗤男子名利心重,漸漸才曉得不是人人可以作白馬輕裘的錦衣少年郎,在很多時候,為了一個前程計,必須拋妻去子,背井離鄉。

  第35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5)

  如那樂府詩中的男女,女的唱: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彎,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男的回應曰: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哪得到頭還。

  女的聞說情郎要出遠門,趕來相送,愛戀心濃的女子,私心希望情郎的篙櫓折斷,出不得公差,讓他不得不儘快回到自己身邊。而男子聞歌作答,篙子折了我要去找新的,櫓折斷了我要換上新的,此身是官家人,哪能這麼輕易就回來。

  一唱一答中悲辛不盡。我讀樂府的時候很小,一開始喜歡讀,只是因為樂府淺顯若民歌,連蒙帶猜也知道什麼意思,頗有成就感。後來喜歡樂府,是因為漸漸心意沉涼,於瀲灩坦白中總讀出人在世沼泥潭欲拔節而出的激昂和痛苦。

  眾生似蓮花,無論是拔節而出的,還是沉淪蓮池底的,都一樣奮力掙扎,心有不甘。

  雙漿來去,驚鴻照影,她在暮色初上時搖船離去,手裡多了一枝梅花……

  孤單的伯勞鳥在天空淒叫,烏臼樹花開花落,此時已入仲夏,那梅已經托人寄去多日,還沒有得他回音,計算日程,他若能歸來。也就在這幾日了吧。

  縱使心神不定心意闌珊,也將自己打扮齊整,不要,打開門見到你時,我是那樣潦糙的我。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要從容大方,讓遠方歸來的人第一眼看見的是生活精彩有序的一面,縱使心裡是這樣零亂無章,也要奏出和諧的樂章。要讓他相信,等待他回來的這個人是獨立的,堅韌的。不要流露出柔弱,讓遠行歸來的他覺得更加疲累。

  我讀到“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時突然寂寞歡悅到無可言喻。寂寞是體會到情感的寂寞,你悉心交付,對面卻沒個接待的人,尷尬不堪;歡悅是突然發現自己能夠懂得得這樣深,這樣正大的感情。我再不把她簡單看作痴情少女,她不是個只知你儂我儂的嬌憨少女。能夠懂得並擔負生活的重責,不會因噎廢食,思念如山仍知道出門勞作。就像現代女子周末失戀了,在家哭的面無人色,周一塗脂抹粉照樣上班去,這不是逞強,這是成熟懂事。在思念的重壓下仍可清醒自處,比一味躺倒在思念中磨磨嘰嘰要慡脆地多。

  第36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6)

  很多年前,朱自清先生在某個瀰漫著迷人月色的夜晚,來到北京清華園的荷塘邊默默靜立,辱煙般的月色撫慰了他數日來頗不寧靜的心,月下的荷塘更是孕育出了中國近代散文的經典之作——《荷塘月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