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節:陌上花開緩緩歸(4)

  這深夜想起來這首歌,就像有人從水裡托起一隻紅珊瑚,呈現在面前,色澤鮮紅,水滴未乾,如同我的心跡。一定遇過這樣的事吧,心裡有酸澀的愛意,你愛著那個人,他卻不愛你,或者,礙於種種原因,他不能愛你,你也不能夠表白愛意。

  嘆一聲,心悅君兮呵,君不知。君不知……

  《越人歌》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0年前後,當時楚越雖是鄰國,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藉助翻譯的幫助。據說,鄂君在聽懂了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後,就微笑著把她帶回去了。

  《越人歌》是我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首譯詩,纏綿悱惻,藝術水平很高,和楚國的其它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朋友Y是武漢人,自他處知道,春秋時,鄂為邑。楚王子有名為子皙的,是鄂邑較早的封君。劉向《說苑》記載,子皙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泛洞庭。駕船的越人,唱出這樣的歌來。

  他是一個節儉幹練內心憂傷的男子。亦對我說,說這曲調的憂傷,滿懷平人對王子的心悅與愛慕。可是這愛慕不同於今人對權勢和名利的獻媚,也非男歡女愛的幽怨。因有歲月和山川的映襯,更添了一種浩蕩和平直。在那樣無垠的汪汪白水裡,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寂寞無行,漫漫長路。愛慕或許是療治憂傷最好的良藥。而這愛慕不僅埋在心中,且要唱出來。雖然那人不知,卻要告訴他,心是自在無礙。

  想一想,水天一色,舟船游弋,歌聲迴轉。王子庶民,無卑無尊,彼此心悅。也是天下大同勝景。

  這鄂渚便是今天的梁子湖,和那雲夢澤一南一北,裹脅著長江。江海湖的浩淼蕩漾和渺無人跡,總讓人心襟惆悵,感物傷人。屈原也曾有“乘鄂渚而返顧”的句子,雖是寫事,卻也有歲月滄桑的意味。

  而今湖雖沒了以前的壯闊,卻依舊浩淼。港汊交錯,蘆葦飛翠,荷花飄香,鴻雁翔集,成年以後,心思繁複,思想為旁物所左右,總不那麼純淨。以前觀山看水,只覺得壯闊,胸中有浩然之氣,無須形容。而今總要搜羅詞句,聯想古往今來的典故。譬如這鄂渚,讀到了《越人歌》的句子,知道“今夕何夕”的來由,心中有歡喜,卻有些矯情。

  第5節:陌上花開緩緩歸(5)

  成年的空落和缺失,總要靠他人他事來填補,真是悲哀。如那鄂君,心地何等的寬闊,面對浩淼鄂渚,卻不能渡。也需山中林木做舟,平人的愛慕為閥。

  由鄂君子皙想起吳王夫差。一個英雄蓋世的男人;一個曾經英明無敵最後為了一個女人喪家失國的男人。我一直喜歡情深義重的男子,不以成敗來評斷他們。我信夫差有虛驕狂傲不可一世的一面,你看他時時被伯嚭的馬屁讒言所惑,又被越國呈獻的蠅頭小利誘惑,又很婦人之仁,真是叫人嘆息!然而,我始終不信他是那種看見美女就腿軟,不分東西南北的男人。不信他如史書說的那樣為西施的美色所迷。美色始終是外在表象,還不足以叫一個剛硬的男人至死沉淪。

  如果美色時時都有用的話,每個美貌的女人都會獲得幸福和愛寵。皇宮內院裡不會有冷宮和棄妃,尋常百姓家不會有新人和怨婦。人世如斯和平美滿,而那些姿色平庸心田飽滿的女孩子永遠不受人矚目沒有出頭天。我們說天道公允,這公允體現在上蒼不允許人用單一的標準來對待一切人事,而這世間每一天都會有出乎意料的悲劇或奇蹟出現。

  就像越女小心翼翼地唱了一隻歌,她只是唱出自己婉轉鮮亮的心意。遇上了心儀的男子,忍不住要像薰風中破土而出的青糙般小招搖。那鄂君一定也是能夠感受她的愛慕之心,她眼角眉梢情意拖延,如河流中搖曳的水仙,自美自持卻不自知。而他竟然感受到了她的歡娛,她的寂寞,於是,他有心叫人譯出她的心曲。

  他的了解為她打開愛的通道。於是,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寂寞的歌。只因有了了解,哀怨幽暗的房間心意,突然掙脫了樊籠,一線天開,光明普照。

  不去想越女跟子皙回去之後,獲得了多久的愛寵,不去想她後來是否色衰愛弛幽閉深宮,暗暗地後悔自己沒有留在吳越的山水之間做自在的打漿女。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預期,不可迴轉。時人往往取笑東施效顰。卻不曉得,西施行在吳宮明月下,館娃宮履聲寂寂,她是否會想起少女時的自己,在苧蘿溪邊浣紗,辛勞而單純。那時候的她跟東施已經截然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心底對她多少還有點瞧不上,可是為什麼,到今時今日,她會反過來羨慕她?羨慕她可以老死故鄉,只為一些平實而煩瑣的小事勞心,生活平靜。那個丑而單純的女子,她覺得她顰眉是美的,卻不知她的美好象蚌體內的珍珠,是用痛苦的延伸和凝固。東施覺得她是幸運的,卻不知她幸運到被人選中,連情感也被人利用,她愛的男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以偉岸虛榮的理由把她當作一件禮物,送入了別人的懷裡。

  第6節:陌上花開緩緩歸(6)

  罷罷罷!這樣的絕色容顏不要也罷,不要擔負國讎家恨,那許許多多男子的失敗,整個越國的成敗榮辱真的只能要她一人來承擔嗎?只願能回復自由身,回到苧蘿溪邊浣紗,嫁一個普通男人,沒有利用,沒有機心,不需要打疊精神獻媚周旋。了卻家國,只是吳山越水間一雙人間夫妻的安穩到老。

  後來的林黛玉作《五美吟》關於西施的一首里有“莫笑東村效顰女,白首溪邊尚浣紗。”之語,是至誠女子赤誠心境。

  那所謂的泛舟五湖,也只是文人一廂情願的臆造罷了!後來的她,已成了亡國妖物,范蠡有心重拾舊好,迫於輿論壓力,也要忐忑再三呢?何況西施在夫差身邊十年,夫差給了她一個男人能給予一個女人的全部愛寵,而她和范蠡之間擁有的不過是一見鍾情,了不起數夕歡娛。一個范蠡當真那麼不可替代麼!

  有一天,西施會發現她已漸漸忘記留在越國的的范蠡的臉,驚恐中,她曾努力試圖去記起他,但終究發現,無論你曾多愛一個人,人是漸漸忘卻那張久未去見的臉的。

  我們的記憶有容量,它會老去,一切會被洗去,到最後它消失在時間中。誰也不記得,我們誰也不屬於誰。

  美人計是其實三十六計中最明顯可以一眼看出目的的一計,悖論是,這一計往往最令人防不勝防,無法抵抗,收效最為顯著。歷史一個女子柳腰輕擺敵過百萬雄兵的事不盛枚舉,誠然是男人的驕傲自負在作祟,尤其是在成功時認為一切盡在掌握,天下無堅不摧。我連滅掉一個國家都不在話下,何況是一個小女子。而往往最弱小的,是最強大的,最嬌媚的,也是最險惡的。我更願意,相信夫差是愛上了西施。他不是不曉得這個越女潛伏在自己身邊的危險,不是不曉得越人的用心,只是,那一杯鳩毒,只要舉手奉上的人是你,我會眉也不皺一飲而盡。

  而我的錯誤,只是,我不該將這遊戲的籌碼壓得這樣大,我不該叫整個吳國的子民,隨我愛你的欲望一起焚身而亡。我忘記了,我是一個國君。我忘記了,一個君王的責任。

  第7節:陌上花開緩緩歸(7)

  我這樣愛你。你看得到嗎?夷光……我為你拋家卻國傾盡畢國之力只是為了證明這愛不是幻像,不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我是愛上了一種持久的愛慕和守護,與容貌無關,與身份無關,無論今夕何夕,沒有尊貴差別。

  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的寂寞無可言說,不是沒有遺憾的,但,也並不都是遺憾。能遇到讓自己仰視之人,已是不易。還能奢求更多麼?心儀一個人,是我一個人的事。就讓我,站在角落裡。偷偷看著你。心有餘響口不出聲。

  春蠶吐絲,把心緊繞,我把自己裹進了一個透明的繭中。看時間萬物卻尋不到你的影子,想放棄卻無法將你忘記。從一開始,我的付出就只是付出。你的回應只是讓它有歸屬。或許有一天,連這歸屬也不需要了。我仍是我,你仍是你。而我們,卻不再是我們。

  參考書目、篇目:

  楊文軒《春秋?今夕何夕》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有兩天,不能寫任何東西。《華山畿》纏住了我所有的情緒。很簡單的南朝樂府,卻莫名地喜歡。也許這喜歡正是因為它簡單。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古今樂錄》曰:“華山畿者,宋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雲陽,見客舍女子,悅之,因感心疾而死。及葬,車載從華山度,比至女門,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棺應聲開,女遂入棺,乃合葬焉,號神女冢。自此有《華山畿》之曲。”

  這首詩,列《華山畿》二十五篇之首。是說南朝宋少帝時,南徐(今鎮江)的一個讀書人,從華山畿(今丹徒)往雲陽(今丹陽),偶然見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歡,從此相思成疾。書里的說法是“悅之無因,遂感心疾”。士子終於纏綿病死,遺言要葬在華山旁,他初見那女子的地方。於是素車白馬,迤邐而行,到得山腳下,突然拉車的牛不肯走了,正是女子的家。女子出來,見了士子的棺木,沒有悲傷,沒有驚愕,很平靜地說等一下。然後回屋,梳洗、沐浴,盛裝而出,唱著這一闕歌。棺木應聲而開,女子縱身而入,不再出來。

  第8節:陌上花開緩緩歸(8)

  這故事其實是梁祝的最早版本,很簡略,卻傳神。最喜歡的,是那女子盛裝沐浴的從容,她知他死了,為己而死,百般哀哭俱無用處。只是作歌:你葬於華山之腳下,你是為我而死,我一個人活著又為了什麼呢?倘若你可憐我的處境,請將棺木為我敞開,讓我隨你而去。

  世上情花萬種,有一種叫生死相隨。你以命殉我,我便拿命還你。一償一報,絲毫不勉強。大有任俠之風。這樣的從容,是已將生死置之心外,記憶中,惟有重陽古墓里出來的小龍女有此風儀。書中寫到當日楊過在絕情谷中遭遇強敵,命在旦夕,小龍女卻神態自若。不是因為不深情,相反是太深情後的淡定——“小龍女見谷主取出帶有刀鉤的漁網,心中早已想了一個“死”字,只待楊過一被漁網兜住,自己也就撲在漁網之上,與他相擁而死。她想到此處,心下反而泰然,覺得人世間的愁苦就此一了百了,嘴角不禁帶著微笑。”我此時驀然想起,小龍女嘴邊的微笑正好合了“歡”這個字的深意。他是她的愛郎,她的歡人,同他在一起做任何事都快樂,即使是死。這一筆,也許連金庸自己都不是刻意寫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