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陌上花開緩緩歸》作者:安意如【完結】

  內容簡介:

  讓我們回到漢魏,兩晉,六朝,盛唐。去觀望彼時的風月無限,向那些古人討一些情愛暖暖身。

  從《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直到《陌上花開緩緩歸》,只有在安意如的敘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與現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點的。

  幾千年來什麼都翻天覆地的變了,但是只有人心的變化是緩慢的。她不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結合宏觀的歷史環境和細膩真摯的人類情感,用現代的視角闡述了獨特的想法。當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閱讀的時候,相信會有種跨越時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南北朝的歷史光怪陸離,大一統之前的年代荒誕華美不可盡言。那些簡單的歌章,在歷史的遊歷中一如綻放的花般鮮艷,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書註定要以史來繹情。

  用猛虎細嗅薔薇的姿態,小心將它們從心中釋放出來,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引領我們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作者簡介:

  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雙子座,安徽宣城人。02年畢業於安徽某職業院校財經系。其後做過極短時間的文秘和會計,發現不喜歡,很快辭職,03年下半年偶然間上網,開始用網名如冰戀楓混跡於新浪金庸客棧。04年下半年開始接觸劇本,並應書商之約寫第一部長篇小說《要定你,言承旭》,青春校園題材,書於05年6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05年的2月去北京參與一個動畫劇本的創作,之後開始寫第二本書《看張·愛玲畫語》,散文集,書於05年9月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05年9月以後和北京弘文館建立較長的合作關係,開始做現在的詩詞評賞“漫漫古典情”系列,已經完成《人生若只如初見》(古典詩詞統賞),《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詞評),《思無邪》(詩經評賞)。這本《陌上花開緩緩歸》(樂府詩評賞)是這個系列的第四部書。喜歡旅行,變換不同的城市居住。目前旅居雲南。

  精彩書評:

  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語言通俗、貼近生活,刻畫人物細緻入微,故事情節較為完整,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面對幾千年前的文學寶藏,熟悉乎?陌生乎?時間猶如一面巨大的牆壁,阻擋了我們情感的交流,艱澀難懂的文字來自遙遠的古代,精緻珍貴卻又那麼模糊遙遠,在成堆枯燥無味的注釋幫助下,終於可以把它翻譯成現代的文字,可是那距離,似乎未曾拉近一點點。但是,在安意如細膩的文字中,樂府,已經不僅僅是樂府,她用猛虎輕嗅薔薇的姿態,小心的將它們從心中釋放出來,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引領讀者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從《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直到這本《陌上花開緩緩歸》,在安意如的作品中,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與現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點的,幾千年來什麼都翻天覆地的變了,但是只有人心的變化是緩慢的。安意如不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結合宏觀的歷史環境和細膩真摯的人類情感,用現代的視角闡述了她獨特的想法,當讀者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閱讀的時候,頓時,有種跨越時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安意如說:要去看隱藏在詩詞後面的故事,要寫一些真的情感、真的人,仔細描述出那些跨越歷史時空的真性情,不因人廢文,亦不因文廢人。”正是在這個想法的支持下,她,動筆寫出一系列古詩詞賞析的文章。 而《陌上花開緩緩歸》,無疑是將會帶給人們更多的感動和思考。

  【

  第1節:陌上花開緩緩歸(1)

  自序。薔薇記

  題記——我心裡有一隻猛虎在細嗅薔薇

  ——英。西格夫里。薩松(SiegfriedSassoon)

  我沒有想到,這最後的數萬字。會在北京完成。我以為,會是在那個高原小城裡,看見窗外飄落的雪,擁著藏家的爐子,在鍵盤上靜靜綻放我的文字。

  那樣。告別人世的喧囂。

  我相信會有一天,我會走入那種不被打擾的寧靜當中去,就像那日我站在班禪面前,見他笑時,心裡的潔白平靜。而現在這般,也是好。我能夠停留在這樣溫存大氣的城市裡,在人間煙火中繼續我的蠱惑,一旦被人識穿虛弱。也可以很快的遁入人群找到另外的寄身,或者回到自己枯黃皺巴的書冊中去。

  這本書的序言,本來是要請江湖夜雨兄幫我寫的。他原本欣然應下來。後來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而作罷。那麼就算了。我不想他為難,而且有一些話,依然是自己來表達比較妥當。

  題記是英國當代詩人西格夫里?薩松的詩,我原本不知道,是一個朋友在我的文章後面留了言,看到這句話心裡悸動了一下,然後就念念不忘,深知它與我緣分已定。

  樂府,不僅僅是樂府,那些古詩都似是種在我心裡的薔薇,而多年積鬱的情感又如長大的猛虎,我不敢輕易放它出來,深怕它不識輕重觸傷了細弱的薔薇。

  我小心將它放出來,幸而它竟懂得細嗅。

  如人所吟:那猛虎在細嗅著薔薇,一剛一柔卻如此交融,故,剛如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蓮花。

  寫樂府很難,手邊的資料多是生澀的。那些年少時的記憶亦不復能夠負擔我現在文字的重量。常常就寫的很長,因為有太紛亂的歷史需要去援引,消化在文中。南北朝的歷史光怪陸離,大一統之前的年代荒誕華美不可盡言。而那些簡單的歌章,則必須有歷史加以映襯,否則就輕浮淺薄。看不出其間的思想動盪。

  在歷史中遊歷,有如行走在薔薇園,你可看到那些華美的詩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鮮艷,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別那薔薇下的刺,不被歷史的滄桑人世的坎坷所刺傷刺痛。這本書註定要以史來繹情。

  第2節:陌上花開緩緩歸(2)

  我不願去回顧之前的文字,儘管它們彼此親密無間,但它們對我而言是過去式。蛇不會對它蛻下的皮有任何眷戀,我就是那條蛇。一個朋友對我說,我感覺到你的變化,在呈述一件事上面你變得更有自己的主見,我不再是聽你講故事,我能不知不覺走到文字里去。你知道,不知不覺,就很難得。

  這樣的話讓疲累的我一下子精神振奮。

  一直以來,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也相信自己的改變是對的,走上更沉靜的道路,也更靜默。一個寫作者他要對自己的將來有明確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寫作,是藉由文字的光束照進內心的舞台,你成就自己的舞蹈。然而,這舞蹈不是只跳給自己看的。不可因為一時掌聲激烈而分心,亦不可因為,舞蹈中台下沒有聲音而氣餒,因為那不是此時你該關注的事。

  我能在文字中回到漢魏,兩晉,六朝,盛唐。去觀望彼時的風月無限,向那些古人討一些情愛暖暖身。寫到謝安、嵇康時心旌搖曳,寫到慕容沖,陳後主時也哀憐不已。我對他們心無偏見,這是最大的成功。而李白,劉禹錫……這些熟悉的人,我用神秘的力量將他們從歷史中喚起,再次演繹他們的故事,就一定要懂得珍惜這份機緣。

  我於是完全沒有時間空虛,這些人事已經占據了我全部的心思。我不能出門,不能與人順暢交談,拒絕一切的干擾。倘使我分心去做別的事情,我對他們的感情就被削弱,寫出來的文字也淡薄無味,若我心有別念,他們即不再信任我。

  很辛苦,很滿足。很多人驚異我寫作的速度之快,而我知道那是緩慢的。我與他們搏鬥良久,如果我勝出,我就寫出他們。如果我輸了,我就得毫無怨言自己憋著。等待下一次勝出的機會。

  而且,這是隨筆。可以一場一場的勝出,速戰速決是好事。如果是小說就必須積聚力量,以贏得最終的勝利。

  一個系列的書,這是最後的一本。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寫這樣題材的作品。我需要給自己復原及重生的力量。

  第3節:陌上花開緩緩歸(3)

  我是涉水而過的旅者,腳下河流深深。失卻最初的躍躍欲試,平靜地走過河中,在最後的一段路程當中,要讓自己內心充滿力量,能夠堅持穩當地到達對岸。這最後的一本書,它不是完結,而是一個階段的的結束,到達之後預示著更長遠,更新的開始。在這之後,我要放下包袱,背起行囊,去到新的地方,開始另一段旅程。

  在寫作的過程當中,一直在聽賈鵬芳的二胡。他的音樂,原版碟在日本。做的卻是純中國化的音樂,非常喜歡。

  也曾在網上見到,極少。且不能確定真假,數百元的原聲碟,如果用手提電腦的音箱來聽簡直是暴殄天物。

  這些在網上當下來的音樂,伴我無數個夜晚,給我靈感及撫慰。

  更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寫的時候,參考了一些人的觀點和話語,資料來源包括《樂府詩集》,余秋雨《遙遠的絕響》,施蟄存《唐詩串講》,還有來源自網上,具體作者已無從查考,不能一一註明,只能在此表示我真心的感激。

  心中薔薇能夠如期盛開有很多人的功勞。一路走來,我亦得到太多的的關照和扶持。心內感激。有一句禪詩,用來形容我的心情和態度正好:“花未開全月未圓”

  一切還有圓滿的餘地,時光漫漫,何妨揚眉淡笑,心境從容?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此刻。我就在你的身邊,心裡唱著這隻歌,一隻寂寞的歌。在千年之前的千年,越女在鄂君身邊,唱出這首歌。得與失之間,知與不知之間,誰比誰婉轉,誰比誰幸福?

  這隻歌是這樣唱的:

  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夕何夕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是一閡訴說與心目中愛慕對象同舟,欣喜若狂又戰戰兢兢,不曉得如何安頓自己心情的古代歌賦。相傳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首美麗的情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