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玉枝出來後同樣是先向眾位賓客行禮,算是展示了自己的服飾,而後面向易氏行大禮,表示對長輩的尊重。

  接下來是三加,也是最後一加。玉枝仍舊朝東而坐,易氏淨手後,從乳娘手中取過釵冠,走到玉枝跟前高聲念道:“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玉枝心裡有些不耐煩,這些說辭還真是古板,一成不變,自己明明沒有兄弟,還說什麼兄弟具在。雖然知道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禮數,但是這個加笄之禮實在是有些枯燥無趣,偏偏自己又要恭恭敬敬的不能出一點差錯,整個過程累人的很。

  贊者又為玉枝取下了髮釵,易氏為她加上釵冠,贊者為其稍稍正了正冠。玉枝起身,諸位賓客最後一次向她作揖道賀。這次贊者從乳娘手中取過的是大袖長裙禮服,陪同玉枝進東房換上。玉枝從東房出來後,這回是面向場中的一副掛圖行了大禮,以示傳承祖訓,恭敬孝順,忠誠為國。

  接下來易氏面向西邊站著,贊者奉上醴酒,扶著玉枝面向北而立,易氏走到她跟前念祝辭:“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玉枝朝她行拜禮,接過醴酒,回到席上跪著,將酒祭灑在地上,舉著酒杯象徵性的碰了碰唇。乳娘送上米飯,她也只是象徵性的吃了一口,然後又向易氏拜了拜,起身站到了祠堂台階的東邊。

  接著要為玉枝取字,玉枝本就是她的小名,也就直接用作了字,並無改動。易氏面向東站著,董員外夫婦主人起身面向西站著,聽易氏念誦:“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玉枝甫。”

  玉枝立即回答:“玉枝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

  這步做完了,玉枝走到董員外夫婦跟前跪下,垂著頭聽從教誨。

  董員外紅著眼睛道:“兒啊,以後就是大人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想說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凡事需三思而後行。”

  周氏嗔怪的看了一眼董員外,“你說的可不是我們家玉枝,玉枝什麼時候像你說的那般了?”她拉著玉枝的手,笑著道:“玉枝啊,以後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多想想了,很多事情也要自己做決定了。”

  玉枝靜靜聽著,心裡暗自腹誹:我想對自己的婚事做決定,不知道行不行呢。不過一聽到兩人說完,她還是立即就給出了那句千百年來都不曾變過的回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之後又對兩人行拜禮,接著起身作揖,答謝表姨、乳娘、贊者以及在場的賓客,眾人都點頭回禮。

  這樣才算禮成了。玉枝與董員外夫婦並列站著,諸位賓客都站起身來,董員外朝眾人拱手道:“小女玉枝笄禮已成,多謝各位賓朋嘉客賞臉觀禮!”眾人都笑著回禮,稱讚之聲不斷。

  玉枝面上保持著端莊的笑容,心裡大大的鬆了口氣,總算是完了。可是隨之她又輕鬆不起來了,因為及笄一過,與文家的婚事也要到了。

  想到這點,玉枝剛剛才輕鬆了點的一顆心頓時又沉了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找了許多資料,總算是還原了這個及笄的古禮。雖然本文是架空,但還是參照著中國古代來的,也許還有些不準確的地方,大家多包涵~~~

  4

  文家提親 ...

  所謂怕什麼來什麼,這話說的可一點也不誇張。玉枝成天擔心文家來提親,偏偏天不遂人願,文家在她及笄之後半月不到便派人來提親了。

  三月十六當日,文家請了京城裡有名的“鐵嘴”媒婆福貴婆帶著文家幾個不知道什麼身份的人上了門,奉上了禮品和一隻大雁。董員外夫婦在前廳接待了來人,收下了禮物,這便是納了彩了。

  玉枝躲在屏風後只看了一眼,見到董員外夫婦收下了大雁和禮物便回了房,原本也就沒她什麼事,雖然這是她的婚姻。

  又過了幾天,福貴婆又笑容滿面帶著人前來,問了玉枝的大名小字並生辰八字,帶回去給文家占問吉凶,又將寫著文大少爺的生辰八字的帖子遞送給了董家。

  臨走之際,福貴婆見到董家夫婦神色有些擔憂,知道這對夫妻定是在擔心問名的結果不盡如人意,趕忙笑著開口寬慰兩人:“二位就放心吧,貴府小姐小字裡帶了個玉字,可巧的是文家大少爺的表字里也有個玉字,喚作伯玉,這便是人家常說的一對玉人了,這門親事定是天賜良緣啊。”

  董員外夫婦雖然知道這其中有福貴婆的誇張之詞,卻也放鬆了不少,笑著給了賞錢,福貴婆又是一番誇讚,這才喜滋滋的帶著來人回文家復命去了。

  玉枝在屏風後面一字不落的將這些話聽了去,這次見福貴婆走了才帶著鵲芽兒回房去了。她以前聽乳娘說過,原先她爹爹是要拿著她的生辰八字暗中先與文家大少爺的測測看的,但是送去了音信,人家卻回話說此事不急,等到以後再說吧。當時玉枝聽了還以為文家有了悔婚之意,後來卻又沒了動靜,如今看來,悔婚之說只能說是無稽之談了。

  玉枝走到自己的房門口,手叉著腰狠狠的嘆了口氣。

  鵲芽兒趕緊上前扯了扯她的衣袖,語氣甚是嗔怪:“小姐,你又來了,要是這樣給老爺夫人瞧見,非要好好的說你一頓不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