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會不會冷?”
正當司機沒話找話聊時,口袋裡的手機震動了。是松岡打來的。三上請司機把廣播打開,然後接起電話。
<你也想要打無聲電話嗎?>
“抱歉,因為當時面前剛好有座公共電話。”
<嗯?你在聽單口相聲嗎?>
“是計程車上的廣播。”
<有事就直說吧!>
三上把廣播的音量再調大一點,用手掩住嘴巴問道:
“目崎怎麼樣了?”
<還在保護,明天就會放他回去>
三上可以理解。如果目崎這麼要求的話,也只能照他的意思做。
“他有說什麼嗎?”
<他說希望我們能早點抓到犯人>
很難對付……。
“即然如此,何不順了他的意?從雨宮的供詞對他展開進攻也是一個辦法。”
<不考慮。先把目崎這十四年來的生活扒開來再說,然後再利用無數的間接證據[注]來將他活埋>
[註:又名狀況證據,意指可間接證明犯罪事實的各種環境證據。]
三上用力點頭。
“我有個跟進口車的銷售有關、可能會連結到犯罪動機的案例給你做參考。”
<說吧!>
“那是十一、二年前的事了……”
昨天,當他在禮堂前看到蘆田那雙閃爍不定的眼神時,三上突然想起蘆田曾經來找他商量過一件找不到突破口的詐欺案。有個高級進口車的業務員上吊自殺了。根據他老婆的說詞,有個黑道分子向他買了一輛一千六百萬圓的德國車,因為金額已經全數匯入公司的戶頭,因此他便在對方指定的下午一點前往該黑道的辦公室交車。當時有個光頭的年輕組員在辦公室的大樓前等他,說是老大出去了,但是有把印章交代給他,所以業務員請對方在確認交車的地方蓋完章之後便回公司去了。傍晚六點,接到黑道老大的電話,說是沒有收到車子。業務員大驚失色地說:“我已經交給你那邊的一個年輕人了。”當他更進一步地說明年輕人的長相體格時,對方卻說“我們家沒有這號人物”。業務員明知對方是在說謊,卻因為對方是黑道,所以也不敢再追究下去。老大的姓是“萩原”,但文件上的章卻是“荻原”。只一瞬間,業務員就背上了一千六百萬圓的債務。關鍵就在傍晚六點的電話。有五個小時的話,要到日本海還是太平洋都不成問題。只怕車子早就已經解體,再不然至少車身上的編號也已經被刮除並裝進貨櫃裡了。當三上回答這麼一來只能找到那個光頭、逼他說出實情來的時候,視線總是飄忽不定的蘆田臉色鐵青,說那群人跟負責接收贓車的關西黑道是一夥的,所以比登天還難。
<很好的情報。我會讓弟兄們查查在64以前是不是也發生過同樣的事>
“還有一件事,是關於電話的……”
64當時,市場上雖然還沒有推出手機,但是“車上電話”在那之前就已經很普及了。既然他是高級進口車的業務員,要弄到還沒有裝在車上的庫存品似乎也不是件困難的事。
“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能帶著電話主機和電池、接收器到處跑的話,犯人也可以一開始就躲在‘龍穴’附近,從那裡打電話到‘釣魚宿·一休’。”
<你的意思是說,只有一個人也可以犯案嗎?>
“是的。”
<我會讓弟兄們調查車上電話。還有嗎?>
“運動用品店和河川戶外活動的關係呢?”
<並沒有販售橡皮艇或獨木舟,烤肉的工具倒是一應俱全……還有嗎?>
三上深深地吸一口氣。
“我可以問一個問題嗎?”
<真的只有一個嗎?>
“什麼意思?”
<我很忙,如果你有好幾個問題的話,不妨一開始就說清楚>
“那就……兩個。”
<問吧!>
“雨宮和幸田還活著嗎?”
抓到他們了嗎?要是還沒有抓到人的話,至少知道他們的去向了嗎?
<還活著>
松岡立即回答了。不過……。
<賭上性命把事情搞得這麼大的人,在看到結局之前是不會死的>
三上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會是要這樣放過他們吧?”
<這你不用擔心。只要讓目崎認罪,他們就會自首了>
“問題是……”
<這兩個人可是把刀尖都抵到我們的咽喉上了,先把64給破了才是道理。要是搞錯順序的話,會害他們變成兩個大笑話>
這算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的心情嗎?但真的只是因為這樣嗎?
三上決定好第二個問題要問什麼了。
“參事官為什麼會看出這次的玄機呢?”
果然還是無法不問。縱使是以“ま行”的無聲電話為起點,如果沒有經由雨宮的話,是要怎麼把箭頭指到64?但是松岡在指揮車上指揮調度的時候,卻仿佛是預測到整件事情的發展。要是事先從幸田那裡得到情報的話,那就不是預測,而是在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前提下所進行的“觀察”。不止,三上的腦海中甚至還懷疑松岡為了抓到64的真兇,跟雨宮、幸田串通來“推動”整起事件。
正當司機沒話找話聊時,口袋裡的手機震動了。是松岡打來的。三上請司機把廣播打開,然後接起電話。
<你也想要打無聲電話嗎?>
“抱歉,因為當時面前剛好有座公共電話。”
<嗯?你在聽單口相聲嗎?>
“是計程車上的廣播。”
<有事就直說吧!>
三上把廣播的音量再調大一點,用手掩住嘴巴問道:
“目崎怎麼樣了?”
<還在保護,明天就會放他回去>
三上可以理解。如果目崎這麼要求的話,也只能照他的意思做。
“他有說什麼嗎?”
<他說希望我們能早點抓到犯人>
很難對付……。
“即然如此,何不順了他的意?從雨宮的供詞對他展開進攻也是一個辦法。”
<不考慮。先把目崎這十四年來的生活扒開來再說,然後再利用無數的間接證據[注]來將他活埋>
[註:又名狀況證據,意指可間接證明犯罪事實的各種環境證據。]
三上用力點頭。
“我有個跟進口車的銷售有關、可能會連結到犯罪動機的案例給你做參考。”
<說吧!>
“那是十一、二年前的事了……”
昨天,當他在禮堂前看到蘆田那雙閃爍不定的眼神時,三上突然想起蘆田曾經來找他商量過一件找不到突破口的詐欺案。有個高級進口車的業務員上吊自殺了。根據他老婆的說詞,有個黑道分子向他買了一輛一千六百萬圓的德國車,因為金額已經全數匯入公司的戶頭,因此他便在對方指定的下午一點前往該黑道的辦公室交車。當時有個光頭的年輕組員在辦公室的大樓前等他,說是老大出去了,但是有把印章交代給他,所以業務員請對方在確認交車的地方蓋完章之後便回公司去了。傍晚六點,接到黑道老大的電話,說是沒有收到車子。業務員大驚失色地說:“我已經交給你那邊的一個年輕人了。”當他更進一步地說明年輕人的長相體格時,對方卻說“我們家沒有這號人物”。業務員明知對方是在說謊,卻因為對方是黑道,所以也不敢再追究下去。老大的姓是“萩原”,但文件上的章卻是“荻原”。只一瞬間,業務員就背上了一千六百萬圓的債務。關鍵就在傍晚六點的電話。有五個小時的話,要到日本海還是太平洋都不成問題。只怕車子早就已經解體,再不然至少車身上的編號也已經被刮除並裝進貨櫃裡了。當三上回答這麼一來只能找到那個光頭、逼他說出實情來的時候,視線總是飄忽不定的蘆田臉色鐵青,說那群人跟負責接收贓車的關西黑道是一夥的,所以比登天還難。
<很好的情報。我會讓弟兄們查查在64以前是不是也發生過同樣的事>
“還有一件事,是關於電話的……”
64當時,市場上雖然還沒有推出手機,但是“車上電話”在那之前就已經很普及了。既然他是高級進口車的業務員,要弄到還沒有裝在車上的庫存品似乎也不是件困難的事。
“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能帶著電話主機和電池、接收器到處跑的話,犯人也可以一開始就躲在‘龍穴’附近,從那裡打電話到‘釣魚宿·一休’。”
<你的意思是說,只有一個人也可以犯案嗎?>
“是的。”
<我會讓弟兄們調查車上電話。還有嗎?>
“運動用品店和河川戶外活動的關係呢?”
<並沒有販售橡皮艇或獨木舟,烤肉的工具倒是一應俱全……還有嗎?>
三上深深地吸一口氣。
“我可以問一個問題嗎?”
<真的只有一個嗎?>
“什麼意思?”
<我很忙,如果你有好幾個問題的話,不妨一開始就說清楚>
“那就……兩個。”
<問吧!>
“雨宮和幸田還活著嗎?”
抓到他們了嗎?要是還沒有抓到人的話,至少知道他們的去向了嗎?
<還活著>
松岡立即回答了。不過……。
<賭上性命把事情搞得這麼大的人,在看到結局之前是不會死的>
三上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會是要這樣放過他們吧?”
<這你不用擔心。只要讓目崎認罪,他們就會自首了>
“問題是……”
<這兩個人可是把刀尖都抵到我們的咽喉上了,先把64給破了才是道理。要是搞錯順序的話,會害他們變成兩個大笑話>
這算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的心情嗎?但真的只是因為這樣嗎?
三上決定好第二個問題要問什麼了。
“參事官為什麼會看出這次的玄機呢?”
果然還是無法不問。縱使是以“ま行”的無聲電話為起點,如果沒有經由雨宮的話,是要怎麼把箭頭指到64?但是松岡在指揮車上指揮調度的時候,卻仿佛是預測到整件事情的發展。要是事先從幸田那裡得到情報的話,那就不是預測,而是在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前提下所進行的“觀察”。不止,三上的腦海中甚至還懷疑松岡為了抓到64的真兇,跟雨宮、幸田串通來“推動”整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