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索菲念著上面的字:許多人故意製造錯覺和虛假的奇蹟,來欺騙大眾。——列昂納多·達·芬奇。
提彬指著另外一行:無知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誤入歧途。啊!塵世間可憐的人們啊,睜開眼睛吧!——列昂納多·達·芬奇。索菲感到一陣寒意。“達·芬奇在談論《聖經》嗎?”
提彬點點頭,說道:“列昂納多對《聖經》的看法跟聖杯有直接的關係。實際上,達·芬奇畫出了真正的聖杯,一會兒我就拿給你看。親愛的,《聖經》是人造出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耶穌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被成千上萬的追隨者記錄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們認為原來的《新約》有八十多個福音,可是後來只有很少的幾個被保存了下來,其中有《馬太福音》、《馬克福音》、《路德福音》和《約翰福音》等。”
索菲問道:“收錄福音的工作是誰完成的呢?”
“啊哈!”提彬突然迸發出了極大的熱情。“這是對基督教最大的諷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聖經》是由羅馬的異教徒皇帝康斯坦丁大帝整理的。”
索菲說道:“我還以為康斯坦丁是個基督徒呢。”
提彬不屑地說:“根本就不是。他一生都是個異教徒,只是在臨終的時候才接受了洗禮,因為那時他已經無力反抗了。公元325年,他決定用一個宗教來統一羅馬。那就是基督教。”
索菲吃驚地問:“為什麼一個信仰異教的皇帝要把基督教作為國教呢?”
提彬笑了起來:“康斯坦丁是個非常精明的商人。因為他看到基督教正處於上升階段,他無非就是要支持能獲勝的一方。他把異教的標記、紀年和儀式都融入正在不斷壯大的基督教,從而創立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混合宗教。”
蘭登說:“實際上是變型。基督教的標記中可以找到許多異教的痕跡。”
提彬大聲說道:“親愛的,在那個時候之前,耶穌的追隨者們認為他是一個凡人預言家,一個偉大而能力超群的人。”
“不是上帝的兒子?”
提彬說道:“不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由官方提出的。”
蘭登接過話茬:“非常有趣的是,那些選擇禁書而不看康斯坦丁制定的《聖經》的人被稱為異教徒。‘異教徒’這個詞就是從那時候來的。拉丁語中‘異教徒’的意思是‘選擇’。那些‘選擇’了基督教真正歷史的人反而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批被排除在基督教之外的‘異教徒’。”索菲盯著提彬看了好一會兒,然後轉身看著蘭登問道:“聖杯是個人嗎?”
蘭登看出她已經開始聯想了。他說道:“聖餐杯就像一個酒杯或容器。但更重要的是,它還像婦女的子宮。”蘭登盯著她說道:“索菲,根據傳說,聖杯是一個聖餐杯,一個酒杯。但是,這樣的描述隱藏了聖杯的實質。也就是說,傳說只是把聖杯作為一個重要事物的比喻。”
“女人。”索菲說道。
提彬興奮得站了起來,脫口而出:“但並不是指所有人。那位特殊的女性攜帶著一個重大的秘密,一旦秘密泄露,將會動搖基督教的根基!”
五十公里以外的一條鄉間公路上,一輛黑色的奧迪車停在了田地旁的樹影里。塞拉斯下了車,透過大院外的鐵柵欄朝里張望。月光下,他順著長長的斜坡向上望去,看到了遠處的別墅。
塞拉斯檢查了一下赫克勒·克奇手槍的子彈夾,子彈夾中裝著十三發子彈。
提彬的“書房”跟索菲曾見過的其他書房不一樣。這位爵士的書房比最豪華的辦公室還要大六七倍,是個由試驗室、檔案館和跳蚤市場組合而成的混合物。
“聖杯是名女性。”索菲的腦海里閃過那些相互交織的概念。“您說您有一幅聖杯的畫?”
“確實有一幅。但不是我把她稱為聖杯的,是耶穌自己這麼稱呼她的。”
索菲掃視著牆壁,問道:“是哪一幅啊?”
“嗯……”提彬指向遠處的一面牆。那是一張八英尺長的《最後的晚餐》的放大照片,跟索菲剛才看過的那幅一模一樣。“她在那兒!”
索菲說:“等一下。您說聖杯是個女的,可《最後的晚餐》畫的是十三個男人呀。”提彬面帶疑惑地問道:“是嗎?你再仔細地看一下。”
索菲走到那幅畫跟前,仔細地觀察著耶穌右手邊上的那個人。她審視著那個人的臉型和身材,不由得驚詫萬分。那人長著一頭飄逸的紅髮,兩隻手纖細白皙,辱房的輪廓隱約可見。沒錯,那是個女人。
索菲叫道:“那是個女人!”
蘭登補充道:“我們對很多事情都司空見慣,大腦有時是憑印象來工作的。”
提彬說道:“你忽視了這個女人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藝術書籍上的照片都是1954年之前拍的。那時這些細微之處被層層的污垢掩蓋著,而且大量的修復工作都是由18世紀的一些笨拙的工匠完成的。現在,這幅壁畫終於被清理得跟原作一模一樣了。”他指著那張照片說道:“就是她。”索菲問道:“她是誰?”
提彬答道:“親愛的,那就是抹大拉的瑪利亞。正如我剛才所說的,早年的羅馬教廷告訴世人生活在塵世間的耶穌是個神。因此,任何描述耶穌凡人生活的福音都必須從《聖經》中刪除。然而不幸的是,那些早期的編寫者發現福音中有個反覆出現的主題,那就是有關抹大拉的瑪利亞和耶穌的婚姻的主題。看,耶穌和她穿的衣服正好對應。”
索菲一看,驚得目瞪口呆。確實,他們衣服的顏色是對應的。耶穌穿著一件紅罩衣,披著一件藍斗篷;瑪利亞·抹大拉則穿著一件藍罩衣,披著一件紅斗篷。一陰一陽。
提彬說:“還有更奇妙的。看這裡,耶穌的臀部和她的臀部靠在一起,而且正準備分開來為他們之間這個明顯的實體留出空間。”
還沒等提彬指明,索菲已經注意到那幅畫的焦點上有一個明顯的形——和那個代表聖杯和女性子宮的圖示一模一樣。
提彬邊說邊走到一張堆滿了書的桌子旁。“正如我剛才說過的,耶穌和抹大拉的婚姻是有歷史記載的。”
索菲問道:“為什麼呢?”
提彬忙著找書,蘭登接過話茬。“耶穌是個猶太人,而按照當時的傳統,猶太男人是必須結婚的。根據猶太人的習俗,獨身是要受到譴責的,一位猶太父親有義務為他兒子找一個合適的妻子。如果耶穌沒結婚,至少《聖經》中會有福音提到這件事,並為耶穌的獨身作些解釋。”
提彬找到一本大書,把它拽到跟前。那本皮革封面的書有海報那麼大,像一本大地圖。書的封面上寫著:《諾斯替教徒福音書》。提彬打開書,蘭登和索菲走了過去。索菲發現書中是一些古代文件的放大照片,那些文件是寫在破爛的糙質紙張上的。
提彬指著另外一行:無知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誤入歧途。啊!塵世間可憐的人們啊,睜開眼睛吧!——列昂納多·達·芬奇。索菲感到一陣寒意。“達·芬奇在談論《聖經》嗎?”
提彬點點頭,說道:“列昂納多對《聖經》的看法跟聖杯有直接的關係。實際上,達·芬奇畫出了真正的聖杯,一會兒我就拿給你看。親愛的,《聖經》是人造出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耶穌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被成千上萬的追隨者記錄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們認為原來的《新約》有八十多個福音,可是後來只有很少的幾個被保存了下來,其中有《馬太福音》、《馬克福音》、《路德福音》和《約翰福音》等。”
索菲問道:“收錄福音的工作是誰完成的呢?”
“啊哈!”提彬突然迸發出了極大的熱情。“這是對基督教最大的諷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聖經》是由羅馬的異教徒皇帝康斯坦丁大帝整理的。”
索菲說道:“我還以為康斯坦丁是個基督徒呢。”
提彬不屑地說:“根本就不是。他一生都是個異教徒,只是在臨終的時候才接受了洗禮,因為那時他已經無力反抗了。公元325年,他決定用一個宗教來統一羅馬。那就是基督教。”
索菲吃驚地問:“為什麼一個信仰異教的皇帝要把基督教作為國教呢?”
提彬笑了起來:“康斯坦丁是個非常精明的商人。因為他看到基督教正處於上升階段,他無非就是要支持能獲勝的一方。他把異教的標記、紀年和儀式都融入正在不斷壯大的基督教,從而創立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混合宗教。”
蘭登說:“實際上是變型。基督教的標記中可以找到許多異教的痕跡。”
提彬大聲說道:“親愛的,在那個時候之前,耶穌的追隨者們認為他是一個凡人預言家,一個偉大而能力超群的人。”
“不是上帝的兒子?”
提彬說道:“不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由官方提出的。”
蘭登接過話茬:“非常有趣的是,那些選擇禁書而不看康斯坦丁制定的《聖經》的人被稱為異教徒。‘異教徒’這個詞就是從那時候來的。拉丁語中‘異教徒’的意思是‘選擇’。那些‘選擇’了基督教真正歷史的人反而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批被排除在基督教之外的‘異教徒’。”索菲盯著提彬看了好一會兒,然後轉身看著蘭登問道:“聖杯是個人嗎?”
蘭登看出她已經開始聯想了。他說道:“聖餐杯就像一個酒杯或容器。但更重要的是,它還像婦女的子宮。”蘭登盯著她說道:“索菲,根據傳說,聖杯是一個聖餐杯,一個酒杯。但是,這樣的描述隱藏了聖杯的實質。也就是說,傳說只是把聖杯作為一個重要事物的比喻。”
“女人。”索菲說道。
提彬興奮得站了起來,脫口而出:“但並不是指所有人。那位特殊的女性攜帶著一個重大的秘密,一旦秘密泄露,將會動搖基督教的根基!”
五十公里以外的一條鄉間公路上,一輛黑色的奧迪車停在了田地旁的樹影里。塞拉斯下了車,透過大院外的鐵柵欄朝里張望。月光下,他順著長長的斜坡向上望去,看到了遠處的別墅。
塞拉斯檢查了一下赫克勒·克奇手槍的子彈夾,子彈夾中裝著十三發子彈。
提彬的“書房”跟索菲曾見過的其他書房不一樣。這位爵士的書房比最豪華的辦公室還要大六七倍,是個由試驗室、檔案館和跳蚤市場組合而成的混合物。
“聖杯是名女性。”索菲的腦海里閃過那些相互交織的概念。“您說您有一幅聖杯的畫?”
“確實有一幅。但不是我把她稱為聖杯的,是耶穌自己這麼稱呼她的。”
索菲掃視著牆壁,問道:“是哪一幅啊?”
“嗯……”提彬指向遠處的一面牆。那是一張八英尺長的《最後的晚餐》的放大照片,跟索菲剛才看過的那幅一模一樣。“她在那兒!”
索菲說:“等一下。您說聖杯是個女的,可《最後的晚餐》畫的是十三個男人呀。”提彬面帶疑惑地問道:“是嗎?你再仔細地看一下。”
索菲走到那幅畫跟前,仔細地觀察著耶穌右手邊上的那個人。她審視著那個人的臉型和身材,不由得驚詫萬分。那人長著一頭飄逸的紅髮,兩隻手纖細白皙,辱房的輪廓隱約可見。沒錯,那是個女人。
索菲叫道:“那是個女人!”
蘭登補充道:“我們對很多事情都司空見慣,大腦有時是憑印象來工作的。”
提彬說道:“你忽視了這個女人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藝術書籍上的照片都是1954年之前拍的。那時這些細微之處被層層的污垢掩蓋著,而且大量的修復工作都是由18世紀的一些笨拙的工匠完成的。現在,這幅壁畫終於被清理得跟原作一模一樣了。”他指著那張照片說道:“就是她。”索菲問道:“她是誰?”
提彬答道:“親愛的,那就是抹大拉的瑪利亞。正如我剛才所說的,早年的羅馬教廷告訴世人生活在塵世間的耶穌是個神。因此,任何描述耶穌凡人生活的福音都必須從《聖經》中刪除。然而不幸的是,那些早期的編寫者發現福音中有個反覆出現的主題,那就是有關抹大拉的瑪利亞和耶穌的婚姻的主題。看,耶穌和她穿的衣服正好對應。”
索菲一看,驚得目瞪口呆。確實,他們衣服的顏色是對應的。耶穌穿著一件紅罩衣,披著一件藍斗篷;瑪利亞·抹大拉則穿著一件藍罩衣,披著一件紅斗篷。一陰一陽。
提彬說:“還有更奇妙的。看這裡,耶穌的臀部和她的臀部靠在一起,而且正準備分開來為他們之間這個明顯的實體留出空間。”
還沒等提彬指明,索菲已經注意到那幅畫的焦點上有一個明顯的形——和那個代表聖杯和女性子宮的圖示一模一樣。
提彬邊說邊走到一張堆滿了書的桌子旁。“正如我剛才說過的,耶穌和抹大拉的婚姻是有歷史記載的。”
索菲問道:“為什麼呢?”
提彬忙著找書,蘭登接過話茬。“耶穌是個猶太人,而按照當時的傳統,猶太男人是必須結婚的。根據猶太人的習俗,獨身是要受到譴責的,一位猶太父親有義務為他兒子找一個合適的妻子。如果耶穌沒結婚,至少《聖經》中會有福音提到這件事,並為耶穌的獨身作些解釋。”
提彬找到一本大書,把它拽到跟前。那本皮革封面的書有海報那麼大,像一本大地圖。書的封面上寫著:《諾斯替教徒福音書》。提彬打開書,蘭登和索菲走了過去。索菲發現書中是一些古代文件的放大照片,那些文件是寫在破爛的糙質紙張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