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荀飛光望著他,嘴唇微微勾起,他知曉沈歌感慨於清凌衛上下的變化之餘更感慨近日的收入。

  自清繳土匪以來,他們每日都有進帳,少則幾百兩,多則幾萬兩,積極累累下來,數目非常龐大,足夠他們再招一批兵丁來培養。

  除實打實的銀兩糧草之外,他們收繳到的珍玩數目也很驚人,名人字畫,孤本書籍,各類材質的擺件,珠寶首飾等應有盡有,開幾個古玩店綽綽有餘。

  這些銀兩疊加起來,恐怕京都里的皇帝陛下知曉也要心動。

  胡奈青胡大院長隱隱知曉他們這些天的收入後,也感慨,“有沈弟在,縱使你們什麼也不做,走個路也能撿到銀錢,你們這般主動去收繳,哪能不發財?”

  沈歌運氣一向極好,荀飛光回憶一番,發覺他說的真挺在理。

  他先前也常去各地清剿土匪,前年他還來這抗擊洋夷,也沒見著有這種收入。他先前頂多能收繳些金銀,土匪洋夷們也不算富裕,身家有限。

  沈歌一來,倒像連土匪們跟著也發了財一般,庫房的銀兩多得不像話。

  戰利品多,清凌衛上下勁頭便足,越發能得到鍛鍊,各方面提升的極快。而反過來,他們素質全方位提升,戰鬥勝利得也越發容易,自然能得到不菲的回報,良性循環之下,哪怕荀飛光也有些心驚。

  沈歌倒是興致勃勃,“這只是個開始,我們外頭有這麼些個島,總不能都便宜了洋夷,待我們將兵丁練好,便親自打出去,定要讓他們知曉我們炎黃子孫的勇威!”

  大國崛起,海權很重要吶。

  第103章 豐收

  清凌衛對周邊土匪窩的清理持續小半年, 整個南關府都被細細掃過一遍, 短短半年內, 清凌衛的名聲已傳遍大江南北。

  清凌衛漸漸傳出俠義之名,清凌衛所過之處, 百姓夾道歡迎,無數女娘或羞怯或直接地對清凌衛將士示好。一年前, 清凌衛的婚事還需沈歌等人百般操心,此刻仰慕清凌衛者眾多, 莫說正妻, 願意為妾者亦不少。

  荀飛光治軍嚴明,清凌衛上下風氣極正, 女娘們的仰慕歸仰慕, 正式成婚還需三媒六聘,並未出現過私下往來之事。

  沈歌倒從此處發現了某個問題。

  “有何問題?”荀飛光快速將近事回憶一遍, 最終也未想出哪裡有不妥之處。

  沈歌枕在他大腿上, 聞言揚了揚手中的書,“荀哥, 你難道沒發現, 清凌衛的名聲只在百姓中流傳,並無話本講清凌衛的事麼?”

  “嗯?這又如何?”荀飛光看著他白皙的俊美臉龐,一時有些不解。

  沈歌玩著他修長的手指,抬眸與他對視,道:“許多百姓傳我們清凌衛的名聲,說明我們清凌衛確實得人心, 但若沒有話本新戲來說這事,縱使我們清凌衛得人心,一旦有人暗中授意,要抹黑我們也比較容易。”

  荀飛光很快便反應過來,“我們需將清凌衛做的事講得深入人心?”

  “對,就是這個!我居然不記得宣傳工作,現在要起步就晚了。”沈歌一骨碌從坐起來,也想起無人給他們寫話本寫戲的話,他們可自個操作,於是忍不住道:“不成,我得去為我們清凌衛寫些話本出來,還有戲本子也得寫,到時讓人去說去唱,也博個好名聲。”

  縱觀古今,處於弱勢地位要翻身,起碼得名聲好。

  看三國便知曉,劉皇叔也未見什麼才幹,因名聲好,天下人就偏著他,寫書寫信都要贊他一聲。反觀曹丞相,詩詞謀略無一不通,背著個奸雄的名聲,哪怕鄉野村夫,提到他也會罵一聲曹賊。

  沈歌前世哪怕只是一名文科學渣,對馬列等內容也熟得很,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便是宣傳。

  宣傳得好,改朝換代也不在話下。

  荀飛光見他這著急的模樣,不由搖搖頭,“再趕也不必爭在一朝一夕。”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吶。來,荀哥,快幫我磨個墨。”沈歌索性拉著他到書桌前,取下一隻毛筆,“這些話本我都寫慣了,清凌衛做的事情我大致也知曉,只需多描摹描摹,用點技巧便是。”

  沈歌先寫的乃是話本,他寫話本的本事早已練出來,寫清凌衛之事時按照章回小說寫,再融入前世武俠小說的技巧,一卷書寫得跌宕起伏。

  荀飛光在一旁看他寫,順便幫他磨墨。

  一會兒工夫,沈歌手下已成篇。寫了大概一個時辰,第一章已初步出來。

  “如何?”沈歌將墨跡未乾的話本遞給荀飛光看。

  荀飛光看著他寫,此時再看一遍,仍不由附和地嘆道:“善。”

  沈歌現今早已不是那個在坤究縣靠寫話本掙飯吃的小秀才,他話本寫出來,不必等,立即就有人取去印,接著送至各個書齋售賣。

  很快,酒樓茶館中的說書先生也著手說關於清凌衛的新故事,與此同時,不少戲班子緊鑼密鼓地排有關清凌衛的戲。

  短短几日,聊清凌衛的事已成南關府閒聊時的一股風潮,許多人閒下來都喜歡說上幾句,有說話本上的,也有說自己聽到的。

  清凌衛的傳說由沈歌起了個頭,接著在民間飛速流傳,經過各種各樣的加工,清凌衛的故事很快便往北邊流傳而去。

  朝廷向來關注南關這頭,尤其注意荀飛光這邊的事宜,一聽到清凌衛的傳說,朝廷上的老狐狸們都是嗅到了風雨欲來的勢頭。

  據說皇帝接到密報後當場摔了杯子,氣得臉紅脖子粗,直喘著說道:“狼子野心!長此以來,南關知清凌衛,知荀飛光,可還知曉朕,知曉我大燕?!”

  底下人噤若寒蟬,半點聲都不敢出。

  大皇子伴駕,等皇帝怒氣稍減,他撿起地上的奏章,低聲問道:“父皇,可需將荀飛光叫回來?”

  皇帝沉默一瞬,最終陰沉著臉,仍是搖頭,“罷,縱使將他叫回來,清凌衛諸人也不過由明轉暗。”

  此話一出,朝廷的弱勢盡顯無疑。

  荀飛光這麼些年來南征北戰,吃的苦不少,收穫亦不少。他大燕軍神的名頭早已深入人心,朝廷上下絕不敢有人明著跟他唱反調。得罪別人還好,得罪這一尊殺神,說不定什麼時候腦袋就要搬家。

  荀飛光若真狠起來,說不得大燕江山得改姓荀。

  朝廷上下忠臣雖多,卻也沒有誰想用自個的腦袋去試一試荀飛光的刀利不利。

  大臣們不敢硬抗荀飛光,皇帝對上荀飛光時心裡亦毫無底氣。前些年他放任人毒害荀飛光,君臣之間的情誼幾乎毀於一旦,此刻皇帝哪怕再有信心,也不敢去試試荀飛光是否真的會造反。

  皇帝手摩挲著桌子,臉色越發陰沉,荀飛光自那次中毒重傷以來,性格便多了幾分狠厲,現今他身旁又多了個沈歌,兩人一聯合,說不準是什麼情況。

  皇帝之前還盼著跟沈歌君臣相得,隨著南關府的情報越來越多地傳回來,皇帝已明白沈歌對皇權並什麼敬畏之心,若不是也看不出他的野心,皇帝就算拼著得罪荀飛光,也要派人除去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