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比格斯說著寶貝地將種子又塞回葫蘆里。

  “它長出來是什麼模樣?能長多高,要長多久?”

  “不高不高,就到你膝蓋上一點點,長三個月就可以。你要是買了我的種子,等明年你就可以賣給別人,大大地有賺。”

  沈歌打斷他,“除了這些小種子,還有沒有大一點的種子,像拳頭這麼大的那種,種子也可以吃的,吃起來軟軟糯糯。”

  比比格斯一愣,“你是說那個?”

  “我聽聞別的商人有,不知道你這有沒有,你要有,我就在你這兒買,一起買也方便一些。”

  “有有有,你等一下,比比格斯從來不會讓人失望!”說著這個大肚子的臃腫洋夷以不符合他身形的靈活,飛快在箱子裡找起來,“多虧你提醒,你不說我都要忘記那也是種子。”

  沈歌耐心地等他找。

  不一會兒,洋夷歡呼一聲,“找到了!就是這個,格格大陸豆!”

  沈歌見他拿出來的那兩個灰撲撲的事物,心跳有些加快。

  “就是這個,我先前見過好幾次都沒買,現在與其他種子一起買罷。”

  說個看起來極淡定,洋夷摸不清他的真實想法,忙抓緊時間推銷起來,“我這種子都是好種子,不想那些人,用放了好久的舊種子騙人。你最好多買一些,要不然下次就不一定看得見我了。”

  沈歌沒聽他這番煽動人心的話,而是按計劃買他看起來比較靠譜的種子,討價還價之下,一共花了兩斤八兩金子。

  這個價格絕對不算便宜,但與那些金貴的種子比起來,卻也算不上貴,尤其是土豆,那可是救人的好物!

  沈歌專挑飽滿有光澤的種子買,其中有幾個土豆發芽了不能吃,比比格斯也惋惜地作為搭頭送給了沈歌。

  他良心倒不算太差,還特地提醒過沈歌,這些發芽的種子不能吃。

  他不單賣種子,還賣種法,沈歌聽了一耳朵,卻沒完全按他的方法。

  飛光學院的農學院也研究過這個,種子要種大抵都有個類似的步驟。

  第100章 獻種

  沈歌一共買回四十五種種子, 他真正熟識的唯有一種, 便是那個土豆。

  按理說, 種子在種下之前最好消消毒,以防病蟲害。可惜他完全不會那技術, 只好先將種子種下去。

  洋夷帶的土豆不多,一共十二顆, 其中有三顆已發芽。

  沈歌回來後沒敢耽擱,直接尋了最肥沃的土壤, 將土塊細細碾碎成粉, 用少許塘泥打底,將土豆小心種下去。

  未發芽的土豆沈歌沒有切, 直接整個種下, 發了芽的土豆則按照發的芽,小心切成幾塊種下。

  整個農學院的學生都知曉這是最為重要的種子, 一時間, 人人待這塊土地都十分小心,養孩子都不至於這麼精心。

  除這些種子外, 沈歌也開始著手做雜交實驗, 力圖選出最優品種。

  他並未學過多少生物知識,唯一那點存貨乃是前世初高中時上生物課積攢下來。複雜的東西他不會,不過擇優培育這點不成問題。一代一代選出最好的種子,總有一日,最後一代種子要比第一代種子優秀太多。

  正在沈歌忙於種田的檔口,四月初, 黃河泛濫,兩岸百姓流離失所,受災之人達數十萬之眾。

  荀飛光與沈歌在南關府收到消息,第一時間讓百里宜等人準備好糧食,運往災區。

  近十幾年來天氣都十分冷,荀飛光一直令百里宜等囤積糧草,就為防哪年糧食減產,能有糧食救命。

  他未想到,糧食有朝一日真減產了,卻不因霜凍,而是水患。

  大燕朝的黃河與沈歌前世那條黃河極為相似,這條河既哺育了沿河的百姓,又經常改道,給人沿岸百姓帶來無盡的苦痛。

  這片土地朝代更迭不窮,然每朝都有治理黃河這一項。

  前朝末帝荒淫無道,國治荒廢良久,治河一項亦耽擱許久。本朝初立,許多事情還在上手階段,黃河雖也有治,卻不見多大成效。

  今年雨水充足,在連日大雨之下,黃河河堤不堪重負,在某個百日垮掉。浩浩湯湯的河水洶湧而來,一連淹沒好幾個大城,周圍村莊等更是被淹了無數。

  黃河泛濫已足夠令今上頭疼,接下來的大貪污事件更令他憤怒。

  受災的河東與河上兩府,官員層層貪污,上頭撥下的百萬救災白銀,用到百姓手上的不足二十萬。

  幾十萬受災百姓,住的是茅草棚,吃的乃發霉粥。大災之下有大疫,不知怎麼,兩府病倒近萬人。

  病情一出,群情激奮,當即就有百姓起義,誅貪官,奪米糧。為活命,無數絕望的百姓加入其中,一時大燕戰火四起,竟比去歲還嚴重一些。

  天子一怒,流血漂櫓。

  河東,河上兩府的官員幾乎被殺盡,附近鎮守的軍隊開過,百姓那點起義不成氣候,很快便被鎮壓。

  接著皇帝輕徭役,大赦天下,除起義軍長官外,其餘人只要回去種田,皆既往不咎。

  大燕上下這次的效率出奇地高,從決堤到鎮壓起義軍,時間總共不到一月。百里宜他們傳來的消息稱,兩府的戰火已大致平息。

  “縱使陛下願既往不咎,這些人也難活得下去。”沈歌看著輿圖,面帶憂慮,受災的兩府離南關雖遠,離坤究縣卻沒多少距離,真亂起來,那邊難免受到波及。

  大災,大疫,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缺糧。此時已五月多,大多數莊稼已長至半大。

  河東、河上兩府被黃河水這般一衝,原先種的東西必定被淹死,現今要補種卻來不及,縱使勉強種下,也難長成。

  “先平息目前的事再說,只要人還在,總會有法子。”

  荀飛光比沈歌樂觀,只要不是冬日,田地里能吃的東西就不少。魚蟲鳥獸,花木樹皮,只要能吃,就有人能弄到並憑藉這個活命。

  幾十年前,天下正是亂的時候,那時人都活得下來,沒道理現今太平時日,反而會在家中餓死。

  沈歌想想,“現今兩府情況如何,陛下可有組織救災?”

  “陛下已派人送種子過來,只要願意勞動之人,官府都借種子給他們,等秋日或明秋換都成,本次不收息。因前陣子兩府的官員幾乎被殺盡,現下換了一批人倒比較清廉,兩府風氣還可以。”

  百里宜與荀九都在兩府內,荀飛光要探聽兩府的消息極容易。

  “不是說那兩府人多地少麼?本來糧食就不夠吃,這般一折騰,恐怕秋收時糧食有限。”

  這年頭糧種不大好,種法也不夠科學,一畝地種一茬水稻,能收上三四百斤來已叫豐收,與後世畝產普遍八九百斤的情況天差地別。

  在這種情況下,兩府極易發生饑荒。

  荀飛光也無甚辦法,兩人相顧,沈歌忽然靈機一動,“荀哥,你可記得我們去歲種的香菇?”

  種香菇並不難,只要有菌絲,有木屑做的營養袋,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下,胖嘟嘟的香菇一茬一茬地長,幾乎用不著人操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