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便作,來,我給師兄露一手。”

  吳予時也不多言,隨手從書架內抽出《大學》,翻開其中一頁,令沈歌作文章。

  沈歌也不含糊,當場鋪紙磨墨,墨磨好,腦海中關於本句的文章也構思好。沈歌坐在來,抓起筆揮毫而就,奮筆疾書。

  吳予時自己也不偷懶,在書桌的另一角,搬著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也拿同樣一句寫起文章來。

  冉素萱中途端著一盆燒得火紅的炭火過來,師兄弟二人仍在專心作文章,誰都沒抬頭多看一眼。

  冉素萱看著他倆寫文章,心中極甜。這世上最幸福之事便莫過於恩愛的丈夫一心上進,能與自己撐起這個小家。

  小武與小文見沈歌在書房內寫文章,也不打擾,主動在院子裡哄麥兒與柳兒玩。難得他們年歲相差頗大,還能玩到一處去。

  沈歌寫起文章來一向文思泉湧,腦海中文章一句連一句,一齊涌到筆下來,氣勢極恢弘,讀起來一氣呵成,令人口爽耳爽。

  吳予時寫文章要慢一些,不過他一向沉著,寫起文章來綿密如水,滴水不漏,讀來往往令人連連點頭,讚嘆不已。

  沈歌寫得快一些,他寫完自己的文章便去看吳予時的,看了幾行方發現,他吳師兄不愧是早一屆的舉人,文章極沉穩老練。

  沈歌看過那麼多進士文章,自認也有些眼力,以他看來,他師兄這科春闈,中個進士應當沒得跑了。

  沈歌擱下筆好一會兒,吳予時的文章才寫完,他寫得要短一些,不過短小精悍,比沈歌這長文還要有力。

  吳予時見沈歌拿自己的文章看,便走過去看他的。

  看完文章後,吳予時心中頗為驚訝,他去歲才在父親那裡看過沈歌的文章,那時他的文章寫得也不錯,不過這份不錯也就僅僅是不錯,偶有靈秀之語,全文看起來卻平庸了些。

  現如今再看,沈歌這文章氣勢恢宏,雖用典不多,理論也不那麼縝密,但感情極充沛,仿佛隨時都能透過文章,看到寫文章的這個少年那股昂揚進取的氣勢。

  若沈歌去年的文章考舉人能勉力一試,現如今的文章則可以探探進士的路了。

  吳予時一連將沈歌的文章看了三遍,自問自己來寫,絕對寫不出這般感情充沛,氣貫山河的文章,不由嘆一聲,真心實意地說道:“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阿弟這手文章寫得著實漂亮。”

  文章不夠縝密可以練,但其中的靈性實在難得,許多人練上一生,也練不出那點靈性出來,更練不出那點為國為民的熱血。

  沈歌放下手中的文章,也嘆,“我原本還對自己的文章有幾分信心,看完師兄的文章,我便該考慮是否要打道回府,三年後再來了。”

  沈歌這話當然是玩笑話,不過玩笑話裡頭自然包含著他對吳予時文章的讚嘆。

  吳予時將兩頁文章放一起,道:“我這文章固然老練些,卻不及你這般富有激情。誰知明年春闈會是誰主考?說不得那位大人便喜歡你這類文章,時也命也,莫說喪氣話。”

  “我這是真心實意地感嘆啊,師兄你這科定當沒問題了。”

  “現如今說這個還為時過早,還有三個月,再努力一把,說不得文章能更上一層樓。”吳師兄點點沈歌的文章,“你這文章樣樣都好,就是不大嚴謹,若是遇上一位性子穩重的考官,怕是要吃虧。”

  沈歌有些苦惱道:“這問題荀哥也與我說過,我這比之前已經好得多,不過還是差了些,我仿佛天生便難以寫出嚴謹的文章。”

  沈歌前世這種理科邏輯思維就不好,不然也不會選文科,最終淪為一個學文科也學得不怎麼好的學渣。

  吳予時安慰他,“不打緊,還有三月,說不得會練出點效果。“

  吳予時說著在書架內找了好幾本冊子下來,遞給沈歌道:“這都是為兄多年來聽夫子講的記錄,裡頭有不少寫文章的心得,你拿回去看看能不能用上。”

  沈歌忙接過,“我回去就再抄一份,過幾日給師兄送來。”

  都是考生,沈歌估計要是拿走這些複習資料,他師兄接下來的日子溫習得就很不習慣了。

  吳予時倒不在意,“這些東西我早已爛熟於心,你不著急還我,便是考後再給我送來也來得及。”

  沈歌自己極怕考前資料被人借走的情況,推己及人,他認為師兄必也如此,故而拿回書冊沒幾天就將書冊重抄了一遍,將原來的書冊給他師兄送了回來,同時還給他師兄送了一堆沈歌自己收集到的及他荀哥幫忙收集到的資料。

  天下考生雲集於京,進士錄三百人,縱使他師兄考不上,也有其他人要跟自己競爭,沈歌並不介意將資料給師兄一份,最好師兄能與他一起考上。

  沈歌倒也不是完全不怕競爭對手,他將資料給吳予時之時特地請他師兄莫把這些資料漏出去。

  吳予時已經考過一次進士,對這些事比沈歌還熟,自然不消他多說。

  吳予時完全沒想到,他不過給師弟送了幾本自己寫的手記,師弟便投桃報李地給他送來一堆極難收集的資料,心中感慨不已,暗地裡交代妻子,日後定要將沈歌當親弟弟對待。

  這些都是後話,此刻還在為師弟憂慮,就怕他千里迢迢上京,最後白跑一趟。

  沈歌收下小冊子,吃過午飯後,帶著師兄與嫂嫂給的回禮打道回府。

  路上沈歌見著一間人聲鼎沸的樓宇,走在街道上還能感受到樓里熱鬧的氣氛,不由好奇地問小武與小文,“這是何處?感覺裡頭好熱鬧。”

  “這便是茶樓了,裡頭有說書先生說盡天下事,許多人茶餘飯後都喜歡來這裡聽一耳朵。您看,上面掛了個牌匾,那是先帝老爺來這茶樓聽書的時候賜下的。”

  沈歌抬頭望去,發現還真是,上面那塊牌匾上寫著“天下第一茶樓”,字不怎麼樣,但看著極霸氣,若不是貴人,也寫不出這樣的字來。即使寫出了,茶樓也不會掛這樣一塊匾。

  沈歌當場有了興趣,朝身後二人招呼道:“我們進去看看。”

  沈歌這一看,沒想到居然還得到了荀飛光的消息。

  第42章 小妹

  沈歌這趟去茶樓, 說得到荀飛光的消息亦不妥當, 他得到的乃是荀飛光先前統帥西北軍作戰的消息。

  這茶樓不愧是先帝賜了匾的“天下第一茶樓”, 什麼話都敢說。沈歌進去的時候,說書先生正站在前頭, 說當年的北戰蠻夷。

  “……話說當年,蠻夷的頭領正當壯年, 他在北邊憋久了,做夢都想來我們這膏腴之地。當年鎮守北邊的總統領還是姓邵的那一位, 北邊兵強馬壯儘是騎兵。憋屈呀!我們兩萬五大軍對上別人八千還被殺得節節敗退……”

  小武聽著, 湊近沈歌,朝他擠眉弄眼道:“這說的就是我們老爺的事跡了。”

  沈歌頓時來了興趣, 忙豎耳傾聽。

  “……這天, 又有一座縣城陷落,邵將軍愁得頭髮都白了, 在帳內左看右望, 所有將軍都偏過頭去,不敢看他的眼睛。邵將軍心中大嘆:英雄垂暮, 可惜後繼無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