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兩年來,我上山打獵不下百次,那個地方更是走過數十次,這麼多次都未發現有參,你一眼便看見,不是你找的參又是誰?”

  “話不是這麼說……”

  荀飛光打斷他,“你看,這事你我二人說都說不清楚,外人要論起來自然更是糊塗。既然眾人都不清楚,怎知便是你占我便宜,而不是我想你住莊子上陪我,在占你便宜?”

  沈歌發現他荀哥口才還真不錯,明明覺著是歪理邪說,從他口中說出來便格外令人信服。

  荀飛光又道:“別人怎麼看是別人的事,終歸大部分是無關緊要的人,何必在意他們的想法?”

  “……哦。”

  “快吃,飯菜快要涼了。”荀飛光說完淡淡加上一句,“你一整日都在外頭訪友,今日功課還未完成,用完飯便去做完罷,兩篇文章一首五絕,莫忘了。”

  “……哦。”沈歌乾巴巴地應了一聲,瞬間覺得自己好像被打擊報復了。

  沈歌第二日才想起要與荀飛光商量去道寧府之事。

  荀飛光讓他不必操心,他也要去道寧府訪友,到時一併把他捎過去便行,去了之後住他在道寧府的別院裡。

  “荀哥,你在道寧府也有別院?”沈歌眼中帶著羨慕,不愧是財大氣粗的荀哥,去哪個地方都有房的感覺實在太美好。

  荀飛光拍拍他的肩示意他莫再說話,專心寫功課去。

  荀管事在一旁聽了,心裡暗暗搖搖頭,沒有別院怕什麼,有銀錢現下去買一間便是。

  沈歌估摸著秋闈後也不大有時間教村里這幫學童,因此特地托吳夫子,幫他請了位踏實細心的老秀才過來。

  老秀才現年已五十有三,考了半輩子科舉,至今仍是個秀才。這半輩子下來,每三年一趟秋闈沒少費銀錢,現如今十分窮困。

  有吳夫子與銀錢的面子在,老秀才並未推脫,收拾收拾包袱便來了。

  沈歌提前和大伯及村裡的老人說好,他要去秋闈的事至此放傳開。

  學堂里的大小學童們都很捨不得沈歌,卻也知道不能耽誤他的前途,只能含淚為他送行。

  沈歌也不舍,不過好在他已為這一批學生打好基礎,日後好好學,問題應當不大,他總不至於太擔心。

  一般人上府城考舉人都有書童伺候著,沈歌沒有,村里好幾戶人家打聽到這事,忙將自己的孩子送過來,與沈歌道隨便使喚,帶著他們也讓他們長几個見識。

  沈歌先前在縣城中讀書的時日居多,村人對他不大熟悉。這一年他在村中辦學堂,村人日日看著,極佩服他的人品,將孩子送至他手中自是不擔心。

  沈歌從未有使喚人的習慣,那幾個孩子大的不過十三,小的才九歲,擱他前世還是讀小學,頂多升初一的年紀,還要過兒童節,哪裡就能將人拐去府城伺候他?

  沈歌一一將人婉拒,讓他們的父母重新帶回去。他每想到,第二日,蠻子卻收拾包袱過來了。

  沈歌驚訝,“你來作甚?”

  “夫子,我來當您書童。我已與爹娘說好,盤纏我亦有,您何時出發,我跟您去。”

  “去什麼呀?”沈歌伸開手讓他看,表情有些無奈,“你覺著我是需要人伺候性子?再說,你這學識,再多磨一磨,靠秀才都夠了,哪能給我當書童?”

  蠻子固執,“秋闈事關重大,夫子便帶著我去跑腿罷。”

  沈歌怎麼勸都勸不住,回頭算一下自己的銀錢,覺得省一些兩人用也勉強夠,便道:“你也莫說做我書童,你就跟我去道寧府見識見識罷,別把眼界拘在這一畝三分地。”

  蠻子點頭。

  牛嬸對這結果極高興,轉頭給沈歌送了兩隻老母雞,“說是給你做書童,說到底還得秀才公你關照他。秀才公,你放心,我家蠻子皮糙肉厚,又很有幾分眼色,你有事儘管吩咐他便是,保證給你弄得妥妥帖帖。”

  牛嬸一鄉下婦人,亦知沈歌這把年紀便能去考舉人,實在大有出息,兒子跟在他身邊很是沾光。

  沈歌讓她把雞提回去,“蠻子算我半個弟子,我帶著他是我們師徒情誼,牛嬸你快把雞拿回去。”

  “哎,不用不用,家裡還有。秀才公你要去秋闈,吃雞好好補一補,在外頭可沒有在家便宜。”

  沈歌知這是下蛋的母雞,推拒不過,只好轉頭讓她家牛奔提回去。

  不僅牛嬸,眼見沈歌就要出發,村人紛紛送雞蛋蔬果給他送行,讓沈歌收也不好,不收又實在推拒不過,最終只能提上去荀家莊與眾人一起吃了,打算日後尋個紅白喜事的日子將人情還回去。

  第33章 傷感

  沈歌的一眾同窗七月二日便一齊出發去道寧府, 沈歌收到消息後, 不由有些坐不住。

  荀飛光見他這模樣, 吩咐收拾東西準備出發去道寧府。

  荀家莊一切井井有條,也無需特地安排。綠枝與步蓮收拾一下午, 東西便全部準備穩妥。

  荀飛光留荀管事下來看家,步蓮亦留與荀家莊, 一半護衛留守荀家莊,韶信帶另一半護衛隨荀飛光出行。

  沈歌自個倒無甚好收拾, 帶上書本, 帶上銀錢,再帶上三套衣裳, 外加一個大弟子蠻子, 晃悠悠便可跟著荀飛光出發,比出去遊玩還輕鬆些。

  荀飛光出行向來騎馬, 不過這次多個沈歌, 他不得不改計劃。荀家莊在山上,跑馬的地方小, 沈歌學了許久, 騎馬技術也未曾諳熟。荀飛光為照顧他,帶著兩輛馬車上路,帶人的同時順便帶物。

  荀家莊一眾男子都是騎術好手,坐馬車的也就沈歌、綠枝與蠻子三人。綠枝是姑娘,沈歌不便與她同乘一輛馬車,便與蠻子坐在另一輛馬車中。

  七月秋風漸起, 走在山道上已有些涼。

  沈歌坐馬車已坐得頗習慣,並不會覺得顛簸,也不覺悶或頭暈,他一路上將帘子挽起看外頭的景色,倒覺得挺有看頭。

  蠻子在車內沉默地正襟危坐,並不說話,也不怎麼向外瞧。

  沈歌看出他的不適,問:“暈?”

  “不暈。”

  沈歌瞧他的臉色,他黝黑的臉似乎不如平常有血色,便囑咐道:“有事便與我說,你若是難受,我去跟荀哥說,我們休息一下也行。”

  蠻子搖頭。

  沈歌對他性子頗為了解,便沒再問。

  他們一行人早上出發時帶著乾糧,中午未特地繞去村莊中,而是在野外中吃午飯。

  荀飛光過來找沈歌,見他正要下車,順手將他從馬車上扶下來,隨口道:“今日上午大致趕了五十五里路,下午再走三十里便能到興胡縣投宿。若是不適,我們下午慢些。”

  沈歌不與他客氣,仰頭笑道:“那我們下午慢些,荀哥,我下午想騎會兒馬。”

  荀飛光教過沈歌騎馬,不過騎馬趕路倒是頭一朝。

  荀飛光答應,“可。”

  午飯有糕點有飯糰還有沈歌先前特製的辣醬,飯糰包上抹過辣醬的肉乾與青瓜,別提多爽口開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