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直到吏部關試結果出來之前,我們都一無所知。”崔澄辯解道。
崔滔也道:“阿爺這話就不對了。子竟瞞我們也瞞得很緊!原以為他考了狀頭就安安生生待在長安了,想不到他天生就是待不住!”
早已經察覺端倪的王方翼默默不語,崔泓、崔沛兩兄弟則附和幾句,皆是說崔淵自作主張。崔淵瞥了他們一眼,慢條斯理道:“若我不求外放,你們恐怕按也要將我按在校書郎之職上。我不想成為京官,阿爺和叔父可不是惋惜得很?”
崔斂噎了噎,不得不承認:“你堂堂甲第狀頭,去往兩千餘里之外的建州望縣當縣令,還不許我們惋惜不成?雖說縣令聽起來比縣丞、縣尉好些,但要做出政績又談何容易?你初入官場,尚無處理政務的經驗,便主政一方之地,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不知有多少。”
“叔父儘管安心,我心中自有盤算。”崔淵回道,“自從打定主意去建州之後,我便將建州相關的奏摺文卷都看過了。且昔年我也曾去過那裡,並無不適應之處。”
“說來,向太子殿下告別了?”
“昨日去了一趟東宮,殿下勸不過我,便只讓我多給他臨摹些法帖——摹本之事尚未結束,還須得再磨些年頭。除了摹本,十三經也須得雕版印刷,事情可很是不少。八郎、十二郎都不能錯過才是。”
“子竟阿兄放心罷。”
這廂崔淵正徐徐議論著,另一廂王玫也里三層外三層地被圍了起來。
鄭夫人雙眉微蹙地望著她的腹部,搖首道:“你如今有身孕,留在京中總比去那蠻荒之地好些。雖說與四郎分離幾年,但也好過一路顛簸。”
“可不是麼?”李氏接道,神色間儘是擔憂,“在京中多安穩,你卻偏偏想著往外走。那些蠻荒之地連流放之人都不願意去,阿娘怎麼捨得你留在那種地方生孩兒?”她越想越是難受,低聲道:“不成,絕不能讓你跟著去!子竟去也就罷了,你和阿實都必須留下來!”
“阿娘……”王玫無奈地喚著,安撫道,“姑祖母與我把脈,說胎息十分穩健,遠行亦是無妨。而且,有兩位遊歷的師姐跟著同去,阿家和叔母又遣了擅長產育之事的醫女和傅母與我,定是無礙。”此去兩千餘里,她當然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如今醫藥齊備,便是在長安也不過是多了觀主看護而已,定然是無礙的。
“罷了。”真定長公主發話道,“子竟和九娘都不是孩兒了,由得他們去罷。兩人若當真分離幾年,又如何能捨得?”她拍了拍王玫的手:“只是,你們寫信須得勤快些。若有什麼事,也別只顧著自己扛,還有我們這些長輩在呢。”
“兒省得。”王玫答道。
小鄭氏、清平郡主又帶著崔蕙娘、崔英娘、崔芝娘,崔氏帶著晗娘、昐娘過來說笑,王十七娘與盧十一娘也言笑晏晏地岔開話,有些沉鬱的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李十三娘剛生下次女,正在坐月子,倒是並未前來。
不遠處的柳樹下,崔簡也在和小夥伴們告別。幾個小傢伙似模似樣地折了柳枝送他,每個人的眼圈都紅紅的。崔簡道:“你們可別都將我忘了,過幾年我一定會回長安看望你們。十年之後,我還須得去考甲第狀頭呢。”
聽得此話,崔希繃不住笑了,眉眼彎彎:“我也想當狀頭,與你錯開年份罷,免得我們兄弟相爭,反倒教旁人得了利。”他說的是頑笑話,崔簡卻十分認真,點頭道:“你什麼時候下場了,便寫信告訴我。”
“阿實,你不是說好了與我去遊歷麼?”王旼接著道,“考狀頭還能去遊歷?”
“遊歷回來再考就是了。我阿爺不也是這樣?”崔簡道,又揉了揉崔韌的小腦袋,“我不在的時候,四阿兄、二郎可得好好照顧阿韌。他馬上就要進學了,你們好好教他,自己也能有所進益。”
“你放心罷。”崔希和王旼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崔韌懵懵懂懂地望著他們,拉著崔簡的衣角不語。
“我也會照顧他……”崔會從柳樹後走出來,哼哧半晌,道。
“多謝五阿兄。”崔簡高興地笑起來。
“你們聽聽!阿實這番叮囑,簡直與長兄無異!”崔慎、崔敏與崔篤也大笑著冒了出來,挨個地將小傢伙們抱起來。“兄長們都在呢!你擔心什麼?!”“是啊,長兄應當是我才是!你安心就是,我們自會好好照拂他們。”
小郎君們的笑聲傳得遠遠的,引得眾人無不開顏微笑。
日漸高升,別離的時刻終究還是到來了。在殷切的目光下,一家三口或上馬或上車,徐徐遠去。長安再繁華,也不過只是一隅而已。大唐的疆域何其廣闊,他們行走的天地又何其高遠。離開了富貴榮華之鄉,他們才能隨心所欲,才能自由自在。
☆、第201章番外一吾家有女
淅淅瀝瀝,滴滴答答。
冬雨霏霏,延綿不斷的雨珠打在窗外的芭蕉樹上,發出舒緩如樂曲般的聲響。隨著寒風時緩時疾地吹過,雨聲也時輕時重,一陣接著一陣,更富有節奏之感。王玫就在這樣的雨聲中醒了過來。
甫睜開雙眼的時候,她一瞬間有些迷濛。過了半晌,才漸漸清醒過來,發覺自己正躺在暖閣內的長榻上,身上蓋著厚重的錦被。丹娘與青娘許是暫時離開了,暖閣內只得她一人。她有些笨拙地坐起來,龐大的肚腹遮住了她的視線,也不好下榻。不過,榻邊的熏籠暖意融融,她便將只著綾襪的雙足放在熏籠上取暖。
因陰雨的緣故,她很難判斷自己究竟睡了多久。望向半支起的窗戶時,發覺一架六扇屏風擋住了她的視線,當然也擋住了冬日陰寒入骨的風雨氣息。江南的冬日其實並不好熬,尤其她如今身子很重,更須得注意不能讓寒濕之氣侵體。然而,即使如此,她也仍然十分喜愛江南。這讓她想起自己曾經的過去,想起煙雨江南的美景。
“娘子醒了?”丹娘抱著件白狐裘走了進來,微微一笑,“可想起來走一走?”
王玫頷首:“我睡了多久?四郎和阿實回來了不曾?”
“不過是半個時辰罷了,時候還早著呢。”丹娘道,“娘子可覺得冷?可需披著狐裘?”
王玫笑看她手中的狐裘,嗔道:“你們該不會真將這件狐裘改了罷?且不說白狐皮毛難得,我轉日便要生產了,哪裡還穿得這般肥大的狐裘?”說著,她便在丹娘的服侍下穿上鞋,有些費力地站起來。在屋內走了幾步之後,她不禁又垂目看向如籮筐倒扣的龐大腹部:“我怎麼覺得,比前兩日又大些了?這孩子,怎麼一點也不急呢?”都說十月懷胎,但她猶記得後世計算預產期可並非整十月。按理說,都已經快要過年了,他們家的小娘子這幾日應該有動靜了才是。
捧著剛捂熟的芭蕉進來的青娘不由得笑出聲:“娘子也太急了,還未到十月呢。說不得,咱們家的小娘子會趕在元日的時候出生罷?那可是極好的兆頭。”
“罷了,還是早些出來罷。”王玫道,“若真趕在元日,她往後就不能單獨過生辰了。”
青娘眨了眨眼:“娘子想得也太多了。”
王玫便接著在屋子裡繼續散步,她倒是很想去外頭透透氣,但下雨路滑,以她如今笨拙的身子,還是儘量避免危險為好。轉悠了好一會兒,微微出了些汗,她才停下來。正想著接下來該如何打發時間,她似是聽見了什麼聲響,不禁回首望去,淺淺笑了:“四郎與阿實回來了。”
小樓外,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一大一小正緩步行來。他們到得樓下時,王玫已經小心翼翼地下了樓,笑盈盈地望著兩人:“如何?雨中垂釣可是別有一番滋味?”接近年節時分,祭灶之日剛過去不久,崔淵好不容易得了空閒,便突發奇想要去垂釣。崔簡早便對縣城外那條小河生了興趣,自是定要跟去的。一日下來,也不知這父子二人究竟有沒有收穫。
“孩兒早便說了,定要釣上大魚,好與母親煮魚湯的。”崔簡脫下正滴水的蓑衣,便將手中提著的魚簍抬了起來,晃了晃,“阿爺心不在焉,釣了幾條都放走了。還是孩兒運道好些,釣了條一尺來長的大青魚呢!”
他的話音方落,魚簍里的魚便很是不甘地拍打起來,時不時露出一段尾鰭。王玫笑道:“還是阿實厲害,能給咱們家的夕食添一道美味佳肴了。趕緊著人拿去廚下煮了,加些姜,正好能驅寒呢。你們的衣衫應該濕了罷?熱水已經備好了,趕緊去洗浴,換身干慡的衣衫,免得著涼。”
“阿實去罷。”崔淵吩咐道,上前幾步仔仔細細打量了她一番,“今日寶娘可曾鬧騰?”小娘子尚未出世,自家阿爺便給她想好了小名,喚作“寶娘”,取如珠似寶之意。大俗即大雅,何況又是辱名,王玫與崔簡都很喜歡這個名字,喚起來心中皆覺得十分甜蜜。
崔滔也道:“阿爺這話就不對了。子竟瞞我們也瞞得很緊!原以為他考了狀頭就安安生生待在長安了,想不到他天生就是待不住!”
早已經察覺端倪的王方翼默默不語,崔泓、崔沛兩兄弟則附和幾句,皆是說崔淵自作主張。崔淵瞥了他們一眼,慢條斯理道:“若我不求外放,你們恐怕按也要將我按在校書郎之職上。我不想成為京官,阿爺和叔父可不是惋惜得很?”
崔斂噎了噎,不得不承認:“你堂堂甲第狀頭,去往兩千餘里之外的建州望縣當縣令,還不許我們惋惜不成?雖說縣令聽起來比縣丞、縣尉好些,但要做出政績又談何容易?你初入官場,尚無處理政務的經驗,便主政一方之地,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不知有多少。”
“叔父儘管安心,我心中自有盤算。”崔淵回道,“自從打定主意去建州之後,我便將建州相關的奏摺文卷都看過了。且昔年我也曾去過那裡,並無不適應之處。”
“說來,向太子殿下告別了?”
“昨日去了一趟東宮,殿下勸不過我,便只讓我多給他臨摹些法帖——摹本之事尚未結束,還須得再磨些年頭。除了摹本,十三經也須得雕版印刷,事情可很是不少。八郎、十二郎都不能錯過才是。”
“子竟阿兄放心罷。”
這廂崔淵正徐徐議論著,另一廂王玫也里三層外三層地被圍了起來。
鄭夫人雙眉微蹙地望著她的腹部,搖首道:“你如今有身孕,留在京中總比去那蠻荒之地好些。雖說與四郎分離幾年,但也好過一路顛簸。”
“可不是麼?”李氏接道,神色間儘是擔憂,“在京中多安穩,你卻偏偏想著往外走。那些蠻荒之地連流放之人都不願意去,阿娘怎麼捨得你留在那種地方生孩兒?”她越想越是難受,低聲道:“不成,絕不能讓你跟著去!子竟去也就罷了,你和阿實都必須留下來!”
“阿娘……”王玫無奈地喚著,安撫道,“姑祖母與我把脈,說胎息十分穩健,遠行亦是無妨。而且,有兩位遊歷的師姐跟著同去,阿家和叔母又遣了擅長產育之事的醫女和傅母與我,定是無礙。”此去兩千餘里,她當然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如今醫藥齊備,便是在長安也不過是多了觀主看護而已,定然是無礙的。
“罷了。”真定長公主發話道,“子竟和九娘都不是孩兒了,由得他們去罷。兩人若當真分離幾年,又如何能捨得?”她拍了拍王玫的手:“只是,你們寫信須得勤快些。若有什麼事,也別只顧著自己扛,還有我們這些長輩在呢。”
“兒省得。”王玫答道。
小鄭氏、清平郡主又帶著崔蕙娘、崔英娘、崔芝娘,崔氏帶著晗娘、昐娘過來說笑,王十七娘與盧十一娘也言笑晏晏地岔開話,有些沉鬱的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李十三娘剛生下次女,正在坐月子,倒是並未前來。
不遠處的柳樹下,崔簡也在和小夥伴們告別。幾個小傢伙似模似樣地折了柳枝送他,每個人的眼圈都紅紅的。崔簡道:“你們可別都將我忘了,過幾年我一定會回長安看望你們。十年之後,我還須得去考甲第狀頭呢。”
聽得此話,崔希繃不住笑了,眉眼彎彎:“我也想當狀頭,與你錯開年份罷,免得我們兄弟相爭,反倒教旁人得了利。”他說的是頑笑話,崔簡卻十分認真,點頭道:“你什麼時候下場了,便寫信告訴我。”
“阿實,你不是說好了與我去遊歷麼?”王旼接著道,“考狀頭還能去遊歷?”
“遊歷回來再考就是了。我阿爺不也是這樣?”崔簡道,又揉了揉崔韌的小腦袋,“我不在的時候,四阿兄、二郎可得好好照顧阿韌。他馬上就要進學了,你們好好教他,自己也能有所進益。”
“你放心罷。”崔希和王旼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崔韌懵懵懂懂地望著他們,拉著崔簡的衣角不語。
“我也會照顧他……”崔會從柳樹後走出來,哼哧半晌,道。
“多謝五阿兄。”崔簡高興地笑起來。
“你們聽聽!阿實這番叮囑,簡直與長兄無異!”崔慎、崔敏與崔篤也大笑著冒了出來,挨個地將小傢伙們抱起來。“兄長們都在呢!你擔心什麼?!”“是啊,長兄應當是我才是!你安心就是,我們自會好好照拂他們。”
小郎君們的笑聲傳得遠遠的,引得眾人無不開顏微笑。
日漸高升,別離的時刻終究還是到來了。在殷切的目光下,一家三口或上馬或上車,徐徐遠去。長安再繁華,也不過只是一隅而已。大唐的疆域何其廣闊,他們行走的天地又何其高遠。離開了富貴榮華之鄉,他們才能隨心所欲,才能自由自在。
☆、第201章番外一吾家有女
淅淅瀝瀝,滴滴答答。
冬雨霏霏,延綿不斷的雨珠打在窗外的芭蕉樹上,發出舒緩如樂曲般的聲響。隨著寒風時緩時疾地吹過,雨聲也時輕時重,一陣接著一陣,更富有節奏之感。王玫就在這樣的雨聲中醒了過來。
甫睜開雙眼的時候,她一瞬間有些迷濛。過了半晌,才漸漸清醒過來,發覺自己正躺在暖閣內的長榻上,身上蓋著厚重的錦被。丹娘與青娘許是暫時離開了,暖閣內只得她一人。她有些笨拙地坐起來,龐大的肚腹遮住了她的視線,也不好下榻。不過,榻邊的熏籠暖意融融,她便將只著綾襪的雙足放在熏籠上取暖。
因陰雨的緣故,她很難判斷自己究竟睡了多久。望向半支起的窗戶時,發覺一架六扇屏風擋住了她的視線,當然也擋住了冬日陰寒入骨的風雨氣息。江南的冬日其實並不好熬,尤其她如今身子很重,更須得注意不能讓寒濕之氣侵體。然而,即使如此,她也仍然十分喜愛江南。這讓她想起自己曾經的過去,想起煙雨江南的美景。
“娘子醒了?”丹娘抱著件白狐裘走了進來,微微一笑,“可想起來走一走?”
王玫頷首:“我睡了多久?四郎和阿實回來了不曾?”
“不過是半個時辰罷了,時候還早著呢。”丹娘道,“娘子可覺得冷?可需披著狐裘?”
王玫笑看她手中的狐裘,嗔道:“你們該不會真將這件狐裘改了罷?且不說白狐皮毛難得,我轉日便要生產了,哪裡還穿得這般肥大的狐裘?”說著,她便在丹娘的服侍下穿上鞋,有些費力地站起來。在屋內走了幾步之後,她不禁又垂目看向如籮筐倒扣的龐大腹部:“我怎麼覺得,比前兩日又大些了?這孩子,怎麼一點也不急呢?”都說十月懷胎,但她猶記得後世計算預產期可並非整十月。按理說,都已經快要過年了,他們家的小娘子這幾日應該有動靜了才是。
捧著剛捂熟的芭蕉進來的青娘不由得笑出聲:“娘子也太急了,還未到十月呢。說不得,咱們家的小娘子會趕在元日的時候出生罷?那可是極好的兆頭。”
“罷了,還是早些出來罷。”王玫道,“若真趕在元日,她往後就不能單獨過生辰了。”
青娘眨了眨眼:“娘子想得也太多了。”
王玫便接著在屋子裡繼續散步,她倒是很想去外頭透透氣,但下雨路滑,以她如今笨拙的身子,還是儘量避免危險為好。轉悠了好一會兒,微微出了些汗,她才停下來。正想著接下來該如何打發時間,她似是聽見了什麼聲響,不禁回首望去,淺淺笑了:“四郎與阿實回來了。”
小樓外,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一大一小正緩步行來。他們到得樓下時,王玫已經小心翼翼地下了樓,笑盈盈地望著兩人:“如何?雨中垂釣可是別有一番滋味?”接近年節時分,祭灶之日剛過去不久,崔淵好不容易得了空閒,便突發奇想要去垂釣。崔簡早便對縣城外那條小河生了興趣,自是定要跟去的。一日下來,也不知這父子二人究竟有沒有收穫。
“孩兒早便說了,定要釣上大魚,好與母親煮魚湯的。”崔簡脫下正滴水的蓑衣,便將手中提著的魚簍抬了起來,晃了晃,“阿爺心不在焉,釣了幾條都放走了。還是孩兒運道好些,釣了條一尺來長的大青魚呢!”
他的話音方落,魚簍里的魚便很是不甘地拍打起來,時不時露出一段尾鰭。王玫笑道:“還是阿實厲害,能給咱們家的夕食添一道美味佳肴了。趕緊著人拿去廚下煮了,加些姜,正好能驅寒呢。你們的衣衫應該濕了罷?熱水已經備好了,趕緊去洗浴,換身干慡的衣衫,免得著涼。”
“阿實去罷。”崔淵吩咐道,上前幾步仔仔細細打量了她一番,“今日寶娘可曾鬧騰?”小娘子尚未出世,自家阿爺便給她想好了小名,喚作“寶娘”,取如珠似寶之意。大俗即大雅,何況又是辱名,王玫與崔簡都很喜歡這個名字,喚起來心中皆覺得十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