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九辰垂眸,道:“兒臣不敢忘。”
巫王哂然一笑,道:“沒想到,這世上還有巫國世子殿下不敢為之事。”
晏嬰遠遠瞥見巫王將粥擱在案上,並不動口,恍然明白過來,忙上前彎腰對九辰道:“殿下,沒有湯匙,王上可怎麼吃粥呢?”
九辰掃過食案,見湯匙就在巫王手邊,微帶困惑的盯著晏嬰。晏嬰努努嘴,使了個眼色,九辰又看了那湯匙片刻,才輕輕拿了起來,遞到巫王碗中。
見巫王依舊不動粥,晏嬰再次悄聲提醒:“殿下怎麼忘了,這白粥寡淡,須配菜才能吃的有味啊。”
九辰將案上四樣菜碟看了一遍,拿起牙箸,挑了巫王最愛吃的油燜鮮筍和水晶肘子,夾了滿滿一碗,認真的倒了數種醬料,認真的攪拌了一番,然後又認真的嘗了嘗。嘗過之後,九辰顯然不滿意目前的味道,在晏嬰驚愕的眼神中,又放心大膽的倒了數倍的調料,才將那碗菜放到了巫王面前。
巫王試著嘗了一小口,猛地便嗆咳了起來,晏嬰嚇得忙遞上茶水,十分憂慮的建議:“王上,還是命六子他們進來侍候著吧。”
巫王擺擺手,道:“不必了。”
九辰始終垂眸盯著食案,不說話,也不動碗筷。
巫王吃的甚是掃興,唯有不悅:“怎麼,這些菜不合世子胃口麼?”
九辰搖頭,便默默拿起湯勺,給自己盛了一碗白粥。
一言方落,便見有青衣內侍跪地稟道:“王上,文時侯在外求見。”
巫王浮出喜色,道:“快宣他進來。”語罷,又吩咐晏嬰:“讓人再加雙碗筷。”
片刻後,便有內侍引著一個身著華美錦衣的輕裘公子入殿,那人相貌俊俏,烏黑的眼珠溜溜的轉著圈,恭恭敬敬行完大禮,才要蹭到巫王身邊,便看到側席上已然有一個身著黑色披風的少年,先是一驚,而後立刻行禮,道:“子玉見過世子殿下。”
九辰淡淡道:“王兄不必多禮。”
巫王看他這番最派,笑罵道:“趕緊給孤滾過來,你這滑頭,這副模樣裝給誰看呢!孤可不吃你這套!”
巫子玉嘻嘻一笑,幾步偎到巫王身邊,抱著巫王手臂,道:“當著世子殿下的面,王上也該給子玉留些顏面。”說完,伸手便從巫王碗中搶了塊肘子扔進嘴裡。
巫王拿牙箸敲開他手,道:“你的碗筷在那邊,一點規矩都沒有,盡會學那鳥兒偷食!”
巫子玉捂著手,誇張呼痛,忽得使勁兒咋舌,大叫道:“王上,這肘子是什麼做的?!又辣又酸又咸!不對,還有股苦味!您一定是故意懲罰子玉的!”
九辰聞言,這才轉頭去看自己拌的那碗菜,擰眉沉思。
巫子玉一提溜竄到側席坐下,抬首間,見對面的黑衣少年髮絲凌亂粘濕,面色亦慘白得厲害,立刻忘記口中諸般滋味,訝道:“殿下可是哪裡不舒服?”
九辰自那碗菜中收回目光,搖首,道:“無事,不勞王兄掛念。”
巫子玉半信半疑的看了一陣,便拿起筷子大口扒拉著碗中米飯,吃得狼吞虎咽。
巫王含笑替子玉夾了幾口菜,忽得想起一事,吩咐晏嬰道:“讓人去趟司膳房,將那份紅燒鰣魚送過來。”
鰣魚乃魚中貴品,味道鮮美,有「水中珍」之稱。宮中尚簡,但因文時侯愛食鰣魚之故,巫王便特意開恩,命司膳官定期采進鰣魚。
晏嬰忙應下,著人去傳令。
巫子玉眼睛一彎,露出兩排白齒,笑的開花道:“還是王上最疼子玉。”
巫王眸中帶著寵溺,道:“方才孤看你走路瘸了幾下,怎麼回事?”
巫子玉撇撇嘴,道:“還不是臣出東苑時絆到石頭上摔了馬,現在還疼得厲害。”
巫王口中嗔道:“平日裡你若少幾分懶怠,也不至於連匹馬都駕馭不住。”
巫子玉吐吐舌頭,道:“王上教訓,臣謹記。只是,臣實在是沒有習武的天賦,想起此事,臣也發愁的緊。”
晏嬰親自帶著內侍端了新鮮的紅燒鰣魚進來,擺到案上,正要退下,便聽巫王道:“文時侯摔傷了腿,呆會兒用完膳,你帶著孤口諭去杏林館宣名瘍醫給他瞧瞧。”
晏嬰諾諾應下,便見巫子玉雙目發光的望著九辰,如看珍寶,道:“世子殿下武藝高強,騎射一絕,子玉仰慕已久。改日,殿下一定要指點子玉幾招。”
九辰將他上上下下打量一圈,道:“王兄能有此志,子沂佩服。”
巫子玉大受鼓舞,一臉決絕,道:“此後,子玉定要熟讀兵書謀策,練就刀槍劍棒十八般武藝,做個頂天立地的將軍,用一腔熱血來報效巫國。”說罷,一嘆,一頓,道:“可是,在此之前,子玉尚有件心事未了,還望王上給臣做主。”
巫王聞言,頗是好奇道:“說出來讓孤聽聽。”
只見巫子玉麵皮一紅,囁嚅道:“臣想求王上為臣賜婚。”
此言一出,不僅巫王,連九辰和晏嬰都同時直直的看向了文時侯。
巫王哈哈一笑,道:“孤的子玉竟也長大了!說說看,你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巫子玉麵皮更紅,道:“是桓相之女,桓蓴。”
晏嬰雙眼一瞪,九辰則極輕的蹙了蹙眉,然後淡定的喝了口碗裡的白粥。
巫王沉吟片刻,道:“桓蓴這丫頭,孤聽王后提起過,品行容貌,自然是無可挑剔。只是,此事關係重大,只怕孤要與桓相商量一下,先問過他的意思,才可替你做主。”
巫子玉連忙謝恩,道:“只要王上肯替臣做主,臣不急這一時,阿蓴必然也會理解臣的苦衷。”
九辰實在聽不下去,抬眸看他,道:“我聽說,此女姿容絕色,心性頗高,才學不輸男子,八歲時便立誓要蘭台修史,終生不嫁。子沂很是好奇,王兄使了什麼神通,竟能令烈女回眸,美人投抱。”
巫王露出詫異之色,道:“竟有此等奇聞,此女果然不俗。”
九辰道:“兒臣不敢欺瞞父王。”
巫子玉用袖子擦了擦嘴角油膩,肅容道:“不瞞王上和殿下,為向阿蓴表明愛慕之意,臣秉燭夜讀,花費了半載光陰,堪堪研出一封千字回文情書,聊贈佳人。阿蓴看後,覺得臣於文章一途,大有潛力,前路輝輝難以限量,才願回眸一顧,決意與臣舉案齊眉,攜手共進。”說到此處,他頓了頓,頗是悵然的望著殿頂慨嘆道:“所以,我們夫妻,以後都是要進蘭台修史的。”
他言辭錚錚有力,仿佛此生已經註定要獻身蘭台,投筆青史,晏嬰聽得掩袖偷笑,九辰正拿著湯匙的手輕微的抖了抖,唯有巫王面不改色極是鎮定的夸道:“子玉又要做將軍,又要做史官,果然志存高遠。”
巫子玉滿是無畏,道:“只要阿蓴高興,別說修史,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都陪她。”
巫王哂然一笑,道:“沒想到,這世上還有巫國世子殿下不敢為之事。”
晏嬰遠遠瞥見巫王將粥擱在案上,並不動口,恍然明白過來,忙上前彎腰對九辰道:“殿下,沒有湯匙,王上可怎麼吃粥呢?”
九辰掃過食案,見湯匙就在巫王手邊,微帶困惑的盯著晏嬰。晏嬰努努嘴,使了個眼色,九辰又看了那湯匙片刻,才輕輕拿了起來,遞到巫王碗中。
見巫王依舊不動粥,晏嬰再次悄聲提醒:“殿下怎麼忘了,這白粥寡淡,須配菜才能吃的有味啊。”
九辰將案上四樣菜碟看了一遍,拿起牙箸,挑了巫王最愛吃的油燜鮮筍和水晶肘子,夾了滿滿一碗,認真的倒了數種醬料,認真的攪拌了一番,然後又認真的嘗了嘗。嘗過之後,九辰顯然不滿意目前的味道,在晏嬰驚愕的眼神中,又放心大膽的倒了數倍的調料,才將那碗菜放到了巫王面前。
巫王試著嘗了一小口,猛地便嗆咳了起來,晏嬰嚇得忙遞上茶水,十分憂慮的建議:“王上,還是命六子他們進來侍候著吧。”
巫王擺擺手,道:“不必了。”
九辰始終垂眸盯著食案,不說話,也不動碗筷。
巫王吃的甚是掃興,唯有不悅:“怎麼,這些菜不合世子胃口麼?”
九辰搖頭,便默默拿起湯勺,給自己盛了一碗白粥。
一言方落,便見有青衣內侍跪地稟道:“王上,文時侯在外求見。”
巫王浮出喜色,道:“快宣他進來。”語罷,又吩咐晏嬰:“讓人再加雙碗筷。”
片刻後,便有內侍引著一個身著華美錦衣的輕裘公子入殿,那人相貌俊俏,烏黑的眼珠溜溜的轉著圈,恭恭敬敬行完大禮,才要蹭到巫王身邊,便看到側席上已然有一個身著黑色披風的少年,先是一驚,而後立刻行禮,道:“子玉見過世子殿下。”
九辰淡淡道:“王兄不必多禮。”
巫王看他這番最派,笑罵道:“趕緊給孤滾過來,你這滑頭,這副模樣裝給誰看呢!孤可不吃你這套!”
巫子玉嘻嘻一笑,幾步偎到巫王身邊,抱著巫王手臂,道:“當著世子殿下的面,王上也該給子玉留些顏面。”說完,伸手便從巫王碗中搶了塊肘子扔進嘴裡。
巫王拿牙箸敲開他手,道:“你的碗筷在那邊,一點規矩都沒有,盡會學那鳥兒偷食!”
巫子玉捂著手,誇張呼痛,忽得使勁兒咋舌,大叫道:“王上,這肘子是什麼做的?!又辣又酸又咸!不對,還有股苦味!您一定是故意懲罰子玉的!”
九辰聞言,這才轉頭去看自己拌的那碗菜,擰眉沉思。
巫子玉一提溜竄到側席坐下,抬首間,見對面的黑衣少年髮絲凌亂粘濕,面色亦慘白得厲害,立刻忘記口中諸般滋味,訝道:“殿下可是哪裡不舒服?”
九辰自那碗菜中收回目光,搖首,道:“無事,不勞王兄掛念。”
巫子玉半信半疑的看了一陣,便拿起筷子大口扒拉著碗中米飯,吃得狼吞虎咽。
巫王含笑替子玉夾了幾口菜,忽得想起一事,吩咐晏嬰道:“讓人去趟司膳房,將那份紅燒鰣魚送過來。”
鰣魚乃魚中貴品,味道鮮美,有「水中珍」之稱。宮中尚簡,但因文時侯愛食鰣魚之故,巫王便特意開恩,命司膳官定期采進鰣魚。
晏嬰忙應下,著人去傳令。
巫子玉眼睛一彎,露出兩排白齒,笑的開花道:“還是王上最疼子玉。”
巫王眸中帶著寵溺,道:“方才孤看你走路瘸了幾下,怎麼回事?”
巫子玉撇撇嘴,道:“還不是臣出東苑時絆到石頭上摔了馬,現在還疼得厲害。”
巫王口中嗔道:“平日裡你若少幾分懶怠,也不至於連匹馬都駕馭不住。”
巫子玉吐吐舌頭,道:“王上教訓,臣謹記。只是,臣實在是沒有習武的天賦,想起此事,臣也發愁的緊。”
晏嬰親自帶著內侍端了新鮮的紅燒鰣魚進來,擺到案上,正要退下,便聽巫王道:“文時侯摔傷了腿,呆會兒用完膳,你帶著孤口諭去杏林館宣名瘍醫給他瞧瞧。”
晏嬰諾諾應下,便見巫子玉雙目發光的望著九辰,如看珍寶,道:“世子殿下武藝高強,騎射一絕,子玉仰慕已久。改日,殿下一定要指點子玉幾招。”
九辰將他上上下下打量一圈,道:“王兄能有此志,子沂佩服。”
巫子玉大受鼓舞,一臉決絕,道:“此後,子玉定要熟讀兵書謀策,練就刀槍劍棒十八般武藝,做個頂天立地的將軍,用一腔熱血來報效巫國。”說罷,一嘆,一頓,道:“可是,在此之前,子玉尚有件心事未了,還望王上給臣做主。”
巫王聞言,頗是好奇道:“說出來讓孤聽聽。”
只見巫子玉麵皮一紅,囁嚅道:“臣想求王上為臣賜婚。”
此言一出,不僅巫王,連九辰和晏嬰都同時直直的看向了文時侯。
巫王哈哈一笑,道:“孤的子玉竟也長大了!說說看,你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巫子玉麵皮更紅,道:“是桓相之女,桓蓴。”
晏嬰雙眼一瞪,九辰則極輕的蹙了蹙眉,然後淡定的喝了口碗裡的白粥。
巫王沉吟片刻,道:“桓蓴這丫頭,孤聽王后提起過,品行容貌,自然是無可挑剔。只是,此事關係重大,只怕孤要與桓相商量一下,先問過他的意思,才可替你做主。”
巫子玉連忙謝恩,道:“只要王上肯替臣做主,臣不急這一時,阿蓴必然也會理解臣的苦衷。”
九辰實在聽不下去,抬眸看他,道:“我聽說,此女姿容絕色,心性頗高,才學不輸男子,八歲時便立誓要蘭台修史,終生不嫁。子沂很是好奇,王兄使了什麼神通,竟能令烈女回眸,美人投抱。”
巫王露出詫異之色,道:“竟有此等奇聞,此女果然不俗。”
九辰道:“兒臣不敢欺瞞父王。”
巫子玉用袖子擦了擦嘴角油膩,肅容道:“不瞞王上和殿下,為向阿蓴表明愛慕之意,臣秉燭夜讀,花費了半載光陰,堪堪研出一封千字回文情書,聊贈佳人。阿蓴看後,覺得臣於文章一途,大有潛力,前路輝輝難以限量,才願回眸一顧,決意與臣舉案齊眉,攜手共進。”說到此處,他頓了頓,頗是悵然的望著殿頂慨嘆道:“所以,我們夫妻,以後都是要進蘭台修史的。”
他言辭錚錚有力,仿佛此生已經註定要獻身蘭台,投筆青史,晏嬰聽得掩袖偷笑,九辰正拿著湯匙的手輕微的抖了抖,唯有巫王面不改色極是鎮定的夸道:“子玉又要做將軍,又要做史官,果然志存高遠。”
巫子玉滿是無畏,道:“只要阿蓴高興,別說修史,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都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