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如此缺糧,哪個將領心裡不慌?聽聞可以留下七成,就是搶種也要種下一批糧食,甚至比馬文才還急。

  等嘗到了這上面的甜頭,再加上軍戶們習慣了耕田放牧,便會覺得放下武器幹這些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再推出府兵制、賜下軍田,恐怕還會感激不盡。

  “我曾聽聞‘治大國如烹小鮮’,這馬文才的手段如此溫和,卻又無法抗拒行之有效,實在是令人駭然。”

  賀六渾看著馬文才,不明白他年紀輕輕為什麼會有如此沉穩和老辣。

  難道真有人生而知之?

  被賀六渾當成“生而知之”的馬文才卻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輕鬆,一下了朝就躲開各方“攀交情”、“托關係”的勢力,請了陳慶之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說話。

  “馬文才,你剛剛說要讓魏人帶兵南下,這是何意?”

  陳慶之面露不憂慮,“難道你要趁機攻打梁國嗎?”

  “我拿下豫州,為的不是河南,而是荊楚巴陵。”

  馬文才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用意。

  陳慶之錯愕。

  “如今梁帝下令各地勤王,荊襄是梁國發跡之地,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宗室將領盤踞,富庶無比,唯有拿下荊襄巴楚,方有在南方立足之能。”

  馬文才壓低了聲音,“陛下下令回兵勤王,鎮守各地的皇子為了儲位必然要班師回朝,一旦地方空虛,便有了可趁之機。”

  “……邊境的守將怎麼可能眼睜睜讓我等南下?”

  陳慶之被馬文才的野心嚇到了。

  “何況荊襄之地皆有重兵把守,你以為是腹地空虛的魏國嗎?”

  “原本不太容易過關,但現在傅歧帶來了這個……”

  馬文才取出了梁帝“傳位”的詔書和命令白袍軍勤王的“手諭”,一一在陳慶之面前展開。

  “這……這……”

  陳慶之瞠目結舌,終於悟了。

  “難道你要找個假蕭綜,好出師有名,用他叩關回國?”

  這……這簡直太過瘋狂。

  可仔細想想,若梁國真能亂起來,也未必不能。

  若能占據豫州,再攻其不備,一路南下便是湘州、荊州和巴州……

  馬文才聽到陳慶之的疑問,眸中微微一閃,但笑不語。

  第524章 奇兵突進

  冬天的火燒盡一切,卻會為春天的萬物帶來新的生機。

  如今的魏國各地雖然仍然戰火不休, 但洛陽的穩定卻像是深深扎入地下的根基, 即便火勢燎原, 卻只能燒盡一切枯朽, 未來等待著春天的必然是蓬勃的生機和茁壯的成長。

  相反, 處處繁花似錦的梁國, 卻因為根基的腐朽,註定了這一場空虛的熱鬧, 只要一場風暴,便會人間無數雨打去。

  可惜身在建康的“有識之士”們, 或是毫無察覺, 或是有所察覺卻無能為力, 還沉浸在“天下太平”的歌舞昇平中, 幸災樂禍著魏國不幸的動盪,慶幸著梁國將會因此而重新崛起。

  歌功頌德的對象,從原本兢兢業業的老皇帝蕭衍,變成了新晉的“掌權者”皇子蕭綱。

  和他的父親不同的是, 這位皇子從未有過單獨治國的經驗, 籠罩在其父和其兄頭頂的光環常常使他在政治上被人忽視, 他的詩賦和才學一直被人所稱讚, 然而像這樣被恭維成“在世堯舜”的情況,幾乎從未有過。

  這樣的稱讚也讓他越發確定了自己的決定和選擇是正確的,至少即使父親和兄長還在位的時候,他們也沒有獲得過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厚的感激和稱讚, 佛門甚至將他奉為“護法持國天”,在各地的寺廟中供奉。

  不過二十出頭的年輕皇子,徹底的沉浸在了甜言蜜語之中,漸漸迷失了方向,刻意遺忘了還在同泰寺出家的老父親,還有在各地鎮守藩鎮的兄弟們。

  傅歧攻入同泰寺後,東宮和蕭綱對同泰寺加強了防禦,不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甚至為了不給人可趁之機,連同泰寺周邊區域都不准人進出了。

  蕭衍積威太重,無人敢冒犯他。蕭綱再怎麼忤逆,對這個父親依然充滿敬畏,依然派了可靠的小沙彌去伺候他,而他的吃穿用度比照著當時在同泰寺出家的蕭統再加一等。

  在蕭綱心中,他的父親不是被他“軟禁”了,而是在佛門“清修”,享受著皇家寺廟主持的供奉。

  他甚至多次在宮人面前發願,要將這個“傳統”繼承下去,待他年老後,也將前往寺廟出家,將這個國家交給精力更旺盛的年輕人。

  這樣“虔誠”的言行更是引起了東宮上下的交口稱讚。

  沒有多久,傅歧北逃魏國的消息傳來,讓東宮上下徹底鬆了口氣。

  傅家上下是皇帝的心腹,傅歧又武藝高強、交遊廣闊,傅翽死在建康,傅歧能招募死士遊俠攻入同泰寺,可見他的智勇之過人,不僅僅是蕭綱,整個東宮都將他視作大敵,擔心養出一個“伍子胥”式的人來。

  當日傅歧在同泰寺里逗留的時間太短,皇帝並未被擄走,可這件事卻傳入了京中不少人家耳中,建康上下也暗潮湧動,即便蕭綱刻意控制、拉攏了京中的高門,還是有不少人擔心傅歧會外出尋人“勤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