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徐仲宣捉了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掌中把玩著,沉吟了一會之後,他方才慢慢的說道:“西北的興平王早些年就開始不安分了,先時雖是被鎮壓了下去,他也服了軟,可到底還是狼子野心。西北守將的章奏前幾日已是十萬里火急的呈了上來,說是興平王斬殺了先帝遠嫁過去的文安縣主,揮兵北下了。雖然在我看來,這個興平王並不成什麼大氣候,早晚是要落敗的,但現下這事總歸是日夜橫亘在皇上心中,讓他憂心不已的。這也是暫時皇上為什麼沒有動我的原因,他還要指靠著我調停糧草兵餉等諸多事宜呢。所以我現下想的是,莫若趁了這個機會,我自己上了章奏,只說代天子尊,前去西北督戰,這樣西北的兵將必會士氣大振,勢如破竹的將叛兵勸都剿滅了的。”
“可是皇上會同意你的這個提議麼?”簡妍擔心的問著,“他不怕你在背後給他出什麼么蛾子?”
“他會同意的。”徐仲宣輕輕的笑道,“待西北興平王的事一了,其實他都沒有留著我的必要了。我若是自請去西北,若是‘不幸’死在了那裡正好,便是我不想死,邊城那裡那樣多的兵將皆是聽命於皇上的,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在那裡,想我死還不是一件極容易的事?到時我就這樣的死在了那裡,天高皇帝遠,誰都不曉得內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事,豈不是旁人再沒得話說?而皇上定然是會給我追封,賜我諡號的,在旁人看來,只會覺得皇上最是寬厚的了,朝野上下只會一片聲的說著他好。且我也想著,這樣也正好,至少我‘死’之後至少皇上並不會出手對付錦兒和你弟弟他們。到時說不定看在我為國捐軀的份上,還能大大的優待他們呢。咱們走了,可總得也要保他們一生無憂,你說是不是?”
徐仲宣的這言下之意,就是想死遁了。
但凡只要他死了,至少只要天下人都以為他死了,那這樣他們這一輩子才能安安穩穩的。而且對於徐仲宣安排的這些事,簡妍也是同意的。
她自然是不想因著她和徐仲宣的事讓徐妙錦和李信等人也受了牽累。
但總歸還是很擔心的。於是她便又憂心忡忡的問著:“可是皇帝若是真的讓那些人對付你了,你怎麼辦?你會不會真的被他們……”
說到這裡她就沒敢再說下去了,只是緊緊的抿了唇,目光不安的望著徐仲宣。
徐仲宣曉得她心中的擔心。
他捉了她的手放在掌心中,輕輕的摩挲著她的手背,隨後就笑道:“你夫君的本事你是不信的麼?你放心,我自然是做好萬全的準備的。咱們可是說好了,要一起白頭偕老,子孫繞膝的呢。”
說到這裡,他又伸手撫了撫她的小腹,柔聲的說著:“而且現下咱們都有自己的孩子了,我這個做父親的,怎麼能這樣自私的拋卻你們母子兩個人在這世間呢?我必是會陪伴你一生的,也是會陪伴著咱們的孩子長大的。”
簡妍沒有再說話。
她只是緊緊的抱住了徐仲宣的脖頸,頭抵在他的脖頸間,眼眶發熱,哽咽的說著:“你今日說過的話可不能食言。不然我就算是死都不會放過你的。”
有溫熱的淚水打濕了他的脖頸,仿似灼痛了他的心一般。
徐仲宣緊緊的擁她在懷,低聲卻堅定的承諾著:“我說的話必然是會算數的。妍兒,我會趕在你生孩子之前回來的。我要同你一起,看著咱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
接下來他又細細的囑咐了她一些事,簡妍一一的應承了下來。
而再一次朝會的時候,皇帝便同著諸位大臣商議著西北興平王叛變的事。
皇帝也曉得,無論是誰手中有兵都是不好的,所以為了保障他自己的統、治安穩牢固,這些年來他重文輕武,不少武將俱都是空有封號爵位,手中卻無實權,只能賦閒在家。且他上位這幾年來,偏偏老天爺也不作美,連著幾年都不風調雨順,不是旱,就是澇,戶部經常上書訴苦,只說各地的賦稅總是不能按數的繳納了上來。是以這當會出了這樣子的事,一來是要討論出征的將帥人選,二來也是要討論糧草兵餉如何籌措的事。
正所謂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且沒有兵餉,經常拖欠,哪個士兵會願意為你賣命去?
將帥的人選原就費事。一來是賦閒在家時日長了,身子也懶散了,有那等懶散的,自然也就不樂意再上戰場了。而這二來,雖然也有那等想著要為國出力的,可到底是年紀大了,身子不允許了。最後好不容易的商議定了將帥的人選,可糧草兵餉的事上又犯了難。
最後皇帝同著一殿的大臣全都苦了一張臉站在那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徐仲宣一直冷眼的旁觀著。
自方才開始他就不怎麼開始說話的。便是說話,也是無關痛癢的幾句打太極的話而已,壓根就說不到點子上。不過現下,是該他說話的時候了。
於是他便出列,只說暫且先借調了周邊州郡等地的糧草,令他們快速的送了過來。至於軍餉沒銀子的事,哪個皇帝手裡是沒有自己的私庫的呢?且一代一代的滾了下來,現下皇帝私庫里的銀子只怕是不少的吧?暫且挪用出來充當軍餉,等往後再還回去也就是了。
皇帝自然是不願拿了自己的私房錢出來做軍餉的。可現下這樣的境況之下,他不願意又能怎麼樣呢?到底不能讓興平王真的領著兵一路北上來了啊。到時他縱然再是守著那一庫子的金子銀子也是沒有用的。
只是最後雖然皇帝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這事,可到底心中還是對徐仲宣頗有微詞的。
而這時,便見徐仲宣一掀朝服下擺,直跪了下去,朗聲的說著:“臣自請去西北。一來是可以隨軍護送糧草軍餉,二則是可以去往西北督戰,好替皇上分憂。“
一殿的朝臣瞬時就沸騰了起來。
徐仲宣畢竟是內閣首輔,平日裡也最是個有才能的人,什麼事能少得了他?他這一走,朝、廷里怎麼辦?有了事,找誰說去?恆不能大家都跟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吧。
立時便有幾個臣子隨即也跪了下來,只說著,皇上這是萬萬不可的,徐大人是不能去往西北的。且隨即他們也自請著要去西北。
一時一殿中的大臣倒有約半數跪了下來,自請著去西北。
徐仲宣卻是定定的望著坐在高位上面上一副高深莫測表情的皇帝。
他曉得皇帝終究是會同意的。
此去西北,至少也要兩三個月,但凡只要他不在京,皇帝完全可以利用這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在朝中各處安插他的勢力,而將自己的親信悉數的打擊掉。這樣便是兩三個月後他能平安的回到了京城裡來,那樣他也是舉步維艱,整個兒的都被皇帝給架空了,到時還不是皇帝想如何處置他就能如何的處置他?他是一點兒還手之力都是沒有的。且若是自己正巧不幸‘死’了在西北,那便是更好了。到時皇帝不但能除了他這心腹大患,還能假惺惺的給他一番死後的哀榮呢。
而現下皇帝之所以還在沉吟,那無非也是因著這許多跪在地上的大臣懇求著不能讓他去西北的緣故罷了。
“可是皇上會同意你的這個提議麼?”簡妍擔心的問著,“他不怕你在背後給他出什麼么蛾子?”
“他會同意的。”徐仲宣輕輕的笑道,“待西北興平王的事一了,其實他都沒有留著我的必要了。我若是自請去西北,若是‘不幸’死在了那裡正好,便是我不想死,邊城那裡那樣多的兵將皆是聽命於皇上的,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在那裡,想我死還不是一件極容易的事?到時我就這樣的死在了那裡,天高皇帝遠,誰都不曉得內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事,豈不是旁人再沒得話說?而皇上定然是會給我追封,賜我諡號的,在旁人看來,只會覺得皇上最是寬厚的了,朝野上下只會一片聲的說著他好。且我也想著,這樣也正好,至少我‘死’之後至少皇上並不會出手對付錦兒和你弟弟他們。到時說不定看在我為國捐軀的份上,還能大大的優待他們呢。咱們走了,可總得也要保他們一生無憂,你說是不是?”
徐仲宣的這言下之意,就是想死遁了。
但凡只要他死了,至少只要天下人都以為他死了,那這樣他們這一輩子才能安安穩穩的。而且對於徐仲宣安排的這些事,簡妍也是同意的。
她自然是不想因著她和徐仲宣的事讓徐妙錦和李信等人也受了牽累。
但總歸還是很擔心的。於是她便又憂心忡忡的問著:“可是皇帝若是真的讓那些人對付你了,你怎麼辦?你會不會真的被他們……”
說到這裡她就沒敢再說下去了,只是緊緊的抿了唇,目光不安的望著徐仲宣。
徐仲宣曉得她心中的擔心。
他捉了她的手放在掌心中,輕輕的摩挲著她的手背,隨後就笑道:“你夫君的本事你是不信的麼?你放心,我自然是做好萬全的準備的。咱們可是說好了,要一起白頭偕老,子孫繞膝的呢。”
說到這裡,他又伸手撫了撫她的小腹,柔聲的說著:“而且現下咱們都有自己的孩子了,我這個做父親的,怎麼能這樣自私的拋卻你們母子兩個人在這世間呢?我必是會陪伴你一生的,也是會陪伴著咱們的孩子長大的。”
簡妍沒有再說話。
她只是緊緊的抱住了徐仲宣的脖頸,頭抵在他的脖頸間,眼眶發熱,哽咽的說著:“你今日說過的話可不能食言。不然我就算是死都不會放過你的。”
有溫熱的淚水打濕了他的脖頸,仿似灼痛了他的心一般。
徐仲宣緊緊的擁她在懷,低聲卻堅定的承諾著:“我說的話必然是會算數的。妍兒,我會趕在你生孩子之前回來的。我要同你一起,看著咱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
接下來他又細細的囑咐了她一些事,簡妍一一的應承了下來。
而再一次朝會的時候,皇帝便同著諸位大臣商議著西北興平王叛變的事。
皇帝也曉得,無論是誰手中有兵都是不好的,所以為了保障他自己的統、治安穩牢固,這些年來他重文輕武,不少武將俱都是空有封號爵位,手中卻無實權,只能賦閒在家。且他上位這幾年來,偏偏老天爺也不作美,連著幾年都不風調雨順,不是旱,就是澇,戶部經常上書訴苦,只說各地的賦稅總是不能按數的繳納了上來。是以這當會出了這樣子的事,一來是要討論出征的將帥人選,二來也是要討論糧草兵餉如何籌措的事。
正所謂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且沒有兵餉,經常拖欠,哪個士兵會願意為你賣命去?
將帥的人選原就費事。一來是賦閒在家時日長了,身子也懶散了,有那等懶散的,自然也就不樂意再上戰場了。而這二來,雖然也有那等想著要為國出力的,可到底是年紀大了,身子不允許了。最後好不容易的商議定了將帥的人選,可糧草兵餉的事上又犯了難。
最後皇帝同著一殿的大臣全都苦了一張臉站在那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徐仲宣一直冷眼的旁觀著。
自方才開始他就不怎麼開始說話的。便是說話,也是無關痛癢的幾句打太極的話而已,壓根就說不到點子上。不過現下,是該他說話的時候了。
於是他便出列,只說暫且先借調了周邊州郡等地的糧草,令他們快速的送了過來。至於軍餉沒銀子的事,哪個皇帝手裡是沒有自己的私庫的呢?且一代一代的滾了下來,現下皇帝私庫里的銀子只怕是不少的吧?暫且挪用出來充當軍餉,等往後再還回去也就是了。
皇帝自然是不願拿了自己的私房錢出來做軍餉的。可現下這樣的境況之下,他不願意又能怎麼樣呢?到底不能讓興平王真的領著兵一路北上來了啊。到時他縱然再是守著那一庫子的金子銀子也是沒有用的。
只是最後雖然皇帝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這事,可到底心中還是對徐仲宣頗有微詞的。
而這時,便見徐仲宣一掀朝服下擺,直跪了下去,朗聲的說著:“臣自請去西北。一來是可以隨軍護送糧草軍餉,二則是可以去往西北督戰,好替皇上分憂。“
一殿的朝臣瞬時就沸騰了起來。
徐仲宣畢竟是內閣首輔,平日裡也最是個有才能的人,什麼事能少得了他?他這一走,朝、廷里怎麼辦?有了事,找誰說去?恆不能大家都跟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吧。
立時便有幾個臣子隨即也跪了下來,只說著,皇上這是萬萬不可的,徐大人是不能去往西北的。且隨即他們也自請著要去西北。
一時一殿中的大臣倒有約半數跪了下來,自請著去西北。
徐仲宣卻是定定的望著坐在高位上面上一副高深莫測表情的皇帝。
他曉得皇帝終究是會同意的。
此去西北,至少也要兩三個月,但凡只要他不在京,皇帝完全可以利用這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在朝中各處安插他的勢力,而將自己的親信悉數的打擊掉。這樣便是兩三個月後他能平安的回到了京城裡來,那樣他也是舉步維艱,整個兒的都被皇帝給架空了,到時還不是皇帝想如何處置他就能如何的處置他?他是一點兒還手之力都是沒有的。且若是自己正巧不幸‘死’了在西北,那便是更好了。到時皇帝不但能除了他這心腹大患,還能假惺惺的給他一番死後的哀榮呢。
而現下皇帝之所以還在沉吟,那無非也是因著這許多跪在地上的大臣懇求著不能讓他去西北的緣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