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夜裡,東臨侯府闔府上下開團圓宴,吃到一半時,外頭來了個送信的,說是給榮六姑娘的。阿凝只看了眼那信封潦草的字跡,便讓錦珠送回銜思閣,晚些時候再看。

  “六姑娘的好友真有心啊,這大除夕夜的,都沒忘記送信。”宴後,一群人都陪在老太太旁邊說笑,姜氏後面一個淡藍色繡折枝海棠錦緞襦裙的妍麗女子笑著道。

  這女子正是榮成田新入門的小妾,如今正得寵的楊氏。年紀輕,顏色好,又下得一手好棋,也難怪受寵了。

  這楊氏據說也是出自書香之家,因家道中落,又與榮成田志趣相投一見如故,才願意入門為妾。

  儘管楊氏把姜氏都籠絡住了,可阿凝卻下意識里不喜歡她,這會兒跟沒聽到一樣,只顧瞧著榮宛拿出的一件繡品,那是一幅松鶴延年的纏枝蓮花紫檀木底座插屏,她特意繡來送給老太太的。

  榮宛在錦花台之後名氣也大了不少,那些紈絝子弟評的上京美人榜倒像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般,前三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榮宛傷好之後,偶爾出門都要被圍觀,索性就待在府里,甚少出門。

  經香雲那次一鬧,她仍是時常來找阿凝,甚至比之前找得更勤了,但阿凝都不怎麼理會,心裡巴望著靖北王早些讓詹府出事才好,看她還會不會整日裡假惺惺。

  榮宛過後,榮宜也送了老太太禮物,是一雙簇新的襪子,料子毛絨絨的,瞧著十分厚重,的確適合老人家過冬。

  自閉門一年後,榮宜愈發沉默了,但她這樣不會說話的,沉默反而是好事,加上她人原就長得清秀,靜靜坐在那裡,倒頗有幾分靜好之美。

  兩位姐姐送了,大家的目光便落到阿凝身上。阿凝兩手空空的,有點尷尬。她原本也想送些東西的,可老太太特意去銜思閣吩咐了,不許阿凝做針線,說是才病了一場,平時又用功,要小心身子。

  這會兒她只得眼巴巴看著兩個姐姐獻禮,閃著水亮的眸子朝老太太道:“祖母,這下我可出醜了吧,都怨您。”

  “這孩子,瞎說什麼呢。”姜氏責道。

  老太太卻笑起來,“怨我,是都怨我,怨我沒給咱們阿凝一個顯擺才藝的機會。”

  在場眾人都笑起來,阿凝噘嘴道:“祖母,您怎麼這樣笑話我。”

  眾人正歡笑時,外頭有人來報,說是靖北王世子和世子妃來了。

  眾人都十分詫異。大齊朝信奉過年守歲,不然便會招致不吉利。這大除夕夜的,家家戶戶都闔家守歲,靖北王府又是那樣的高門宅邸,世子和世子妃怎麼會此時忽然來榮府?

  阿凝如今長了一歲,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飛奔過去了,但還是止不住伸長了脖子往外瞧。

  隨著外面的通報聲,厚重的帘子掀開,走進來相攜而行的一雙年輕男女。

  寧知書一身雪白狐裘,面冠如玉,目若寒星,身形挺拔如傲雪青松。榮宓在他身旁,一身緋紅斗篷,墨發輕挽,眸中蘊笑,容顏嬌艷無雙。

  這樣登對的氣派和風姿,只怕世間難尋第二雙。

  二人拜過老太太后,也坐了下來,姜氏立刻小聲責道:“你這孩子,哪有除夕夜裡往娘家跑的?況且外頭風大雪大的,你又懷著身子,萬一有什麼好歹……呸呸呸,瞎說什麼。”

  話說到一半,姜氏自己先捂住了自己的嘴。

  寧知書跟榮宓仿佛連體嬰兒似的,這會兒聽見了丈母娘的話,解釋道:“宓兒今日胃口不好,大夫也說孕婦情緒不穩,會導致食慾欠佳,該多些體諒。她今日想來榮府,我便做主帶她來了。還望岳母不要責怪宓兒。至於外頭的風雪,岳母放心,我都是……護著她上下車的,馬車行得也慢。”

  聽到女婿溫和的話語,姜氏只得瞪了眼榮宓作罷。

  其實,他都是抱著她上下車的,在丈母娘跟前,終究說得含蓄些。

  榮宓卻不管姜氏,只把阿凝拉過來說話。不管怎麼瞪,女兒還是心頭肉,姜氏聽說榮宓胃口不好,便吩咐廚下做兩樣榮宓在閨中時愛吃的食物。

  吃食呈上來後,榮宓用了一些,又坐了一會兒,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阿凝和姜氏送他們到侯府門口,瞧見寧知書把榮宓抱上馬車,都吃了一驚。女婿這樣殷勤,姜氏心裡自然寬慰。阿凝瞧著風雪裡離去的寧府馬車,心裡驀然就閃過秦晚馥跟她說過的一句話。

  她說,但凡能遇到個同書哥哥那樣的夫君,便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該去廟裡燒高香謝恩的。

  阿凝以前並未想過夫君什麼的,但這次生辰之後,阿凝的耳邊越來越多得出現諸如“十三歲了,”“是大姑娘了,”“日後更要端淑嫻靜些”的句子,還有那楊姨娘,每每看見她總對她的外貌讚不絕口,末了還總要加一句,“不知哪家少爺有這樣的福氣,能把咱們府里的阿凝娶了去呢!”

  她並不喜歡這樣的言論,說得好像十三歲的年紀旁的都不用幹了,就等著嫁給別人就成了似的。事實上,上京城的確泰半姑娘就是這樣想的。但阿凝不是,她得了趙琰的一套寶貝,如今一門心思撲在繪畫上,心中當然是想有所成就的。

  這會兒她看著姐姐和姐夫,似乎也能感受到他們流露出的絲絲溫情。她想,這大概也是件極幸福的事吧。

  過了三更天后,老太太便把幾個小的都打發去睡了,只留下兒子媳婦兒陪自己守著。阿凝回到銜思閣,拆開那封自遙遠蜀地快馬加鞭歷經風雪送過來的信,果然不出她所料,潦草的字跡儘是寫些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他逐漸學會了吃很辣的菜色,又比如蜀地的冬天比京城溫暖許多,如此種種。

  今日這封后頭還加了一句,“小書呆子已經在過除夕了吧?我會爭取春季過完前回京的,記得想我。”

  想什麼想,鬼才想你。阿凝心裡暗道。

  翌日,內命婦都需進宮朝拜皇后,按照榮貴妃的意思,這次進宮的不僅有姜氏和詹氏,連榮宛去了。

  對於榮貴妃只見榮宛卻不見阿凝這件事,姜氏是頗為不悅的,但她怕阿凝不開心,反而勸她道:“宛姐兒去年在錦花台大放異彩,又比你大了兩歲,正值說親的年紀,貴妃娘娘讓她先進宮瞧瞧也是正常。”

  阿凝點點頭,心裡卻道:若真是如此就罷了,就是怕榮貴妃因為趙玹發配蜀地的事情對她有看法。

  下午女眷們從宮裡回府,詹氏沉穩,只微笑著拉著榮宛好生囑咐了許久,才放她回抱悅軒。她的丫頭香雲卻怎麼也掩不住眼中的喜色,還不到一個時辰,榮府上下都知道了榮四姑娘今日在宮裡露足了臉面,文皇后、榮貴妃甚至姚淑妃,都對她讚不絕口,還讓她寫了一副字,連鄭王殿下都對她另眼相看,說是此字極有風骨。

  姜氏心裡固然生氣,但好歹能忍一忍,只道先讓她們得意一陣也無妨。但到正月十五日,宮裡傳來懿旨,讓榮宛進宮過花燈節時,姜氏就再也忍不住氣了。

  鄭王殿下,五皇子趙琮,正是文皇后之子。皇上嫡子,地位比起別的皇子更高一些。如今又正值娶親的年紀,若是讓榮四入了鄭王的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