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倒是覺得過猶不及,你每處都雕細緻了,讓大家看哪處呢?還是精雕一處最好。”蕭源說著,神情專注的看著鐲子,恍若未察,靈偃張嘴就想喊,就被祝氏一把拉住。

  “奶娘,三郎君他——”

  “你這傻妮子,姑娘都默許了,那輪到你來說。”祝氏搖了搖頭,輕點她的額頭。

  “嗄?”靈偃不解的望著祝氏,奶娘不是之前還說七歲不同席嗎?

  祝氏笑道:“你啊,多學著點吧。”姑娘只是想給三郎君一點教訓而已,三郎君都低聲下氣的賠不是了,她怎麼可能真會計較呢?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偽更問題,那個我真不是故意的,我是修bug了,而且特地在半夜修改的,想不到還是讓大家誤會了,不好意思,⊙﹏⊙b汗

  有讀者說,樂平郡主蕭氏,也就是蕭源的外婆,是顧老夫人,不是蕭老夫人。其實大家誤會了,中國女子出嫁後,並不改夫姓的,少數民族我沒研究過不知道,但漢族一直沒有這個傳統。

  比如有女蕭氏,嫁到顧家,別人會說顧門蕭氏,那是代表她是進入夫家的家譜成為夫家的人,並不代表她是改姓了,別人不會叫她顧夫人,只會叫她蕭夫人,中國古代女子只有一個姓氏,就是娘家的姓氏。其實大家看紅樓夢就知道了,要說賈家,如果真是改夫姓了,那麼裡面不是通篇全是賈夫人了?但裡面賈敏是叫賈夫人的,元春叫賈妃的。所以樂平郡主是蕭老夫人,而不是顧老夫人。

  ☆、44、早產(上)

  江南的初夏,總有連綿不斷的梅雨,層層疊疊的雨霧將蕭家大宅籠罩在一片薄霧輕煙中,挑高的屋檐和重重的青瓦在雨霧中顯得格外的朦朧靜謐。

  荷花池中的水幾乎快漫上青石台階,綿綿的細雨輕輕密密的打在池邊的芭蕉樹上,翠綠的葉子在雨水的沖洗下越發的青碧可人。廊下、牆邊栽種的梔子花,在淋了幾天雨後,只剩下了孤零零幾朵的立在枝頭,香氣絲絲縷縷的瀰漫在雨霧中。

  “以前老是嫌這裡雨太多了,可到了冀州才覺得吳郡下雨還是好的,幾天幾夜的連下大雪才可怕呢。”二姑娘輕輕笑著對大姑娘說,兩人皆斜斜的靠在美人靠上賞雨。

  “是啊。”大姑娘微微一笑,芊芊素手伸出接了幾滴雨水,慢聲道:“這次一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看到這雨了。”

  二姑娘想起還兩個月大姑娘就出嫁了,安慰她道:“別地也是另有風情呢!”憑心而論,她心裡多少有些羨慕大姑娘,至少她的終身大事已經定下了,只要不出什麼大事,至少她這輩子不會過得太差了,而她還不知道將來會是怎麼樣呢!

  就算是元兒,備受寵愛,還不是照樣有無奈的時候,明知道大舅母並不喜歡她當媳婦,她也不敢反抗家長的決定,只能靜候兩家將婚事定下,就是因為當今皇后姓顧,而太子妃已經是內定的朱家七娘——朱季蔥。

  大姑娘想起自己的婚事,眉眼多了一絲溫柔,“是啊,或許別地另有風情。”

  “大姐、二姐,你們怎麼坐在這裡?”六姑娘順著長長的抄手遊廊朝兩人走來,手中拿著一柄竹骨團扇,淺碧色雲紋廣袖深衣成弧形拖在地上,環佩聲輕而整齊。優雅如水的步態,端莊高貴的氣質,經過幾個月宮中女官的調、教,六姑娘和之前那個懵懂青澀的女孩已判若兩人。

  “房裡有些悶,我們出來透氣。”大姑娘柔聲說,“六妹,你不是在上課嗎?”自從六姑娘被祖母看上,選她當蕭家送入宮的姑娘後,就一直讓宮中的女官給六姑娘特訓。

  “今天先生有事,讓我自己去書齋看書。”六姑娘說。

  “書齋?書齋不是在西面嗎?”二姑娘問。

  “我要看的書被五姐拿走了,我想去問問她,什麼時候能看好。”六姑娘解釋道。

  “原來你要去五妹那裡。”二姑娘起身,“我跟你一起去吧,大姐你去嗎?”

  大姑娘搖了搖頭,“我想在這裡再坐一會。”

  “六妹,我們先走吧。”二姑娘說。

  “好。”六姑娘絮絮的低語道,“虧得有二姐,不然我還頭暈,五姐到底住在哪裡呢。”

  二姑娘一笑,“你這傻丫頭,祖母給了你那麼多丫頭,又不是擺設用的。”

  “是嘛。”六姑娘稚嫩的臉上,露出一絲迷茫,她一直以為這些丫鬟是來教導自己的,而不是來伺候自己的,平時伺候她的還是跟著她一起來江南的幾個舊有的丫鬟。

  二姑娘眼底閃過一絲憐惜,安撫的輕握六姑娘的手,“不急,慢慢來。”

  “嗯。”六姑娘微微低下了頭,就算讓女官教養了幾個月,她本質還是十歲的女孩子而已。幾個月前,她的目標僅僅是能進江南祖宅,得到曾大母和大母的承認,可現在她不僅得到了家族的承認,還讓家族傾力培養,準備一年後送她入宮,先陪伴顧皇后,等太子再大一點後,就是太子的後宮。

  太子今年才七歲,但今上已經開始準備太子的婚事了,太子妃是比太子大三歲的朱家七姑娘朱季蔥。顧皇后心裡就算再不願意,聖上已經決定的事,她也不敢反駁,但聖上也不會反對她把自家的親戚送到太子後宮。

  顧皇后看不上旁支的嫡女,就算占了一個“嫡”字又如何?歷代娶婦看父,父親地位不高,就算是嫡女也不值錢。但蕭顧兩家的嫡系嫡女又怎麼可能入宮當太子側妃呢?所以這次蕭顧兩家送入宮的女兒,都是嫡系庶女。六姑娘和朱季蔥同歲,又是蕭珣的庶女,性格也聰慧,就被長公主看上了,這幾天一直帶在身邊,教導她進宮後該如何處事。旁人都說,六姑娘是一躍成了鳳凰,可在大姑娘和二姑娘看來,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兩人順著遊廊,不一會就來到了蕭源住的廂房,門外長廊處侍女們低聲說笑著,把調好的香料放入香爐,將沸水注入香盤內,扣上竹篾熏籠,將衣衫展開覆在熏籠上……

  “二姑娘、六姑娘。”侍女紛紛上前行禮。

  “元兒在嗎?”二姑娘問。

  “五姑娘在裡面看書呢。”侍女回道。

  自從冀州回來後,蕭源一直住在大長公主的院子裡,平時除了和幾名姐妹說話外,幾乎都在家裡看書,甚少外出,連外面送來的請柬,不重要的聚會,她也一概推卻了。

  書房裡蕭源穿了一件白色墨紋單衣席地而坐,專心的翻閱著手中的竹簡,起伏優美的背部挺得筆直,僅有纖長柔頸因看書而微微低著,劃出了一個完美的弧度。

  “五姑娘,二姑娘、六姑娘來了。”侍女的通報聲,讓蕭源放下了手中的竹簡,“二姐、六妹。”

  “元兒,你在看什麼書?”二姑娘驚訝的發現書房裡堆滿了竹簡,“是古籍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看竹簡了,基本都是看書冊。

  “我也只是閒著無聊而已。”蕭源說,“最近突然想練隸書了,就想先找幾本古籍看一下。”

  “《聖劑總方》?五姐,你也在看醫書嗎?”六姑娘問。

  “對,我看下我有沒有解暑補虛的藥膳。”蕭源說,古代醫書大多靠抄寫流傳,難免會出錯,多找幾本比較保險一點,“六妹,你要看這本書?”

  “嗯,先生寫了幾個藥名,讓我辨認,還讓我寫幾道藥膳,我就想過來找《聖劑總方》了。”六姑娘說。

  “那你先用吧,等看完了,再給我。”蕭源說。

  “好。”六姑娘望著蕭源步履輕盈,儀態自然端方,不由羨慕的問,“五姐,你跪了這麼久,腿不會麻嗎?”

  蕭源理解的一笑,“六妹,你以後跪坐的時候,儘量不要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腿上,起來的時候腿就不會太麻了。”

  “大姐也是和我這麼說過的。”六姑娘嘟噥道,“可是我還是受不了。”六姑娘不是不會跪坐,只是習慣坐胡床的她,根本適應不了長時間的跪坐,但在蕭家她就沒見過一張胡床。

  “多練就會習慣了。”二姑娘感慨道,她們哪個不是從小跪到大的,“胡床雖舒適,終究不雅,宮裡也是沒有胡床的。”

  “嗯。”六姑娘點點頭,接過蕭源遞來的書簡說,“二姐、五姐,我先回去了。”先生難得放了自己半天的假,可還是布置了一堆功課,她急著回去完成功課。

  “你先去吧。”二姑娘和蕭源安慰她,“別急,一口吃不成胖子。”

  “是。”六姑娘露齒一笑,轉身款步離開。

  二姑娘見六姑娘神采飛揚,忍不住自嘲道,“六妹最近變了好多,看來人總要有個寄託。”

  蕭源默然,從來沒有進宮能過得好的女人,姑姑蕭皇后年少時何等的風華絕代,如果不進宮,嫁給某個士族貴公子,定能琴瑟和鳴的過一輩子,進宮後還不是斂去了所有的鋒芒,最後成為皇帝身後一抹淡不可見的影子?蕭源唯一慶幸的就是,她比太子大了四歲,而且今上並不希望蕭氏女再當皇后。

  “大哥成親,霍家人都會過來。”蕭源說,“霍家幾位姑娘也會過來,聽說就住我們家裡,這樣又會多幾個朋友說話了。”

  “那太好了。”二姑娘嘆了一口氣,“想著冀州沒完沒了的下雪,就想回江南,可家裡又太——”冀州是清苦些,可除了每天的請安外,做什麼事都是隨自己意的,不像祖宅,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蕭源輕輕一笑,張嘴欲言,卻聽院外有吵鬧之聲,聲音似乎還很熟悉。她和二姑娘對視一眼,快步出了院子,果然就見四姑娘和六姑娘站在遊廊上,四姑娘雙目噙淚,楚楚可憐的望著六姑娘,六姑娘很明顯的想讓自己情緒穩定下來,但臉上還是浮現了濃濃的怒意,從蕭源處拿走的《聖劑總方》滾落在了地上,綁帶斷了一半,竹簡一根根的散開。

  “怎麼了?”二姑娘眉頭一皺問道。

  “二姐,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四姑娘柔柔的解釋著。

  蕭源一聲不吭,慢慢的從地上撿起竹簡,一旁伺候的丫鬟見了忙上前幫忙,六姑娘面露愧色,也半蹲著跟蕭源一起揀竹簡,“五姐,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沒事。”蕭源惋惜的說,“就是要一根根拼起來,還要費些功夫。六妹,我那裡還有一卷《聖劑總方》,你先拿去看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