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嫂,你要是住在涿縣,會不習慣的。”高團說,涿縣和建康的朱雀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沒事的,我會習慣的。”陸希自信滿滿的說,當年阿娘都能陪耶耶住在小縣城,她有什麼不可以?她總比阿娘知道人間疾苦,那次農舍是她沒有心理準備,這會她有心理準備了,她也不信高嚴住的地方會有老鼠。

  高團聰明的選擇了閉嘴,沒在陸希興頭上潑她冷水,有些事只要經歷過一次,就會知難而退了。

  陸希突得問了一句:“大約什麼時候到涿縣?”

  高團下意識道:“馬上吧。”話音一落,他就察覺到不對了,“二嫂你會說涿縣話?”剛剛陸希居然和他說的是涿郡一代的口音,雖依然帶著江南吳語的口音,可還是讓人聽懂了。

  “當然。”陸希涿郡一代方言,還是她六祖姑南塢亭君派人來教她的,說她既然要在北地生活一段時間,北地的方言就要都會一點,省得做個聾啞人,陸希這三年也跟著那人學了些流傳比較廣的北地方言。

  “皎皎。”高嚴的聲音在車外響起。

  “阿嚴。”陸希挑起帘子,對他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高嚴見她精神好了不少,心裡稍稍放心,“涿縣到了,我們現在這裡住一晚,明天我送你去湯泉別莊好不好?”

  陸希已經打定主意要留下來了,但她估計高嚴不會答應,她也無意在高回面前反對高嚴的意見,“好。”等兩人相處時再好好說。

  作者有話要說: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京城”,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東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干知人心”……這些都說明: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只相當於今黃河中下遊河南大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王制》有云:“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齊桓公救援邢國,衛國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昨天說起煮鹽的情節,我跟小獅子說,古代白砂糖提煉要到明朝,那麼鹽呢?會不會魏晉唐時期也沒有精鹽?我們一查,西漢就有記載天然氣使用熬鹽記載了,漢代熬鹽技術很好了,唐代已經非常非常發達了。。。天然氣使用比歐洲早了十幾個世紀。。。太逆天了。。。天朝上國啊!如果古代重視科技的話,說不定地球都容不下了。。。我越看這些就越能感覺為什麼古人有這麼強的自信心,那麼好的精神風貌,因為那時候他們在天朝,強國才有強悍的民族精神。

  還有就是那個齒輪,也是小獅子跟我說,她去兵馬俑看的時候看到的,現在手工根本做不出這種齒輪了,只能工具機做了。

  那個水利南宋紡紗機,當時我問某人,你說我女主穿越回去,能幹什麼?某人問我,你想幹什麼?我說不知道。他說,要不你搞蒸汽機吧。我震驚了,我說我要發明蒸汽機幹什麼?我又不是瓦特!那個玩意很難弄吧?還不如搞珍妮紡紗機呢。他說,蒸汽機原理很簡單,比珍妮紡紗機簡單多了!我聽了他的話,真跑去查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了,查了才知道珍妮紡紗機和南宋那神機比起來簡直弱爆了。。。

  最後說那個老鼠問題。。。我以前對老鼠沒什麼概念,自從我某次去找我閨蜜,我閨蜜是醫生,她請我吃飯的時候,正巧遇上她醫生的同事,不知怎麼的,居然聊上了試驗用的小白鼠……我以後無數次後悔啊!那人說,你是不是覺得小白鼠很可愛?我當時傻乎乎的點頭了!他繪聲繪色的跟我描繪了試驗用的各種小白鼠,我差不多全忘了。。。就記得一種叫裸鼠?還是什麼,反正就是沒有免疫力的那種,然後——那人跟我說,其實試驗用白鼠是一種很兇猛的動物!它一旦見到血,就會攻擊同伴,直到你死活我。他跟我說,他們實驗室有次過年,忘了,就把兩隻小白鼠關在籠子裡,回來的時候,就發現兩隻變一隻和一層皮了。。。一層皮。。。我當時午飯就沒吃了orz,自從那次之後,我看到倉鼠都有心理陰影了。。。

  ☆90、初到涿縣(上)

  涿縣地屬大宋的邊關,春暄和煙微坐在車上,悄悄的挑簾望去,看到那一排排的低矮的房屋、塵土漫起的道路,以及一個個帶著刀在路上走來走去的大漢……她們甚至還瞄到一名抱著孩子的少婦,在孩子哭得的時候,直接撩起衣襟當眾給孩子餵奶,兩人面紅耳赤的放下車簾,這到底是什麼鬼地方啊!兩人腦海里同時浮現了這句話。

  五樹嫂看出了兩人的想法,安慰她們道:“大娘子不住在涿縣,就是今天郎君沒時間送大娘子去。”對涿縣的情況,五樹嫂要更了解些,因為高嚴第一次帶去的陸家僕役中,就有她和五樹的長子大誠。

  春暄和煙微同時搖頭:“如果湯泉別莊不在這裡的話,大娘子是不會去的。”兩人伺候陸希多年,對陸希的心思還是能把握的,既然都隨郎君來了涿縣,她就不可能離開郎君了。

  “可是這裡可不是蘆葦盪,姑娘會住不慣吧。”五樹嫂吃驚道。

  “郎君不是在涿縣有居所嘛,大娘子肯定會住在那裡。”煙微說,她和春暄雖沒來過涿縣,可對涿縣的大概還是有數的,當初大娘子派家中管事仆傭來涿縣的時候,就吩咐過,如果湯泉別莊離郎君的駐地太遠的話,就不要大肆修建別莊,主要把他們居所修建好,想來郎君的住所應該已經收拾好了。

  “郎君的居所應該修建還可以吧。”穆氏說,她兒子阿倫和大誠一樣,都是第一次就隨高嚴來的,阿倫專門負責修建郎君和大娘子的居所,五樹嫂的兒子是去負責管理郎君和大娘子在附近的農田了。

  幾人正說話間,馬車就轉入了一條寬敞的大街,眾人眼前頓時一亮,寬闊的可以並排在三輛馬車的大青磚鋪成的道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地上的青磚光潔,不帶半點灰塵。高嚴目前的居所,是他從一個敗家子手中賣下的祖宅。

  賣下後他也沒修整,直到三年前阿倫來涿縣後,才開始翻建,論對農莊的了解,他沒大誠那麼精通,可陸家那次東平坊的翻修,是他和父親全程參與的,對那次歷時快五年的陸家巷東西二弄翻修記憶猶新,這次陸希讓他來翻修一間舊宅,他還是綽綽有餘的。溫泉別莊那處又有施先生操心,他就專心弄涿縣這一處了,他可清楚的記得大娘子說過,如果湯泉離郎君駐地太遠的話,她不會長住別莊的,故翻修舊宅的時候,他格外精心,幾乎是事事都過問了。

  得知高嚴和陸希今天回到後,他早早的起來,讓侍從們將家裡從頭到尾的全部再次打掃了一遍,確認主院連角落都沒有半點灰塵後,就和同樣早早趕來的大誠,從湯泉別莊趕來的施老先生一起,拆了大門的門檻,迎接主人入內。

  “施先生,您喝茶。”阿倫先給施平倒了一杯茶。

  “阿倫,你這裡弄的不錯。”施平昨天就來了,梳洗完畢後,悠然的轉了一圈後,對阿倫的修建大為讚賞,可以看出這老宅的前幾任主人,也是花過心思置辦的,但後來子孫不爭氣,大部分院落都破敗不堪了。阿倫照著原來宅子的格局翻修,牢記大娘子的吩咐,要多問當地熟練的蓋房工匠,基本和當地富戶修建的沒太大差別,但細微處還是能看出阿倫花了很大的精力,大院落套小院落,層層疊進,又防衛森嚴,讓施平不住的點頭,“這格局弄的不錯。”

  尤其讓施平喜歡的是,阿倫給下仆和高嚴親衛們置辦的洗漱間乾淨清慡,即使是最冷的天氣,也能保證大家三天梳洗一次,甚至淨房外,還有一間暖房,可以讓梳洗的人在暖房裡烘乾頭髮後再出去,就算是大冬天也不至於頂著濕發在滴水成冰的外頭走。

  “這是我問了當地的工匠才琢磨出來的。”阿倫憨笑道,“要是沒有他們,我們連個火坑、火牆都搭不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