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勝的反對,相繼得到了燕王趙疆、桓王趙宣、安平侯趙郯、河東守魏忌、藍田君嬴謫、溧陽君熊盛等許多魏國大貴族的反對。

  舊貴族勢力與士族官僚階級,於此時爆發了最為嚴峻的爭執與矛盾。

  九月,魏皇帝趙潤力排眾議,廢除分封制、加強郡縣職能,但此前得到封邑的邑君,則不在其列,作為對諸貴族的安撫,除非直系血親斷絕,否則絕不收回封邑。

  至此,魏國舊貴族勢力與魏國士族的矛盾暫時和解,但從本質上來說,前者註定將被後者所超越,甚至於取而代之。

  為了更好地加強郡縣職能,朝廷將天下劃分為四十六個郡,設左右丞相,左丞相為介子鴟,領內朝,右丞相為翟璜,代皇帝領天策府,彼此互不干涉。

  可即便如此,依舊無法阻止朝廷勢大、而天策府勢弱的局面。

  原因很簡單,一來朝廷有主要負責戰爭後勤運輸的兵部可以鉗制天策府,而來天下已平,天策府基本上已無用武之地,除非遠征塞外草原,再次擴大國土。

  為了鉗制朝廷尤其是內朝,以趙勝、魏罃、田諱、熊盛等魏臣,懇請提高御史監的權利,御史監因此獲利,御史大夫至此成為朝中除了左右丞相以外,第三方權力勢力,使文臣與武將、貴族與士族的關係得到相互掣肘。

  除了朝中勢力的彼此爭鬥,魏國亦在該年推出政令,推崇魏皇帝趙潤當初擬定的「肅氏度量衡」,使其成為全國唯一的度量標準。

  並且,左丞相介子鴟提議廢除諸國的文字,使天下人皆說寫魏國文字。

  這個提議,幾乎遭到了舊諸國遺老大部分人的反對,卻得到了魏人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以繇諸君趙勝為首的魏國趙氏王族,因此與熊氏、嬴氏、田氏、韓氏等原本共同對抗「廢除分封制」一事的同盟幾乎瓦解。

  然而,就在臣子們彼此爭地面紅耳赤時,魏皇帝趙潤卻獨斷獨行地做出了決定,他連魏國舊有的文字也捨棄了,命翰林署以舊日魏字為骨幹,吸納舊諸國文字,重新編一套文字,並將以相對簡化,使之成為國家日後沿用的通用文字。

  這道政令一出,無論是魏人,還是秦人、楚人、齊人、韓人等等,皆為之愕然。

  不過因為這事相對公平,所有人都沒話說。

  相比之下,還是魏人最為不滿,不過礙於魏皇帝趙潤的威勢實在太大,這事只能不了了之。

  總而言之,在建和元年,魏國朝廷確定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衡量」等遺惠後世的政令,並且在魏皇帝趙潤無上的威勢下,這些改革順利實施。

  建和二年春,安平侯趙郯因醉酒騎馬,不慎摔落馬下而亡。

  魏皇帝趙潤甚為悲痛,以朝廷出面安慰其家眷,並任命田耽領鎮反軍,田武為副將。

  數年後,田武先因酗酒導致舊傷迸發而亡,又提其子田恬為副將。

  又過幾年,田耽已年老而辭將,推薦田恬執掌鎮反軍,魏皇帝趙潤允之。

  建和二年夏,東胡聯合婁煩,復攻魏國薊郡,魏將韶虎、秦開出兵抵禦。

  在這場仗中,年老的上將韶虎亡於途中,秦開向天策府求援,天策府便派燕王趙疆前往支援。

  建和三年秋,林胡與匈奴亦出陰山,試圖奪回河套,朔方守趙岳向原中要塞守將廉駁求援,廉駁又求救兵。

  建和四年春,魏皇帝命廉駁為帥,攜太原守樂成、雁門守韓馳(韓武之子)、上黨守姜鄙攻打林胡、匈奴。

  不曾想就在這時,上黨守姜鄙亡故,天策府遂命桓王趙宣領靳黈、韓徐等將代上黨軍出征北方。

  建和五年春,隴西郡遭到西羌進攻,河東守魏忌奏請支援隴西,魏皇帝允之。

  數日後,天策府命河東守魏忌,攜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出征西羌。

  這場仗,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臨洮君魏忌擊敗西羌,守住了隴西郡,但也因為身體狀況,只得留在隴西郡養病。

  然而沒過多久,魏忌便病逝在隴西臨洮,據說是含笑而逝。

  此後,考慮到西羌的威脅,天策府便命王戩為隴西守,使其攻伐西羌,使西羌再不敢進犯魏國。

  同年,河間守燕縐病故。

  轉眼到建和十年,在魏皇帝不偏不倚的治理下,魏人與秦人、楚人、齊人、韓人之間的矛盾得到大幅度緩解,彼此逐漸融洽。

  魏皇帝與朝廷皆認為此事值得慶賀,於是在建和十一年的春季,改年號為「延和」,取延續平和之意。

  建和十一年,即「延和初年」。

  不得不說,建和年間,是魏國在統一中原後最關鍵的十年,在魏皇帝趙潤的治理下,魏國磕磕碰碰持續發展,儘可能地避免了國內各地國人的內鬥,避免了貴族與士族的內鬥。

  但在這十年內,魏國亦失去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

  比如禮部尚書鄭圖、兵部尚書陶嵇、刑部尚書唐錚、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大理寺卿正楊愈、工部尚書孟隗等等,非但朝廷的六部尚書,幾乎來了一次換血,甚至於,魏國各郡各縣的郡守、縣令等等,亦有許多人過世。

  延和初年,宗府宗正繇諸君趙勝過世,魏皇帝任命他的兄弟趙信為宗正。

  同年,溧陽君熊盛故去。

  延和二年,燕王趙疆擊破東胡,然不幸在回程途中故去,消息傳到雒陽,魏皇帝倍感哀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