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6頁
整座杜府,由主宅與東西兩側的兩座別府構成,主宅乃是杜宥的府邸,是王都雒陽建成後,由朝廷代魏王趙潤賜予杜氏一門的。
其實當時朝廷也賞賜了杜覽、杜彰兩兄弟各自一座府邸,但兩個兒子不願離開老父,畢竟杜宥的正室已故,只有妾室杜張氏照顧夫婿。
因此,兄弟二人後來分別住在杜府的東院與西院,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住在老父親的府邸,但兄弟二人皆認為他們二人沒有資格從正門出入,遂各自在兩座別院修了一座小門,一座掛上「禮部郎官杜府」字樣的牌匾,而另一座則掛上「翰林學士杜府」的牌匾,每日兄長從東小門出入,弟弟從西小門出入,唯獨杜宥自己才走主宅的正門。
用杜氏父子的話說,這叫禮數不可僭越。
當時趙潤得知此事後,哈哈大笑,稱“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固執迂腐、兒子亦固執迂腐。
這‘杜氏一府三門戶’的故事,在這條街乃至在整個雒陽都頗為有名。
來到主宅的北屋內,趙潤領著太子趙衛往杜宥的寢居而去,不久便來到了寢居,瞧見禮部郎官杜覽正跪坐在父親的臥榻前,神色憂慮地看著床榻上好似昏睡不醒的父親。
“陛下。”
可能是看到了趙潤,杜覽立刻起身,拱手施禮。
“噓。”
趙潤將一根手指豎在唇上,做了幾聲噤聲的動作,旋即他輕輕走上前,看著躺在床榻上的老者。
當年初見杜宥時,趙潤才一十四歲,那時的杜宥,縱使已年近四旬,亦顯得英氣勃發,著實是一位謙謙有禮的美男子,然而了解杜宥的人才知道,這位杜大人雖然是禮部尚書,但性格剛烈卻勝過當時的兵部尚書李鬻,是一位「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君子型人物,為人處世講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因此,這位大人有時對平民亦謙遜有禮,但有時,哪怕是外國的尊使,都被他懟地無地自容。
想當年囂張跋扈的固陵君熊吾出使魏國時,曾譏諷魏國宮廷的酒水“味如馬尿”,當時擔任禮部尚書的杜宥立刻接口暗諷「或是君侯口中殘留餘味所致」,氣得固陵君熊吾滿臉漲紅。
由此可見,這位杜大人絕非是一般的老好人,若罵起人來也端得毒辣。
然而今日所見到的杜宥,卻再沒有當初的風采,甚至於,當趙潤看到床榻上這位面如枯槁的老人時,簡直難以想像竟然是那位杜宥杜尚書。
『唉……』
坐在床榻的邊沿,趙潤暗自嘆了口氣。
雖然杜宥的病情主要還是年老體衰所致,但趙潤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誰讓他為了偷懶而組建了內朝,將本該由他簽批的政務通通丟給了內朝呢。
內朝其餘大臣倒是還好,然而杜宥確實內朝首輔,實際上行使著丞相的職務,長年累月這樣下來,不累垮才覺得奇怪。
每每想到此事,趙潤就對杜宥乃至內朝諸大臣甚是愧疚,這也是杜宥抱病之後,他隔三差五便或親自登門、或派人探望的原因,也是趙潤時常提醒內朝諸大臣保重身體的原因。
可能是見他魏國的君主在床榻邊沿坐了半響,而床榻上的老父親卻依舊昏睡未覺,杜宥的長子杜覽上前輕聲喚道:“父親,陛下來了。”
趙潤阻止不及。
也不曉得是否是杜宥在昏睡過程中聽到了「陛下」兩字,只見他眼皮微動,居然還真的緩緩睜開了眼睛。
起初他的眼眸顯得頗為渾濁沒有光彩,直到直視了趙潤片刻後,他眼眸中這才逐漸匯聚神采。
“陛……下?”
在趙潤吃驚的目光中,杜宥竟掙扎著欲起身,驚地趙潤連忙不輕不重地按著這位老大人的胸口,同時口中說道:“老愛卿且躺著罷。”
不過最終,杜宥還是在兩個兒子的幫助下,強撐著坐了起來,靠著床榻的靠背躺坐在臥榻上。
旋即,他喝問兩個兒子道:“豎子,是誰叫你二人叨擾陛下的?”
這一番話,嚇得他兩個兒子連忙跪倒在臥榻前,多虧了趙潤在旁求情,杜宥這才板著臉將兩個兒子趕出了寢居。
眼瞅著兩個兒子離開之後,杜宥又低聲罵了一句「豎子」,這才訕然地對趙潤說道:“讓陛下見笑了。”
趙潤笑著擺了擺手,雖說方才杜覽、杜彰這兩個也已年過四旬的臣子噗通一聲跪倒在其父面前,誠惶誠恐,那場面確實讓人挺有意思,但這反而是孝道的體現,趙潤又豈能笑話。
“陛下,老臣遠離國事多日,卻不知我大魏現況如何?”
杜宥的第一句話,問的還是他魏國的現狀。
“愛卿指的是兵事吧?”趙潤問道。
杜宥點了點頭,畢竟國內的事物,他兩個兒子時不時地會告訴他,他府上的下人也會告訴他,但是魏國對外戰爭的境況,卻並非他兩個兒子可以及時得知,畢竟杜覽、杜彰二人又不在天策府任職。
“愛卿想必已得知我大魏已對楚國開戰吧?”
趙潤說了一句,見杜宥點點頭,遂接著說道:“總的來說,捷報不斷,楚國雖然這兩年用那愚蠢的練兵之策訓練出了幾十萬軍隊,但其根基不穩,齊國一亡,楚國也就時日無多了……更何況,出征的軍隊中良將如雲,沈彧、樂弈、田耽、司馬尚、許歷、桓虎等等,其實皆可獨當一面,反觀楚國,自項末戰死雍丘之後,其國中就沒有什麼出類拔萃的帥才了,景雲、項培一流,比較景舍、項末,差得遠了。”
其實當時朝廷也賞賜了杜覽、杜彰兩兄弟各自一座府邸,但兩個兒子不願離開老父,畢竟杜宥的正室已故,只有妾室杜張氏照顧夫婿。
因此,兄弟二人後來分別住在杜府的東院與西院,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住在老父親的府邸,但兄弟二人皆認為他們二人沒有資格從正門出入,遂各自在兩座別院修了一座小門,一座掛上「禮部郎官杜府」字樣的牌匾,而另一座則掛上「翰林學士杜府」的牌匾,每日兄長從東小門出入,弟弟從西小門出入,唯獨杜宥自己才走主宅的正門。
用杜氏父子的話說,這叫禮數不可僭越。
當時趙潤得知此事後,哈哈大笑,稱“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固執迂腐、兒子亦固執迂腐。
這‘杜氏一府三門戶’的故事,在這條街乃至在整個雒陽都頗為有名。
來到主宅的北屋內,趙潤領著太子趙衛往杜宥的寢居而去,不久便來到了寢居,瞧見禮部郎官杜覽正跪坐在父親的臥榻前,神色憂慮地看著床榻上好似昏睡不醒的父親。
“陛下。”
可能是看到了趙潤,杜覽立刻起身,拱手施禮。
“噓。”
趙潤將一根手指豎在唇上,做了幾聲噤聲的動作,旋即他輕輕走上前,看著躺在床榻上的老者。
當年初見杜宥時,趙潤才一十四歲,那時的杜宥,縱使已年近四旬,亦顯得英氣勃發,著實是一位謙謙有禮的美男子,然而了解杜宥的人才知道,這位杜大人雖然是禮部尚書,但性格剛烈卻勝過當時的兵部尚書李鬻,是一位「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君子型人物,為人處世講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因此,這位大人有時對平民亦謙遜有禮,但有時,哪怕是外國的尊使,都被他懟地無地自容。
想當年囂張跋扈的固陵君熊吾出使魏國時,曾譏諷魏國宮廷的酒水“味如馬尿”,當時擔任禮部尚書的杜宥立刻接口暗諷「或是君侯口中殘留餘味所致」,氣得固陵君熊吾滿臉漲紅。
由此可見,這位杜大人絕非是一般的老好人,若罵起人來也端得毒辣。
然而今日所見到的杜宥,卻再沒有當初的風采,甚至於,當趙潤看到床榻上這位面如枯槁的老人時,簡直難以想像竟然是那位杜宥杜尚書。
『唉……』
坐在床榻的邊沿,趙潤暗自嘆了口氣。
雖然杜宥的病情主要還是年老體衰所致,但趙潤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誰讓他為了偷懶而組建了內朝,將本該由他簽批的政務通通丟給了內朝呢。
內朝其餘大臣倒是還好,然而杜宥確實內朝首輔,實際上行使著丞相的職務,長年累月這樣下來,不累垮才覺得奇怪。
每每想到此事,趙潤就對杜宥乃至內朝諸大臣甚是愧疚,這也是杜宥抱病之後,他隔三差五便或親自登門、或派人探望的原因,也是趙潤時常提醒內朝諸大臣保重身體的原因。
可能是見他魏國的君主在床榻邊沿坐了半響,而床榻上的老父親卻依舊昏睡未覺,杜宥的長子杜覽上前輕聲喚道:“父親,陛下來了。”
趙潤阻止不及。
也不曉得是否是杜宥在昏睡過程中聽到了「陛下」兩字,只見他眼皮微動,居然還真的緩緩睜開了眼睛。
起初他的眼眸顯得頗為渾濁沒有光彩,直到直視了趙潤片刻後,他眼眸中這才逐漸匯聚神采。
“陛……下?”
在趙潤吃驚的目光中,杜宥竟掙扎著欲起身,驚地趙潤連忙不輕不重地按著這位老大人的胸口,同時口中說道:“老愛卿且躺著罷。”
不過最終,杜宥還是在兩個兒子的幫助下,強撐著坐了起來,靠著床榻的靠背躺坐在臥榻上。
旋即,他喝問兩個兒子道:“豎子,是誰叫你二人叨擾陛下的?”
這一番話,嚇得他兩個兒子連忙跪倒在臥榻前,多虧了趙潤在旁求情,杜宥這才板著臉將兩個兒子趕出了寢居。
眼瞅著兩個兒子離開之後,杜宥又低聲罵了一句「豎子」,這才訕然地對趙潤說道:“讓陛下見笑了。”
趙潤笑著擺了擺手,雖說方才杜覽、杜彰這兩個也已年過四旬的臣子噗通一聲跪倒在其父面前,誠惶誠恐,那場面確實讓人挺有意思,但這反而是孝道的體現,趙潤又豈能笑話。
“陛下,老臣遠離國事多日,卻不知我大魏現況如何?”
杜宥的第一句話,問的還是他魏國的現狀。
“愛卿指的是兵事吧?”趙潤問道。
杜宥點了點頭,畢竟國內的事物,他兩個兒子時不時地會告訴他,他府上的下人也會告訴他,但是魏國對外戰爭的境況,卻並非他兩個兒子可以及時得知,畢竟杜覽、杜彰二人又不在天策府任職。
“愛卿想必已得知我大魏已對楚國開戰吧?”
趙潤說了一句,見杜宥點點頭,遂接著說道:“總的來說,捷報不斷,楚國雖然這兩年用那愚蠢的練兵之策訓練出了幾十萬軍隊,但其根基不穩,齊國一亡,楚國也就時日無多了……更何況,出征的軍隊中良將如雲,沈彧、樂弈、田耽、司馬尚、許歷、桓虎等等,其實皆可獨當一面,反觀楚國,自項末戰死雍丘之後,其國中就沒有什麼出類拔萃的帥才了,景雲、項培一流,比較景舍、項末,差得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