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兵十萬、韓兵十餘萬、齊兵十餘萬,這就意味著魏國的東路軍隊,兵力已超過三十萬,要命的是這三十兵力當中,至少有七成是魏國以及前韓、前齊三國的老卒,雖不能說每一名士卒都是精銳,但最起碼都是經歷過幾場惡戰的老卒。

  東路魏軍的攻勢主要分兩部分,其一即是樂弈、田耽、田武三將率領的陸上軍隊。

  自魏王趙潤下令對楚國用兵之後,魏將樂弈、田耽、田武三人率軍兵出北海、琅琊兩郡,攻取東海郡。

  至於第二支兵力,即是魏將燕縐率領的河間水軍,以及魏將李岌率領的湖陵水軍,這兩支水軍原本駐紮在北海,直到這場仗打響的前夕,才走海路抵達琅琊郡境內的沿海城池「琅琊邑」,且在此地擴修海港,準備以這座海港為後方據點,跳躍進攻楚國、越國。

  不過在戰爭前期,燕縐、李岌二將的水軍暫時沒有參與這場仗。

  四月前後,樂弈、田耽、田武三軍率領大軍抵達東海郡,意味著東路魏軍與楚東的戰爭就此打響。

  東海郡,起初乃是齊國的領土,直到「第一次中原混戰」的時候,才被楚國奪取。

  哦,那時的楚國,還是「魏秦衛楚四國同盟」當中的一員。

  東海郡的駐守上將為「申屠亢」,符離塞將領出身,曾經乃是上將項末的部將,隨後受命駐守「郯城」,其餘像侯榆、屠燊、公羊簡等楚將,分別駐守「蘭陵邑」、「即丘」、「朐」等地。

  這些位楚國將領大多都是項末麾下的部將,雖談不上如何出類拔萃,但也稱得上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

  問題是,由這些位將領來充當像樂弈、田耽、田武等名將的對手,未免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四月上旬,樂弈命先鋒上將田武取「即丘」。

  即丘,又稱祝邱,這座城池往北即是開陽,在第一次中原混戰時,楚國的軍隊在攻取了東海郡後,就是在這一帶,與齊國徵募的技擊之士展開了一場血戰,且最終因為糧草告罄,被齊國的技擊之士擊敗,使得楚國軍隊在那場戰爭中止步於東海郡,未能攻破琅琊郡。

  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魏將田武與其麾下的軍隊在攻取即丘時,鬥志盎然,仿佛是想報復當年發生在此地的那場戰爭,不過,相信更多的,還是前齊國兵將們對於楚國此前‘放棄齊國’的怨恨。

  畢竟齊國與楚國此前簽訂了同進同退的同盟協議,並且在楚國出兵攻伐魏國的時候,齊國亦無償資助楚軍糧草,雖然此舉齊國主要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但大部分齊國兵將們卻不這麼看,他們會認為楚國這是忘恩負義,在榨乾了齊國的糧草後,便任由齊國被魏國覆亡。

  總而言之,田武在攻取即丘時,無論是這位前齊出身的猛將,亦或是他麾下的前齊士卒,他們作戰時異常兇猛,仿佛是要將‘亡國’的憤怒發泄在那些楚國軍隊身上,以至於即丘這座城池,在短短兩日內就被田武攻陷,讓魏將曹焱、屈塍以及元邑侯韓普大感驚愕。

  畢竟長久以來,齊國的兵將一直與勇猛、悍勇這類稱讚之詞絕緣,原因就在於此前齊國富裕,因此比較魏國、楚國、韓國等外戰不斷的國家,齊人的性格就顯得相對懦弱、保守,像什麼以命換命這種戰術,是幾乎不會出現在齊國士卒身上的。

  但今日,田武麾下那些前齊兵將,卻讓曹焱、屈塍、韓普等人刮目相看。

  尤其是田武,這位齊國猛將親自攻上城牆,斬殺了即丘守將「屠燊」,可謂是勇冠三軍,唬地楚軍潰不成軍。

  不過相比較田武的勇武,更受樂弈看重的,反而是前者的長子田恬。

  田恬目前大概二十餘歲,有勇有謀、進退有據,事實上在樂弈看來,田恬其實比他父親田武更適合先鋒將這個職位。

  即丘被攻破後,通往東海郡的大路就被徹底打開了。

  見此,樂弈揮軍向前,越過「繒山」,直逼郯城。

  值得一提的是,駐守郯城的楚將申屠亢,在此期間曾派部將「周隗」在繒山一帶埋伏,試圖在魏軍進攻郯城時,繞到魏軍背後,連同郯城的楚軍對魏軍展開兩面夾擊。

  不得不說,申屠亢的想法是好的,但很可惜,他的對面既有樂弈、亦有田耽,似這般粗淺的計策,如何騙得過樂弈、田耽二人?

  這不,楚將周隗非但沒能順利伏擊到魏軍,反被田耽以誘兵之計殺了一陣,而周隗本人,亦被田武的長子田恬率軍圍住,雖周隗奮力殺敵,希望突破重圍,但最終,他還是倒在了魏軍的刀刃下。

  吃了兩場敗仗,兩名將領戰死,這讓東海郡的楚軍們士氣大跌,就連本打算主動出擊的楚將申屠亢,此刻亦放棄了原先的打算,決定死守坦誠,等待援軍。

  而與此同時,樂弈則與田耽商量。

  作為前韓國與雁門守李睦齊名的名將,樂弈最擅長的攻城,雖然郯城城池堅固,但在樂弈眼中,卻不外如是。

  他對田耽說道:“東海(郡)兵少將寡,好似楚國並未打算死守此地。若你我猛攻郯城,則楚國或有可能放棄東海,向南退軍,不如圍定城池,藉機誘殺楚軍。”

  田耽當然明白樂弈的意思,無非就是圍城打援嘛,他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田某自行率軍往彭城去了。”

  樂弈愣了愣,旋即,素來不拘言笑的他,臉上亦浮現幾分笑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