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望著信中所書,枯羊默然不語,臉上原先的笑容也逐漸收了起來。

  不可否認,伊伊此言字字戳中枯羊軟肋。

  是的,太平軍不乏勇武戰將,它所欠缺的是飽讀詩書的有才之士,不可否認江南亦有不少精通此道的文人,但是,真正有眼光的文人,又豈會選擇太平軍投身?真正有眼光的文人,想必能夠看清太平軍得勢所帶來的利弊,就如枯羊的姐姐伊伊在信中套用八賢王李賢的話。

  朝廷得勢,則江南致亂,然禍不及北方;而太平賊得勢,則江南更亂,禍及全國。

  要知道太平軍內部大多都是像魏虎、徐樂這種不懂治國的莽夫,若是叫他們擔任一方民治長官,可想而知整個江南將會變得何等的混亂。

  就算太平軍第四代主帥伍衡僥倖擊敗前來討伐的周軍,順利復辟了南唐,那麼隨後呢?

  若是伍衡貪心不足,繼續聚兵攻略大周,則天下動盪,民不聊生;若甘心守成,叫大周勢力退至兗、豫、徐、揚,毫不客氣地說,大周損失的僅僅只是錢糧、國土以及百姓,朝廷的運作依舊完善,而太平軍呢,他們將如何在治理攻占的土地?如何發展當地的經濟?難道就靠那些未讀過多少書、只知道打仗的莽夫?

  毫不客氣地說,就算江南選擇了太平軍,大周依舊是大周,而江南則不再是眼下的江南,畢竟太平軍太缺乏善於治國的有才之士了,單憑一些只能在戰場上耀武揚威的將領,如何保證江南在太平軍治下依然還是能像在大周治下一樣繁榮?

  如果說年前的太平軍或許還能勉強做到這一點,那麼眼下的太平軍,在這方面的底力顯然是不足的,畢竟太平軍失去了劉晴這麼一位足以媲美長孫湘雨與李賢的聰慧女人。而相比較劉晴,伍衡雖然心狠手辣、頗有權謀,但充其量也不過只是一方霸主罷了,因為他懂的東西並不夠多。

  平心而論,伊伊在信中所些的這些事,其實枯羊早前也曾想過,只不過他不願提及罷了,畢竟他對太平軍也不乏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不可否認,當他看到親姐在信中的字字句句時,那些曾經報以的擔憂,不禁又開始在他腦海中盤旋,壓抑地他險些喘不過氣來。

  幸運的是,伊伊在這方面其實懂地也不多,用詞用句別說樸實無華,甚至連通順都成問題,有些句子枯澀難懂到枯羊反覆看了好幾遍這才看明白。說到底,她只不過是將謝安、長孫湘雨、李賢所說過的那一番話,以及她的所見所聞寫在了信中而已。

  不過就算這樣,亦洋洋灑灑地寫了三大通篇,只看得枯羊滿頭冷汗。直到最後一頁那暖暖的家人般的問候,這才讓枯羊如釋重負地長吐一口氣。

  [……姊在冀京一切安好,你遙在江南可是順當?望愛惜身體……天冷記得多著衣……姊別無所求,只求我弟安康……]

  那簡簡單單幾句話,卻仿佛比之前那幾頁都有分量,讓枯羊反覆觀瞧,不忍釋手。

  「大帥,尊姐在信中寫了些什麼呀?」

  從旁王建與徐常忍不住問道。其實他們多少也能猜得出來,他們只不是想從枯羊的口中驗證某些事罷了。

  比如說,在看過了家姐的書信後,枯羊是否便改變主意,投誠於周軍。

  倒不是說王建與徐常貪圖投降周軍後將會得到的榮華富貴,只不過是有些時候,一旦踏出了某一步,就只能一往直前了。早前在金陵時已下定決定待救出枯羊後便投誠於周軍的他們,此刻再讓他們安安分分地效忠於太平軍,他們二人心中總感覺有點怪怪的。

  「還能說些什麼?老樣子唄!」輕笑一聲,枯羊緩緩收起了家書,將其小心摺疊好放入懷中,搖搖頭說道,「這三年來,本帥已記不清收到過姐姐多少封家書,每次都說什麼莫要給姐夫製造麻煩,莫要一錯再錯,千萬要愛惜自己什麼的,唉……」

  儘管他用的是嘆息的口吻,但是眼眸間那濃濃的溫馨,卻是瞞不過王建與徐常二人的。

  與王建對視一眼,徐常低聲說道,「那大帥的意思是?——說句不恭的話,末將以為尊姐說得不錯,咱太平軍都是一些只知打打殺殺的將領,談什麼治理國家啊?再者,如今的太平軍,末將感覺已不如陳帥與公主殿下在時那樣團結……」

  「……」枯羊聞言皺了皺眉。

  徐常說的不錯,想當初陳驀、即太平軍三代總帥梁丘皓與名義上的領袖天上姬劉晴尚在時,太平軍內部豈會發生像衛莊為了謀取兵權而設計害死魏虎的事?王威與陸雍又豈會間接以及直接地冤死在自己手中?

  絕對不可能!因為梁丘皓的名字便是威懾,他一人成軍的名號可不是白起的。哪怕是如今在廣陵城外逞勇,以一敵二屢屢挫敗太平軍中軍天將趙涉與右軍天將杜芳的冀州軍主帥費國,此人最初亦畏懼於梁丘皓的勇武而不敢背叛。

  而繼梁丘皓之後成為太平軍第四代總帥的伍衡,其威懾力就遠遠不如梁丘皓這位前任。

  再者,兩人的品性也有極其差異。梁丘皓為人仗義義氣,雖是主帥然身先士卒,戰況不妙時親自留下斷後,從未放棄、拋棄過任何一名太平軍士卒;反觀伍衡,為了排擠梁丘皓與劉晴,成為太平軍真正的掌權者,竟私下向周軍泄露情報,欲借周軍之手剷除二人。

  二人品性如何,立判高下。




章節目錄